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龙井》
序:龙井——形如雀舌,色泽翠绿,绿叶绿汤,香馥浓烈,滋味鲜爽,为茶中极品。
雷宇终于向我求婚了。可是,我知道我永远也替代不了阿倩在他心中的位置。
我想他是别人常说的那种道上的人吧。我仍然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情景,他和他的弟兄都穿着黑色的西服,戴着墨镜狂奔在第五大道上,后面追着二十多个手持着砍刀,钢棍的人。
于是,我决定帮他。在他们跑过去时,我装作不小心将我新进的货物碰翻,正把后面的追兵绊倒在地,我连忙赔礼道歉,扶他们进了我的茶楼,请他们吃了一顿茶点,他们中的大哥说念我是初犯又懂得规矩,就不与我计较了。他们抬屁股走人后,四叔直唤我命大,惹到薛爷的手下没被平了就不错了。我却不在意,漫不经心地指挥着伙计收拾着货物,脑子里却回映的是他跑过去的身影和他回首间闪光的眼睛。
明天就是我们订婚的日子了。我在镜子前仔细地打量着我的婚纱。想着和他相处的这两年的时光,有快乐也有悲伤。
在第一次见到他后的两个星期,听四叔说薛爷说一帮被黑白两道联手给灭了。我第一个反应便是他奔跑中带有杀气的笑.四叔说不知道这个区以后归谁管了,有没有好生意好日子了呢?我安慰他不用急不用慌,事来了才知道怎样做。正说着,茶楼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人群闪开处,他走了进来。他的头发有些长,挡住了右边了脸,他微微笑着,眼神闪电亮。伙计们不敢上前,可我要主事,我走向前去,请他到楼上雅间小谈。伙计们招呼着老主客们,我引着路,领他们去了楼上。
待大家坐定,他开了口,却让我们出乎意料。为什么?他们瞪他的眼神仿佛见到了怪物。我意料不到的是他这种人怎么可能说出这种话,可心里却仿佛早已知道他会这样子的,这种感觉令我诧异。
“我欠你一份人情,谢谢你那天的相助。我记得那些东西是磁器吧,我听到了些声音。这个是我的偿金,请你一定要收下。”他递过一张支票。我看看支票又看看四叔,四叔瞪着的眼珠令我相信我没眼花。我的眼珠和四叔的眼珠加起来也没有上面写的多,他一出手就上百万!!!
“咳咳,我的茶叶和茶具呢……没这么贵,而且也用不了这么多啊。”我从四叔手中接过支票递回去,“我不需要你还人情债,要是非这样不可的话,你就让弟兄们过来喝茶吧,不过呢,我不会打折给你们的。”
“全当我用这钱入股了。”他又推回来,脸上挂着笑。
“这些钱可以将‘飛鳳’买下来了。”我抱着臂轻轻说。
“那就拓展它,我相信你的能力。”他靠进椅中,看着我。
我叹口气,将支票递给四叔。四叔郑重地收好,退出了雅间。
“你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子。”他斜仰着头,剑眉上挑,脸上的微笑似有似无。
“我可不是什么‘女孩子’,看好喽,我很早出来打拼了。我25岁了。老哥!”我起身走出雅间,“小妹,上龙井,打八折。”
女孩子??去!
一个月后,“飛鳳”重新开张了。我另增设了茶艺馆,发挥一下的我的手艺。
那天他和一个女孩一起来吃茶。她玲珑娇小的,很是可人。我想,也许只有这样的女孩子才配他那样的人,他俩看起来很幸福,真让人羡慕。不知怎么,我的心里空的让人无助。
四叔碰碰我的手肘:“喂,妒忌啊?”
“哪有?”我擦着茶碗,一只一只又一只,“只是,很欣赏。”
四叔笑笑不说话。老人家可看出了什么?
