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信阳饮茶习俗和信阳茶的茶艺

茶百科 2023-11-23 23:28:50

信阳饮茶习俗和信阳茶的茶艺

中国是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信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使茶叶很早就成为勤劳朴实的信阳茶区人民的生活支柱,且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信阳灿烂文化的重要品牌。

一、信阳饮茶习俗

信阳是名茶之乡,盛产白毫细嫩、汤色碧绿的上乘“信阳毛尖”。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茶喝得可谓尽心尽意而又家常至极。

信阳饮茶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无论各色人等,男女老幼,朝野雅俗,无论为文的为商的为官的为民的,也无论有身份的无身份的钱多的钱少的,几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人称茶为“国饮”,但唯有到了信阳才能真正体味到这种泱泱大国透彻入里的“国粹”和民族意识。如若要研究信阳的民俗学,首先要论及的则应是信阳的茶道。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愧对来客;不饮茶,客人又会手足无措、言语不畅。如果来客是位烟君子倒还好,若不会抽烟便更觉无趣。在信阳,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或续茶,则表示片刻即走。往往是一杯热茶捧着,氤氤氲氲中,亲朋好友的叙谈才亲密无间,气氛融洽。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仪式和内容,客人来请喝茶,客人走了要送茶,对遥远的友人,信阳人还喜欢寄一包新茗送情谊。茶,在信阳友情的锦缎上,犹如织锦的金梭,往返穿行,运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义。

信阳在喝茶上十分讲究,极儒雅,极繁文缛节,贵族气十足。在信阳以茶敬客,敬客的茶要好,沏茶的水要好,茶具旧时多用茶壶,先泡茶后倒茶水,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用茶杯直接泡茶,否则视为不大方、失礼。茶具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沸水要落了滚才可沏茶。杯中放了茶叶,注入浅水,但并不饮,而是倒去浮沫再注水,这叫“洗茶”。经过了这番洗,茶方可饮。送给客人的茶水不是十足的满杯,而是七成满,俗称“茶七酒八”。茶杯是绝对不可盖的,这既不同于北京的盖碗茶,更不同于闽南的功夫茶。信阳人饮茶无论城乡都讲究一个观赏美,客人到来,一溜十几个玻璃杯亮晶晶排开,一一放茶叶,又一一注浅水洗茶,再一一斟满,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尤其是当你到农民家做客,看到胼手胝足的主人不厌其烦地为你做着这一切,及至你捧起杯来,但见杯中绿叶徐徐而落,一枪一旗渐次展开,茶汁莹绿剔透,犹如人捧了块芳香四溢的翡翠时,你会觉得有这样的茶喝着,就是给个神仙你都不愿去做的。

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不断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会及时续茶,使茶汤浓度保持一致,水温适宜。到信阳作客,饮茶应漫饮细啜,边谈边饮,不可狂饮暴喝。客人喝足,倒掉残茶,即示意不再饮用,否则,主人还会给客人续茶。

茶将茶乡人的朴拙纯厚天长地久地浇灌在山乡村岭,茶已与信阳人血脉、魂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那清纯简洁、内涵丰富、苦中有甜、甘味无穷的品性正是茶乡人所崇尚的精神品格。信阳人又把浓浓的友情泡在这酽酽的茶汁里,款待四海友人,八方宾朋。早春三月,谷雨前后,豫南山乡的万亩茶园新芽吐翠,生机盎然,山山坳坳绿得那么博大,那么纯净,那是信阳茶农孕育了千百个日日夜夜的真情和汗水,八万个芽叶才能采摘出一斤优质毛尖茶,信阳茶是最浓缩的爱,最凝练的情!

二、亲朋往来茶为礼

信阳人,不仅客人登门要以茶敬客,真诚恭谨,绝无懈怠,而且亲朋好友之间的往来,也多以茶为礼,馈赠酬和,绝不疏忽。这是信阳流传了千百年的纯朴习俗。

信阳民间,逢年过节或日常拜亲访友,虽然包装简陋,却是他们亲情和友情的真诚传递。友人,特别是来自远方的好友,短暂的欢聚之后,临别之时意犹未尽,以自产的茶叶为赠,不仅是友情的展现,也是对友人深深的祝福。赴外地看望多年未见的好友同窗,战友同事,一包信阳毛尖必不可少。送茶表达的不仅仅是浓浓的故乡情和同窗情,还有互相的思念和永不褪色的友谊。在外地学习工作的信阳人从故乡归来,也总不忘带点上好的信阳茶,赠同学、同事,或沏上一壶,与友人细啜慢品,清谈阔论,讲述和抒发的是信阳人纯朴的情怀。简单而质朴的茶,成为友谊的厚重载体,无须寒暄,就能表达出浓浓的情意。

