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民间茶艺撷英之二

茶百科 2023-11-25 12:05:31

民间茶艺撷英之二

上回小编给大家介绍了农家,想必大家都还记得把,现在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一种与农家茶并不相似的茶文化它就是“文士茶”。

文士茶是依据文人雅士的饮茶习惯整理而成。文士茶的风格以静雅为主。插花、挂画、点茶、焚香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文人品茶更重于品,山青水秀之处、庭院深深之所,清风明月之时,雪落红梅之日,都是他们静心品茶的佳时佳境,文人品茶不为解渴,更多的是在内心深处寻求一片静谧。因而文人品茶不仅讲究何时何处,还讲究用茶、用水、用火、用炭,讲究与何人共饮。这种种的讲究其实只为一个目的,只为进入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文士茶的表演正是反映了文人饮茶的清雅。所用的茶具为青花梧桐滗盂、汤瓯、泥壶。茶叶为“婺绿茗眉”、“灵岩剑峰”。水为廖公泉或廉泉之水。伴着悠然的丝竹之声,身着罗裙的表演者款步上台,温文尔雅,端庄大方,就像是一位女才子。摆好茶具,开始焚香,拜祭茶圣陆羽。然后净手、涤器、拭器,目口用白绢轻轻拭擦茶盏。接下来备茶、洗茶,冲泡时,采用高冲法,加之柔美的“凤凰三点头”,茶只注七成满。奉茶之后,先要闻香、观色,然后才慢啜细品。将文人雅士追求高雅、不流于俗套的意境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

文士茶的表演程序为:

1.备具2.焚香3.盥手4.备茶5.赏茶6.涤器7.置茶8.投茶9.洗茶10.冲泡11.献茗12.受茗13.闻香14.观色15.品味16.上水17.二巡茶18.收茶具

《梨园撷英》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梨园撷英》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梨园撷英》教案1   一、设计意图: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戏曲音乐艺术。通过讲解、欣赏等手段让学生们掌握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打、人物造型、舞台美术等;各地区的文化不同又形成不同的戏曲种类,主要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中国的京剧从表演上分为唱、念、做、打四类;从行当上又分为生、旦、净、丑四行。不同的戏曲唱腔风格不同,要能通过欣赏听辨各个剧种。

  课堂设计:采用听、看、想、讲、辨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与戏曲相关的各种知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讲解、听辨,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的戏曲音乐艺术,重点掌握京剧艺术中的各个行当,再看戏时能从中分辨出各个行当的人物角色。

  三、教学重点:

京剧音乐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

能听辨出京剧。

  五、教具:

录音机、磁带、电脑幻灯片。

  六、教法:

讲解、引导欣赏。

  七、学法:

欣赏、记忆、听辨。

  八、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唱脸谱》导入本节课题:梨园撷英──走进戏曲

  发展阶段:

  1、戏曲的概念:

  问:你知道哪些戏曲?或者你能分(听)辨出歌曲与戏曲吗?他们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分辨的?简单讨论后教师讲解:见课本p26、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剧本)、音乐、舞蹈、武打、人物造型、舞台美术、舞美灯光等等。

  2、中国戏曲的种类(幻灯片)

  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各地由于方言、风俗、环境、文化等不同,所以戏曲艺术种类也不尽相同,我们这一单元就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

  下面我播放几个片断,同学们听辨一下,它们各属于哪个地方剧种?

  播放戏曲片断。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京剧。

  3、介绍京剧及相关知识

  京剧:中国最大的剧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京剧的伴奏乐器文场主要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唢呐、笛子等,武场主要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见课本p19介绍)。不同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效果,描写不同的场面。

  京剧从时间上又分为传统京剧、现代京剧。

  京剧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四种:唱(唱腔)、念(念白)、做(动作)、打(武打)。

  从声腔上分西皮、二黄两种。一般,二黄比较深沉,带有浑厚、凝重的特色;西皮明朗流畅,带有欢快兴奋的特色。

  从表演行当上又分为生、旦、净、丑四类角色。

  下面仔细说说各个行当:(结合图片讲解)

  生:戏曲舞台上的男性;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老生又称须生、胡子生、正生,指的是中年以上的男性,一般要带髯口(假胡须),按照年龄的不同分别带黑、灰、白三种。