“喂,他叫你呢?”四叔说,他接过我手中的活。
“你需要点些什么?”我微笑着询问这个大主顾。
“凤儿,介绍一个朋友给你认识,这是我的女友阿倩。她是这家茶楼的老板。”他拉着她的手,而她则温柔地对我一笑。那笑容里有些意味。
“飞凤。”我向她点点头,“很高兴认识雷老大的朋友。”我想她不会跟我握手的,我猜测她一定把我列到那种想巴结雷宇的女人名单里了。四叔曾对我说过雷宇是道上新进的一匹黑马,有胆识,有内涵,有大智慧。
“你茶艺……不错?”他问我,阿倩目不转睛地望着我。
“本土茶艺不错。不过我现在向您二位推荐日本茶道,茶清淡而又有韵味,茶叶上选新鲜绿茶。不妨一试。请到楼上雅间,我去安排茶艺小姐,请慢用。”我十分客气地请他们上楼,让伙计们前边招呼,并告诉四叔将雅间费免了。
茶楼生意很是兴隆,有许多的各方老大来这里品茶,谈生意,由于他们的赏识,我们一直开的很顺利,没有人砸场子,也没有人来收保护费。
雷宇和阿倩常来喝茶,看得出来,她对他很重要。我从来没在他们面前表演过茶艺,只因为阿倩喜欢日本茶道。
这婚纱真的不适合我,因为它遮不住宅区我后背的刀疤,可它一定适合阿倩,因为她的后背像白玉一样一点暇疵也没有。小妹为我选这套婚纱只是因为她不曾知道我背上的疤。
“那娘们是雷宇的马子,为薛哥报仇啊哇!”四、五个手持钢刀的人冲进我的茶楼。那天不知是他们算好的还是真的不巧,阿倩是一个人在这儿,雷宇没有来。茶楼里有许多雷宇的兄弟和朋友冲了过来,抄起凳子打过去。我并不担心桌椅茶具的损坏,因为我上了保险,朋友们也会再送来一些。我担心的是这些人一定是早注意到了阿倩,不然不会找这么寸的时候来。但是,但是,事情过了一年多了啊?!
战场十分混乱,我小心地避开刀锋和飞来的东西,那大多都是我的茶具。我寻找着阿倩,发现她惊慌地躲着突来的袭击,我逐渐靠近她。不巧地是一个混混和我一起看见了她,他操起砍刀向阿倩劈去!阿倩惊叫着,刀落下去了,血溅了他们一脸,很快就有兄弟冲过来放倒了他。我很高兴我怀里的阿倩没事,尽管我的后背很痛很痛,火辣辣地疼。不过很快就不觉得疼了,因为我没了知觉,晕倒在我一片狼藉的茶楼里。
两个星期过去了,雷宇和阿倩常来看我,阿倩流着泪说我是她的救命恩人,我淡笑着说都什么时代了,不用放在心上。你是我的老客人了,我不会坐视不理的。雷宇说了声谢以外再不说一句话。他请了最好的医生来检查治疗,买来许多贵重的补品给我。我的心里却仿佛都知道他想说什么似的,往往在不经意间对上他的黑眸时,他的眼神闪亮。阿倩告诉我茶楼没有影响到,生意兴旺的很。因为雷宇亲自来打理,混混们全部摆平了,不会再有事了。我望过去,他却别开了脸去,平静的像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有一天夜晚,我突然醒来却发现守在身边的竟是雷宇。他见我醒来有一点尴尬,仿佛做错事一样,但他很快又恢复平静。我的心却不知为什么样紧张起来。
“背很疼吗?”他轻轻地问。好似怕把别人吵醒。不过呢,这里是加护病房,只有我一个病人。
“可以了,不会很痛了。你……怎么不回去?阿倩在家一人你不担心吗?”我努力地从趴着的姿势换到侧躺,他帮我盖好被,又坐回去看着我,眼波流动。我做错什么了吗?
