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馆中专事泡茶和续水的“茶博士”,旧时称之为“堂倌”。现在人们尊称为“师傅”或者叫“服务员”,不少的师傅技艺十分高超。
且看他们的茶艺,七八位茶客围着矮茶桌坐定后,客人喊声“泡茶”,师傅便应声而至。只见师傅右手提着紫铜长嘴壶,左手五指分开。夹着一摞茶碗、茶盖、茶船,来到桌前一挥手,茶船叮哨连声满桌开花,恰到好处地在客人面前各停一个,可谓分别就位;紧接着把装好茶叶的茶碗放在一个个茶船上,左手扣住茶盖,紧贴茶碗,右手上的紫铜长嘴壶如赤龙吐水,待水将满碗时,忽地一收一翘,接着吧嗒一声,茶盖翻过去将碗盖住,全部动作快速、干净、利落,真是技精进乎道矣!
很多人都看过电视片《中国一绝》。此片曾介绍过成都的方忠钰老人表演的掺茶绝技。看这位老人的表演,不能不令人叫绝。方忠钰身手超凡,上世纪50年代时他双手连碗带盖能摞15副,高度足有60多公分,他两手能同时提壶掺水,茶毕送客,他一只手端一只茶碗,拇指扣住碗盖,能把剩茶水倒得片叶不留,堪称绝活。
四川茶馆的茶艺,还生成了一些川味浓郁的茶馆语言。《四川文史资料集萃》(第6卷)刊有沈风志先生撰写的《四川茶馆》一文,对成都茶馆语言作了较详的介绍,转录在后供人们了解:成都茶馆还有许多“约定成俗”的、别致有趣的行业语言。加茶叶叫做叶子,把茶叶放进茶碗叫做“抓”每碗茶叶多的叫做“饱”,少的叫做“啬”,本来是饮茶或喝茶却叫做“吃茶”,把开水第一次冲进有茶叶的茶碗叫做“发叶子”或“泡茶”,开水温度不够,茶叶不沉底,一部分浮在水面上叫“发不起”,讽为“浮舟叶子”,开水放置稍久,温度已降低,叫做“疲”,或说“水疲了”……。
2010年1月6日,我应博白县公安局的邀请,赶赴博白县采访已经告破的去年发生在该县南州路轰动一时的“10·21”网吧命案。该案是广西公安机关首次利用“信息导侦”成功破获命案的第一例,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关注,已有多家媒体准备前往了解详情。而本人作为本地主流媒体的记者,自然也不能落后于人,所以闻讯后第一时间内赶赴博白县采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将案件详情向广大读者披露。
当天采访完毕并将赶写的稿子发回报社后,晚上我又应客家文化时空网站站长刘斯的邀请,与《南国早报》记者赵敏、钟亮和《法治快报》记者宋勇等人,来到了位于该县锦绣西路的正泰商业广场附近的长裕川艺茶馆品茗。当时,陪同我们的还有客家文化时空网站版主周医生和八贵堂。
博白长裕川茶艺馆是2009年11月28日才开张营业的,现在主要经营绿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早春绿茶、铁观音、红茶、有机红茶、祈门红茶、云南滇红、普洱茶、冰岛普洱茶、陈年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大红袍等茶中名贵品种。我们在刘斯站长的带领下,一走进长裕川茶艺馆,就惊喜地发现,茶馆内古色古香,优美典雅,既有江南水乡的园林水系景观,又有幽静舒适的豪华包厢,不愧是人们接待会客和沟通交流的最佳平台。
我们是在一间名叫客家轩的包厢里进行品茗的,一名年轻漂亮的茶艺师为我们泡茶。稍后,当我们听说大厅里即将有茶艺表演时,一个个都忍耐不住走出了包厢,想接受一下艺术的感染,文化的熏陶。伴随着优雅的背景音乐,茶艺师面带微笑,为我们展示茶具、浇烫茶壶,只见她玉指轻拈,如行云流水一般,为我们泡出了一杯杯香茗。从茶艺师为我们进行的表演中,我领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观看茶艺表演,其实就是欣赏优雅的泡茶步骤。茶艺的核心所在,应该是一种独特的泡茶艺术,因而泡茶每个不同的步骤才会被人们赋予一个美丽的名字,像“群鹤沐浴”、“请君入瓮”、“高山流水”、“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鲤鱼翻身”、“鉴赏汤色”、“闻香通灵”、“三啜甘露”、“赞许回报”等等。比如,在表演“高山流水,春风拂面”时,茶艺师先用毛巾将茶壶擦干后,舀入一勺乌龙茶叶,然后才将开水壶高高提起,沸水沿着壶壁直泻而下,壶内茶叶则随着水浪翻滚,茶艺师随之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表面的白色泡沫。在表演“祥龙行雨,凤凰点头”时,茶艺师将茶汤快速而均匀地来回巡斟,就像祥龙行雨,甘霖普降似的。同时,为了使每一杯都一样多,就必须使用点斟的手法,就像凤凰点头一样向在座的各位嘉宾一一致意。所以,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整个泡茶过程中,应该还有很多艺术蕴藏在其中,值得我们好好地体会,好好地学习。古老的中华茶艺,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
总而言之,这次博白之行,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除了赶写出通讯《网瘾狂徒,40天内刺杀3人》之外,还能与《法治快报》记者宋勇,以及客家文化时空网站站长刘斯和版主周医生、八贵堂等老朋友见面,并且结交了像《南国早报》记者赵敏、钟亮等新朋友,更重要的是还能在长裕川茶艺馆里品茗和欣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这岂不是一举多得吗?
