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中国茶文化展向英国民众展示中国茶文化

小小茶农 2023-11-25 00:47:25

中国茶文化展向英国民众展示中国茶文化

本次茶文化展展示的是浙江博物馆的收藏,英国民众可从中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在展览现场,中国著名的茶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都呈现在观众面前,清香弥漫整个展厅,大红灯笼更是烘托出了茶文化的中国味。

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在开幕式上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朴素的风格。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不仅是饮食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映射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特征。她说,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之一。饮茶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重大社会活动中的必需程序。本次茶展不仅会促进英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将推动两国茶业界的合作,成为进一步密切中英两国关系的纽带。

本次茶展是大型中英交流活动“时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欧洲的第二次展览,此前展览曾在巴黎举办。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茶是如何传向世界各国的?

一、早期朝鲜半岛、日本僧侣在到中国学佛的同时,传去了茶叶、茶文化;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最早通过陆路和海路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通过僧侣传播进行禅茶一味的文化交流。由于朝鲜和中国接壤兼有陆路和海路的缘故,专家认为茶入朝鲜半岛要早于日本。

茶入朝鲜半岛约在六世纪和七世纪,新罗时代(668-935)就有大批僧人到中国学佛求法,载入中国宋代,《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在中国用10年左右的时间专心修学后回国传教。

他们在中国时,就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韩国古籍《三国史记》载:“前于新罗第27代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时,已有茶。”善德女王属三国时代(公元18-935)末期人,故韩国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

二、朝廷、官府作为高级礼品赏赐或馈赠给来访的外国使节、嘉宾;

日本关于饮茶的最早记载见《古事记》及《奥仪抄》两书:日本圣武天皇曾于天平元年(729年)四月,召集僧侣进禁廷讲经,事毕,各赐以粉茶,人人感到荣幸。又记载当时有高僧行基(658-749),到中国学佛求法的高僧最澄,回国时带去浙东茶籽在日本播种。

三、通过贸易,输往世界各地。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始于西汉,从甘肃、新疆经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经中国西南入藏传到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的“茶马古道”;明清时代,中国开始与欧、美各国进行海上茶叶贸易,清朝初期,开创的武夷山等中国东南茶区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由此可见,这些著名的茶路、茶事,都是以贸易为主的商业行为。

扩展资料: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潮州凤凰单丛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社会有什么影响 十万火急,高手帮忙

1.
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2.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3.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复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4.
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 “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 “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是伟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

5.
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中英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明和应用茶叶的国家,茶文化历史长久、博大高深。而英国本土并不生产茶叶,却是世界上人均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奈确实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体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切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良多人以为饮茶就是中国人开创的,世界上其余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据我国饮茶的发祥时间,分为三个时期。神农时期、西周时期、秦汉时期。在神农时期,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动物相干的事物起源终极都归纳于神农氏。西周时期,已经有人工栽培,而在秦汉时期,有著述表明当时在湖南地区已经"饮茶颇广"。

  而我国事怎么发现饮茶习惯的?这在茶文化探讨中是属于一个基础问题。在祭品说里:起初茶叶是用来做祭品,用来当蔬菜,在后来是入药,最后成为茶饮料。 药物学说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食品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合乎人类社会的进化法则。

  中国的茶叶与英国相逢。英国虽然是世界上人均消费茶叶量最大的国家,但是英国本土并不出产茶叶。英国的学者西格蒙曾说因为中国的茶叶传入英国,才使英国茶文化得以发生,形本钱土化的繁华发展。

  如要追溯茶叶适合传入英国,据史料记载是大概在1652年左右从荷兰传入到英国。史料中并没有精准的时间,也没有恰当的先后次序,但荷兰人吧茶叶输入英国的大抵时期定在17世纪初期到中期的某一年。如按年代分则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615年至1673年是"茶叶资讯"传布到英国。而在1657年到1660年为"茶叶什物"进入英国,实则为第二时期。

  在1660年英国的一个商人为了将茶叶卖出去,制造了一份广告单。广告单中大肆宣传了茶叶特殊的利益,茶能够强筋壮骨,治头痛头晕,可明目,健胃,助消化,提神,打消疲劳等功能。此广告开启了多数英国人多茶的懂得,加深了茶的药用功效。在英国人看来这不是一般的东方饮料,而是一种医治百病的"万能药"。所以在茶在英国的初期发展,与中国有殊途同归之妙,即是初期,中英两国都以茶作为药来饮用,而不是作为普通的茶饮料。虽然茶进入英国比起中国作为起源地而言,晚了好些年,但是却都不影响茶首先作为药用价值进入中英两国庶民们的生活。
  中英茶文化的历史
  茶的发现和使用并不等同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而言,我国早在神农时代就发现了茶,但直到两晋、南北朝的时候才出现了茶文化的萌芽;同样,虽然茶从16世纪开始就已经向西传播,但到18世纪才为英国社会所接受,逐渐从宫廷贵族的专享演化为社会各阶层的饮品。

