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在中国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魁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他可以带你走进一个安详的世界没有纷争没有烦扰。
茶趣说的通俗点就是饮茶的乐趣,包括两个方面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茶德或说为茶之功德把。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
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这句话的意境“从一粒砂看世界”。但几乎每位爱好绿茶的东方人都或多或少能体会出——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
如果现在你嘴里还含着一片绿茶你或许下一刻就能感觉到清晰,茶汤的气韵,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乡温柔而秀丽的风光;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绿茶,你也许看到的将是高山顶上的蓝天白云,同时随着芬芳的茶香与茶气,让你仿佛身处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气息。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绿茶,你也许会看到茶马古道的奇异风光,聆听到那早已逝去的马帮响铃---.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地微妙变化着的真味,真香与气……不失为回归自然的一种简单法门。那么,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奥秘以外,就是人为的配合。
茶可独酌,也宜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古语有云“寒夜客来茶当酒”,说的大概是以茶奉客把,茶虽不及酒后令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但三两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闲话家常、天南地北、气氛更为和乐,主客更能曲尽情意,茶的世界是一个祥和的世界!
千古流传的茶叶品种,更是五花八门。五湖四海的中国人都品味着茶,茶蕴含着数不胜数的奥秘。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茶道散文,欢迎来参考!
篇一:茶道 大千世界各有品性,因此,生活就丰富多彩起来。对于外面精彩世界有点熟视无睹的,只知品茗和读书者恐怕不多,而我集茶痴书痴于一身,也可谓集之小成。
小城人的喝茶品性不一,属于此道中人,或三五人一群到茶庄一坐,拿出各自珍养价值不菲的紫沙壶,不言语只管品味茶性,继续养壶。偶尔一高兴就泡出了灵感,茶自然色香味齐全。但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往往取决于泡茶人的心境。时下,专卖茶叶茶具的小店,摆一张根桌,桌上设一副茶道,再放几张精致的椅子,专等这批茶客。一般的茶友,大抵都上西洋式的咖啡店,泡一壶陈茶,打发无聊的时光。
饮茶,讲究的是情趣,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钱塘茶人据说是品牌连锁加盟店,是国内具有品牌规模的中国式茶楼代表作。小城的钱塘茶人店的规模不大,但格调不低。我闻讯而去,饮出了茶的滋味,久久难忘。
走入钱塘茶人,映入眼帘是一楼的茶叶、茶具展览区,一入此境就涌上要尝尝茶味的冲动。而过道上端请的三世佛笑迎茶友,使人不由得体味禅之三境,然后忘却了尘世的繁琐。养民也惠的匾额引我走到一个卡座,静心而坐。人说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也许会在此地品味。卡座不大只可四五人相聚,但房内的摆设别致,悬挂的灯外围有三层,最外的象鸟笼,中间似灯笼,内层是半球的和光灯,唉……万变不离三,一生二、二生三,谓之道。此灯有一种古典雅致之美,细问服务生,答是鸟笼灯。茶桌、茶椅也非平常,巧匠用山藤在木桌外包裹了一层,打蜡后透出原色的光泽,名之藤木桌、藤木椅。泛着暖红色的灯照着桌、椅,营造了茶艺的氛围。
服务生热情地推荐了一道花香元宝,我欣然同意。心想,茶房外的三世佛、观音、皮影画、莲花缸、八卦炉、八仙过海的排窗以及名人的字画,有一些雅趣;房内的江西小窗、鸟笼灯、藤椅桌也有情调;背景音乐回响着古筝抚出的高山流水,不知茶具、茶叶如何?正想着,服务生挑起暗红色的绒帘进来,端上了九品香莲壶和几只透明的双层情趣杯。点上红蜡烛,在壶中注入开水,片刻,花香元宝悄然开放。严冬夜见其在沸水中漾开一瓣瓣茶叶,中间的白菊有如春色托护,然后懒洋洋地展开。“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表露出宾主的和谐欢愉,这时不觉有点遗憾,没有邀上几位茶友,却独自在此享用。茶熟香溢,那淡淡的清香随着瓣瓣茶叶张开而飘出,不由得使我心醉。——怪不得,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期间,专爱此物。
奉茶、闻香、品茗,一口得香、二口得味、三口回味,茶水从舌尖缓缓地流到舌面到了舌根,细细体味,不觉得傻住了;品茗的天时、地利,我不是有缘巧遇到了,还有一条件人和,而我此时如此专注茶道,也算人和了吧。
篇二:茶道 看吧!眼前呈现的这个杯子是否让你眼前一亮,洁白的杯身呈圆柱形,高约9.5厘米,瓶口直径为8厘米。杯身的侧面有一个仿佛一弯新月的杯把。
