奉邑文化古村吴江泾。唐广平元年(880年),进士吴子善与银青光禄大夫庄翊忠兄弟等从姑苏避难奉川,以儒学开村,世传“庄相公、吴先生”。原先落脚松岙官路头,建进士草堂开课,那里有吴师山、吴师桥和吴公墓等物证。吴氏辈份至今已排行80代。入清后的辈份是:忠孝启后人,志学崇贤圣。历经1132年的吴江泾,已成甬上有名的书院村和校长村(有院长、校长百人)。
据传乾隆辛已(1761年)初春,第26代教育传人、永思书院院长、国学生吴孝盛(字全吉,1725年~1796年),应堂侄启鲲(字君友,1725年~1770年)相邀,在村口“高望头”看风景,同行的有15岁的后贺和12岁的指南,是君友的儿子。眼前“三山半落青天外,五水中分白鹭洲”,风光迷人。谁知君友对他的儿子说:“前方数百亩良田,还有家藏古董,虽为叔公所有,但以后都是你们的,因叔公无子女!”吴孝盛闻言,大为光火:难怪热情邀游,原来想图谋财产!
清代人多早婚,吴孝盛16岁时与比他大6岁的松岙汪氏结婚。汪氏乃宋代神童汪洙后裔。二十载匆匆而过,膝下并无子女,人称“全吉孤老”。吴的原配汪孺人获悉后,急为先生续娶周氏和夏氏。第二年周氏生子,次年汪孺人也生子。(即商房主吴启荣,获“雅范堪钦”匾额。子吴静山赠武略骑尉,获“文元”匾额,皆永思书院院长。)不几年全吉公有了五个儿子。那便是“宫、商、角、徵、羽”五甲众太公。堂侄见叔后欣然大笑,院长恍然大悟。
为报“激将”之恩,吴孝盛即送良田二十亩,竹山二片,古玩字画若干。其中有盛满谷雨茶的定制瓷罐。院长是村中首富,收藏颇丰,尤喜藏乡贤书法如楼郁、杨简、沈焕,还有王次翁(墓在村南山,旁有杨简出生地瑞云山)、唐伯虎等墨宝,多为祖上遗珍。当年上海企业主郑公来吴江泾利房看女婿,目睹吴家的文化珍品,流连忘返。
汪孺人得子后,更支持先生的教育事业,捐田赡学(族谱有载)。早先还在村西山麓建村庵(原址今建曹王寺),念佛烧香积德行善。乾隆乙未(1775年),院长重修扩建永思书院(下祠堂,今基本完好),并建三埭头(36间走马塘,10年失于火)给远道而来的学生住宿。吴江泾后山一带盛产野生茶和黄泥拱笋。有诗云“筍肥祖岙雷蒸日,茶嫩臣岩谷雨时。”茶逸笋雅,师生养成了喝茶、食笋的习惯。五房弟子多以儒为业。单商房下就有“翕、仁、皦、绎”;“元、亨、利、贞”;“庠、序、学、校”等。翕房主贡士吴梦松与子国学生吴则韶亦乡之名儒,知县萧公赠“善与人同”匾额。有嫡堂亚元、文元、举人、贡生、教谕、院长、校长、教导20余人。
给堂侄的茶叶罐有大小两只。小的青花加彩,大如拳,摆放桌上随用,底款:大明嘉靖年制,为乾隆仿明之寄托款。大的青花罐放置橱内,通高19厘米、底15厘米。上绘缠枝花卉,釉面宝光内敛,晶莹滋润。此“蝴蝶形”花纹清中晚期多有仿制。如何鉴别是乾隆还是晚清?主要看胎釉交界处有无“锯齿纹”,即似山中芦苷草的边齿纹。据说当年鲁班见到芦草的边齿,发明了锯。锯齿纹为乾隆瓷的时代特征。商房玄孙诗人吴文江酷爱藏书,建瓻醁楼,创办丛桂书院(新祠堂,光绪探花孙锵均有记)。其孙吴世晨和吴笔峰为民国林学院和水产学院院长。堂弟吴振藩为温州教谕,辞官后与胞兄菊如重建乡东山书院并任院长,均爱收藏。语云:“黄金非贵书为贵,富贵易尽善天尽。”历尽沧桑的茶叶罐,倾诉着因缘轶闻。
? ? ?传说姜太公封神时,将自己的妻子封为穷神,限她不能去有”福”的地方,所以百姓就在家中贴上福字,因有“福”了,所以穷神、恶人就不敢靠近了。就此“福”字就成了坊间“保护家人安康”的吉祥象征,无论是贴在大门上、影壁上还是居室中,总之中国家庭中都会有福字的身影。
“福字封茶”的习俗起源于清代,由乾隆皇帝兴起,后被他的朝臣和文人雅士所效仿,并推为风尚。
相传,乾隆下江南行至杭州,一杯龙井打动了乾隆皇帝,他便封了18棵上等的茶树作为御用,就是如今杭州胡公庙前的那18棵茶树,已成了旅游景点。
回京后乾隆将封茶赏赐给他的大臣。上行下效,大臣们不能去封茶树,便将品到的上等好茶学乾隆皇帝的做法,书写大红福字封贴在茶罐之上,求留福聚福的好寓头。文人雅士对茶事更是热衷,不久福字封茶成了上流社会茶席间不可缺少的主角,并日渐成为风尚。
如今这个习俗还盛行于当代京城名流茶室之中。人们称其为『福封茶』,传承传统习俗,以福字封贴的“福封茶”为主,另有底款为福字印痕的“福迹茶器”相佐。取“百福具臻”之意。
今天『福封茶』中的“福”字墨宝,由著名书法家、剧作家,清道光帝位下恭亲王五世孙爱新觉罗恒钺先生亲笔手书。
?『福封茶·器』不设固定的茶品与茶具种类,全部由茶痴、名家推荐日常茶席间甄选出的上品,限量封存或限量定制。“福封茶”不倡导过度包装,追求“茶·器”精良,包装简朴归真,已成其的独特风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23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全省茶产业工作会在合肥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