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禅茶一味的意境

小小茶农 2023-11-24 06:23:34

禅茶一味的意境

要真正理解禅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联四幅,苏东坡:

茶笋尽禅味,

松杉真法音。

招隐寺内: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

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

上饶陆羽泉联:

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

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茶诗四首:

题德玄上人院

⊙[唐代]杜荀鹤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与茶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代]灵一和尚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失 题

⊙[明代]陈继儒

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

欲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茶与中国文化发展

⊙赵朴初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读了这几首茶诗、茶联,您能从“禅”中闻到“茶”香,能从“茶”中品出“禅”味么?

禅茶一味,诗意人生

? ? 喜欢喝茶,闲来翻书,静倚轩窗,一壶茶,一本书,一帘梦,一曲禅音。淡淡的茶水,淡淡的芬芳,淡淡的心境,茶水泡软了时光,也静好了经年。

? ? 爱茶的人,眸生菩提,心生禅意。身边无论有多忙,总有一盏暖心的茶,默默地陪伴着。这样的光阴,是走在心上的,是丝丝缕缕的静好与熨贴。

? ? 茶,是一味菩提,如你,静静地幽居在心底。

? ? 许多个夜晚,沐轻风习习,一杯香茗在手,听若隐若现的丝竹入耳,清新悠远若云般飘逸,一指飞花信马由缰,那一刻,心是纯净的,仿佛尘世间没有了喧嚣与繁杂,只剩下净化的灵魂与自然喁喁对语。

? ? 其实对于茶,并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如一见钟情,一种思念,一份寄托,一份执念。于茫茫万物中只一眼便认定了它,从此便不管不顾染上了单纯的迷恋,成了放不下手的执着。

? ? 自从遇到了茶,就一直很喜爱有茶的日子。一开始喝茶源于喜欢,后来喝茶,源于欢喜。心里一直很清楚,自己爱上的是一个曾经一起喝茶的人,袅娜着茶香的光阴,静雅,淡泊,悠然,在一盏茗香里,浮躁的心会变得通透,缓慢,柔软。

最初喜欢喝花茶。轻轻拈起几朵,放入杯中,看那皱着的花儿在清清浅浅的水中慢慢舒展,慢慢盛开直至开成温香软玉般的一种心动,心,也便在那一刻美丽如花。端起杯轻轻啜饮一口,那清香的滋味直抵肺腑,千回百转。“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的诗句以及那杯中神奇的盛开之花,又怎不让人“酒”不醉人人自醉呢?

慢慢的开始喜欢白茶,她们说我没喝到段位,岩茶的岩骨花香,老班章的霸道强烈,我总是觉得自己驾驭不了,喜欢白茶淡淡的,喜欢她的简单,清纯,不揉不念自然萎凋干燥,喜欢她,就是因为她的平淡,细品滋味悠长,持一颗素简心,品一杯幽香茶。

白落梅说:一盏茶汤,三千世界,一世平宁,“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首歌,听到无韵,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人与茶为伴,茶与心为伴;琴与茶相伴,茶与禅相伴!

? ? 茶禅一味,箫声,水声,琴声,沏成一壶茶。琴的清透自然,听着的心情也超凡脱俗,这也许就是人生。 如茶起起伏伏,如茶苦涩渐入清淡,直至茶形如水,亦功德圆满。水解身体之渴,茶解心灵所需。

茶中有禅,由世味煎熬,风烟熏染,经清水冲泡,盈盈一波青碧,一酽一淡,知心知性。茶是一份清闲,亦是一份相知,最难是那个对着吃茶的人,可遇不可求。我去山涧采茶,竹林扫叶,燃松煮茶,你可愿松下小坐,说点陈年旧话?山根茶树墨绿,小径苍苔幽青,来时,请给我捎一篮山色云气,溪流清明!