杯身上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深秋后的林子里一片萧条凄凉,树上叶子落光了,赤裸裸,光秃秃的树枝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秋天的苍凉。一个少女紧闭双眼,双手紧握站在林间。格外显眼的绿发没有遮住她满脸的愁云。她在默默祈祷,暗暗企盼,她企盼着阳春三月取代悲寂萧条。她企盼把温暖带给人们,把生机洒遍人间,她正象征着一种对光明温暖与生命的渴望与向往,也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崇高的精神。身边的小猫也闭着双眼,似乎与少年共分担这份孤寂。旁边的长椅子落着几片枯叶。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边上花瓶里娇艳可人的花朵,它们是一片死寂中为秋天气息奄奄力挽狂澜。
沸腾的开水奔涌进茶杯里,千枯的茶叶好像久旱逢甘露,立刻熔光焕发,活力四射地涌起,使人也为之振奋。双手触到杯壁,伴着茶杯底部音乐的响起,然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端起来茶杯,用鼻子仔细去闻,一股淡淡的酸扑鼻而来,酸中夹杂着几丝甜味,一种沁人心脾的甘甜。揭开瓶盖,水气袅袅,轻轻地喝了一口,口中顿生酸意,酸中略呈苦,仔细品味,清新的甜气萦绕口中,久久不愿散去,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
仔细品味着口中酸甜苦味具佳的茶,我恍然大悟:平心而论,人生中难勉遇到辛酸与挫折,但受到这一点打击与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只有真能把辛酸与困苦忍耐着咽到肚中,才能体味到人生真正乐趣与甜头之所在。一口茶进肚,苦尽甘来,意犹未尽呀!树,也不再是那美丽的画圈。而是生活,的确,生活就是一杯茶水;清香里有一丝苦味。既然人的一生是漫长的,那就一定有挫折,只有克服它们,才能生活在甜美中,感受到透人的清香……
篇三:茶道 说起茶,说起茶文化,有人便说,不就是日本茶道吗?问什么是日本茶道,当然知道了,不就是:身穿和服,跪在地上,喝几口,磕几个头,目不斜视,口不乱言,宾主肃穆,此为茶道也。其实,“和、清、静、寂”的日本茶道乃世界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仪式性强,特别容易被展示,便家喻户晓了。
中国人喝茶,是把物质喝出精神,把生命品入自然。与日本人的以茶道是来修炼人是完全不同。日本人喝茶,自八百年前荣西大师两次西渡中国带回宋代茶文化始,翻开了历史新篇章。日本茶道,自18世纪实行家元制度,至今数十个流派,各有自己家元,这大概和中国武术界亦各有其山门的道理一样。茶道的过程,自然严谨,它带有把茶人的茶道观与茶会表演的情趣统一起来的性质。饮茶时吃的小点心,称为“怀石”。
据《南方录》载,取修行中和尚为忍耐饥饿而在怀中温石之意,即“粗茶淡饭“的象征。日本茶道的重要特征,是建筑、园艺、美术、工艺、宗教、思想、文学、烹调、技能等文化诸种类的融为一体吧。步入这个脱离现实的、虚构的世界,怀着一生一世只有一次机会的“一期一会”情怀,在露地(庭院)这个人造乌插邦,世外桃源乡,洗净双手,以期与神圣会合。
然后,进入一个高六十厘米的四方小门,一个隐秘场所的入口,然后一个非现实的空间,在这里进行尚美、品味、聚会的活动。它既有游戏的特征,又要求有脱俗的非现实性。因此,它应该说是一种知性,精神性极高的审美活动。古来日本茶道中人,多有雄赳赳的武士,他们从四分五裂中走到一起,即使来到和平之饮的茶前,依然平息不了心中的怒气。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此刻不得不用环境来制约了。
所以日本人的品茶之处,专门有个露院,那是清洁身心的所在,然后,一扇小到刚够一个人跪入的门等着你――茶道的门之所以那么小,实在因为是腰中的剑过于逼人,人进得,剑进不得。
从前的日本人习茶道,对房子也有特殊要求,小得让你不得不“促膝谈心”。日本茶道中人认为,只有这样,鼻头碰鼻头面对面人才可能心心相印和推心置腹。然后看来日本人是要拿茶来修炼人的了――那把剑果然放在门外了吗?中国人不要过这一关的。中国茶人的内在的和平精神,和达到这种和平精神的平和的外在形式,其呈现于世的,往往是一种闲适的生命状态。
即使是作为那种闲适生活的主要文化载体――传统的士大夫文人,已经流水落花春去也,但这种闲适依然有着顽强的遗传基因。它仿佛已经消失,仿佛已经成为了失落的人文精神中的一项内容了。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联极妙,其实下联也不逊色“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仿佛见到在晴朗的天光下,于窗明几净之中写几行草书,心中有几分闲适,又有几分落寞,便取天目碗、径山茶,戏而分之,诗而吟之。此等闲情雅兴,的确,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一向就有露天饮茶的传统,那个曾经写了如何把七碗茶喝下去的玉川子,常常被后世的画家拿来当模特,超然地坐在院中的芭蕉树下,静候着茶童煎茶。这一个画面如今已见不到了,倒是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茶艺馆象雨后的春笋一样的冒出来。
茶艺馆里,首先得有一种闲适的艺术,因为今非昔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又很无奈。但中国人却离不开闲适,外面找不到,我们就到里面来找,自然中消失了,我们就自己来营造。营造闲适,还是有些造作的,但总比没有要好。人不妨有点闲适,大男人因此而添几分平静,小女子则因此而加一份大气,生活也因此笼罩片刻温情。
篇四:茶道 我从小就喜欢喝茶,喜欢那从叶片里沁出的'清甜的香味,它能让你的心从躁动中渐渐安静下来。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茶里蕴藏的深刻含义。
我是跟着爸爸爱上茶的,家里的茶叶多得不得了:铁观音、普洱、正山小种、白茶、绿茶,大大小小的茶叶摆上了一柜子,每种茶的泡法也各有不同。
正山小种是最为“挑剔”的一种茶,泡正山小种的水温必须掌控好,要把水烧开,再晾到70℃-80℃的水温,摸上去感觉温热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挥发茶叶本身的清香。
喝茶的也有许多讲究,不能喝得太快,要慢慢一点一点的喝,这样才能感受到茶触动你的味蕾,再平滑而又舒缓地流进你的肚子里的美妙感觉。爸爸说,茶的精髓就在于喝,在喝时能造就人做事有条不紊的性格,达到平心静气的效果。这何尝不是茶的神奇之处?