  小生指的是年轻的,要化妆,表示英俊潇洒的,分文小生、武小生,常说的有奶油小生、文弱书生等。

  武生,指的是擅长武艺的角色。

  娃娃生:专门扮演儿童的角色。

  旦:戏曲舞台上的.女性;一般常有: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彩旦、老旦。

  青衣也叫正旦,是指在戏曲人物中,端庄、严肃、正派的大家闺秀,表演以唱功为主的,走起路来迈着莲花步,很稳重的;花旦是指年轻、活泼、灵巧的女性,性格开朗、走路带小跑的,以念白为主的,像《拷红》当中的小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花衫是集青衣的稳重、花旦的活泼、武旦的武功于一身,唱念做打并重的角色。武旦,又称刀马旦,是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像孙二娘、扈三娘、梁红玉等角色。老旦:戏曲中年龄较大的女人。彩旦,俗称丑婆子,以滑稽、诙谐地表演为主。

  净:俗称“大花脸”,就是我们常说的戏曲中需要画脸谱的,性格豪放、威武、凶猛、剽悍的男性角色。

  中国的脸谱很讲究,夸张象征的色彩,可以表达人们的爱憎:(结合图片讲解)

  红:代表忠义英勇;代表人物关羽。

  黑:代表肃穆刚直;包公、李逵。

  黄:勇猛剽悍;典韦、黄三太。

  蓝:狰狞残暴;单雄信、窦尔敦。

  绿:粗莽憨直;马武。

  白:奸诈诡诈;曹操。

  丑:一般表示戏曲人物中灵巧、机敏、幽默、狡猾的小人物。这些角色一般在鼻梁上画上一块白,俗称“豆腐块”。

  课堂小赛场:

  你能认出这些行当吗?看图片说出行当名称。

  了解了京剧相关知识,认识了京剧角色之后我们来欣赏两段京剧唱腔,感受一下京剧的韵味。

  简介剧情:

  播放《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驸马不必巧言讲;结合课本介绍听辨其唱腔的不同。

  播放《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对比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不同。西洋乐器加入伴奏产生的不同效果,特别强调圆号的大段演奏,吹出描绘性的音调,表现茫茫无际的林海雪原。

  通过听赏两首不同风格的戏曲片段,感受体会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所在。

  总结概括:

  本节课主要进行了戏曲知识的讲解,并欣赏了京剧片断,同学们通过学习欣赏要对京剧有所了解,并尽可能做到能听辨出京剧这一剧种。

  拓展延伸:

  课后同学们还要继续欣赏戏曲音乐,为我们下节课的听辨打下基础。

《梨园撷英》教案2    教学内容:

  1、学唱京歌《唱脸谱》

  2、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会京歌《唱脸谱》,并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的作用,并能通过脸谱辨认人物性格。

  3、能力目标: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没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有板有眼的演唱《唱脸谱》

  2、了解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在京歌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置身于一个四季之首的春天,各种花草从此相继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色彩。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走入多姿多彩的戏曲音乐大花园,去采撷其中一朵最灿烂、最鲜艳的艺术之花,我们吸取音乐中的瑰宝——京剧二。新课

  1、京剧的介绍

  2、用语言导入戏曲脸谱的超声,播放几幅京剧人物的脸谱,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脸谱的认识总结出各种颜色的脸谱表示什么性格的人物。(教师总结)

  3、脸谱的作用

  4、从中挑出几幅让学生辨认人物,如果人不出,没有关系,等学完歌曲后就明白了。

  二、教师用语言导入歌曲——《唱脸谱》

  1、教师范唱,之后提出问题,进而引入京歌,并对京歌进行介绍,举例说明。

  2、播放原唱,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歌曲

  ⑴本首歌曲的旋律、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流畅、潇洒,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⑵ 歌曲课分为几部分?分的依据是什么?)