? ? 茶和禅,千百年传统文化,虽然对相关历史不怎了解,但喜欢亲近这种内涵积淀,尤其喜欢《茶禅一味》的曲子,凡此种种,不是什么玄乎不玄乎的关系,而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的向往,喜欢这种禅机的意境和感觉……

? ? 常品茶香,看清瘦的时光在指尖流淌,享受一段缓慢的时光,饮一杯淡茶,静静的发呆,是件很幸福难得的事。直到茶喝到无味,曲子听了几个循环,才发现,一些心念已经在茶香里淡淡消逝。

茶和水的缘分,注定这一生要纠缠一次,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仿佛是来赴一场千年的邀约,茶是水最美的风景,水是茶久等的归人,见面时,无须言欢春花秋月,亦无需倾诉久别重逢的喜悦,只是默默无闻的相依相融,茶为水释放生命中最美的馨香,水陪茶同甘共苦,冷暖不弃。

烟火人家,凡夫俗子,日子清淡如茶,苦中回甘。平静的日子,在一壶茶里安稳着,很喜欢一句话,有你在的地方,一切皆是背景,茶是陪伴,亦是熏陶,亦是传承,亦是一种永久的纪念。

茶水,清清涩涩;茶香,袅袅升腾,人说,酒是凉的佳,茶是热的好,很多时候,凉的酒可以让人热血沸腾,而热的茶却可以让人神清气爽,在茶香的氤氲弥漫中,生活的不快与烦恼,都在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

茶,需与滚烫的水相结合,才能散发芬芳,或煮或煎或泡,无不是开水。只有经历煎熬,才得芬芳自在,这是茶给我们的思考,人生当如茶,需历经磨难和煎熬,才得境界。一帆风顺的人生就如冷水泡茶,淡而无味,开水和煎熬,看似很痛苦,却为人生添了许多精彩。

茶为水骨,水为茶神”,自古以来,茶,更是诸多文人墨客的挚爱,茶如人生,有苦有涩,喝茶,喝的是心情,品的是意境。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喝的是一种豪爽;陆游“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喝的是一种雅致;文征明“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欧音)吹雪试新茶”,喝的是一种欢愉;更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喝的是一种超然。

若用心去品,似促膝长谈的闺蜜,又如远近相安的知己,你可以与之倾诉,或者聆听,纵然是独处,亦能如坐草木之间,感受到天地之悠远。

于是,将心润在片片叶瓣的起伏里,便可以为人生积淀一份心性,给生活沉淀出一份清澄。

是的,时光如水,匆匆而过,或许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太多的快乐或忧伤,浮世的灯火明灭着思想,置身红尘,每个人都需要用一种方式来释放灵魂,而一杯香茗总可以让伤痕累累的心卸下疲惫,尽享一份安宁与通透,正所谓禅茶一味,云淡风轻。

? 此刻,月上柳梢,独倚轩窗,一个人,一杯茶,一帘梦,一曲禅音,花前月下,挽一竹篮,盈一脸微笑,采一朵花香,纳一怀宁静,山水葱茏。

禅茶一味,诗意人生,心有花开,岁月静好。

禅茶一味

经常有经典陶坊的老朋友说,他学习过「经典泡茶法」,也很认同,他对禅学也略有了解,觉得「经典泡茶法」颇有禅茶的味道。 现在常见有许多茶店、会馆悬挂 「禅茶一味」的书法匾额,他想了解 「经典陶坊」对于禅茶是怎么理解的?老友相问,也是我半生之问。事茶三十载,以经验分享,故有此文。

禅宗的由来

2500年前,佛佗在灵鹫山说法,佛佗拈花,弟子大迦叶心领神会,因而开始有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直了成佛的禅宗,迦叶也成为第一代禅宗祖师。时至中国南北朝,二十八代达摩祖师东渡中土,他为中国禅宗第一代,从大迦叶至唐代第五代弘忍大禅师,禅宗皆为一脉单传,后弘忍传第六代惠能大师及神秀禅师,开创了「南顿北渐」的禅风。从此,禅宗在中华大地大放异采。

茶与禅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唐以来,饮茶为日常生活。茶可提神益身、增加能量,尤其备受儒释道修行者青睐。其时僧人们多有种植、制作和品饮茶之习惯。而唐、宋时期,禅宗正是鼎盛之时,僧人及修行者们二六时中其语、默、动、静、行、住、坐、卧皆是禅,所以,僧人们的茶事生活自然而然就是禅茶了。

茶圣的禅境

陆羽(733—804)。著《茶经》,共分十部。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他建立的茶学系统为后人学茶指明方向,为茶的发展和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其地位无人可及,而因此陆羽被国人尊为:茶圣,无庸置疑其茶道已入至高境界。