泡茶时那优雅,不紧不慢的一招一式。更是让我着迷。然后先把茶叶倒进第一个小茶壶里,第一个茶壶是家里最好的,爸爸说这样才能让茶充满灵气,茶叶片一片一片如落花般飘落,煞是好看。接下来就是把茶壶里的茶里的茶倒到另外一个茶壶里,茶水如清甜的瀑布一般飞泻下来,顿时茶香四溢,满室生香。如果拿透明壶泡的话,更有一番情趣。滚烫的热水下来,茶叶就像是被风刮起的落叶一般,上下飞舞,如同一只只彩蝶,也如一条条上串下跳的鱼儿,好不漂亮!
“茶叶片一片一片如落花般飘落,煞是好看”,“茶叶就像是被风刮起的落叶一般,上下飞舞,如同一只只彩蝶,也如一条条上串下跳的鱼儿”等这些语句生动形象,从而写出了泡茶的优雅!
我在茶香中成长,茶那深刻的含义,我也渐渐领悟。如今我越发越平静的心态,好似一片宁静的湖水,湖水里洋溢的是茶的清香……
篇五:茶道 学习茶艺不仅仅是泡好一壶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手,眼,口,都能享受到茶艺的愉悦。说到茶,我们眼前应该会出现一位儒儒大方,温文尔雅的君子。不光是喝茶会给人们儒雅的感觉,其实,倒茶的艺术才是真正的儒雅。
我们先介绍一下倒功夫茶所需要的物品:紫砂壶,随手泡,茶漏,公道杯各一个,闻香杯与品茶杯各两个,外加一个六件套(镊子,茶匙,茶舀,茶斗,茶针,茶杯。)
第一步为洗茶。将茶斗放在紫砂壶口,用茶匙将茶叶倒入壶中,并将热水倒入,盖上壶盖后,逆时针转动砂壶将水倒在公道杯中,茶叶就算洗好了。
接下来要泡茶了,将热水倒入紫砂壶然后盖上壶盖,并将公道杯中的水倒在紫砂壶上,以清洗它的外表。这样,一壶茶就泡好了。
在闻香杯中倒七分茶,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只有我们留出三分,才能给人与人之间留一些自由的空间,而那未满的三分则象征着亲情,友情,爱情。
茶水在从紫砂壶中倒出来的一瞬间,茶那凉凉的,涩涩的味道便立即从鼻中进入到达每一个细胞。
在饮之前,我们一定要闻一闻乘过茶水的闻香杯哟!当温热的杯子从鼻前掠过时,湿润青涩的茶香,使每根神经都松懈了下来,用自己较凉的手搓一搓杯子。再将其从鼻前浮过,凉凉的茶香将我带入了茶园,闭上眼睛,看到了一片一片青绿的漫山遍野的茶林,深深的吸了吸鼻子,希望在这里多闻些新鲜的气体,将那颗已经被汽车尾气弄得不成样的肺重新注满活力。
第一杯茶
心中充满了激动与喜悦,期待着这杯茶的清香,淳朴。那颗心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仿佛有只小兔子在胸膛中跳个不停。
迟迟地才张开嘴,可只一瞬间,心情就犹如从云端跌入了谷底。苦涩的茶水一进入了口中,整颗心就都被苦涩沾满了,没有了预想中的成功与喜悦,取而代之的是那湿润眼眶中的点点泪水。
可是,老师却说,每个第一杯都会很苦涩,我们不能气馁,要再多泡几次才能有更好的味道。这些话,使我鼓起了勇气,接着泡了第二杯茶。
第二杯茶
将紫砂壶盖打开,将热水缓缓到入壶中,翻转后,倒入品茶杯中,这次,从杯中散发出的并不是第一次那么浓烈的青涩味,而是更为清香、淳朴的茶香。
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失败,我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仍然是迟迟的不敢喝那杯茶,心情却与第一次完全不同了。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喝下了拿杯茶。当那茶水碰到我的舌尖时,一种浓浓的幸福感包裹住了我的心,醇香的茶水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我感到自己仿佛躺在爷爷的怀抱中。爷爷给我讲的故事,口中散出淡淡的茶香。茶水入口,舌头轻轻地翻滚,让茶香在唇齿间之任意飘荡,充斥在我的口中,一杯终了,留恋不舍。
