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藏茶是一杯文化饮料

品茶 2023-11-24 02:01:48

藏茶是一杯文化饮料

是一杯文化饮料

唐人

我以前从未听说过藏茶,真是孤陋寡闻啊!

我的朋友黄先生和刘莎夫妇,竟然放弃了他们各自的事业——IT和餐饮,专注地在深圳推广藏茶文化。于是,我惊叹藏茶的魅力。那是藏民每天必喝的茶,而且一天喝多次,每次喝很多。藏民的生活离不开藏茶,它如同青藏高原上流淌的生命的血液,因此藏茶是西藏人的民生之茶。藏谚云,宁可三日无粮食,不可一日无茶。

四川雅安是藏茶的故乡,那里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雅安又出美女,见到刘莎,你一定会认为此说名不虚传。在中国茶宫的藏香阁,雅安美女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沏一壶藏茶,茶汤红里透亮,就像洋酒中的XO。莎姐说,品赏藏茶有四绝:谓之“红、浓、陈、醇”。“红”指茶汤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绝没有风霉味;“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

藏茶与普洱同属黑茶类,学名为南路边茶。西藏地处高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高原缺氧,辐射强,可是西藏气候干燥不产蔬菜水果,藏民常年以肉类为主,辅以青稞炒面(亦称糌粑),不吃植物油,醋,也没有菜可吃。而茶就作为一种生活饮品在藏民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藏胞饮茶量之大为全国之冠,人均年消费茶叶在10千克以上。经常富裕的人饮酥油茶,家境清贫者平时喝盐茶(盐在藏族不是煮肉或做菜时吃,而是在喝茶时用),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才饮酥油茶。

藏族的生活与茶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在生活中就是吃肉、糌粑、喝奶茶,不仅吃肉要喝茶,糌粑没茶更是无法下咽。别说一日三餐,早晨起来就要喝茶,一进帐篷就要喝茶,闲下无事要喝茶,有客人来更要喝茶,临睡之前还要喝茶,可以说他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茶,哪一天少说也要喝上十几碗二十来碗茶。茶壶就放在“塔夸”(即灶)的牛粪火上,里面什么时候都煨着茶。连外出放牧,也都带着壶或锅,随时可以支上三块石头来烧茶。藏族谚语中就有:“好马相伴千日,好茶相伴终生”的说法。

茶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常年在草原、高山游牧,那里气候寒冷、交通闭塞,不产也运不去蔬菜水果,便无吃菜的习惯与观念。认为人是吃肉喝奶长大的,牛羊是吃草长大的,青菜是草一类的东西。由于饮食结构的问题,各种维生素缺乏,而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正可生津止渴,化食去腻,补各种维生素的不足。茶对他们来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饮料,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圣物,千百年来,藏茶保障着生活在高寒、缺氧、强辐射、高油脂食物的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的健康。

不加酥油、奶、盐的藏茶,细品之下,它的口感既有普洱的陈香,又不失乌龙的甘醇,更带着红茶的厚重。随着茶与健康研究的深入,藏茶许多不为人知的功效已经被发现。“藏茶保健”已在国内外掀起热潮。由于藏茶多方面、双向调节的功能,使它的适用人群非常广泛。无论胖瘦,都可以通过饮用藏茶中获益。此茶稳定性好,通过长期陈化、发醇和特殊的32道工艺制作后,存放数百年不变质、不变味、不变气。

喝过藏茶,对于它背后浓郁的文化色彩情有独钟,我终于悟出朋友夫妇以藏茶为此生最大乐趣的玄机。

藏茶怎么煮 藏茶如何煮

藏茶的煮法

1、备茶:藏茶属于紧压茶类,冲泡藏茶前,一般先用茶针或茶刀将藏茶茶砖钎开,对于特别紧压密实的藏茶,可以用铁器将藏茶捣碎备用。如果感觉藏茶比较紧压难橇,可以一次性将藏茶橇好或捣碎。藏茶捣碎或橇好以后,建议选用大小相宜的紫砂罐或布袋将藏茶贮藏起来,干净、卫生又防潮湿,取用起来也是非常方便的。

2、择水:“茶为水之体,水为茶之母”。择水是对冲泡茶叶来说,是十分讲究的,冲泡藏茶,也不例外。古今的茶学专著对如何择水多有著述,相传宋代的宋徽宗(著有《大观茶论》)和清代的乾隆皇帝就对品茶和择水有非常独道的见解。一般而言,冲泡茶叶的水要求清、甘、活、轻、洌。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亦;八分之水,十分之茶,茶只有八分耳”,水质直接影响茶汤品质。冲泡藏茶宜选用矿泉水,而尤其以山泉水为最佳。

