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潮汕工夫茶即使是在干农活的田地里也可以进行。勤劳的潮汕人在干完农活以后,会在田头摆上简单的茶具冲泡神聊休息,很懂得忙里偷闲,享受那种闲逸。今天你只要走进潮汕的村落,你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棵高大的古榕下,几个泡茶的老人,或神聊,或下棋,周围或者还有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相映成趣。潮汕更有“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工夫茶是潮汕人待客的尊礼。哪里有潮人,哪里就有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誉名海内外。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备有潮汕工夫茶茶具,无论到哪一家做客,主人首先招待你的,便是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冲法都极为讲究,特别是冲法,要求很严格。潮汕人请客人喝潮汕工夫茶时,也有许多俗礼。“茶三酒四”。他们认为喝酒以四人为好,而喝潮汕工夫茶,3个人最为合适。所以,一套茶具,一般只配3个茶盅。请人喝茶时茶要浓,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如果淡了或者又有尊贵的客人来了,就要重新换上茶叶。潮汕人不单在喝茶上下功夫,对茶具的爱护也是很下功夫的。茶罐是越老越好,即使不慎打破,也要请师傅用锡镶嵌起来。
不同的铁观音冲出来的味道不同。冲泡过程中,每一泡的味道也不同。前三泡是最最经典的。潮汕人用女人的幼年,青年,中年来比喻这三泡茶汤。
不要小看茶,饭后半小时以后,潮汕人都会拿出茶具开始泡潮汕工夫茶,可以清理肠胃。吃一些甜腻的东西也会喝茶。此外,茶水还可以洗手洗脸洗澡。有很强的健身功能哦。同时也是爱美的女孩子养肤减肥的好东西。(古有“神农尝百草,得荼解之”,荼就是茶,有药用价值。《红楼梦》里,那些贵族们嗽口也是用茶,可是清除口里的异味,同时防止龋齿。)
茶的好处永远说不完的。这大概是所有潮汕人爱潮汕工夫茶的一种情结吧。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其烹煎之法应是源于陆羽的《茶经》。功夫茶历来讲究“品饮功夫”。正因其是讲究品饮功夫的一种饮茶方式,故称为“功夫茶”。
功夫茶是福建闽南地区和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今天,海外闽南潮汕华侨还以“功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
品茶礼仪
传统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功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据说专业的品茶师可以凭一杯茶品出茶艺师当时的心情。
? ? 流行于闽南粤东一带的、用小壶小杯冲沏乌龙茶的品茶民俗被称为“工夫茶”,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潮汕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南方的饮茶风俗相比,北方人对于茶的理解和感受,更多的是在于“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在北方,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在咕噜咕噜大口的喝茶,能安静坐下来细细品茶的人少之又少。而南方人饮茶能消磨一个下午,甚至茶桌胜于酒桌,好多合作都是在喝茶的时候谈成的,其中又以潮汕人尤为突出。
一、工夫茶的文化内涵
? ? 在潮汕方言中,“工”即力气、时间,工夫茶会将茶叶反复冲泡,对于茶叶要求味足、耐冲,在其他地区盛行的绿茶、花茶等茶叶并不适用。工夫茶对主客双方都有一定要求,在其中体现文化的内涵。“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先尊后卑,先老后少;新客换茶;强宾压主,响杯擦盘”这些都是饮茶时需要注意的规矩。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茶杯不便收回,就放在各人面前桌上。作为“司炉”,在第一次斟茶时,要从最年长的开始斟起,第二遍时就可以按序斟茶。相对的,客人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用食指和中指在桌面轻弹两次表示感谢。茶喝完放杯时要轻手,不能发出很大的声响,否则有"强宾压主"、"有意挑衅"的含义。
? ? “工夫”,在潮汕话中是圆满、周到的意思,做到像阿庆嫂一样说话办事滴水不漏。潮谚曰:“合得主人意,才是好工夫”。一壶普通的工夫茶,充分蕴含了潮汕人待人处事中的讲究和睿智,讲求有来有往,这就是潮汕工夫茶的“工夫”所在。因而“工夫茶”和追求泡茶技巧的“功夫茶”还是有所区别的。
二、工夫茶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地理位置
