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神泽叶螨[Teakanzawaspidermite]茶树害螨。学名:TetranychuskanzawaiKishida。蜱螨亚纲,叶螨科。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等地。寄主有茶、草莓、豆类、茄、桑等。以幼螨、若螨和成螨刺吸茶树叶片汁液为害。受害嫩叶初期出现浅绿色斑点,严重时叶片畸形,大量落叶,受害的老叶背面呈赤褐色,失去光泽,造成减产。雌成螨体长0.41~0.44毫米,圆形至卵圆形,深红色,冬季休眠时成暗红色。雄成螨体长0.32~0.36毫米,色泽较雌成螨浅,卵圆形,4对足。卵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透明,近孵化时成浅红色。幼螨体长0.20~0.22毫米,圆形,浅黄色,有足3对。若螨体长0.26~0.35毫米,浅红色,雄若螨螨体稍小,4对足。年发生10~20代。每头雌成螨产卵40~50粒,最多可达100粒以上。一般在初夏季节发生最多。在温暖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以雌成螨越冬。成螨、幼螨和若螨多在叶背危害。天敌有捕食螨等。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
特征:雌成螨体长0.52mm,宽0.31mm,宽椭圆形,红色,须肢端感器长为宽的1.5倍,背感器较端感器短。雄成螨体长0.34mm,宽0.16mm,须肢端感器长为宽的2倍,背感器与端感器近等长。防治:天敌有塔六点蓟马、钝绥螨、食螨瓢虫、中华草蛉、小花熔等,对叶螨种群数量有一定控制作用。
一、形态特征
雌成螨长0.52mm,宽0.31mm,宽椭圆形,红色。须肢端感器柱形,其长度是宽度的1.5倍。背感器呈小枝状,比端感器短。气门沟末端呈U形弯曲。后半体背表皮纹构成菱形图案,有13对细长的背毛,毛比横列间距长。雄成螨体长0.34mm,宽0.16mm。须肢端感器长约为宽的2倍。背感器和端感器等长。刺状毛比端感器稍长。阳具的末端弯曲在背面形成大端锤,其近侧突起圆钝,远侧突起锐利,背缘近端侧稍有一角度。
二、生活习性
北方年生10代左右,台湾年生21代,以雌成螨在缝隙或杂草丛中越冬。5月下旬绽花时开始发生,夏天是发生盛期,增殖速度快,冬天栖息在豆科植物、杂草、茶树近地面叶片上,世代平均天数为41天,发育温度为17-28℃,卵期为5-10天,从幼螨发育到成螨约为5-10天。降雨少、天气干燥的年份容易发生。天敌有塔六点蓟马、钝绥螨、食螨瓢虫、中华草蛉、小花熔等,对叶螨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吡螨胺用在大棚蔬菜上效果前期用有点浪费了,后期不错。
使用方法:
吡螨胺防治柑橘树红蜘蛛和锈螨及苹果、梨、桃、山楂上的叶螨,用20%吡螨胺2000~3000倍液喷雾。、
制剂:
10%吡螨胺(可湿性粉剂)、 20%吡螨胺(乳油)、30%吡螨胺(悬浮剂)
原药生产:
吡螨胺原药外观白色晶体状,吡螨胺属于新型产品目前在国内还未得到大力推广。原药一般都是采取欧美一些国家进口材料。
制剂生产厂家据报道2011年国内正规生产厂家也只有区区的十几家。所以在采购原药和制剂时尽量选择大的厂家一确保产品质量。
毒性:
1、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95,雌大鼠为997,野鸭大于2000;大鼠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雄小鼠224,雌小鼠210。经Ames试、微核试验、果蝇翅点滴试验等均未见致突变作用。
2、对蜜蜂无毒,对鱼类高毒,使用时须注意。
(1)农业防治: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采摘,增强树势提高抗逆能力;合理搭配品种,改善茶园通透性,气候干旱时有条件的茶园应及时灌溉,增强茶园湿度;加强植物检疫,严防将有虫苗木带出圃外。(2)化学防治:在害螨发生始期,抓住该螨有“发生中心”及时点治,控制大面积扩散。防治指标:每平方厘米叶面积上有3头。秋茶采后可用45%石硫合剂晶体250~300倍液喷雾清园。在害螨点片发生阶段或发生高峰期前,可用24%溴虫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57%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农药的轮用、混用。秋茶采摘后用45%石硫合剂晶体150~200倍液喷雾清园,可压低越冬螨口基数,减少翌年螨害发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49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品味藏茶茶气
下一篇: 咖啡小爪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