“你这个傻姑娘。”他说。我却像被雷劈到一样。不是吧,就算他姓雷,一出口也不能是个雷吧?!听他的口气像是在溺爱一个孩子。我有些发蒙了。
“你就没想过自己吗?你不怕吗?”他将椅子向我拉进了一些,我能闻到他身上平静的气息。
我轻轻摇了摇头:“我只是在想,我要给你一个完整的阿倩。你需要她。”
他叹口气,拂乱了我的发,“睡吧,”他站起身,“我走了。”月光淡淡地映在他身上。
“晚安。”我说。但这并不能掩盖我漏了好几拍的心跳。
“别总平躺着,先趴着或侧躺着。今天我不能看着你了,我得去宗堂订家法。”他笑笑,突然回来弯下身亲了亲我的额头,然后,他关灯走了出去。
我的脸很烫很烫,热得我就睁着眼睛看到了天亮。
原来他每个晚上都在这里守着我。阿倩知道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不用休息的吗?突然间有一种情绪笼罩了我,有些感动有些内疚,仿佛我是一个抢了别人糖果的孩子,心里面觉得对不起那个被抢了的孩子,可嘴里面的甜味却慢慢地渗到了心的最深处。
我这样站着,已经站了一天。傍晚的城市灯火通明,很是繁华。我觉得我还是做些什么事吧,不能让有些人后悔。我疼就我一个疼而已。我脱掉婚纱,悄悄地走出家门。
伤好以后,医生说我问题不大,只是阴雨天骨头会痛。我很高兴,因为我还能跑,能跳,能说话……只是,有点遗憾的是不能再穿露背装了。雷宇和阿倩来接我,我很愉快地告诉他们我很幸福,一出院就有两个朋友来接我,开的车是奔驰。
四叔看我回来很快乐,说许多朋友都很想我也很敬佩我,说等我回来表演茶艺来安慰他们想我的心。四叔说我轩表弟来这边打工,小伙子很有天分,是个经商的人才。正说着,轩从楼上下来,我不经意间发现他的目光在我的身后停住了,那是阿倩。雷宇在我的身边正和四叔说着话。
“轩,家里可好?”我扯回他的魂。
“阿姐,家里面好着呢。多亏您的照应,妈说让我来见见世面,让阿姐多担待我。”轩诚实的很,一点也没变,不过,男孩子总会长成男子汉的。不是吗?
姨妈的独子轩,是我最疼爱的弟弟。双亲的早逝,全仗四叔和姨妈呵护,轩的到来令我很开心,可是开心之余我竟有了一丝担忧。为什么?我不知道,起码现在我不知道。
我将表弟介绍给雷宇认识:“这是雷哥,这是我姨家表弟轩。这位是雷的女朋友,阿倩。对了,雷,你们什么时候办喜事啊?”我随口一问。眼中看到轩略有失望的表情。
“再说吧,最近雷很忙。”阿倩很快接了话。这个答案令我有些惊讶,我扫视了一下雷宇,他看起来有些不自在。
“轩啊,招呼雷哥他们上楼。”我拍拍轩的肩,和四叔一起走向办公间,“对了,轩,你就和四叔一起住吧。”我觉得一时间很累很累,我渴望着身边也有一个像雷这样的男子让我依靠。我希望四叔能帮我管着轩,必竟有些事情不发生的好。
我现在来到阿倩的楼下了。她屋子里的灯亮着,她也和我一样的心事重重吗?我该不该上去呢?上去吧?我怕我会后悔,我很爱雷宇不是吗?可是我更希望陪在他身旁的是他最爱的人。我抱着那件洁白的婚纱,我想雷宇一定很爱阿倩的。他不会放弃她对吗?我说服自己。去吗?去吧!……
轩很喜欢阿倩。阿倩似乎也常单独一个人来喝茶,不经心地问起,她一脸平静地告诉我雷很忙。我点点头,请她吃新进的水果沙拉。有些时候我也能看见轩坐在她身边说说笑笑的。他看见我就走开了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一千多年前,普洱茶便少量远销至吐蕃(西藏),逐步成为以奶酪、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消除油腻的生活用品,故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和“一日无茶则泻,三日无茶则病。”之说。历代统治者为了廉价购买战马,采取严格控制茶叶商贸,以茶换马的方式间接控制、治理边地。茶叶因此成为紧俏商品,于是,普洱茶的栽培、加工、商贸得到空前的发展。清乾隆九年,普洱茶因被定为“贡茶”而更是名扬四海,乃至《红楼梦》、《本草纲目》、《战争与和平》等名著名典也收录了普洱茶之名。
普洱作为茶的故乡,不仅因为存在最原始的野生大茶树,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普洱在茶叶栽培、加工、茶质检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演变出光彩夺目、千姿百态的茶文化。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开发,普洱人已赋予普洱茶更多、更深的内涵。如今,普洱茶不再是单纯的解渴饮品,如果您想更深一步地了解普洱茶的今天、更深一层地了解普洱茶的功效、或是多了解一些饱含茶韵的茶马古道,那么,请您走进——普洱!