  (两部分,A柔美俏皮B刚健豪迈)

  3、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结合问题熟悉歌曲,并跟着学唱

  4、学生跟随音乐学唱歌曲,并处理歌曲中难点——弱起、拖腔

  5、分组跟随音乐演唱

  6、回放上边的几幅未解决的人物脸谱,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歌词

  三、回顾本节内容

  四、师生互动——画脸谱

  五、在京歌音乐中结束本节内容。

《梨园撷英》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梨园英秀》,体会歌曲热烈、欢腾的情绪,能自信演唱这首歌曲。

  2、通过对锣鼓经和数板的了解与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当代京剧发展中新的种类—戏歌的形式。

  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梨园弟子学习技艺的艰辛与顽强毅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中能表现出戏歌的风格,咬字吐字清晰,表情丰富。

  2、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依靠卓越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的艺术瑰宝,而戏曲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世界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这是我们的骄傲。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戏曲剧种共约三百六十余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梨园,先欣赏,说一说各属于什么剧种?

  2.播放视频唱段:听一听连一连

   二、寓教于乐

  1.初次聆听戏歌《梨园英秀》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最丰富的音乐艺术形式,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唱不好的,为了满足人们的演唱需要,作曲家们将京剧的元素融入到歌曲中,创作出了一种新颖的歌曲种类----戏歌。今天我们来做做小戏迷,唱唱戏歌。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思考:歌曲可以分成几段?各段有什么京剧特点?

  2、学唱第一部分

  学习戏曲音乐与打击乐象声词组合的旋律。

  师:歌曲中将锣鼓经的记谱法配上旋律变成歌曲,让我们跟着音乐也来唱一唱。

  轻声朗读歌词—师生配合读—学生读,找出难读部分—学生分组作读—合作演唱两边-用活泼、诙谐的腔调朗读

  (要求在演唱中带点活泼、诙谐的腔调,使唱段更富感染力,完成歌曲第一部分的教学。)

  3、解读数板

  (1)数板什么是数板?按节奏说白)

  (2)跟着录音轻声朗读。a找出不懂词语b难读部分

  解决a“南昆北弋”,指南方的昆曲,北方的弋阳腔;“东柳西梆”,指东部地区的柳子戏,西部地区的梆子腔,“五法”是指:“口、手、眼、身、步。”。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几种技术的规格和方法。

  解决b跟着老师打的节奏读一读,找出难读部分,分句练习解决难点节奏。

  (3)处理,有感情朗读)出示难点节奏(“生旦净丑呀,绝活是个个棒”),划拍练习,并强调掌握节奏的最好方法就是划拍。

  (4)师生互动,跟琴集体演—合伴奏读练数板式节奏说白。

  教学意图:(层层递进,强调切分节奏的练习,熟练后配以唱词进行节奏说白,完成歌曲第二部分的教学。)

  4、学唱第三部分(旋律部分)

  1)、师生合作,数板部分学生朗诵,完整演唱《梨园英秀》,

  2)、学唱第三部分师示范,动作躲板伴唱

  3)、跟琴学唱

  用lu轻声哼唱—唱歌谱—唱歌词—找出难点,解决难点节奏—集体唱—指导用坚定果断的语气来演—指名唱。

  5、学生随音乐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分组配上动作、伴唱)

  考考你:歌曲《梨园英秀》运用了戏曲中的哪些素材?

  (1)戏曲中的锣鼓经;

  (2)戏曲中的念白;

  (3)戏曲的常识;

  (4)戏曲的曲调(躲板);

   三、拓展:

  京剧脸谱

  师介绍脸谱的由来和相关知识了解颜色与人物性格、品质、命运之间的关系学

  今天我们学唱了富有京韵的现代歌曲《梨园英秀》,了解了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京剧还有一个我们都很熟悉而且很有趣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京剧脸谱

  1、脸谱的由来

  师:京剧的脸谱被称为角色的“心灵画面”。我国的戏曲脸谱艺术,它的起源与民间风俗活动中的面具有着密切的关系。京剧脸谱中色彩很有讲究,不同的颜色能寓意人物的性格品质,使观众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看到脸谱就知道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戏中人物的忠、奸,善、恶一目了然。看脸谱课件(一)

  2、脸谱欣赏

  3、刚才我看了很多脸谱,你知道哪些脸谱的代表人物。

   四、:

