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说到老茶,直觉反应都是普洱茶,普洱茶风靡的这二十年时间里,不仅让自己成为中国茶界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也彻底改变了茶叶“以新为贵”的传统理念,老茶盛行已经从普洱茶、黑茶,蔓延到乌龙茶、红茶、白茶,甚至连绿茶、黄茶也开始出现老茶。
“老茶”这一概念因为它的诸多不确定性和无可参照标准,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非议不断”、“一生多舛”。
老茶的“优”与“忧”
老茶受追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首先,从老茶本身具备的品饮价值方面来说,老茶存放的年份、干茶的活性以及冲泡后的陈韵,带给品饮者与“新”茶完全有别的感受,让其欣赏岁月沉淀的艺术。其次,老茶具备了收藏价值,为投资者开辟了一个新的盈利点。再者,老茶热,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茶、了解茶、品饮茶,这无疑促进了茶叶消费的增长。
“茶,越放越有内容;老,才会有味道。”很多品饮者认为这就是老茶的魅力所在。可是,当无法科学地、准确地鉴定老茶的年份,没有标准去评审老茶的品质,真假老茶在市场上鱼目混珠时,老茶多舛的命运就开始了。不管什么茶,只要和“老”字扯上关系,就直接等于“贵”,道理很简单,时间无价嘛。今天市场上的老茶一般只和三个关键词有关:“年份”、“价格”和“传说”。关于“年份”绝大多数消费者只能从包装和口感方面来辨别,懂品鉴老茶的人少之又少,一些不良厂家、商家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故意将年代不长的新茶标注为陈茶,或者将新茶掺入老茶中,滥竽充数。更有甚者,采取了“湿仓造假”的作假方法,把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窖,因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容易加速茶叶陈化。这种方法已经成功被复制到乌龙茶、白茶身上,人为地“加速陈化”的老茶,都会丧失茶叶的本味,只剩下单薄的老味和酵味,品饮起来十分不悦。
对于茶客们来说,老茶的出现,也使得对茶叶年份和价格的关注度远高于茶叶品质本身,一味将难以琢磨的“陈韵”、“老味”等加诸于茶叶之上,而忽略了茶叶本身的品质。甚至连原本“以新为贵”的绿茶、黄茶等要想“出名”,都非得扯上个“老”字,完全抛弃中国六大茶类各自的不同特色和魅力,简单地去追求同一种品饮标准,时间的沉淀固然能让一款茶散发出不一样的风采,但每年清明前后,从嫩芽初萌到新茶开汤那并不漫长的过程,不也同样让人期待吗?
更可怕的是,随着老茶的“传说”越来越多,也被有意无意地标榜成了一种传统文化。翻阅中国茶的历史,并没有推崇喝老茶的先例,历朝历代的茶行卖茶看重的都是“新茶上市”,老茶一般也只出现在以下两种境况中:卖不出而剩下的老茶,要掺到新茶中售卖;黑茶、普洱茶供边疆牧民、藏民喝来消食去油腻的,因路途和时间关系而变老。今天全民藏茶、喝老茶现象是随着普洱茶热而兴起的,时尚一点的说法叫“后现代茶文化”,文化涵盖的不单只有历史,喝老茶也不一定非得和文化扯上关系。
今天的好茶,才是将来的老茶
不论老茶是因商业炒作而昙花一现,还是因消费需求会天长日久,老茶的价值一定是建立在它是好茶的基础上。只有今天的好茶,才可能成就将来真正的老茶。
好生态。“没有好生态,就种不出好茶。” 好茶首先产自好产区,山清水秀,云深雾绕,远离污染;好茶的生长环境有一些生态标准,比如海拔、温度、空气等。相对的高海拔,才能提供最利茶生长的各种气候条件。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蒸腾作用强,使茶叶代谢增强,产生更丰富的芳香物质。还在不断开荒僻壤,破坏环境,遍植茶树,一味追求面积大、产量高为产业发展方向的产茶区的茶青只能沦为各类明星茶品的原料,试问价值几何?
好工艺。古云“采之时,造之精”,从茶叶原料的老嫩标准,采摘的时间,制茶师对茶叶所采用的最适宜茶性的加工方法,是茶叶能否成为一款好茶的关键。林林总总的加工工艺,都是针对茶叶的苦、麻、涩、酸、辣等不良口感,运用“最恰当”工艺进行改良,在方便茶的储运之外最大程度地保持茶的天然香气、色泽、条形,以及弥补茶的口味缺憾,也是在茶的口感、有效成分和未来的时间之间寻求新的配置平衡。以岩茶为例,若是制作过程中做青不透,火功不足,一两年后就返青或变味了,这茶还能有陈放价值吗?