一、以树种分类
乔木
灌木
二、依制法分类
生茶
熟茶
三、按存放方式分类
1.干仓普洱茶:指存放于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放10-20年为佳。
2.湿仓普洱茶:通常放置于湿气较浓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加快其发酵速度。较有陈泥或霉味,陈化速度较干仓普洱快。放5-10年佳。普洱茶依树种分类
1.乔木:主要采乔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大,古称大树茶。
2.灌木:主要采灌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小,也就是一般看到的矮茶树种,现称小树叶茶。
依外形分类介绍
普洱茶依照它不同的外形,还可以细分成以下几种———
1.饼茶:蒸压成扁平圆盘状,有点像派或比萨那样。古六大茶山多以357g(就是老重量单位:七两)压成一饼,七饼一包,喻为七七四十九为多子、多孙、多福。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3.砖茶:蒸压成形状像砖块一样的长方形紧压茶,大部分的砖茶都销往西藏及蒙古等地,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普洱茶依制法分类
1.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宜放多年后熟,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采用此种制法。
2.熟茶:1973年后则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
普洱茶在众多的茶类中,除了它的品质外,还以其饮法独特、功效奇妙而著称。普洱茶多以泡饮为主要方法;煮饮普洱茶,则是为了充分利用泡后的残茶再进行煮饮,并辅之以调料(葱、姜、盐、糖等)。
一、洗茶、泡茶:
1、先用沸水烫热茶具,放入茶叶;水沸后关火,沸水醒茶(使茶叶渐渐展开)、洗茶(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它同时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的重要任务。)
2、沸水洗茶。第一次冲泡速度要快,冲入的沸水马上就倒出,因为它只要能将茶叶洗净即可,不须将它的味道浸泡出来,然后用此洗茶的沸水来烫杯,之后倒掉不要。一般生普洱茶洗1次,熟普洱茶洗2次。
3、头道。倒沸水冲泡3-5秒钟,出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滤网放到公道杯上,过滤碎茶,让汤色清亮。然后就可以倒入各个小瓷碗,温了就可以喝了。
4、2-4道茶,每泡5-15秒钟,然后三泡茶都不需加温,因为茶叶渐渐开展。时间泡长汤色太浓不好看,味也不好喝,当然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人喜好来决定。
5、5-N道茶,每增加一泡即增加5-10秒钟,以此类推,泡至无味为止。
二、关键点:
1、冲泡普洱时茶叶份量大约占壶身1/5,最好将茶饼、茶砖、茶沱拨开后,暴露
空气两周,再冲泡味道更棒!
2、一定要用沸水洗茶和冲泡。
3、每次泡好要倒入公道杯里慢慢喝,不能泡在壶里太长时间,否则焖熟茶叶不好。
4、每泡间隔10-20秒,降温等到第四泡再加温,而后再三泡以上。老茶则可以每
二泡加温但间隔要更久。
5、另外,也可以一起泡几道,茶汤并在一起喝,普洱茶即使变冷以后还是风味十
足,所以夏天的时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过以后再喝。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之一:质
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无从谈起。各产地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双版纳的易武、临沧双江勐库、思茅澜沧的景迈山等所产的茶,应该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但各自的特点却很鲜明。
“质”的标准包含以下几个范畴:
1. 产区:优质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云南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这三个大产区的茶各有特点个性,喜欢哪一种全凭个人爱好。
2. 时序: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
另一对重要的概念就是老茶与新茶的问题;在漫漫岁月的流逝中,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品质、茶品丰富多彩的变化,加之饮茶人面对时间长河的心理感动,使得品饮老茶成为难得的享受。一般而言,老茶又分古茶、号级茶、印级茶等,时间上比较通行的分法是:古茶100年左右,如当年清宫贡茶遗留;号级茶为50、60年以上(各老茶号生产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于1949年前后统统烟消云散;印级茶以1952年佛海茶厂恢复生产以来的各色茶品。这种分法有一定道理,但由于这些茶除了古茶之外,其他大都在储藏过程中基本上都有入仓处理的历史,其地点又基本集中在亚热带高温高湿地区的港台范围,所以对以后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普洱茶存放成老茶的口感风格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所以真正未来的老茶是什么,存在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风格,但“越陈越香”的基本品质是不会变的,具体各地的怎样,有待于天南海北的爱茶者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北京一位茶友有句很好的话:好茶从自己存起。