  1、学习了歌曲《梨园英秀》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你对我们戏曲是否有话要说?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京剧脸谱更是五彩缤纷,精彩奇特,是一种富有民族性、夸张性的化妆艺术。作为龙的传人理应把它发扬光大,使之源远流长。在华夏儿女的心目中,京剧不仅是民族的艺术瑰宝,更是民族的体现,是当之无愧的“国剧”。孩子们可在课外多了解我们的国剧,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求几篇文章,关于奥运,与父母的沟通,茶文化等

  关于奥运
  昨天,市政协常委对奥运重点工程建设和本市环境治理情况进行了视察。在视察水立方工程时,有关负责人向委员们透露,今年年底水立方将开始夜景照明,与此同时,水立方上将安装一块大屏幕,面向四环,届时市民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赛事直播。

  鸟巢:疏散九万观众只需8分钟

  在奥运主体育场鸟巢的施工现场,委员们对施工情况进行了视察,由于很多委员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鸟巢,于是委员们纷纷以鸟巢为背景留影。

  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恒利介绍说,鸟巢最多能容纳91000名观众,其中80000个座位为固定座位,11000个座位为临时座位,共分3层,每层的疏散系统都是独立的,遇到紧急情况,相当于只要疏散一座3万人的体育场馆,理论上8分钟就能够全部疏散观众。

  “体育场上有两层膜,足以保证所有观众不会被雨淋。”张恒利还介绍说,鸟巢的钢结构已经涂上了5层防锈漆,防锈漆还具有防腐、防潮、防火功能,有25年寿命。鸟巢还有两层膜,上层是ETFE膜,下层是EPFT膜,能够为观众提供防雨防晒保护。

  水立方:外膜使用寿命最长达30年

  “现在工地上有1200名工人在施工。”水立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康伟介绍说,水立方外墙使用的都是有着30年寿命的第三代ETFE膜,这种膜延展性很好,能够拉伸3到3.5倍而不断裂,并且有良好的阻燃效果。“阻燃效果非常好,不会发生大面积燃烧。”

  水立方外墙每个“气泡”都是计算机控制自动充气的,遇到气泡缺少气体时,能够及时充气,而且每个气泡都是相对独立的,更换很方便。水立方还充分考虑到节能,每天自然光照明能够达到9.9小时,95%以上的水都会回收再利用。

  此外,ETFE膜还具有自洁功能,经过两年的实验,在北方这样的天气,一般的尘土会被风吹走,需要清洗时,只要两辆消防车的水,20分钟就能全部冲洗干净。

  屏幕:水立方南侧要立超大屏幕

  康伟还向委员们透露,预计今年年底水立方将开始夜景照明,与此同时,水立方南侧将安装一块超大屏幕,届时市民路过北四环的时候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比赛。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泰山石入主公园最高点

  随后,委员们又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视察,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道路两侧栽种的树木也已经栽种完成。

  “现在我们站的地方就是中轴线的北端,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景山上的亭子。”公园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58万株树木目前已经完成80%的建设,将全部采用智能化浇灌,所有森林公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都在公园内消化,所有观赏水也都是从清河污水处理厂引入的中水,68公顷的水面将具有自洁和自我更新功能。预计整个公园将在今年年底竣工。

  此外,在公园的一个山顶上,委员们发现几个超大形石头,形似硕大的陨石,给公园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据负责人介绍,这里面最大的石头是从泰山运来的泰山石,重60吨,是前几天刚刚用一辆250吨的大吊车运抵的,而其他石头也都是从房山和易县运来的。

  委员:工程进展顺利感到振奋

  在视察中,很多委员都对工程的进度、使用情况以及赛后利用情况比较关心,不停地向负责人们询问。

  “看到奥运工程进展顺利我真感到振奋。”政协委员汤兰祥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关注着奥运工程的进展,而且他认为很多工程都是精品工程,这次近距离接触奥运场馆,也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有了更深入了解。

  朝阳25条景观大道十一亮相

  “拆、改、清、撤”时重点检查临街住宅楼开墙打洞、私搭遮阳棚等造型多样的绿色景观、粉饰一新的楼宇大厦、典雅亮丽的城市家具、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据悉,今年十一前,朝阳区25条景观大道将全面建成。