因此,不是所有茶都适合存放,有些茶就适合当下喝,有些茶就适合存放几年再喝。
好品质。适合存放成老茶的茶叶品质一定要过硬,否则若干年后在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表现都极为逊色。一款原本就香气不显,茶味单薄,毫无回甘,连续几道后香气滋味也是毫无起伏变化的茶叶,即使拿去妥善陈放五十年,茶味也还是这样,不会产生香扬水活、滋味醇厚、香气滋味富有层次感等品饮感受。
也不是所有品质好的茶都适合存成老茶,绿茶的品质特色就是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类等物质丰富,后期没有微生物参与转化,越陈,其活性物质越来越少。而红茶中含的活性物质已完全被氧化,微生物几无物质可转化,陈年亦无益。
好存放。老茶存放有着严格的温湿度标准与卫生条件,茶叶容易吸味,存放处若有异味,便会钻入茶叶中,被喝出杂味。若是温湿度控制不好,霉斑、馊味等情况也会在老茶身上显现,看着都不敢下手泡。中国太大,南北温差,东西海拔差异都直接决定了茶叶存放的结果,与其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在如何辨别老茶,一次又一次地“交学费”上,不如从现在开始为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存些可以放心的老茶。
好市场。老茶频遭炒作是消费者缺乏理性消费的表现,也是国人“逢涨必买”心理的体现。无论多贵的茶最终目的是“喝”的,许多条条框框的收藏理念其实未必合理,甚至是商业炒作的噱头。如果市场释放出了一些需求信号,某些品种自然会热起来,却未必符合口感的标准。真正的老茶注定稀有且价格高昂,所以它只能是少数人的消费品,普通消费者无需跟风炒作,行业的良性发展和理性的消费理念才能避免“老茶”成为商场上昙花一现的牺牲品。
老茶热,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市场的变换,我们的感知已经很难不被这个纷乱复杂的世界所影响,保持自我丰富的感官知觉与理性思考判断是多么难得。老茶不一定是好的,好茶也不一定非要老。只有今天的好茶才能成为将来真正的老茶。
普洱茶是一种神奇的茶品,随着岁月流逝口感会“越陈越香”,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从此,茶的陈期也就成为茶人心目中“好茶”的标准之一。
在普洱茶圈久了,总会有茶友来询问:普洱茶的市场空间大吗?升值潜力如何?可见,普洱茶于其他茶类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投资升值潜力。
爱茶人存放老茶的价值观
①喜欢茶,离不开茶;
②根据普洱茶的升值特点投资普洱;
③市场供需,老茶越来越贵;
④边存边喝,边喝边存,是一种乐趣;
⑤每年存一点,若干年后倒着喝,年年有老茶喝。
可以说,普洱老茶是正在冉冉升起的新贵。这预示着普洱老茶民间的收藏行为得到了官方的权威认可。好东西总是不缺买家,普洱老茶的“明星茶”总是现在藏家手里的“宝”。总不缺真正的高手识货。
真正意义上的陈年普洱老茶,是需要在密封、干燥、避光、无杂味、非高温的环境下,经过10年以上的存放,方可叫“陈年”。如果是生茶的话时间需要更长些,存放20年、30年的茶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才能显示出老茶真正的魅力。
陈年普洱老茶的功效
①解毒。在陈年普洱茶的功效作用论述当中,其最有价值的功效作用就是帮助人们解毒、促消化的功能。
②助消化。陈年普洱茶的另一大最有价值的功效就是帮助人们治疗消化不良,有胃胀的朋友不妨试试其功效。
③降三高。陈年普洱茶同样具有普洱茶的降三高作用,而且陈年普洱茶的降三高作用比其他茶类都要明显。
陈年普洱茶的功效当然远不止这些,经常喝老茶带给人体的好处极多。今天在这里不详细列举了,赶快撬一饼自己体会吧!