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二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汤色滋味上以熟普为标准,潜意识里仍然是认为熟茶才是普洱茶的偏见;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但是,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二年后才能喝。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出新效,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因此,家庭存茶(鉴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际),如果以一家七口人算,每年的同一批次的茶每人开汤一饼,时间以50年计,每年最适合收藏大件一件(84饼),小件2件(每件42饼),这样,除了自己够喝之外,还留下小部分与茶友交流,又在50年间享尽好茶的岁月风流。另外,刚压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味,但质量好的,经过二、三个月后口感就很不错了,如发酵技术精湛的邹炳良、戎加升等做的熟茶,才出厂三两个月,却经常让品饮者以为是两三年的茶了。
另外,关于故宫古普洱茶的问题,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台湾壶中天地版)一书中的《茶谱》篇第83页说: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总共留下有2吨多,其中有一些是普洱茶,这些普洱茶大者像金瓜,小者像乒乓球,最大的五斤半(3300公克)左右。这一批普洱茶保存良好,未曾霉变。曾经取了一些试泡,而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邓先生这段话引用的是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王郁风先生1993发表在《农业考古》杂志上的文章《普洱茶与清皇朝——兼议弘扬普洱茶文化》
邓先生这里有两点没讲明:
(1) 王郁风先生当时所品的是六安或黑茶,并非普洱茶;这会误导茶友,推断普洱茶存放到故宫古茶的年龄时是什么感觉。而且重量换算也不对,跟《普洱茶记》、《普洱府志》记载相左。
(2) 邓先生没有指出文章引自王郁风先生之作,单单看邓文,读者会以为品“太上皇级”的故宫普洱茶者是邓先生本人,而且在1963年,考虑到当时海峡两岸局势,可不是一般事件。
北京故宫遗存普洱茶见闻: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l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批陈年贡茶实物。普饵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我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市秤5斤半,当是清代5斤重的团茶(清代老秤一斤合596.62克)。这种团茶形状似人头,对照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有“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的记载相符合。
故宫这批贡茶,同时处理的还见有类似现代的白毫银针茶(全是白毛长芽头)、烘青茶(当是六安茶)、长方形的黑砖茶(较今茶砖为薄)等。我曾取回少量样品试泡,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20世纪60年代初期,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我于1992年11月1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偶遇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曾询问故宫贡茶事,据告普洱团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故宫茶库遗存的普洱贡茶,不知是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遗留下来的,推测至迟当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们吃剩的历史贡茶实物,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存,自应保存下去,当作一般茶叶处理掉,令人十分痛惜。
3、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备注:①市面上偶尔会出现一些非茶类、但样子非常像茶的怪品,以“物以稀为贵”高价而沽。好在这种怪品对健康虽然无益,但也无害。②乔木茶的问题。很多茶友通常将乔木茶和台地茶作为相对立的概念,事实上,乔木应该与灌木相对应。并且,云南大叶种都是乔木茶,即使它的形态是台地的。台地是茶园倚山坡而建,为了采摘方便,每年冬季进行修剪,不使茶树长高;也就是说,如果不修剪,它就会不断往上长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并且会出现乔木茶的主要特点:有主干,有侧枝;如果是真正的灌木茶,长多少年也是灌木一丛,例如杭州西湖老龙井寺旁乾隆御封的十八棵茶树,几百年了,还是不到两米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经是几十年的老茶园,加工制成的茶品也颇有老树茶的风格。
4. 工艺:对工艺范畴的区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会获奖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经过高明的拼配而达到卓越的品质。但另一种是不良商人把质次价低的原料与部分质好价高的进行拼配,最后以好原料生产的市价出售,现在市面上好多打某某古茶山的大批量生产的茶,以这种拼配较多。
5. 储存:储存本不属于“质”的范畴,但由于普洱茶传播历史特殊,便有干仓、湿仓的区别。而湿仓茶,在品质上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湿仓茶在口感方面见长而缺少精气神,而且还要是好的湿仓茶,退仓处理还要做得好的。所以综合考虑,干仓为上,湿仓可以聊备一格,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从未来看,可以预见,湿仓普洱茶将退出历史舞台,干仓湿仓这一组名词将会成为过去——因为,有不自然的“湿仓”,才出现本真自然的、原来本不必强调的“干仓”。