第三杯茶
茶叶经过了前两次滚烫的热水的洗礼,已经变得平淡无味。茶水不像第一次的苦涩,亦不像第二次的醇香,可是这平淡的茶水却是我真正想要的平静。
坐下来,静静地回味品茶的过程,惊奇的发现,这不正是一个浓缩的人生么。刚开始泡茶时的激动,就如我们出生、年少时,对这个世界的期待与幻想,喝道第一杯苦涩的茶,就如同我们在满怀期待时遇到了巨大的使我们气馁的挫折。在老师,亲人,朋友等的帮助下找回自信,重新起航。终于,在人生的“第二杯茶”中,得到了幸福与满足。美好的时光,总如白驹过隙一般飞逝,到了第三杯茶,我们犹如那些茶叶,在困难中成熟,这时,也许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要的只是那一小片心灵中的净土。
这才是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篇六:茶道 今天我要讲的可不是饮茶的礼仪,那也许你要问了,别急,泡上一杯茶,接着慢悠地往下读。
品味各种饮料的特点,自有咖啡的浓郁,酒的甘醇,可乐的劲爽,果汁的酸甜……而茶则以一种清新而又甘芳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要说茶是饮料,那真算是对它的亵渎了。它,高尚圣洁到了一种绝妙的境界。将一小撮新鲜茶叶予热水泡上,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茶叶茸毛轻舒,嫩绿透亮,看上去就使人无限暇意。清淡的香味皆溢满了那新鲜的空气当中,深呼吸一下,沁人心脾的茶香充入心扉。轻轻呷一口,甘香四溢,品味不尽。茶水入肚,口中却感到甘甜未尽,芳香醇美,让人回味无穷……它,是清静和安宁的象征。
其实人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才算成功,像茶一样以温和的态度与琐世消磨,甘之如饴,也是一种智慧。
如茶的人们,做事之前就使人感到便气质过人,身上散发着一种冷静的大智,非惊乍,非冲动,有一种清宁的感觉。这正如茶刚入杯的时候。
他们做事时,低调,不张扬。但智慧不会被掩盖,它必定会在安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这才是真正大智的魅力。这正如品味茶的时间。
他们做好事之后,对方会深受启发,对于他们的一言一语会不断回咂,使他们深深牢记这些智慧的结晶,受益非浅。这正如回味茶的时光。
茶,拥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的大智,值得我们来细细品咂,不断回味。抿抿嘴里的茶,不知是否也有了甘甜回味?
篇七:茶道 茶道是中华人民的一门传统艺术,茶道的历史上可至夏朝,下可至21世纪,茶道作文。今天,我大发“茶兴”,把去年春节的那套茶具搬了出来,准备大干“一场”。
今天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茶道艺术》。回到家,我便把去年春节的那套茶具搬出来,来泡“铁观音”。
首先我把茶具整个洗了一遍,洗后我把一小袋“铁观音”倒入“茶叶盘”(盛茶叶的小盘子),用茶夹夹一点茶叶放入茶壶,加入热开水。泡茶的第一步就已经完成了,不过加开水的时候一定要爸爸妈妈帮忙哦!
泡好茶,下一步就是沏茶了,小学四年级作文《茶道作文》。我拿茶壶一边沏茶,一边喊着:“嘿!韩信点兵,背水一战!嘿!关公巡城,过五关斩六将!……”我沏来沏去,无意中看了一下书,呀!我沏错了。原来沏茶先要沏到长长的茶筒里,再倒入茶杯中啊!
又一壶茶泡好,我想这一次一定要泡好!
我把茶沏入茶筒中,再快速的把茶倒入茶杯中,这样“铁观音”就沏好了。我闻了一下,啊!真香啊!我赶紧喝了一口,哇!真好喝!。突然,我发现茶杯上,茶壶上都显出了龙凤的图画。哇!茶具中也玄机。
茶是一门艺术,茶更是一门净化心灵的艺术啊!