  昨天,朝阳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25条景观大道建设,主要涉及建筑界面、道路交通、绿化植被、市政设施、城市照明、户外广告、城市家具、无障碍设施、牌匾标识、公共艺术十个方面。每一条景观大道建设都要按照“先拆除、拆迁,整治规范,再着力见新”的步骤组织实施。

  在整治之前,25条景观大道将先完成“拆、改、清、撤”范围的整治项目。并保证景观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与便道铺装同步,与市政设施建设同步,与城市照明安装同步,与完善无障碍设施同步,与绿化美化同步,与交通标志设置同步,与城市家具设置同步。

  在粉饰外立面时,做到挪移空调机位的楼体,挪移空调机位先行;更新不规范的楼体护窗栏先行;拆除影响景观的遮阳棚先行;拆除超出建筑物设计风格的私搭乱建棚亭先行;整治临街底商门头牌匾先行;整治临街住宅楼开墙打洞行为先行;整修残垣断壁先行;修复残损外立面先行。

  据介绍,因为8月“好运北京”公路自行车赛将在朝阳举行,因此本月底前,包括二环路、北四环等在内的12条景观大道建设项目将率先完成。

  朝阳区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更换完毕

  今后外国游客在朝阳区游玩,将不会为看不懂中文而苦恼。昨日,记者从朝阳区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朝阳区内的涉外场所、旅游景点、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的英语标识已全部更换。

  据介绍,本次英文标识设置严格按照《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执行,规范了朝阳区公共场所的道路两侧,商场、宾馆饭店,公园、临街单位内等以公共卫生间为主的标识、标志。

  昨日,朝阳区联合检查小组对朝阳区内公共环境卫生设施设备英语标识更换工作进行了检查。

  据统计,此次共更换307座公厕的英文标识,以及奥运核心区、长城饭店、国际会议中心等大型宾馆、景点的英语标识共3000余块。

  苏绣工艺牵手奥运特许品

  著名演员王刚和奥组委特许经营工作负责人一起为绣品揭幕

  昨天,以“古技撷英·中华藏绣”为主题的北京奥运会特许绣品的首发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仪式上,第一套奥运特许绣品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

  据介绍,这套以马术、艺术体操、举重、射箭、体操和足球为题材的六款“古技撷英·中华藏绣”奥运特许绣品,将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图示和现代奥林匹克形象元素紧密结合。绣品中舞动的绸带对不同材质和不同时代的元素进行了分割和融合。

  绣品选用的是被誉为“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工艺,针法细腻,色彩艳丽。作品完全由手工绣制,每一幅绣品均由多名高级绣工经数月时间完成。绣品长40厘米,宽30厘米。每款售价2.98万元人民币,每款限量发行99幅。

  中国百名市长奥运林落户朝阳

  昨天上午,“中国百名市长奥运林”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边的仰山大绿地内举行揭碑仪式,来自第43期全国市长研究班的学员在朝阳区绿色奥运志愿者的陪同下,共同种植了国槐、白皮松等树木50株,拉开了“中国百名市长奥运林”植树活动的帷幕。

  据朝阳区绿化局介绍,此次活动是由全国市长培训中心和朝阳区政府共同组织,目的是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全国各城市积极参与北京奥运建设高涨的热情和对绿色奥运的支持,携手共办奥运的美好心愿。参加首次“中国百名市长奥运林”植树活动的市长们是第43期全国市长研究班的全体学员,来自上海市崇明县、山东省蓬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河北省涿州市等全国40多个地区。今后还将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市长到“全国百名市长奥运林”植树,为绿色奥运贡献力量。

  千余驾驶员志愿者昨日“受训”

  昨天下午,来自北京58所高校和8个城区中小学的千余名驾驶员志愿者申请人,在北京交通大学参加了奥运会驾驶员志愿者申请人通用知识培训班。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通用培训专家——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李柠、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分别作了精彩讲座。

  志愿者申请人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了礼仪规范行为现场模拟,从日常行为方式和视觉形象礼仪等方面强化了社交行为的标准要求。李阳以模拟志愿服务情境对话的方式,直接传授口语交流要领,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驾驶员志愿者作为专业志愿者,在赛会期间将直接为外宾提供驾驶服务,岗位重要而特殊,对志愿者的要求非常全面。截止到日前,已有教育系统、市国资委、市直机关、中央企业四个系统举办了志愿者通用知识培训班,共计4516名驾驶员志愿者申请人参加了奥林匹克知识、文明礼仪、外语口语强化等培训。