皎然禅师(720—803)。得道高僧,在茶事茶道上与陆羽相互成就,传言他就是陆羽的引导老师,他对陆羽写《茶经》有莫大助益。他是佛门茶事集大成者,中国茶道茶文化之父,中国禅茶的始祖。皎然大师留下大量茶诗茶歌,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从中可见其茶道之臻境。

从谂禅师(778—897)。禅宗六祖惠能(638—713)祖师的第四代传人。他嗜茶成性,「吃茶去」的禅宗公案闻名于世,以河北省赵县地为名的「赵州茶」成了禅茶的代表。他以茶行道,广渡有缘众生。「禅茶一味」也始于赵州大禅师,禅茶意谓茶是禅,禅亦茶,以茶修禅,以茶体道,以茶悟道,以茶行道,以茶入道,可以说「禅茶一味」是茶文化最高的体现。

卢仝(795—835)。唐代文学家、诗人。他著《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的七碗茶是描述用生命和心灵来感悟茶,每一个当下都充满神韵,每一个过程都是活生生的,处处可见自性本心,这是身心灵高度的统一,卢仝他并非禅僧,但他在茶事中的和谐,正是禅茶和茶道的体现。日本国崇尚茶道,卢仝著有《茶谱》《玉川子诗集》等,七碗茶的次第和精神正是茶道的核心,而因此日本将卢仝尊为茶道之神。

荣西(1142—1215)。荣西是日本禅师与茶师。他到中国习禅和茶,是临济宗在日本的「初祖」,也是日本茶道的「初祖」,临济宗至今一直是日本禅宗的主流。荣西禅师并将中国的茶种携带到日本种植,并开始践行禅茶,「禅茶一味」也因他而得以在日本弘扬。

千利休(1522—1591)。日本禅师和茶师,被日本国尊称为「茶圣」,他是「禅茶一味」的发扬者,所呈现出来的「和、敬、清、寂」正是禅的意境,茶道心法的核心,影响着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至今;他的茶道美学更是受日本国人推崇,成了日本的茶文化主流。

大家的茶禅

禅,不可说,或谓之为心,或心之所用。儒家的中道,止、定、静、安、虑、得;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求达身心灵的和谐,也是禅的体现。所以,无论是儒、释、道、天主、真主等等,只要以本心、自性或心灵来事茶,那就是禅茶了,「禅茶一味」是也!万不可让禅的文字和名相障碍了对茶禅茶道的理解。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数不尽的嗜茶之人,如白居易、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蔡襄、宋徽宗、文徵明、许次纾、陈继儒、郑板桥、鲁迅等等,史上有记载他们的嗜茶事迹,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名人大家,相信以他们的修养,亦可谓禅茶了。

当今禅茶之士

我喝茶半世纪,事茶三十载, 所遇茶道高人无数。当代有禅风的茶人,首推种茶人无生老师。他是种茶世家,2014年,当他明白大道之后, 将自家一百多亩惯型农法茶园改为自然农法,目的就是保护大自然母亲,唤起人们的觉醒;并发愿培养有道有术的茶人,利益社会。这也是我能有幸助缘无生老师的原因。他有道有术、有远景、有大愿,所以他有大定,有如如不动之禅心,这就是「禅茶一味」。

台湾老茶人詹勲华先生,也是易学老师,与我亦师亦友。他曾说:茶像拐杖,可探寻你的心灵。这是以茶观心,茶与心的对话,心即茶,心茶相融,禅茶一味也!

心谛老法师说他一生离不开茶,茶可以帮助他入定,茶一入口立马就能觉察到茶的活性和能量,也知道茶气的走向,这境界与卢仝似,禅茶一味也!

?

台中赖老先生是企业家、收藏家,一生嗜茶,修行数十年,平实平淡,温文儒雅,与他相处,如沐春风。老先生知我是同好方家,请我喝流传有序的150年台湾野生老乌龙,茶入口通身温暖,微汗冒出……老先生说,茶有生命,有能量,有灵性,要用感恩的心来品,让生命与生命对话,觉受当下,活在当下,让心灵升华。老先生一席话,使我受益受教了,此为禅茶茶道也!