篇八:茶道 绕过几条绵延的山路,爬过几座缓缓的山坡,穿过几个秀丽的山村,便到了浙江开化的钱江源。都说钱江源山清水秀,果然不假。抬头,碧水蓝天,环顾,茶园青青,四周高山耸立,山中多生翠柏苍松,泠泠泉水声,嘤嘤鸟鸣声,皆倾耳可闻。 看着钱江源头莲花尖清澈的泉水,漫步在山间幽静的小路上,不觉来到一处小山坳。不远处隐隐地现出三两幢低矮的房屋。正诧异间,向导微笑着示意我们继续前进,一面指着那三两幢房屋,一面说道:“法师的隐居处,那儿就是了。”听说法师乐善好施,今日竟能在此有幸一见,不觉加快了脚步。
跨过一条浅浅的小涧,走过一座古老的独木桥,便来到了法师的住处。眼前是先前所见的低矮、朴实的小房屋,其中一幢已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旧了。法师今日正好在家,我们去时,正坐在屋内打禅,修身养性。见有来客,欣然起坐,邀我们进屋休息。待我们进屋坐定后,自己却起身往里屋去了,说是眼下正是出“明前茶”的时候,到里屋拿茶叶去了。 我趁机环顾屋内。他的屋子摆设极其简陋,除了一张床,一些生活的必备品,外加几本经书、法衣外,再无多余之物。向导说法师一生为家乡做出贡献无数,自己却甘于清贫、隐居在此,实属不易。
正在闲聊,法师已带了茶叶并茶具进屋,笑道:“我长年隐居在此,屋舍简陋,还请你们不要见怪。”说着,将茶具、茶叶放在了桌上,“此茶是我前些天在后山头茶山摘得的,我平日无事时常在茶山料理茶树。钱江源山高林茂,云雾缭绕,山之灵、秀、气聚集于此。加之山中沃土,气候湿润,最适合种茶了。此茶可是吸收钱江源头天地之精华,饱尝人间之甘露啊!”
“可是开化龙顶茶?”我忙追问道。
法师点点头:“此茶正是绿色佳茗,钱江源头一绝——龙顶茶。你们看,”他旋即拿起一撮茶叶,轻轻托在掌心,“此茶外形扁平光滑,集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为一身。从古至今便享有盛名,‘龙顶’一词更是朱元璋御赐,就连当代茶界学家也对龙顶茶赞赏有加,称其形美质优,更具有‘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
法师接着取出茶具,在桌上一一摆放完毕,道:“当今市场上的龙顶茶多是经过传统工艺精致加工过的,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采摘、翻炒、包装等一系列繁琐的工序后,才造就了其银绿披毫、香远益清、味醇鲜爽的独特风格,方才得以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名扬四海。我这茶,没有经过特别繁琐的加工,品相自然是比不上它们,可是色香味醇却丝毫不逊色。这样的茶,你们恐怕还是第一次品吧?”
说着,法师取出茶具,并水壶、茶匙等,当场演示泡茶。用法师的话来说,茶,乃养生之精,尤其是这龙顶茶,可以解热渴、驱凝闷、缓脑痛、明眼目、息烦恼。长期饮用更是有力悦志、增益思考。故泡茶也是十分有讲究的。
泡茶之水须得用钱江源头之泉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否则,便是再高超的茶艺,也总觉得欠缺了几分滋味。泡茶宜用紫砂壶,待茶叶充分泡开后,凑近壶口,轻轻扇些清香之味,细细品味,不放过其中的每一丝清新,每一点滋味。
要想泡一壶好茶,茶水自然是很有讲究的。茶水要煮开,依照小滚为鱼目,大滚为蟹眼,唯有鱼目与蟹眼,茶叶才能显味。否则,将会致使茶叶浮水、茶香不出,就显不出龙顶茶的清新之味了。最后一步即为品茶。品茶时,先闻其香,再观其色,最后品其味。茶须得细品慢啜,充分体会齿颊留香,方能回味无穷,达到甘泽润喉、心旷神怡之效。
法师一口气讲完了泡茶之要领,一壶龙顶茶也泡好了。顿时,一股茶香飘满屋,这是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呷一口龙顶,顿觉满口清香。我不禁有些诧异,原来小小一“茶”也有如此讲究。法师笑着解释道:“茶,乃是圣洁之物,无论是泡茶人还是品茶人都须得有一颗圣洁之心。唯有心平气和,心静如水,方才能泡出好茶,品出茶中滋味。我这儿还有一些龙顶茶,送给你们,回家慢慢品味吧!”我们谢过法师的一番讲解,谢过法师的好茶,拜别法师,继续前行。手捧法师所赐“龙顶”,心中暗喜:此番问茶,真是不虚此行啊!
回到家后,拿出法师给的龙顶茶。照着法师所授方法一个人在家独自冲泡,望着上下翻飞的茶叶,闻着扑鼻之清香,醇美甘泽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在一片龙顶飘香之际,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法师的话:“茶的境界与诗情道心并无分别,心无杂念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呀!”