存茶,需静心等待
老茶有很多,但存放良好有品质且大家公认的茶不常有。大概每年也就那么几款吧!所以说,存茶要存“明星茶”。存茶本不难,最缺的其实不是茶,而是存茶的心态,能否把心沉淀下来等待?这也许就是陈年老茶能否走下去的重要原因。
自己存茶的好处
自己存点茶,其实并不难。有好茶、工艺到位、储存方法得当,剩下的事,交给时间吧,岁月能帮你沉淀出好茶的。自己存点茶,就好像看着长大的孩子,你知道他的秉性;自己存放出来的茶,你知道他的来龙去脉、转化轨迹,放心、更好喝。
存茶的过程有乐趣
自己存茶,其实有乐趣。边存边喝,每年偶尔想起来了,就喝喝,感受每一次的变化。茶在存放的过程中,春夏秋冬,香气是不一样的。每当感受到细微的转化,都是心灵的一种满足。
若干年后,岁月在流逝,鬓角在发白,你在变老,茶也老了。翻出当年存放的茶,泡一壶,回忆当初的茶味,对比现在的感受,经历时光的打磨,茶柔顺了,更醇厚了,韵味更悠长了,好比曾经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老了,更宽厚了。闲适时,邀三五老友,约出彼此的存茶,一比高低,争得面红耳赤,不服?今天没泡好,明日再战!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茶,自古是中华民族的天然饮料。演变到现代 社会 ,茶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茶叶,本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所谓茶叶的品质也是需要对比同类茶叶的不同品质来说,或依照个人口味来挑选。
一般说来,判断茶叶好坏可以从观察茶叶的形状、色泽,闻茶叶的香气,品尝茶味和分辨茶渣(叶底)来看。
茶叶的形状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形态,有扁的、松针状的、螺形的、眉形的,圆形的,球形的,半球形的,雀舌形的,菊花形的,自然弯曲形状的,总之,大茶肆中的茶叶姿态各异。取一小嘬放入茶杯,冲上热水,茶汤散开来,茶叶的形态会随着茶水发生变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极致展露其原本的形态,令人赏心悦目。
首先要看茶叶的干燥程度,太脆的容易碎,但会回软的不能要,最好不买。
另外要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叶梗、黄片、渣沫、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像龙井茶是剑片状,冻顶茶揉成半球形,铁观音茶紧结成球状,香片 则切 成细条或者碎条。
茶叶由于制作方法不同,茶树品种有别,采摘标准各异,因而形状显得十分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细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制作,形态更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1)针形——外形圆直如针,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龙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
(3)条索形——外形呈条状稍弯曲,如信阳毛尖、桂平西山茶、径山茶、庐山云雾等。
(4)螺形——外形卷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临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冈翠绿等。
(5)兰花形——外形似兰,如太平猴魁、兰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状,如 六安爪片 、齐山名片等。
(7) 束形 ——外形成束,如江山绿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圆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
此外,还有半月形、卷曲形、单芽形等等。
品茶观色,即观茶色,汤色和底色。
(1)茶色
大茶肆中的茶叶依颜色分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类(指干茶)。由于茶的制作方法不同,其色泽是不同的,有红与绿、青与黄、白与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种茶叶,采用相同的制作工艺,也会因茶树品种、生态环境、采摘季节的不同,色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细嫩的高档绿茶,色泽有嫩绿、翠绿、绿润之分;高档红茶,色泽又有红艳明亮、乌润显红之别。
(2)汤色
冲泡茶叶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因此,不同茶类汤色会有明显区别;而且同一茶类中的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也有一定差异。一般说来,凡属上乘的茶品,都汤色明亮、有光泽,具体说来,绿茶汤色浅绿或黄绿;清而不浊,明亮澄澈;红茶汤色乌黑油润,若在茶汤周边形成一圈金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更属上品;乌龙茶则以青褐光润为好;白茶,汤色微黄,黄中显绿,并有光亮。
将适量茶叶放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里用热水一冲,茶叶就会慢慢舒展开。可以同时泡几杯来比较不同茶叶的好坏,其中舒展顺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叶身段最为柔软飘逸的茶叶是最好的茶叶。
视茶汤要快,要及时。茶汤的颜色也会因为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轻重的差别而呈现深浅不一的颜色。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不管颜色深或浅,一定不能浑浊、灰暗,清澈透明才是好茶汤应该具备的条件。
(3)底色
就是欣赏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色泽。除看叶底显现的色彩外,还可观察叶底的老嫩、光糙、匀净等。