  在中国,茶叶在发现之初本是作为药用的;后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至秦汉时,茶成为饮品;再至两晋南北朝时,茶成为寻常人家的待客之物,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东晋时,茶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饮品,而成为了待客之物、祭祀之品,表现出了自身价值之外的文化功能,进入了精神领域,中国茶文化由此萌芽,其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逐渐超过其自然实用功能。但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也只是寒光微露,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学问。直至唐代,我国的茶文化才正式形成。唐朝时,农业进步、商贸活跃,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佛教兴旺、科举初成、诗风繁盛、流行贡茶、令行禁酒。等时代因素更是掀起了一股社会饮茶风尚。唐人陆羽所著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更是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书中不仅对有关茶的各种知识进行了详尽介绍,而且首次将饮茶过程看作一种艺术,还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内涵融入其中,创造出了一整套强调意境的中国茶艺。

  英国从未种植过茶叶,16世纪前更是只喝咖啡和酒。茶叶在刚传入英国的时候也是作为药草使用的,真正把饮茶之风带到英国的是英王查理二世的王后凯瑟琳。由于皇后的表率作用,虽然当时英国的红茶价值黄金,但贵族们依旧争相效仿,饮茶之风遂在英国宫廷流行起来,随后进入贵族世家。中国茶由此转为时尚奢华生活的标志。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英国政治安宁、经济繁荣,很快确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进口大量的茶叶,茶叶因此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慢慢成为日常生活的消费品。英国人的早餐丰富、午餐简单,而晚餐一般要到八点钟左右。一些无所事事的贵妇人觉得午餐过于简单,且与晚餐间隔太久,便轮流在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举行餐会,吃吃甜点,喝喝红茶。这种风尚逐渐流行,转而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必不可少的用餐环节和正式的社交活动。19世纪40年代,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对下午茶更是进行了奢华设计和积极推广,下午茶逐渐成为几乎所有英国人的生活习惯。至20世纪初的爱德华时期,单纯的家庭式下午茶难以满足人们高涨的消费需求,外出饮茶成为风尚。富于本土特色的英国茶文化由此确立。
  中英茶文化的品饮方式
  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圆、红枣。加桔皮、薄荷的方式源自于中唐以前的煮茶法:从食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通常加盐调味;从药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往往佐以姜、桂、椒、桔皮、薄荷等熬煮成汤汁而饮。而现在这种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藏族的酥油茶就是在熬好的砖茶浓汤中加入盐、酥油、奶等制成; *** 以茶叶、龙眼乾和冰糖混合冲泡成的盖碗茶,俗称为“三香茶”,再加上葡萄乾和杏干,通称为“五香茶”,如果再加上枸杞、花生仁和芝麻冲泡,则称为“八宝茶”。另一类是汉族的“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沿袭着明清时的茶饮传统,以清饮雅赏的冲泡茶为主。

  英国人最初饮用的也是绿茶,后来大都喝汤浓味醇、营养丰富的红茶,据说因为绿茶不易储存,而红茶是发酵程度为80% 以上的全发酵茶,不易霉变。不过另一个更可信的原因则是绿茶性寒,红茶性暖,英伦三岛四面环海,终年阴冷潮溼,于是气候决定了人们的选择。他们从印度、锡兰、肯亚等地进口红茶,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变成适合自己口味的甜饮料,就象他们把来自赤道国家的苦咖啡改造成充满奶香味的甜咖啡一样,这与中国的口味已是南辕北辙。此外,他们还在茶里加蜂蜜、肉桂、胡椒、威士忌、黄油、鸡蛋,以及一切他们想加入的东西,随心所欲的创造了许多口味。用佛手柑油调制的格雷伯爵茶、阿萨姆红茶等少数品种,成为经典而独特的民族茶产品,享誉世界。此外,英国人对茶叶本身也进行了改造。袋装的茶叶末代替了片片茶叶,称为速溶茶。连袋一起放进热水杯里,一小袋只泡一杯茶。家用茶壶还有过滤杯,用开水冲下,过滤而出。这与中国人将整片茶叶放在开水里,在氤氲的热气中欣赏盛开的茶叶花,已是大相径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61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