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中国历史上的中蒙俄茶叶之路

品茶 2023-11-25 01:29:23

中国历史上的中蒙俄茶叶之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知道丝绸之路曾经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却不知从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在我国北方草原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乃至莫斯科、圣彼得堡的驼道——茶叶之路。这是一条被历史尘封湮没,被世人遗忘的中俄叶商道。这条沉寂了百年的国际商道,由内蒙古著名作家邓九刚先生撰写的《茶叶之路》唤醒了人们的记忆。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友好,再次引起中俄蒙三国政府、企业、媒体的关注,将这一段尘封的历史再现给今天的人们。

2009年阳春三月,柳绿花红。我国一个新学科研究会——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在呼和浩特成立。北京、山西、湖北、云南各路专家、教授云集青城,共贺这个性格别具的“学术婴儿”的诞生,共商茶叶之路研究大计。内蒙古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邓九刚先生,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术界和大众媒体关注的人物。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邓九刚就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了有关“茶叶之路”的文章。随后有南开大学米镇波教授所著《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美国女学者艾梅霞也出版了一本内容相近的《茶叶之路》。邓氏有关茶路的作品还有《驼帮》、《驼殇》、《驼村》、《大盛魁商号》等多部长篇小说问世,计三百多万字,且大多再版发行。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早在公元16世纪,我国已有茶叶出口的历史记载。到17世纪,中国的砖茶在俄国和欧洲已经培养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西伯利亚一带以肉奶为主食的游牧民族“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茶叶之路”从公元1689年正式成为一条商路,距今320年。当年中国商人从南方采购茶叶汇集到归化(今呼和浩特),然后以骆驼为运输工具,途经乌兰巴托、恰克图、科布多,或走多伦、经棚、赤峰、二连等地,终点站是俄国贝加尔湖一带乃至圣彼得堡。这条活跃了两个半世纪的国际商道,横跨亚欧大陆、绵延万里,在地球的北部镌刻了一条深深的文脉。

早在2000年邓九刚先生《茶叶之路》正式出版发行后,即在北京、天津、上海、山西、湖北、云南、浙江、福建等省市,掀起了茶叶之路研究热。周边国家俄罗斯、蒙古、以及美国、欧共体许多城市,先后创立了研究《茶叶之路》的新学科,以“茶叶之路”命名的基金会、研究会、论坛会、艺术节、博物馆等新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与俄布里亚特共和国首都乌兰乌德市,因《茶叶之路》缘分,结为友好城市。2008年“茶叶之路”再版发行后,风靡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不少城市“一书难求”。台湾还专门出版繁体汉字本《茶叶之路》,以飨读者。

一部著作问世,在国内外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是不多见的。我们内蒙古的有识之士,从中受到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纷纷行动起来,查资料、作考证、搞研讨,为重现250年前清康熙大帝与俄彼得大帝时代的商贸往事,为激活尘封多年的历史记忆,为弘扬草原文明的丰富内涵,为大盛魁商号历史经验的古为今用,为促进中俄、中蒙、中欧之间国际贸易的新发展。他们和邓九刚先生一起登程,开始了新的文化之旅。

沐浴着改革开放30周年的光辉,在我区成立一个研究茶叶之路的专门机构,已成各界人士的共识,可谓众望所归。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社科联和自治区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一个挂靠在自治区中华文化学院、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遂应运而生。俄罗斯国文化部、乌兰乌德市、恰克图市政府及全国许多省市都发电函祝贺,希望研究会探索亚欧茶踪驼道,破译中俄商贾谜团,传承多元文化精髓,服务现代国际贸易。

历史上的“茶叶之路”并非浪漫之旅,这是一条洒满了血泪、遍布荆棘的探险之路。在茶叶之路的万里征途中,蒙汉回等众多民族兄弟生死相依、团结一心,战胜荒野中的风沙雨雪,战胜草莽中的盗匪猛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充分表现出中国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和敢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在长达两个半世纪中,在北国荒漠、在异国他乡奏响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凯歌,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全新的内容,为世界贸易史谱写了宏伟的章节。邓九刚先生再现这段历史的《茶叶之路》,既有小说家的形象、情节,又有历史学家缜密、严谨,还不乏思想家的深邃、敏锐。不愧为现实的一面镜子。

沙尘湮没的茶叶之路,可以和我国汉唐以来从长安出发的第一条丝绸之路,及以后从福建泉州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相媲美。毫不夸张地说,“茶叶之路”是集商贸、文化、政治、民族、宗教、民俗等多学科共生的知识宝库,是一条昭示未来国际贸易的亚欧大通衢,也是一条鲜为人知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红色通道。

300年前,在这条商道上一批中国人走出长城,走出国门,走向蒙古、俄罗斯,走向世界,表现出我们的民族开始挣脱几千年的历史惰性和闭关锁国的桎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两种文明在草原上对话、对接。其过程艰苦卓绝,精神启示耐人寻味。30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茶叶之路”精神,传承“茶叶之路”的文化遗产,努力在经济、文化、商贸等方面与世界接轨,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二连浩特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二连浩特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与蒙古国口岸扎门乌德市相距4.5公里。边境线长72.3公里,辖区面积401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7平方公里。二连浩特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口岸,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从北京经二连浩特到俄罗斯莫斯科比经滨洲线近1140公里。

“二连浩特”是蒙语的汉译音,意为色彩斑斓的城市。二连浩特自古就是“茶叶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节点。早在元朝就设有玉龙栈。清嘉庆年间设置“伊林”驿站。

城市概况:

二连浩特虽然城市不大,人口不多,但它可是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副厅级市,就连二连浩特站在铁路上还是一定一的一等站。二连浩特口岸还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

从莫斯科到北京从二连浩特走比从满洲里走近了一千一百多公里,而且这是连接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三座首都的唯一通道,集二线、锡二线连接着京包、集通、锡张铁路,成为蒙古国最便捷的出海口,沟通着中国东西南北,往西去呼和浩特380公里,连接了呼包鄂、兰银乌。

往南去北京680公里,通达了京津冀,与天津、唐山、秦皇岛直接联通。可以说二连浩特市是蒙古国与中国以及世界各国贸易的最优门户和天选之地。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什么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

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62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