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I]亦称“生物控制”。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如:螳螂捕蝉,养猫捕鼠,乃至某些微生物使害虫致病和对病菌的颉颃,都是自然界天敌对病虫的生物控制。保护利用天敌,开展“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菌治病”,是生物防治的三个重要方面。害虫生物防治的基本途径:保护利用本地天敌资源,通过合理用药控制农药投入,减少天敌伤亡;提供和维护天敌生存繁衍的条件,招引诱集天敌,增进其对害虫的控制力度;引进或就地助迁有效天敌;人工培养释放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基本途径:利用颉颃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与繁衍;应用多种抗生素“以菌治病”,控制病害的发生。.
害虫的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以防治害虫的方法。如: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鸟治虫、以其他动物或植物来治虫等。
(1)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来消灭害虫,我国早在公元304年就有广东一种蚂蚁防治柑橘害虫的记载,为世界上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最早的国家。
A.天敌昆虫类型
天敌昆虫又可依其取食方式分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昆虫,以害虫为食,有的咀嚼吞下,有的吸食,如瓢虫、草蛉、蚂蚁、蜻蜓、步甲、螳螂等。有的在害虫防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瓢虫防治蚧虫和蚜虫;寄生性天敌昆虫,这类昆虫寄生于害虫体内或体外,以其体液和组织为食,使害虫致死。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寄生蜂是专门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为生的蜂类。是目前生物防治中以虫治虫应用较广、效果显著的天敌。如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梨小食心虫等。寄生蝇多寄生在蝶蛾类的幼虫或蛹内,以其体内养料为食,使其死亡。
B.天敌昆虫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①当地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移放
大量采集其他天敌昆虫,移置于害虫的发源地或必须增加天敌数量的作物栽培地上,或将旧的害虫发生基地上大量发育起来的天敌昆虫收集起来,运送到新的害虫发生基地上去。如河南移瓢治麦蚜、广东移黑蚂蚁治松毛虫。
提高天敌昆虫越冬存活率
天敌昆虫种群,常常由于冬季的不良环境条件而大量减少,提高其越冬存活率,不仅可以增加天敌数量,而且可以提前发挥其对早期严重为害的昆虫的抑制作用。如辽宁保护七星瓢虫越冬控制棉蚜,收到良好的效果。改善天敌昆虫的营养条件如浙江常山县,于林间缺乏松毛虫卵的4~5月,将松毛虫卵分3批人工挂于林间,结果处理区1代松毛虫卵的自然寄生率为对照区的143%。再如美国有人用牛奶制品补充天敌食物,波兰在林区种蜜源植物补充天敌食物,均收到良好效果。
保护天敌
使之免遭化学防治或其他防治措施的损害,选用选择性强或残效期短的杀虫剂,局部施药,饲养害虫保护已寄生的天敌。
②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昆虫
要大量繁殖首先要有合适的、稳定的寄主来源,或有人工半人工饲料,成本低、容易管理。第二,天敌及寄主都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满足释放之需。第三,在连续的大量繁殖过程中,天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寻找寄主能力、抗逆性等)不致有重大不利的改变。如:赤眼蜂,用柞蚕、蓖麻蚕、米蛾等卵可大量饲养,然后田间释放,但要注意蜂种选择及复壮。
③从外地或国外引进天敌昆虫
自1888年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成功地防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吹绵介壳虫以来,世界各国近100种害虫或杂草的严重为害,已经完全或大体上为引进的天敌所消灭。但此项工作不能盲目进行,需要有专门人员首先要认真考察需防治害虫的经济价值,掌握其天敌情况,来决定是否引进,从哪里引进,要去当地考察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情况,决定应引进哪种天敌。如检疫,引进后先在室内观察。注意:a.是否带有其他有害生物;b.和本地天敌的相互关系(能否杂交,杂交后对性能提高还是降低),当一切都符合要求时,还要看能否定居,防治作用如何等。
(2)以菌治虫
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防治害虫。以菌治虫具有繁殖快,用量少,不污染环境,与少量农药混用可增效,药效一般较长等优点。但有些病原微生物由于对害虫的致病速度较慢对湿度条件要求较高,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细菌
如苏云金杆菌。无污染、无残毒、稳定性较好,可与农药混用,杀虫范围广,此菌进入昆虫消化道后,很快停止取食,开始麻痹,虫体软化,组织溃烂,从口及肛门流臭液而死。
真菌
目前世界上主要用白僵菌和绿僵菌等防治害虫。白僵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能寄生于200种害虫。白僵菌对害虫的感染主要经过体壁,当空气湿度较大时,病菌孢子极易粘附虫体,遇适宜湿度即发芽侵入。使虫体感病,僵硬而死。菌丝从虫尸伸出,布满于体表。以后产生白色粉状孢子向外扩散。真菌要求湿度70%以上才不被抑制。另对家蚕﹑柞蚕﹑蜜蜂等也要注意。
病毒
对害虫有较严格的专化性,在自然情况下,往往只寄生一种害虫,不存在污染或公害问题。病毒病的显著特点是:虫体感染病毒后几天至十几天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最后爬向高处,腹足抓紧枝梢,尸体下垂,皮肤脆而易破,触之即流出白色或褐色脓液。无臭味,这是与细菌病的显著差别。病毒主要是通过口腔感染。病毒制剂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杀虫剂,但目前还不能大批生产,主要是因病毒不能脱离活体繁殖,不能如细菌、真菌那样用培养基发酵罐生产。
(3)以鸟治虫
利用各种食虫鸟类来防治害虫,各国各地都十分重视,由于人工饲育大量鸟类有困难,各国大都采用一系列保护或招引措施来达到利用目的。大山雀在哺育雏鸟时期,1对成鸟1天喂雏百余次,每天捕捉1000多个幼虫。1只大山雀1昼夜捕食的昆虫等于它自己的体重。生物防治的优点:作用时间长、持久性强,对人畜植物安全,没有污染,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和抗性,对一些害虫的发生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的缺点:生物防治本身也是生物,所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天敌总是依赖于害虫而生存,天敌的消长总是跟随害虫之后而发生,这使得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受到一定限制。生物防治还受到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的影响,通常对林木遭到害虫为害而受到损失容忍程度越大,用生物防治的可能性越大,相反越小,即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很低时,很难采用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 1号防治天牛(线虫)。(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学现象和某些生物学特性,以防治危害农业、仓储、建筑物和人群健康的生物的措施。