茶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写作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论文1 茶文化与传统音乐共通性探究
第一篇:茶文化与传统音乐共通性探究
摘要: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国文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所代表的茶文化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和千年来我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品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寻找知己思考人生陶冶情操甚至是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中又一大瑰宝,集合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各自特点,再以两者的共通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最后以茶文化中传统音乐的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美妙结合。
关键词:
茶文化;传统音乐;共通性;应用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在我国文化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更是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点缀。其所代表的文化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是千年以来茶文化的结晶。品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缓解工作压力寻找知己甚至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中又一大瑰宝,集合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是走向世界作为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根基。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各自特点,再以两者的共通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最后以茶文化中传统音乐的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美妙结合,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共通性。
1茶文化与传统音乐
1.1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茶在《诗经》里面就已经出现,据《诗经》记载,茶是一种具有苦味的野生型植物。在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中也出现过对茶的描述?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国以前,茶一直作为一种药材在民间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开始萌芽,文人雅士开始将茶作为一种饮品,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唐代,陆羽著书《茶经》,标志着唐朝茶文化的兴起。从唐朝开始,茶道盛行。宋元时期,随着茶业的发展和推动,茶文化也随之越发繁荣。产茶开始规模化批量化,各种品茶社开始兴起。明清时期,茶文化已经日益普及,茶业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行业,各种茶诗、茶室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现当代,茶行业作为大家熟知的行业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叶销售,茶社,茶饮料,茶餐厅等。饮茶更是成为了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特殊存在方式。不仅如此,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传到国外,并广受欢迎。比如日本,将茶道发扬光大,成为了日本文化的瑰宝。在法国人眼中,茶代表着浪漫诗意,是一种温柔的饮品,英国人将茶看作是美容养颜的特殊饮品。
1.2传统音乐
中国的传统音乐,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瑰宝,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形式和表演模式,是现当代音乐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根基。与茶文化一样,中国的传统音乐也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据相关史料记载,传统音乐始于夏商周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为钟鼓乐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中国的传统音乐得到发展,其音乐形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融合了各民族特色。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音乐开始慢慢走向世界,比如日本和朝鲜。宋明清开始,中国的传统音乐走向成熟期。这一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加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无论是演出人员还是听众都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既继承了上一时期的优秀音乐成果,也开创了新的音乐风格。现当代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继承。传统音乐中的各大流派日渐成熟和固定化,表演形式也更加的大众化。随着一系列传统音乐的对外演出,我国的传统音乐也越来越被外国友人所接纳,成为当代世界音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茶文化与传统音乐的共通性
2.1悠久的历史
中国作为茶的原产地,被认为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诗经已有记载,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后在唐朝开始兴起。陆羽所著《茶经》,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茶文化走向世界。宋朝以后更是将茶文化发扬光大,茶业成为一个兴盛的行业。明清更是将我国的茶文化推向顶峰,茶文化盛行,各种茶诗、茶市、茶社等不计其数。传统音乐和茶文化一样,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产生于夏商周时期,以钟鼓乐为代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具有民族融合的特色。唐宋元明清,传统音乐得到了发扬和继承,也逐渐走向成熟。现当代,传统音乐以各种方式开始走向世界。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很多时候能够相结合的一大重要原因。
2.2信息的载体
茶文化,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在本质上与音乐一样,都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茶香的传递,不需语言不限形式,更不问品茶人的高低贵贱。它传递出一种人们只需品味只需意会就能感受的信息,其美好其含蓄其优雅为人所知所称赞。这种信息的传递是美妙的。同理,音乐的传递也是如此,品乐之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男女老幼,都能从音乐中品味到自己的人生百态。无论创作音乐的人还是欣赏音乐的人都能从这音律中体会自己的情感,并感同他人的境界。由此可见,无论是茶文化还是传统音乐,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传递着绵延的情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3娱乐与艺术相结合
不言而喻,传统音乐尽管艺术性非常强,但是从其产生开始就被当做娱乐工具的一种。夏商周时期的钟鼓乐,是皇亲贵族们用来饮酒配乐和歌舞配乐的一种形式。不管是古代的古筝还是琵琶,都是为文人雅士助兴所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传统音乐被继承和发扬,将娱乐化和艺术形式相结合。茶文化也和传统音乐一样,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都有其娱乐成分,在古代,饮茶也是文人雅士的一种娱乐方式,和饮酒一样。现当代,茶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缓解生活工作压力、交朋结友的一种有效方式,饮茶时品音,不失为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