3、备器:藏茶煲煮起来最为好喝,宜选用专业电磁(碳)茶炉,而尤其以可控温、控时为最佳。茶壶宜选耐高温的玻璃壶,玻璃壶容量一般500-800cc为最为相宜。品藏茶的茶杯一般选用纯白色陶瓷小杯或者小玻璃杯为宜。藏茶的汤色红亮且晶莹剔透,选用玻璃茶壶、纯白色陶瓷小杯或者小玻璃杯,宜于观察藏茶汤色。

4、投茶:很多人喜欢饮浓茶,这是不对的,从养生的角度,饮茶不能过浓,特别是绿茶、普洱生茶、乌龙茶这些不发酵、半发酵、浅度发酵茶茶类,如果喝得过浓,会给胃肠和心神造成很大的负担,反而对身体不好。所以冲泡茶叶时,投茶量一定要掌握好。藏茶投茶量为8-10g即可。

5、润茶:将藏茶8-10g置入专用的茶泡袋中,然后投入玻璃壶,将沸水冲入玻璃壶之中润洗藏茶,倒掉第一遍茶水,称为洗茶或润茶。由于茶叶内含的营养物质一般会在冲泡后第3-5秒溢出,所以洗茶或润茶的速度要快,开水轻轻拂过藏茶即可。

6、煮茶:再次将水注入玻璃壶,然后将玻璃壶置于电磁(碳)茶炉之上,启动开关开始煮茶,茶水煮开以后煮茶3分钟左右。若是控温电磁(碳)茶炉,茶水煮开以后,可将温度调得稍低一些,焖煮5分钟左右。煮藏茶讲究火候,以茶汁呈深褐色,入口不涩不苦为佳。如何煲煮藏茶,如何将藏茶的口感调适到最好是一门技术活,除了要求有相适宜茶器茶具之外,也要在煲煮藏茶的实践过程中慢慢总结。煮茶过程,你可以感受到藏茶汤色由无色——浅黄色——黄色——浅红色——红色——深红色转变的详细变化过程,宛如一杯诱人的红葡萄酒,情趣盎然,诗情画意,勾起人品味藏茶的欲望。

7、斟茶:为客人斟茶也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斟茶杯的七分为宜,这是出于对客人的尊敬。如果斟得过满或斟得过少,都是对客人的不尊敬,民间就有“茶满欺客”的说法。

8、续水再煮:藏茶的茶汤一定要留有茶根,不能倒得一干二净,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藏茶的茶汤斟掉2/3以后,尚余1/3茶汤时,要留茶根,再续水,然后开火煲煮藏茶。藏茶煲煮讲究“茶不离水,水不离茶”,这样藏茶才经久耐煮且口感醇和,千万不能将藏茶茶汤倒得干干净净以后才续水。

9、藏茶:茶熬煮过再饮用,不仅口感神韵更佳,经过熬煮后的藏茶,对人体的各项益处更为突出,这是其它冲泡饮用类的茶感所不及的。

茶文化 作文800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朋友相逢、人来客往,总会沏茶而待之。茶不仅仅只是一种解渴饮料,它也有着深深的文化底蕴,已经形成了一种茶文化。

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斗茶开始的。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教、道教和儒家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胸怀,感悟人生。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句。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

喝茶的雅名叫品茗。文人好茶,以为喝茶是淡雅而幽怨的。品茗斗茶又是文人生活中一大雅事。古代文人多情而善感,喝茶喝到得意处,难免诗兴大发,留下许多佳句。宋代范仲淹《和章珉从事斗茶歌》曰:“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诗人对武夷茶推崇备至,把武夷茶比作仙茶,评为天下第一。“斗茶味兮轻醍,斗茶香兮薄兰芷。”他夸赞武夷茶的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清幽高雅的兰芷。寓意深长,倍增茶韵。

文人学者中多品茗行家。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一段谈到武夷岩茶的韵味:“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拭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拭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袁枚在浅酌慢饮中,把武夷岩茶比作美玉,把龙井和阳羡茶比作水晶,说明它们的韵味各有独到之处。

茶被文人这么一咏一颂一讲究,身价自然就高起来。久而久之,喝茶便成为了一件很高雅的事情,还衍生出了专门的“茶道”,用好多人为的规矩跟普通大众拉开了距离。于是,茶不能“喝”了,得“品”,在烦琐的细节里品茶的人便有了资格自鸣得意地嘲笑起别人来,认为大众皆“牛饮”,不解茶中滋味。杜牧的“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

藏茶都有什么功效?