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304年左右晋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和公元 877年唐代刘恂著《岭表录异》都记载了利用一种蚊防治柑桔害虫的事例。19世纪以来,生物防治在世界许多国家有了迅速发展。
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有:利用天敌防治,利用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防治,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等。
利用天敌防治 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这种抑制作用是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目前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为三类:①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瓢虫、步行虫、畸螯螨、钝绥螨、蜘蛛、蛙、蟾蜍、食蚊鱼、叉尾鱼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②寄生性生物,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③病原微生物,包括苏芸金杆菌、白僵菌等。在中国,利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和玉米螟,利用金小蜂防治越冬红铃虫,利用赤小蜂防治蔗螟等都获得成功。在美国,利用苏芸金杆菌防治落叶松叶蜂、舞毒蛾、云杉芽卷叶蛾;在苏联,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等,也获得成功。
利用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 选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防治病虫害,如选育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抗花叶病的甘蔗品种,抗镰刀菌枯萎病的亚麻品种、抗麦杆蝇的小麦品种,都已经取得成果。作物的抗虫性表现为忍耐性、抗生性和无嗜爱性。忍耐性是作物虽受有害生物侵袭,仍能保持正常产量;抗生性是作物能对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或生理机能产生影响,抑制它们的生活力和发育速度,使雌性成虫的生殖能力减退;无嗜爱性是作物对有害生物不具有吸引能力。
耕作防治、不育昆虫防治和遗传防治 耕作防治就是改变农业环境,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不育昆虫防治是搜集或培养大量有害昆虫,用γ射线或化学不育剂使它们成为不育个体,再把它们释放出去与野生害虫交配,使其后代失去繁殖能力。美国佛罗里达州应用这种方法消灭了羊旋皮蝇。遗传防治是通过改变有害昆虫的基因成分,使它们后代的活力降低,生殖力减弱或出现遗传不育。此外,利用一些生物激素或其他代谢产物,使某些有害昆虫失去繁殖能力,也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
意义 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许多害虫的天敌又大量被杀灭,致使一些害虫十分猖獗。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就能有效地避免上述缺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生物防治
据一本古书《南方草木状》的记载,在南方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手提着一种口袋上街叫卖,这种口袋是用席子做成的,口袭中放有许多树枝树叶,枝叶上挂着虫茧,虫茧看上去就象薄絮,里面裹着一种虫蚁,这种虫蚁颜色为赤黄色,比普通的的蚂蚁要大一些,卖的时候连同薄絮一起卖掉,至此,你也许要问,有谁会去买这玩意呢?买它干什么呢?原来,南方盛产柑桔,柑桔树上有一种害虫,专门为害果实,买这种虫蚁就是为了防治这种柑桔害虫,如果没有这种虫蚁的话,桔子会被害虫吃得无一完好。这种利用虫蚁防治柑桔害虫的记载,就是已知最早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本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名词,它是指利用某些能寄生于害虫的昆虫、真茵、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线虫以及捕食性昆虫和螨类、益鸟、鱼类、两栖动物等来抑制或消灭害虫,利用抗生素来防治病原菌,即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制菌,以菌治病。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用蚁防治柑桔害虫以外,还有很多利用益鸟和青蛙防治害虫的例子。
然而对于益鸟和青蛙的利用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于是,人们又从益鸟吃虫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养鸭治虫。明代有个名叫陈经纶的人就在一个名为《治蝗笔记》中详细地记载了自己发明养鸭治虫的经过。陈经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曾从菲律宾的吕宋岛把甘薯引种到福建进行试种,以后他和他的子孙们又积极致力于在各地推广甘薯种植,甘薯成为普通大众的食粮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陈经纶和他们一家。养鸭治蝗便是他在推广甘薯种植的过程中发明的。有一年,陈经纶在教人种甘薯时,看到天边飞来了一群蝗虫,把薯叶全给吃光了,一会儿又飞来了几十只鹭鸟,把蝗虫又给吃掉了。他从中受到启发,认为鸭和鹭的食性差不多,于是便养了几只鸭子,放在鹭鸟活动的地方,结果发现,鸭子吃起蝗虫来,比鹭鸟又多又快,于是就号召当地老百姓大量养鸭。每当春夏之间,便将鸭子赶到田地里去吃蝗虫。后来,这种方法果然成为江南地区治蝗的重要办法之一,不少的治蝗专书中也都提到了这种治蝗办法。
明清时期,养鸭还不仅用来治蝗,同时还用来防治蟛蜞。蟛蜞,是螃蟹的一种,它它以谷芽为食,因此,成为稻田害虫之一。明代,珠江流域地区的人们已开始养鸭来防治蟛蜞对水稻的为害。养鸭治虫,是中国历史上利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它不仅可以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同时还能促进养殖业的发展,起到化害为利的效果,是中国生物防治史上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36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江苏周庄:江南小镇邂逅三毛茶馆
下一篇: 茶馆里过一天闲云野鹤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