2.4精神世界的共生性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的文人雅士总是将茶与自身的情操相结合,是一种高雅生活方式的典范。古诗词中,关于茶的诗句也是不少。陆羽的?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和杨万里的?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等等诗句都道出了茶的美妙与高洁,从而表达了自身品茶的快乐。传统音乐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种投射,以音乐来传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也让听众了解这种情绪和情感,以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文人雅士描写传统音乐的诗句也是不少,如白居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琵琶行》以及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小重山》等诗句都是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从古至今,茶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是情感表达、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精神世界具有共生性。
3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点
3.1以茶品音
在现当代,茶文化和传统音乐越发相结合。例如,很多民族音乐的音乐馆设有品茶坊,让你在品茶的同时能够欣赏到优美的传统音乐。茶和音乐都是信息载体,当传统音乐表达的情绪和某一种茶传递出来的信息相一致时,听众便能够加深对音乐的认知,同时也更能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这种寓教于茶的传统音乐欣赏方式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结合到了一起,更加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3.2以音说茶
越来越多的茶馆会出现传统音乐的表演,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有利于品茶者的情绪渲染,也增添了不少高雅气氛。在很多大型优质的茶馆,不同的茶会选择不同的传统音乐。为了表现不同茶的不同风格,背景音乐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铁观音甘甜品茶时可配洞箫和玉笛,普洱茶醇厚可搭配一般的戏曲,乌龙茶清幽一般配上古筝的《春江花月夜》。由此可见,因为茶的品种,品茶人的性情不同,传统音乐的搭配也随之改变。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仅茶多种多样,传统音乐更是种类繁多。不同的茶搭配不一样的传统音乐,使得两者相互融合,让品茶人和品音人都能得到更完美的审美体验。
3.3茶音相溶
从古代开始,就有说书人在茶馆说书,也谈琵琶者在酒楼卖唱。现当代,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更是紧密。不管是茶楼、茶馆还是茶社,传统音乐随处可见。琵琶二胡古筝各种音乐表演形式更是层出不穷,品茶者在品尝茶的同时,还能聆听优美且旋律动听的曲子,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忘却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烦恼。由此可见,为了让茶艺活动表现得更加尽善尽美,让品茶者更加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情调,传统音乐的加入变得更加重要和具有意义。
4结语
由此可见,茶文化和传统音乐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极其深刻的文化底蕴。茶文化与传统音乐有着很多的共通性,比如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两者传递出来的信息都能表达传递者的人生态度和感悟,都能陶冶人的情操等等。在现代社会,通过传统音乐在茶文化中的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传统音乐。在生活压力如此大的现代社会,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的结合应用对于城市白领的减压和放松有着良好的效果,两者的结合更加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流传和扩散,使人们更加了解茶文化了解传统音乐,从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娟.茶艺活动与传统音乐的结合点分析[J].福建茶叶.2016(2):218-219.
[2]刘娜.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5(6):195-197.
[3]尹艺蓓.传统音乐以阮为例与茶文化在审美层面的共通性[J].福建茶叶.2015(6):240-242.
[4]庄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融入与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6(2):193-194.
茶文化论文2 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茶文化与茶室,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茶室设计与茶文化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大国,茶种类繁多,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自然需要场所,茶室、茶楼、茶馆以及茶亭等修建数量不断增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室空间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茶室空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设计风格方面过于平俗,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间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困扰众多茶室设计人员的难题。因此,本文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茶文化与茶室简介
1.1茶文化简介。关于茶的起源,各家众说纷纭,公元前200年的史书《尔雅》中记载了野生茶树,《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有许多学者认为茶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等。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与理解,经过大量的移植、繁殖与生产,形成了现如今的规模。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发乎神农,闻与鲁周公,兴与唐而盛于宋?,随着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才有了如今的程度,并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1.2茶室简介。茶室始于我国唐代,盛唐时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渐开始钟情于茶文化,并建造了独特的茶事,为中国茶礼、茶艺、茶道等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设计中不断引入风景,为了防止出现室内风景冲突的问题,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室内空间设计,营造独特的室内环境,以便于为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饮茶的场所,同时还能够从事文娱活动。
2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分析
2.1空间设计。茶室空间设计应该包括服务台、展示厅、茶庭、水池、庭院、长廊、茶室、储物室以及大厅等等,为了防止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重复的问题,应该严格规范所有茶室的空间大小,既可以利用简单的空间布局对室内空间进行划分,营造一种清静、简单的氛围,也可以采用复杂的几何形体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体现出室内空间的不稳定因素,对茶室整体空间进行协调与制约。同时,还可以根据饮茶者的爱好,对茶室空间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当地人偏好露天饮茶,特别是在回廊、庭院中。
2.2功能设计。在进行茶室设计时,应该根据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相应的设计,主要包括品茗区、煮茶区、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区设计为例,泡茶席也称之为茶席,是举办茶会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区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饮茶以及泡茶的场所,泡茶席设计时应该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举办茶会时,如果客人围绕在茶桌边,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环节;如果客人众多,则应该将茶座设计在距离泡茶席较远的位置,此时需要设计奉茶环节。现阶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应该为客人提供席地而坐、卧或者躺的场所,例如,采用大炕床、地台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将椅子改成坐墩、蒲团。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方便移动,应该采用收纳方便、具有折叠功能的茶桌。为了实现泡茶的目的,泡茶席应该具备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盖置、壶垫、茶盅、茶碗、茶壶以及奉茶盘等;其二,储茶器,用于存放茶粉或者茶叶的器具,例如茶瓮、茶罐等;其三,备水器,用于弃置茶水、茶渣以及准备泡茶用水的设备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辅茶器,为了方便泡茶的辅助器具,例如计时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时,还应该在泡茶席挂适当的字画,摆放适当的饰品、雕塑,熏点适当的香料等,为品茶之人营造宁静、沉静的氛围。