一般情况下,随着汤温的下降,汤色会逐渐变深。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内,红茶汤色变化大于绿茶,大叶种大于小叶种,嫩茶大于老茶,新茶大于陈茶。茶汤的颜色,以冲泡滤出后10分钟以内来观察较能代表茶的原有汤色。不过千万要记住,在做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拿同一种类的茶叶做比较。
茶在冲泡过程中,经吸水浸润而舒展,或似春笋,或如雀舌,或若兰花或像墨菊。与此同时,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信阳毛尖舒展时,片片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太平猴魁舒展时,犹如一只机灵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动;君山银针舒展时,好似翠竹争阳,针针挺立。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干闻),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热闻),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冷闻)。
先闻干茶,干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如绿茶应清新鲜爽、红茶应浓烈纯正、花茶应芬芳扑鼻、乌龙茶应馥郁清幽为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带有焦、烟、酸、霉、陈或其它异味者为次品。
闻香的方式,多采用湿闻,即将冲泡的茶叶,按茶类不同,经1~3分钟后,将杯送至鼻端,闻茶汤面发出的茶香;若用有盖的杯泡茶,则可闻盖香和面香;倘用闻香杯作过渡盛器(如台湾人冲泡乌龙茶),还可闻杯香和面香。另外,随着茶汤温度的变化,茶香还有热闻、温闻和冷闻之分。
热闻的重点是辨别香气的正常与否,香气的类型如何,以及香气高低;冷闻则判断茶叶香气的持久程度;而温闻重在鉴别茶香的雅与俗,即优与次。一般说,绿茶有清香鲜爽感,甚至有果香、花香者为佳;红茶以有清香、花香为上,尢以香气浓烈、持久者为上乘;乌龙茶以具有浓郁的熟桃香者为好;而花茶则以具有清纯芬芳者为优。
热闻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如安溪铁观音冲泡后有一投浓郁的的天然花香,红茶具有甜香和果味香,绿茶则有清香,花茶除了茶香外,还有不同的天然花香。茶叶和香气与所用原料的鲜嫩程度和制作技术的高下有关,原料越细嫩,所含芳香物质越多,香气也越高。
冷闻则在茶汤冷却后进行,这时可以闻到原来被茶中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
指尝茶汤的滋味。茶汤滋味是茶叶的甜、苦、涩、酸、辣、腥、鲜等多种呈味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数量和比例适合,就会变得鲜醇可口,回味无穷。茶汤的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起来甘醇浓稠,有活性;喝后喉头甘润的感觉持续很久。
一般大茶肆中的茶客认为,绿茶滋味鲜醇爽口,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乌龙茶滋味酽醇回甘,是上乘茶的重要标志。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所以,尝味时要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才能正确而全面地分辨出茶味来。
品滋味时,舌头的姿势要正确。把茶汤吸人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齿根,嘴唇微微张开,舌稍向上抬,使茶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腹部呼吸从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连吸两次气后,辨出滋味。
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汤,应抬高舌位,把茶汤压人舌根,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对有烟味的茶汤,应把茶汤送人口后,嘴巴闭合,舌尖顶住上颚板,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这样重复二三次,对烟味的判别效果就会明确。
老茶是“能喝的古董”
老茶收藏成为“能喝的古董”。1949年以前生产的老茶大都出自于手工,因此产量较少,相比工业压制出的老茶,手工压制的茶反而比较优良。手工制作的老茶获得良好的通气性,吸收一定的湿气可以促进其陈化。所以,真正好的古董老茶可以说喝一片少一片,由于日日消耗,所以也就日渐珍稀,真正当得起"可以喝的古董"的称号。生茶性寒,且带有浓烈的苦涩味,无陈香味,需要3年以上的陈化期,老茶大都需要5到20年的陈化期才可退去苦涩味,转变出醇、甘、滑的特点。都说老茶越陈越好,说道30年以上的老茶马上让人想到价格昂贵。老茶兼具年限和品质,比年限更重要的是品质,"品质不好的茶叶放得再久也不是好茶"。老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来自优质茶叶产地,真正优质未经人工破坏的原生茶叶场地,由于其地处偏远,好的茶树数量又极少,因此产量很小老茶经一定时间的陈放才能转化出醇厚的味道,"越陈越香"是老茶区别于新茶类的特征,是老茶品质的灵魂。生茶与空气接触后,经过自然变化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因此,熟茶适宜日常饮用,而生茶则比熟茶的升值潜力大,适合热爱老茶的人士长久储藏,可以陈放在家中,年复一年看着生普洱叶子颜色的渐渐变深,香味越来越醇,就像人生履历的累计正因如此,所以好的老茶是“能喝的古董”。
以上回答来自,[佬茶帮]茶叶茶博士的回答,如有不对请多见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41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安徽黄山区做强茶业富茶农
下一篇: 百姓与茶:揭开石阡茶文化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