  第二组奥运纪念币6月20日发行

  记者昨天获悉,继去年9月北京奥运会第一组纪念币发行后,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第二组)将于6月20日发行。

  其中,普通纪念币一套3枚;贵金属纪念币(第二组)一套8枚,包括三分之一盎司金币2枚,五盎司金币1枚,一盎司银币4枚,一公斤银币1枚。以上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据了解,此次发行的金银币将共用同一正面图案,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及中国传统对龙造型,并刊国名、“2008”年号。背面则分别为游泳、举重、中国传统武术、赛龙舟和赛马运动、中国长城、如意及中国传统彩陶纹饰等造型。
  与父母的沟通
  法国大文豪莫泊桑说:“没有两个人的鼻子是相同的。”他强调每一个人,每一事物,各有独自的特征,孪生兄弟,也必有不同之处。同样,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想法,对一件事有完全相同的做法,必定是“大同”、“大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亲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对一件事的想法与做法,必然不会完全相同,也不会完全相反,必然是徘徊在“异”“同”之间,这就为“沟通”留下了“空间”。
  “沟通”一词,中文大辞典的解释:“穿沟通达也;疏通意见,使之融洽。”用时下的语言,就是寻求事情的“共同处”,找出事物的“平衡点”,画出事物的“交集”,其过程是“疏通”,结果是“融洽”。一般来讲,子女与父母沟通可以遵循以下十个原则:

  (一)选择你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合。

  有句诗:“笑看青山山亦笑”,这是心理的反应,另一句诗“云破月现花弄影”,这是时机造成,云若不破,月无法出现,花就不会“弄影”了,与父母沟通首先要注意“时空”因素,“时空”选择适当,就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二)避免与父母争辩,抗争是沟通的毒药。

  “争辩”、“抗争”是对立的,对立中无法找出“交集”。愿意被子女说服,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非常少,纵使“抗争”获胜,结果也不会“融洽”,这不是沟通的原则。

  (三)苏格拉底的秘诀。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教人辩论,不是与对方针锋相对,而是从让对方说“是”开始,从说“是”到“不反对”,最后“同意”,用非争辩性对话,获得对方同意。

  (四)从父母需要什么的观点来达成自己的心愿。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总是想到“我要什么”,没想到对方要什么,因此往往各说各话,找不到“交集”。例如,你希望买一个任天堂游戏机,父母希望你成绩进步,你说我要买游戏机,读书需要调剂,妈妈说你现在成绩这样差,再玩不更差了吗?如此形成一场争论,可能达不到目的。如果你先说,妈,我下一次月考,一定每科都在八十分以上(妈的需要),妈很高兴,接着你说我每科都进步,要有奖品呀,“你要什么?”“任天堂游戏机”,可能愿望就成真了。

  (五)相对付出与行为配合。

  相对付出,是要有好表现,在与你的要求相关的事物上,做出令父母信任的行为。例如你争取隐私权,不希望父母拆看你的信,你要表现行为正常.没有“神秘客”与你交往,没有“怪”电话找你,按时回家,这些都是可令父母信任你的行为,在你做到这些之后,你要求隐私权,十之七八可以如愿以偿。

  (六)再来一次。

  沟通不一定一次就可达成,一次不成功,找机会再一次,多次沟通可以转变父母的观念,最后就成功了。

  (七)“迂回”是两点间的快捷方式。

  “迂回”是间接沟通,有些事,可以藉第三者对父母转述你的问题,也许是阿姨、舅舅,总之,是一位与你父母关系好、谈得来的人,他的转述,可以加上劝说,常常可以打破沟通的僵局。

  (八)借助文字的魔力。

  有时候当面讲不清楚,或者父母无时间听,你可以写一封情文并茂的信,以打动父母的心,父母看到你写的信或小卡片,会有思考空间,想想是不是你说的有理,你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爸妈生日,写个祝福小卡片,讨父母欢心,对沟通有很大的帮助,这称为“垂直式单向沟通”。