1、调节痛风

藏茶是弱碱性饮品,而藏茶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生物碱,碱和纤维素可以综合尿酸,并且促使尿酸从大小便中排泄。咖啡碱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可以舒张肾血管。所以喝藏茶是控制痛风的有效方法。

2、防癌抗肿瘤

藏茶含多酚类物质和微量元素硒。茶多酚有生理活性。其中比较显著的是防癌、抗癌、抗肿瘤作用。硒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过氧化酶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抗癌、防衰老和维持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消脂减肥

藏茶的纤维素本身几乎没热量,大量摄取纤维素不会增加体重。提高膳食中的纤维素摄取量,会在释放热量较少的情况下产生饱腹感,因此能减少热量的吸收,达到消脂减肥。

4、降血糖

糖尿病是人体内糖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中医称为“消渴”。古老的中医验方中就有“粗茶”熬汁长服,藏茶治糖尿病的记载。现代通过对茶叶的研究发现,能使血糖降低的关键成份是茶叶中的茶多糖、茶多酚和茶色素。关于茶疗中提到的“粗茶”,就是藏茶,特指有性繁殖的成熟老茶叶。

5、降血脂

胆固醇和脂肪不溶于水,被包在血液中的磷脂和蛋白质当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属于全发酵茶类的藏茶有丰富的茶多酚及茶多糖类物质,而这两者在降低血脂中发挥重要作用。

6、抗辐射

藏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糖,有明显的抗放射性伤害、保护造血功能的作用。多饮藏茶可以预防长时间、低剂量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扩展资料

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三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组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藏茶是采摘于海拔在1ooo米以上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替,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它的颜色呈深褐色,又是全发酵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特殊工艺持久发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约700种香气化合物,另外,其含有的无机物也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硒等不少于15种矿物质。

藏茶味道比较浓,有效成分含量高,也就是俗话说的“劲头”比较大,所以孕妇老人孩子这些人最好不要饮用藏茶。

不管是什么茶,都具有醒脑的作用,这也是很多爱茶之人最喜欢茶的一点,所以茶也会导致失眠,精神兴奋,大家最好不要在临睡前饮用。

藏茶的副作用并不是很强,毕竟仅仅是一种饮料,并没有药物作用,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不在睡前连续饮用都是没有问题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藏茶

百度百科-发酵茶

雅安藏茶的冲泡方法

藏茶是一种有上千年历史的老品牌茶,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和产量、工艺等要求,鲜为人知,在藏区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体必须的要求,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饮茶习惯,即先把茶熬煮过再饮用,不仅口感神韵更佳,经过熬煮后的藏茶,其对人体的各项保健功能就更为突出,只能令其它冲泡饮用类的茶望而生畏。
藏茶的熬煮其实很简单,待水温加热到八十度左右,放入适量藏茶(此时勿需加壶盖),沸腾后再继续熬煮1分钟关火,盖上壶盖焖泡5-8分钟,滤渣后即可饮用。
由于藏茶的陈、醇特点,建议将煮好的茶先倒入暧水瓶中闷1-2小时,其味更醇香,尚可每晚睡前将煮好的茶放于暖水瓶中,第二天饮用,其茶的深度发酵过程更充分,保健作用价值和口感更佳,汤色也更加鲜艳透红。 1、将藏茶置入盖碗,约5克(若盖碗较大或因个人喜好浓茶,可适量增加投茶量);2、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盖碗中,片刻,弃去第一道茶水;
3、再次注入沸水,水没茶叶,盖上盖碗,静置约30秒左右;
4、滤出茶汤入公道杯,一杯红、浓、醇、陈的上好藏茶就泡好了。 1、将藏茶置入滤杯中,约5克(若个人喜好浓茶,可适量增加投茶量)。
滤杯冲泡
2、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水没茶叶。
3、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4、再次注入沸水,水没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5、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置于杯盖内。
6、好了,一杯红、浓、醇、陈的上好藏茶就泡好了。
7、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藏茶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藏茶又泡好了。
8、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
9、第四次以后,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钟,以此类推。 首先介绍一下飘逸杯的独特构造:一个飘逸杯分为外杯、内杯和杯盖组成。外杯是玻璃的,内杯是一个带阀门的高温塑料小杯,内杯带有滤网和阀门开关,只有打开阀门时,内杯中的茶汤才会通过滤网从内杯下方流到外杯中。
1、将藏茶置入内杯中,约5克(若个人喜好浓茶,可适量增加投茶量);
2、第一泡:将沸水冲入杯中,由于阀门是关闭的,茶汤只能在内杯中浸泡茶叶,这第一泡也叫洗茶,和功夫泡法原理相同;
3、打开阀门:迅速按动开关打开内杯阀门,让茶汤流到外杯中;
4、洗杯:用第一泡茶汤涮洗外杯然后倒掉,有助于提高藏茶的醇厚味道;
5、第二泡:再次冲入沸水泡茶,这一泡开始是用来喝的了;
6、出汤:按动开关打开内杯阀门,让茶汤流到外杯中,若汤量不够还可再次冲泡,多次出汤;
7、品茗:这时一杯地道醇厚的藏茶便出现在桌前喽!任君品茗回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49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