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著名茶文化专家丁文先生做客古城德福巷“福宝阁”茶楼,为古城茶友漫谈陕西茶文化,着实让不少茶友开了眼界。其一些观点与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有所不同,充分彰显了陕西茶文化的魅力。
喝茶贵在养心。
据丁文先生介绍,我国历史上也流传着很多喝茶养生的故事。唐宣宗时期有位僧人因有饮茶的习惯得以长寿,一百多岁时得到皇上赐茶50斤;乾隆帝高寿,与饮茶有很大关系,他曾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减肥”是现代女性热衷讨论的话题,在此,丁先生主张“多饮茶,少喝洋饮料,少喝酒”。因为茶具有消脂、去油腻、清热利水、化痰消食的作用,长期饮用可令体重减轻。丁先生认为中国人体态轻盈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国人几千年来的饮茶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茶的喝法及其作用,丁先生认为,除了目前已经被证实的健美、提神、健脑、消食、利尿、明目、解毒、镇痛、固齿、活血、抗辐射、抗癌等诸多养身作用外,最重要的在于“养心”,培养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喝茶讲究“和、净、清、寂”。倒不在于你如何喝,和谁一起喝。一切在于心。正如佛家主张的“万物由心生”。通过喝茶改变人的性格,培养一种宁静的心态,以看待和处理万事万物,这才是喝茶真正的境界。
茶马古道出长安。
谈起茶的来源,学术界普遍认为茶产自云贵高原,包括滇、川、黔三省交界处的山区,即古巴蜀国所管辖的地方。但丁先生认为,茶源于陕西安康。因为据我国东晋时期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表明,我国最早的种茶人是巴人,即当时陕西安康人。后来云南的浦人,就是从安康移居过去的巴人。另外,丁先生认为,最早的贡茶不是四川雅安的蒙顶茶,而是我省的紫阳茶。
关于茶马古道,丁先生认为,现在普遍认为的茶马古道在云南之说,主要是云南普洱茶品牌宣传的成果。其实源于唐朝长安(西安)的属于官方性质的茶马古道——金牛道,连接陕、川、甘、青,繁荣了千余年的茶马古市,其规模之庞大也是云南茶马古道无法相比的。
说到茶,在我国古代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关于茶道,从古到今,它的发展由煮到现在的泡,由调味品发展到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饮品。
一、茶包含着一种浓浓的文人气息说到茶,在古人文人的眼里可谓是上等级人流所享受的贵宾生活。以茶论道,以茶论友,以茶论诗。谈笑风生,共赏这山间的清风与明月,共谈这人世界的情趣与风流。可谓是:品茗谈天地,赏花语人生。
生活在古代,喝茶的人非常地讲究,因为在古人的眼里,茶也是分低中高三个档次的。文人墨客不管是好茶还是坏茶,都会别有一番风味。而对于那些上层社会的阶级来讲,喝茶也是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
二、穿越历史,细品茶文化从古流传至今依旧非常受欢迎的物品都有着它们独到的文化,茶可谓是流芳千古啊。说到茶,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各种各样的茶,铁观音、茉莉茶、菊花茶、玫瑰茶等等。但是他们一开始扮演的角色并不是饮品,而是一种调味剂或者是一种药引。
在唐朝之前,它作为一种调味剂或者是一种药品而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后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古人发现茶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药品,还可以作为一种饮料。在此之前,茶的做法就是煮,在煮的过程中还要加入盐。
三、一转为茶,芬芳飘香茶是一种文化,还记的老舍先生的茶馆吗?每天它的茶馆都非常地热闹,尤其是下午的时候,人们在喝茶之间一起谈论国家的事实,谈论日常生活中一些琐事。刚开始说茶是一种调味剂,而被古人应用,但是在唐朝以后,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茶具的献世,更是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使茶的位置更加牢固。据我国史料记载,在古代,就我国出口的茶占据首榜。
茶由原来需要一些?添加剂?辅佐到现在?纯爷们?的茶。经历历史可谓长久。活虽如此,也正是因为岁月的洗礼,才是茶有了经久不衰的地位。
江苏茶文化 江苏名茶茅山青峰
茅山青峰茶产于金坛市茅麓镇。上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当时称旗枪。于1983年定今名。
茶叶外形扁平,挺直如剑,色泽绿润,平整光滑,内质香气高爽,鲜嫩高长,汤色绿明,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完整。
1995年金坛被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茅山茶品种多、质量优,其中?茅山青峰 ?获国家金奖,?雨花?、?雀舌?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畅销国内外,金坛茅麓茶场还被定为国家级茶叶良种繁育场。
江苏名茶南山寿眉
江苏省溧阳市地出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三省交界处,它是江南的一座古城,城南8公里处有一片清澈纯净的湖水,好像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而且恰好处在从浙西蜿蜒而来的天目山余脉脚下,因此得名?天目湖?。
天目湖有三绝:水甜、茶相、鱼头鲜,其中茶香指的就是香瓢九州的?南山寿眉?。南山寿眉茶产于江苏省溧阳市横涧李家园茶场,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土壤湿润,适合种茶,放眼望去,真是?春茶满山山入匀,半山翡翠半山银。?由于该场地处溧阳南部山区,茶似老寿星的眉毛,故名?南山寿眉。?