  (九)先“胜”而后求“战”。

  我国大军事家孙子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意思说,打胜仗的兵,事先训练精良,知己知彼,未与敌人打仗之前,已经稳操胜算了。沟通也需要先下工夫,先与父母把关系处好,做些对沟通事项有利的事情,了解父母的喜好,到时候水到渠成,诸事OK。

  (十)用沸腾的水泡茶。

  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要泡一杯好茶,除了上好茶叶外,一定要用沸腾的水,如果水不开,则茶叶不落,泡不出味道来。所以泡茶时要用滚开的水,如果有好几壶水,绝对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一定无法泡出好茶,沟通要应用这一泡茶原理,不要用“不开”的水去泡茶。什么是沸腾的水呢?就是“投其所好”,用他喜好的方式表达,用他喜欢听的话讲,沟通就容易达成。
  茶文化
  1、茶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这些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独特清新的人文景观日益充实和丰富着茶文化的历史画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丽风景。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使用茶的国家。
  2、“茶”字及饮茶习惯的由来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3、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⒋ 历代贡茶
  贡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一种特定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贡茶使千百万茶农蒙遭苦辛,但贡茶在客观上也推动了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它也是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①贡茶的起源
  贡茶的缘起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贡茶与其它贡品一样,其实质是封建社会里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一种维系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贡茶的发生,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武王时期。武王伐纣,巴蜀以茶等物品纳贡。这种现象具有极为明显的政治色彩,纳贡,即意味着君臣关系的确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贡品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之需,即所谓“致邦国之用”。
  随着贡品需求量的增大,贡赋制度逐渐变得严密起来。从“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最后发展到设官分职进行管理。有所谓“九赋”、“大贡”。 大贡即“ 祀贡、嫔贡、器贡、币贡、材贡、货贡、服贡、物贡”。茶叶就是“物贡”中的一类。
  到了西汉时期,贡茶逐步明朗化。如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具”之句,间接地反映了上层阶层的饮茶情况;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槚笥”,反映了茶在贵族生活中的地位;后来,还有反映西汉皇室用茶的文学作品,如《飞燕外传》 所述: “咸帝崩后,后夕寝中惊啼其次。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吾梦中见帝,帝赐吾坐,命进茶。左右奏帝云, 向者侍帝不仅,不合啜此茶”。
  三国时期,吴国末帝孙皓,每为食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三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陈寿《三国志·吴志》) 这些用茶无疑属于贡品。后来,又有“晋温峤上表贡茶干印,茗三百斤” (宋·寇宗《本草衍义》),“温山出御荈” (刘宋·山谦之《吴兴记》)的记载。
  ② 地方的主动贡献
  贡茶除了贡物制度的强制性敛取之外,还有一种地方上的主动推荐贡献现象。这种现象也是使贡茶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请看以下几条资料:
  “义兴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僧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芳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厥后因之,征献浸广,遂为任土之贡,与常赋邦侔矣”。
  “两浙茶产虽佳,宋祚以来未经进御。李溥为江淮发运使,章宪垂廉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惟建州茶饼, 浙茶未尝修贡,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
  这三条资料中,前两条表明了唐宋时期的贡焙制度的确立与这种由下荐上的进贡形式直接相关,也表明了一时一地的物产,可以通过上贡的形式,达到名扬四海的目的。
  ③历代贡茶概况
  贡茶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直至清代封建制度的寿终正寝,贡茶才随之消亡。悠悠数千年,贡茶对整个茶叶生产的影响和茶叶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⒌茶文化的传播
  在茶叶历史上,茶叶文化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两个特定的茶政内容而发生的,这就是“榷茶”和“茶马互市” (也称茶马交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这是一项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榷茶”,最早起于唐代。在唐文宗时,王涯为司空,兼任榷茶使,在大和9年(公元835年)10月,颁布榷茶令,但在11月,王涯即被杀,榷茶刚刚诞生便夭折了。
  到了宋初,由于国用欠丰,极需增加茶税收入,其次,也为革除唐朝以来茶叶自由经营收取税制的积弊,便开始逐步推出了榷茶制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重要的国策。
  中华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华茶文化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66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