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作为茶中珍品,上贡朝廷,还曾作为礼品馈赠他国。清朝廷由于特别喜爱普洱茶,规定每年需上缴贡茶6万6千斤。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宁洱镇,官府专门设有茶厂、茶局,统管茶叶的精工制作和上贡朝廷。普洱茶上贡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组织的。在进贡清宫茶叶中,来自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大叶种茶与各地进贡的小叶种茶相比,茶叶、茶性大不相同。其茶味特别浓厚,助消化能力特别强,性温味香,有医疗保健作用,这些特点,特别适合游牧出身、肉食为主的满清朝廷皇亲国戚的需要。于是,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儿茶”、“团茶”、茶膏等,深得帝王、皇族、将相的钟爱,一时间,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的泡饮,有的熬煮奶茶,朝廷所重,民间仿效,普洱茶在清朝时声誉人震。《红楼梦》有贾宝玉喝女儿茶助消化的描写。《宫女谈往录》(金易沈义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后喜喝普洱茶:“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坑的东边。敬茶的先进上一盏普洱茶,图它又暖以能解油腻” 。
在西双版纳,无论是爱尼人的土锅茶、蒸茶、傣族的竹筒香茶;还是布朗族的青竹茶,拉祜族的烤茶以及基诺族的凉拌茶,彝族(香堂)的火焯茶等土风茶艺,都毫无例外地有着治病养生的诸多功能。
普洱茶进贡朝廷,至迟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应已岁贡。3年后设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曾得到皇帝多次赐匾,“朝天贡端”就是当时所赐。
清朝廷喜爱普洱茶,就像末代皇帝溥仪对作家老舍所言:“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还说:皇室成员的饮茶习惯一般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在进贡京师的普洱茶中,极品名叫“金瓜贡茶”。《普洱茶》一书记述:“金瓜贡茶乃是采用西双版纳倚邦茶山之茶所制。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还有实物,已被视为“国宝”。1963年,故宫清理清宫贡茶,获两吨多,其中就有一些保存完好,最长时间达150年以上的普洱茶。有团茶(砣茶)、女儿茶、茶膏等品种,还有普洱茶精品‘人头茶’(人头形状的茶团)1个,重约5斤,形状完整,色泽鲜明。
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皇宫享用和分送皇亲国戚之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外国使团。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爵为首的观光团一行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为礼尚往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西双版纳历代封建首领也把普茶视为珍贵之物。据《泐史》记载:“明朝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车里宣慰史,刀应勐为其妻(缅王之女)回缅省亲准备的礼物中,就有普洱茶4筒,每筒5团,与金银珠宝并重。
普洱茶树按叶形大小、大叶种和小叶种分。具体说来,大叶种特点为叶形椭圆,叶尾大,主脉明显,分脉密集而清晰,叶子背面绒毛披覆,叶边锯明显。小叶种特点叶形椭圆,叶片较薄,两齿间距离密集,叶子背面绒毛少而稀,几乎是对称行芽尖。
在茶种分类上,有一种根据茶叶叶片面积划分的方法:叶面积大于50cm2的属特大叶;叶面积在28-50cm2之间的属大叶;叶面积在14-28cm2之间的为中叶;叶面积小于14cm2的为小叶。其中: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0.7(系数)。
自普洱茶中出现大叶种和中小叶种后,很多茶友纷纷想要弄懂这二者的区别于联系,以及如何判断出一款茶品是属于大叶种还是属于中小叶种。于是有茶友将茶品冲泡后的叶底图片发至说茶网公号上,想让我们帮忙判断是大叶种还是中小叶种。基于众多茶友的意见,特以本文梳理出普洱茶大叶种和中小叶种的判断方法以及其历史追溯。
云南大叶种是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包括勐海大叶种、临沧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等。其原产地位于云南西南部和澜沧江流域,后随着人类迁移活动的增加,原产地不断扩大。
中叶种居于大叶种和小叶种之间,故其和小叶种并称中小叶种。
关于中小叶种的来源存在较大争议。因为中小叶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来树种。即从四川一带,经当地茶农人工培育的中小叶种茶树,随文明的大融合途经无量山一带,一路向南传入云南。另外一种是云南的大叶种茶树因为受到不同的气候、水源、海拔等的影响,叶型大小、内含物质逐渐发生改变后形成的中小叶种。外来的中小叶种主要发现于无量山的分支二无量山系,其位于把边江与威远河之间,向南延伸直至西双版纳的勐腊县,整个二无量山系的茶树品种较杂,但中小叶种的茶树数量较多。这一山系中有名的山头有困鹿山、勐先板山、勐腊的易武等。典型的易武茶区倚邦茶山有大面积的中小叶种茶树,其鲜叶外形如柳叶般细长,叶间距较短,芽头较小。
接下来将重点阐述,如何判断普洱茶大叶种和中小叶种。需要说明的是仅凭叶底是无法完全判断出来的,还需要根据茶品冲泡时的滋味、耐泡度等方面综合判断。
首先是外形的判别,包括鲜叶外形和晒青毛茶的外形。
仅根据鲜叶的面积来划分:普洱茶大叶种,鲜叶时叶面积在28到50平方厘米;普洱茶中小叶种,鲜叶面积在小于14平方厘米;鲜叶面积大于14平方厘米小于28平方厘米的为中叶种。
普洱茶大叶种外形椭圆,叶片的尾端较大,叶片中的脉络较清晰,主脉突出,分脉密集且清晰,叶边的锯齿状距离较大且明显,叶片背面有茸毛覆盖。
普洱茶中小叶种外来迁移种,鲜叶外形如柳叶般细长,叶片的尾端细长,叶片较薄,叶边的锯齿状距离近呈现密集状,叶片背面茸毛较稀少;大叶种经变种后的普洱茶中小叶种,鲜叶外形呈椭圆,叶片中叶脉清晰,只是叶脉的间距较大叶种小,叶边的锯齿状距离适中,叶片背面有茸毛覆盖。
普洱茶大叶种晒青毛茶和中小叶种晒青毛茶的外形,因茶树的生长环境不同,会出现颜色深浅不一、条索肥硕不一、茶毫显与隐等区别。但通常来说,大叶种晒青毛茶的条索壮硕匀长、茶芽较大、茶毫凸显。
其次是普洱茶大叶种和中小叶种的内含物质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茶汤滋味的不同和茶品耐泡程度的不同。
大叶种普洱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等物质;中小叶种普洱茶富含叶黄素、氨基酸、香叶醇等物质。不同物质含量的高低决定着普洱茶大叶种和中小叶种在口感滋味上存在区别,普洱茶大叶种的滋味较浓烈,回甘生津持久,香气沉稳属清幽型。
同时因普洱茶大叶种水浸出物质含量高于中小叶种,而且海绵细胞组织较小,使得其耐泡度高于海绵组织细胞较大的普洱茶中小叶种。
结合上文,主要从观察鲜叶、干茶外形,品尝茶汤滋味以及茶品的耐泡度三方面,判断出普洱茶大叶种和中小叶种的明显区别。观外形是基础,而茶汤滋味和耐泡度是需要建立在恰当的冲泡方法上,方能很好的判断出大叶种和中小叶种。
作者|大鱼,本文系说茶网独家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54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树下喝茶
下一篇: 上班族如何成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