茶艺的六个基本要素:人、茶、水、器、境、艺。茶艺的标准,必须人、茶、水、器、境、艺俱美,做好每一个要素才能使茶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人
人是茶艺最根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景美的要素。在茶艺诸要素中茶由人制、境由人创、水由人鉴、茶具器皿由人选择组合、茶艺程序由人编排演示。
茶
茶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
水
水以“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器
视觉效果好的茶具,其工艺美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在茶艺中,要以道驭艺,用无形的茶道去指导茶艺。
境
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要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
艺
茶艺的“艺”之美,主要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以及服装道具美等。
茶道与茶艺是什么
导语: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茶道、茶艺既是茶文化形态也是茶文化核心,把茶道、茶艺形成某种程式,作为习茶之人的操作规程,具有便于学习和传播的功能,如工夫茶、龙井茶礼、白族三道茶等,核心则在其中,就是它们所表达的内容、精神境界。
1 茶 道
何谓茶道?指饮茶的道理、方法及其应当遵循的规则。古代以茶招待宾客所形成的一套礼节或仪式,茶道是茶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次生文化现象。
1 .1 茶道词源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皎然有一首杂言古体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秋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另有《封氏闻见记》云?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茶。?
封演是唐天宝至贞元年间的学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茶道名词。
在唐以前,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说,称茗饮者?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喝茶就和煮菜喝汤一样,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茶道。至唐代中期,自陆羽《茶经》面世以后,如封演《闻见记》所记,鸿渐为《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器,?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僧侣通过种茶、制茶而精于茶术,士大夫们则创造性的发挥,把茶的知识艺术化、理论化。当时的茶道思想集儒、佛诸家精神,主张以茶修德。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茶经》开篇),贯穿了和谐、中庸、淡泊的思想内容,强调饮茶自修内省。这便是唐代的茶道。以后茶道被传承、传播到国外,东渡日本后,在日本与日本文化结合后形成日本茶道。
1 .2 茶道的概念
许多学者研究茶道文化,潮州师范学院历史系陈香白教授认为,茶道乃以?品?为主的饮茶艺术之结晶,它显示高雅、表达礼仪、象征友谊、反映素质、表现自我,茶道之形成于盛唐。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蔡荣章先生认为,茶道指品茗的方法、功能及其意境。茶文化专家丁文先生在《中国茶道》中概括:茶道正是茶文化的结晶。中国茶道深深根植于华夏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重视饮茶艺能,还重视饮茶时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和茶人心态;它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以民族传统美德为追求目标。
2 茶 艺
2 .1 茶艺词源
据报道,台湾?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首的一批民俗界人士,为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并注入人文精神为主旨,经过反复思考讨论,为避免模仿日本茶道之嫌,为此创立了?茶艺?这个新名词,同年台湾成立了茶艺协会(1976-1977 年),当时在台湾出现了?文化寻根?现象。
台湾于1976 年出现了管寿龄的第一所茶艺馆。此后,中国功夫茶馆等陆续出现,至90 年台湾已有1000 多家。中国茶馆历史悠久,但以茶艺馆命名的品茶场所,福建博物馆茶艺馆是当时大陆第一家。目前仅福州市的茶艺馆、茶艺居就有数百家。
2 .2 茶艺的概念
茶艺是一种形式和精神相互统一的品茗文化,包括品评、鉴赏艺术的操作手段和品茗的美好环境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学意境。它往往偏重于生活艺术上的享用,除讲究茶叶冲泡方法礼节与用具外,更重视不同茶叶的'色、香、味的品尝,以及在饮茶过程中修身养性,注重茶在人际间的关系。人们常说的?喝茶?是将茶作为解渴饮料时称之。?品茗?细品茶味,将茶作为生活艺术享用时称之,与喝茶有不同之意,宋徽宗撰《大观茶论》:?啜英咀华争鉴裁之别?,带有品茶之意义。而?茶艺?讲究茶叶的品质、冲泡的技艺、茶具的玩赏、品茗的环境以及人际间的关系。
2 .3 茶艺的基本类型与特色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中国人品茶有其独到之处,不仅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而且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饮茶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茶艺类型多样,以其主导阶层和艺术性质来分有文人茶、禅师茶、富贵茶、仕女茶、工夫茶、孺子茶等六大类型,各类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的烙印。茶叶品饮的方法很多,以茶类可分为绿茶品饮、红茶品饮、乌龙茶品饮、花茶品饮、紧压茶品饮等。以添加佐料于否可分为清饮和调饮,清饮可品饮茶叶的真香真味,调饮因民族、地域、风习而异,且意义不同。现代茶艺在生活中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为休闲型茶艺,另一种为表演型茶艺,在社会活动中有不同的功能。休闲型茶艺随处可见,通过茶艺活动过程,调节精神状态,传递友情。表演型茶艺是对历史上、生活中的茶俗、茶礼、茶艺或茶道的挖掘、收集、整理、提炼,溶进现代科技,使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其类型大体可分为民族型、地方型、宫廷型、文士型、寺院型、少儿型、科普型。它们都有各自的品饮技艺和文化意蕴,在茶艺过程中流动着美的旋律。在品饮技艺上以乌龙茶品饮技艺尤为精湛。茶艺是饮茶风习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的品味清芳,茶艺的流韵典雅。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38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江水暖茶更浓茶之物语茶之物语
下一篇: 古韵茶香丹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