信阳毛尖茶风俗和茶艺

在信阳人眼里,茶是不媚不俗的天然礼品,简朴厚重、天然率真,而又饱含真情。把它赠与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最尊重的长辈,不显士气寒碜,卑微不尊。茶是无价的,它的纯洁和清雅,是洋酒和咖啡不可比拟的。茶作为礼品是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它体现着默默的感激、尊重和纯朴无暇的友情;朋友之间、知己之间,它是赤诚的袒露和无尽的深情。

更难能可贵的是,茶是尚未被世俗所污染的礼物,茶的淡泊、纯净、高洁的本性,是启发人们修身悟道、追求完美的楷模。君子之交淡如水,缕缕茶丝有浓酽。以茶为礼的风习,也就成了信阳经久不衰、历久愈浓的茶俗。

三、信阳毛尖茶艺

信阳市从1992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中国信阳茶叶节”,2004年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突出城市个性,把信阳打造成“中国茶都”的战略决策,“中国信阳茶叶节”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并从第十届中国信阳茶叶节开始组织举行“茶道茶艺表演比赛”,各代表队表演了借鉴功夫茶的紫砂壶冲泡法、玻璃壶冲泡法及盖碗冲泡法、玻璃杯冲泡法等不同形式的信阳毛尖茶艺及功夫茶艺等,进一步促进了信阳茶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的普及,现代茶艺馆不断增加,信阳市区已有文新、贤居、五云、茶香阁、东篱、茶人居、鹭岛等20余家茶艺馆,固始、光山等县城也建有茶艺馆。

信阳人喝信阳毛尖茶现在不用壶和盖碗冲泡而用玻璃杯冲泡,借鉴功夫茶的紫砂壶冲泡法、玻璃壶冲泡法及盖碗冲泡法信阳毛尖茶艺均不符合信阳饮茶习俗,有为茶艺表演而表演、照搬仿人茶艺之嫌。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学专业创办于1982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之一,2001年被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省级和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02年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高职高专教教育示范专业。随着茶艺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适应社会需要,2003年茶学专业增设茶文化方向,2005年增设茶文化专业。2001年成立了学生茶艺表演队, 我们根据信阳饮茶习俗,结合信阳毛尖茶的特点,在实用性基础上溶合表演的艺术性、品茶的闲适性,借鉴他人的经验,创编了一套玻璃杯冲泡法“信阳毛尖茶艺 ”。学生茶艺表演队荣获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茶艺表演比赛银奖。现把解说词介绍如下: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信阳茶特色独具,荣贯古今。“金针几叶含神韵,碧露一盏飘祥云,千年国珍流芳远,天生丽质盖群英”。今天我们以信阳茶为题,伴随大家度过一段清新惬意,悠闲香甜的美好时光。现在请大家欣赏信阳毛尖茶艺表演。

信阳茶文化节旅游攻略

信阳茶文化节是每年的9月份在河南信阳举行的盛大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以下是信阳茶文化节旅游攻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活动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15日至10月15日,建议提前查询官方通告并预订门票。
2.交通方式:信阳茶文化节举办地点在信阳市内,可选择飞机、火车、长途汽车或自驾车等方式前往。
3.住宿:信阳市内有各种星级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建议提前预订。
4.活动内容:信阳茶文化节是一个集茶文化展览、茶文化交流、茶文化品鉴、茶文化旅游等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在活动期间,你可以参观茶艺表演、品尝名优茶叶、了解茶叶文化等。
5.美食:信阳的特色美食有麻汁焖面、信阳烤鸭、芝麻酱烤饼等。在茶文化节期间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和茶点。
6.注意事项:提前购买门票,遵守活动场地规定和秩序,不随手乱扔垃圾,注意安全和保护环境。
总之,参加信阳茶文化节是一个了解中国茶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好机会,也是一个放松心情、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希望你能在茶文化节期间度过愉快的时光。

平桥区的民风习俗

饮茶
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男女老幼,朝野雅俗,无论为文为商、为官为民。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愧对来客;不饮茶,主人就会手足无措。在信阳,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则表示略坐片刻即走。
饮茶是一种信阳文化,每年一度的信阳茶叶节,海内外客商、各界社会名流、文化雅士齐聚信阳,以茶为媒,洽谈引进了一大批招商引资开发项目,创作了千百篇诗画文章。

信阳第一届茶叶节

信阳第一届茶叶节于2021年5月1日至5月3日在河南省信阳市举办。此次茶叶节围绕信阳茶文化、茶经济、生态旅游等主题,推出一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

茶叶节期间,信阳市政府授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了2021年《中国茶叶百强县市》评选活动。同时,还开展了茶艺表演、茶文化展示、茶叶品鉴等多项活动,并在信阳襄城县开展了茶园采摘、茶叶制作等参观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茶叶生产流程。

信阳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享誉全国,这次茶叶节也为信阳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46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