感恩心是茶道

当下一杯茶,你能如实来看这杯茶吗?没有阳光、空气、大地和水,有这杯茶吗?没有空和空无的能量,茶树能存活吗?没有茶人的种植、管理、采摘、制作、烘焙、包装和储存,有茶叶吗?没有匠人制作茶壶、茶杯、烧水壶等茶具,如何冲泡?能有当下的这一杯茶吗?这杯茶来自地、水、火、风、空,与你我的生命同源,当茶汤进入我们的身体,又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当知道这才是实相,能不生起感恩心?不感到幸福吗?天下万物皆有生命,茶能感知到你是否真诚;当你感恩心生起时,茶会欢喜地奉献自己,让生命全然绽放,茶汤自然更好喝;与此同时,自身亦会充满爱和慈悲,心境更加宁静和祥和,自然容易与茶汤对焦,心物相融,这是禅茶的境界。如此更能品嚐出、体验出茶汤的美好。

禅是泡茶心法

2018年「经典陶坊」举办泡茶大赛。我们有自己的泡茶理念和方法,同时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极简、极至—经典泡茶法」(点击蓝字可读)。因为我们的品牌是「经典陶坊」,所以称为经典泡茶法,极简是核心,亦可称极简泡茶法,大道至简,极简就是禅。又因为泡茶法有静心开发明觉的作用,亦可称静心泡茶法,更可以称为道法自然泡茶法。经典泡茶法其实也是动中禅,其心法就是禅,禅就是心,以心御茶,心茶合一,这就是「禅茶一味」。

那为什么禅是最高泡茶心法呢?现代的科学已经证实,空无中含有巨大的能量,当人的脑波频率越小,能量就能吸收越多,这也是许多高僧只要入定很短时间是可以不睡觉的原因。所以我们经典泡茶法强调坐姿的重要,越放松,念头越少,身心就越宁静和稳定,就容易吸收到天地的能量,再经过心的作用,能量与茶相融,与茶合一,这时的茶汤最鲜美,更有能量,也充满着神韵,这与许多艺术创作的所谓「灵感」的道理是一样的。

是否心性稳定就可以泡好茶?茶事的一切都需要你用心来驾驭,所以心性稳定,禅心泡茶当然是最重要,但茶要泡好还需要有更多的层面,要理解茶,理解水,泡茶经验也重要,更需要善于选择茶器等等。许多禅师和老茶人一辈子喝茶,茶没有泡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紫砂茶壶和烧水壶,不懂选择茶器,我常开玩笑说,功夫好不如武器(茶器)好,事实就是这样。

如何才能将茶泡好?我们在泡茶法有细述,此处不多讲了。

禅茶的时代意义

一切茶事都可以是禅茶。学习如何用心灵、用真心来事茶,是禅茶的核心。经典泡茶法是用心灵来泡茶,开发心灵宝藏,心之妙用也!它能有效地将茶来泡好,通过泡茶和品茗让你的心宁静下来,稳定下来,静能生智慧,如实来反观自己,净化心灵。所以泡茶桌是小小道场。以茶体道,以茶入道。这是禅茶的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庚子年二月 写于台北

禅茶一味道悟人生经典诗句

凡世浮华,身行其中,莫过于:执念惹尘埃,瘦尽一世霜。待过繁华后,方知意味长。

常言道:凡事自有存在的道理,莫需自惊自扰。一直很喜欢这句话,一则因其朴实无华;二则因其意味深远,且诠释了儒、道、禅的博大精深。根,在地下相交;叶,在蓝天相拥,唯身,矗立浮尘间,历尽风雨,洗尽铅华,方能成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或物,或事,或人,各有自己存在的理由。陌上红尘,君行其中,贵在拥有“厚德载物”的担当,“大智若愚”的品性。

人生若得偶闲时,杯盏清茗伴知音。

时想,人生之幸,人生之乐,莫过于:若得闲时,邀聚三两知友,席地对坐,围炉品茶香,畅谈美文,阔论人生,完全沉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意境里。素清人生,若拥此雅致与闲逸,美极!足矣!想到此景,此遇,忽然顿悟了那句俗语:“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亦能醉人”。

“缘聚缘散缘如水,花开花落花如梦”。纷扰人生,如流往事。应多一些简单,少一些复杂,用恬淡雅致的情怀生活,用宽容与理解的心境处世,将人生过的淡味真切。

茶至无味仍余香,人若无妄心自清。

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实简约,雅致纯清。游走浮生,凡事要看清,看淡,且行且珍惜。意境如茶,浓时不骄,淡时而有余味,心境如禅,般若清栏,自若自清。禅在茶的余味里得道,茶在禅意里衍生。禅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53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