江苏名茶无锡毫茶
无锡毫茶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这里群山环抱,四周丘陵起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太湖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无锡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名湖、名泉、名茶三者汇为一体,相得益彰。
各类茶的功效 1、绿茶,降火防癌
绿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包括预防癌症、改善心血管健康、减肥、抵御电离辐射等。此外,绿茶有助降火,胃寒者应少喝,而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
2、青茶,润燥减肥
某些乌龙茶品种中富含?甲基化儿茶素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降血压等功能。与其他茶类相比,乌龙茶在减肥方面效果较好。此外,乌龙茶能清除体内积热,适合秋天喝。
3、红茶,暖胃护心
饮用红茶有助调节人体动脉中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此外,红茶有暖胃的作用,适合虚寒体质者和老年人饮用。
4、黑茶,御寒降脂
普洱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功能,茯砖茶也有很好的消脂去腻作用,降脂减肥功能较强。此外,黑茶有助御寒,适合虚寒体质者引用。
喝茶的好处 1、提高肌肉耐力
茶叶中含有一种名为?儿茶素?的抗氧化剂,可以增加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改善肌肉耐力,有助于对抗疲劳,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常喝绿茶,效果最为显著。
2、抵抗紫外线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茶水洗脸能清除面部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的作用,还有助于减少日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是天然的?防晒霜?。
3、保持身材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强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定期饮茶可以缩减腰围,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从而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4、抵御辐射
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可以吸收一些放射性物质,保护细胞不受辐射伤害,对于修复受损细胞也有帮助。临床研究显示,茶叶提取物可治疗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治疗辐射导致的血细胞、白血球减少,效果很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着名的茶学专家,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关于茶圣还有一些传说故事。
传说之一 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闻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陆羽舀尝一口,立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告诉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明清时的一些茶艺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唐时曾任过衢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着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传说之二 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你只要翻开陆羽写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迎面闻到这一浓郁的伤感气息。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虽然用语诙谐,但其实也属事出无奈。貌丑和结巴也就罢了,可“不知何许人也”一句,实在让人无限同情。陆羽是一个弃婴,《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里,对此都毫不隐讳。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遗迹至今犹在。积公是唐朝着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里那时正卜居着一位饱学儒士李公。李公曾为幕府官吏,动乱时弃职,在景色秀丽的龙盖山麓开学馆教授村童,与积公感情深厚。积公就请李公夫妇哺育拾得的弃婴,当时,李氏夫妇的女儿李季兰刚满周岁,就依着季兰的名字取名季疵,视作亲生一般。季兰季疵同一张桌子吃饭,同一块草甸上玩耍,一晃长到七八岁光景,李公夫妇年事渐高,思乡之情日笃,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乡湖州。季疵回到龙盖寺,在积公身边煮茶奉水。积公有意栽培他,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鸿雁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于是定姓为“陆”,取名“羽”字,以鸿渐为字。积公还煮得一手好茶,让陆羽自幼学得了艺茶之术。十二岁那年,陆羽终于离开了龙盖寺。此后,陆羽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当过丑角演员,兼做编剧和作曲;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那年才学成下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6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对茶当歌共吟咏
下一篇: 茶歌互动:紫阳茶香不散歌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