? ? 由于地处亚热带,天气较为炎热,需要补充较多的水分,但水喝多了会对肾脏造成比较大的负担。茶中的 咖啡因 能够促进体内脂肪燃烧,使其转化为能量,热茶水以及脂肪燃烧产生的热量促使 人体 出汗,带走热量又能止渴。因而工夫茶以“浓”、“苦”出名,工夫茶选用的茶叶也多以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枞、普洱为主。这些茶种的产茶地多为广东、福建、台湾,而这些地区比邻潮汕,交通上获取十分便利。
2、地形与气候
? ? 潮汕地区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类型复杂多样,特别是黄壤,多分布于海拔600m 以上的山地。600m以上的山地,年均温15-18℃,雨量充沛,湿度大,紫外线和漫反射光丰富,十分有利于茶叶中的含氮物质、氨基酸、生物碱、叶蛋白质、糖份和芳香素的形成,进一步促进茶树的生长。所以潮汕地区是全国重要产茶区之一。虽然本身属于产茶地,潮汕地区的茶叶产量与品种远不足以满足好茶的潮汕人,因此潮汕地区也成为各地茶商售茶的重要市场。据统计,潮汕地区人均消费茶叶量 (即每年每人平均饮茶量)超过1600克,居全国各省市之首。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汕头人一年喝茶超过 15000 吨,年茶叶消费支出超过 10 亿元之多。以我国产茶大区福建安溪产茶区为例,据统计,每年安溪茶叶有近五成的产量销往潮汕地区,另外五成则销往世界各地。
3、独特的海洋商业环境
?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邻近海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移民地区,源于中原文化又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中原文化的独特海洋文化。潮汕地区周围群山阻隔使得陆路交通十分不便,但其东南濒海,海岸线长达278公里,近海又有很多岛屿,岛岸线长124公里,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潮汕地区的居民很早就开始发展海上交通,“逐海洋之利”。
? ? 潮人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形态当中既有强烈的中原大陆文化意识,又有十分鲜明的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海洋文化特色。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像客家人一样既崇尚成为“中举为官”的读书人,也羡慕能“下海赚钱”的商人。潮汕地区以丘陵为主,地少人多,生存空间受制约,培养了潮人 勇于向外开拓的冒险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 。长时间面对台风频繁的地理环境,培养和锻炼了对大海的适应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生存经验和生活技能,例如如何应对台风天气,根据时令种植,保护海岸植被等等。这种海洋文明也造就了一批不依靠土地、以海谋生的“非农业”人才,同时也铸就了他们精明能干、机巧善变、开拓进取性格特点。
? ? 从地域性环境方面考虑,潮汕海洋文明经过长期的演变积淀后,形成的海洋意识的文化内涵是一种 开拓创新、奋斗竞争、抱团聚义的独特的海洋观念和商业意识 。潮汕如此浓郁的商业氛围孕育了市场经济,重机遇,重信息,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喝工夫茶时,人们可以交流各地的信息,探讨各种“以小搏大”的发财机遇。相比北方人在酒桌上拼酒谈生意,潮汕人更喜欢在茶桌上有商有量地谈生意。
? ? 工夫茶篇截取大三写的一篇文化地理的课程论文《 浅析工夫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作用机制 》,研究深度还不够彻底且因为资料比较少,所以内容还不够成熟。即使这样我也觉得还挺意义的,有机会我会继续完善。如果让我选一个地方研究,那一定是自己的家乡。以家乡为豪,也为中华文化的多彩骄傲。
1.准备茶具:将茶杯和茶壶用开水清洗一遍,使用茶船、茶荷和茶漏等茶具。
2.茶叶选择:选择好质量的潮州福山毛尖或汕头文山包种香片等潮汕名茶,放入茶船。
3.水温控制:将水烧沸至85-90°C左右,用茶壶将热水过一遍,温润茶具,也可将茶杯提前用热水润热。
4.冲泡茶叶:取3-5克茶叶放入茶壶中,加入热水,快速冲泡约10秒钟,将茶汤倒入茶荷中。
5.洗茶:将茶荷中的茶汤倒出,将茶叶用热水快速冲洗一遍,去除浮沫和杂质。
6.再泡茶:再一次加入热水,继续冲泡,冲泡时间逐渐延长,每次冲泡时间增加5-10秒。
7.分茶:将冲泡好的茶汤均分到茶杯中,每一次冲泡的茶汤量一般为茶杯的一半左右。
8.品茶:冲泡好的潮汕工夫茶,色泽黄绿透亮,清香高雅,滋味清新,回甘持久,可慢慢品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36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挑治
下一篇: 贵州凤冈茶走出贵州迈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