2.3茶室交通设计。茶室交通应该根据茶室建筑户型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卫生间、水池、服务台、展览室、庭院、茶室、大厅以及入口等,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应该重视不同空间的结合,防止出现空间组合重复的问题,以此提高室内空间交通设计的独特性,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为了营造自然、现代感以及力度感,应该采用竹格栅进行顶棚设计,用于大厅、廊道顶部,还可以用竹子建造幕墙,营造茶室空间的现代感。在进行开敞式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重视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结合,并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4服务设计。现代茶室服务设计指的是各功能区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储物室、员工室、经理室以及卫生间等,在进行上述服务设施设计时,应该避免出现茶室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冲突的状况,同时还应该重视服务设计与茶室整体氛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以此为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而不至于对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2.5照明设计。照明设计直接影响整个茶室的环境氛围,因此,在进行茶室照明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照,人工照明应该根据茶室的整体环境选择合适光源、颜色、尺寸的灯具,自然光照应该在茶室设计不同形状的采光口,通过门窗、侧面开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设计中灯具设计至关重要,在进行灯具设计时应该选择与茶室整体设计风格相一致的灯具造型,并重视灯光颜色、发光方式的选择。现阶段,最常用的灯具形式包括台灯、地灯、壁灯、投光灯以及吊灯等,照明方式包括侧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体照明等。茶室内不同区域灯具的选择也不同,在大厅应该选择白炽灯进行漫射照明,尽可能的应用暖色光源;在服务台应该采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灯,以此起到展示柜展示产品和服务台服务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应该采用投光灯,将投光灯镶嵌在水池内壁,用透明玻璃将表面封住,在夜间灯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场合的指示灯,通常分为走廊道路指示灯、室内通路指示灯以及应急避难指示灯。指示灯应该选择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2.6装饰设计。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为了营造独特的氛围,应该重视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插花、挂画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间设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表现为:其一,插花设计,插花是美化茶室环境的重要材料,同时还能够清静身心、回归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禅茶花、文人茶花两种,禅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讲究自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对称现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条、叶子、果实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现场插花也是茶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布置茶室时也可以自己到林间寻花觅枝,这样既能够美化室内环境,又能够增加了回归自然的意境;其二,挂画,挂画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装饰品,在选择挂画时应该选择值得鉴赏或者表达心意的挂轴,例如,在重阳茶会上,可以悬挂墨菊图,这样能够增加茶会的趣味和意蕴;其三,焚香,茶道点香的气味不能含有杂气,在迎客时焚迎客香,客人在门口能够闻到清新、若有似无的气味,能够使茶席更加宁静、安详,如果让可燃鉴赏香具,则应该摆设与整个茶室风格相匹配的香具。
2.7家具设计。现阶段,市场上的茶室家具风格主要包括现代主义风格、休闲式风格、田园风格、日式风格以及中式风格,在选择家具时应该选择和茶室风格相匹配的家具,茶室中的家具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盘、茶沙发、茶凳、茶几等,家具的选择应该根据室内空间大小、茶人的喝茶习惯等选择。同时,家具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材质进行搭配,能够为人们的视觉、审美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家具的材料种类众多,例如塑料家具、皮质家具、竹藤家具、钢材家具、木质家具以及玻璃家具等,根据茶室的整体风格选择相应的材料。例如,田园式风格,应该选择竹藤家具、木质家具等。
2.8地面设计。茶室地面设计应该重视简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与亲和力,受到广大设计师和茶客的青睐,采用人工亚光木,不仅能够呈现材料的本色材质,还能够呈现随意、自然的形态,呈现一种洒脱、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设计应该保证视野的开阔性,根据室内的环境氛围采用相应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砖材、木材、玻璃等,综合应用上述材料,进行别具匠心的拼贴,能够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质、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进行地面形状设计时,可以采用变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状,给人一种韵律美、节奏感以及层次感。地台空间是抬高部分室内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展现主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开阔视野,愉悦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间是下沉室内地面,在茶室内分割出一个富有变化、界限明确的空间环境,给人以宁静感隐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别是在繁华的都市环境,下沉空间能够放松人的神经,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这种回归自然、恬静、休闲的地面形式,受到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为体现、传播以及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间设计中,为茶客营造充满茶文化的茶室氛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茶文化,创造宁静、恬淡的环境,让人们在吃茶、品茶的过程中领悟与体会到传统茶文化,借助茶室空间所独具的灵魂,放松精神,在喧嚣的现代城市中,实现内心的平静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6):160-161.
[2]马平.茶座的室内空间设计分析[J].福建茶叶,2016(1):75-76.
[3]李文君,张君旸,张建华.茶庭与茶室空间的?静?设计[J].上海商业,2015(6):38-41.
[4]陈丽昀,李雅娜,郗金标.山水精神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阳,刘毅,沈化林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10):80-81.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66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唯爱铁观音
下一篇: 民间茶艺撷英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