另外,普洱茶保存在何处最好,这也是一个不可能有定论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要追求口感汤色的迅速变化,存在高温高湿的地方较好;但是相对来说,变化太快的香气韵味就稍逊一筹;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变化稍慢,但气足韵厚;基本的条件,只要无异味,自然湿度不至于使茶霉坏;稍透气,不要太通风,通风太强有损茶性;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则可。但是到底是追求口感汤色的变化快,还是牺牲一点速度追求气韵,这是很难完全统一的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您自己认为何为熊掌何为鱼了。
生普洱与熟普洱也应该分开保存,不然熟普洱会染上生普洱的酸味。在品尝前1个月应该把茶饼敲碎,让仓味挥发,敲碎的普洱茶适合放在瓷瓶中保存,瓶口封一层吸水透气纸就可以。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二:形
形即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他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色泽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润泽,用手轻敲茶饼,声音清脆利索。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清晰,色泽褐红、油光润泽。
以上只是一般的情况,但对普洱茶的外形鉴别,长期接触普洱茶的,另有一种审美习惯。对于其他茶类,追求越新越嫩越细就越好;譬如龙井、毛峰瓜片等,然而在普洱茶面前,似乎应该“重神轻形”,因为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基础,叶形新、嫩、细者,茶气并不很足,尤其是老树茶,粗老壮硕、黝黑朴素与秀润可人并不矛盾,也就是骆少君女士说的:普洱茶为扭转时尚对中国茶叶一味追求嫩、细的不良倾向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普洱茶大智若愚,气定如山。事实上,在品饮实践中,细嫩精致的宫廷级固然不错,但四五六级、甚至混有茶梗者别有风味;另外,尤其是一些手工作坊,由于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所为,跟工业化标准化的就不一样。这些石磨压制的茶饼,也许不够圆整,厚薄不够均匀,甚至有些歪斜,但别有一番传统工艺的人文美感在里面,很富有收藏价值。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三:色
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普洱熟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优质的普洱茶熟普叶底呈现褐红色。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浓而不透,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优质的生普,色泽橙黄、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层油膜包裹,久泡其色不变。
普洱茶的迷人之处,很大程度上是汤色上的赏心悦目,思茅朱飞云先生用“融化的玛瑙”来形容普洱茶汤,以宝石红、玛瑙红、琥珀色等作为以汤色区分普洱茶品高下的简单方法,富有诗意而实用。
总而言之,以色别鉴茶,干茶须以自然油润为上,汤色以通透明亮为佳。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四:香
香 普洱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所谓茶香实际是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组合,并对嗅觉神经综合作用所形成的茶叶特有的香型。茶叶芳香物质是由性质不同、含量微少且差异悬殊的众多挥发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迄今为止,已分离鉴定的茶叶芳香物质约有700多种,有的是各自分别独具的,有的是在鲜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有的则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普洱茶的香气成份到底具体有哪些还没有被完全检测出来,对普洱茶香气的鉴别,在品饮过程中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的方法。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优质的热嗅香气显著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有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他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闻香鉴别普洱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随时可以进行,但普洱茶的香气变化复杂,很不容易用语言准确表达,当然不同的闻香方法有不同的效果,有空杯热闻香、哈气闻香、开饼刀痕处闻香、杯盖闻香、杯底闻香等;还有冷香、温香、热香、前香、后香、暗香、沉香、明香等等区别。无论如何,普洱茶的香气重在自然,浓而不腻,清而不扬,重而不闷等。茶人们用米香、花香、果香、蜜香、草香、枣香、兰香、樟香、荷香等不得已的比喻来相容普洱茶的不同香气,这表明普洱茶香气的复杂丰富,而且这些变化万千的香气来自普洱茶原料本身和后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湿度内部元素变化的结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文章说普洱茶之所以有樟香是因为茶树与樟树间植,这是一种主观臆测的说法。按此观点来说,普洱茶荷香难道是茶树与荷花间植的结果?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五:味
味是对普洱茶感知理解的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普洱茶品鉴的“初级职称”。“味”之特点,也是普洱茶在品饮中与其他茶类有着显著区别的特征。在品饮实践中,普洱茶的“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动、生理体验感觉,另一层是以此为基础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审美性趣味,成了“体味”、“玩味”、“品味”等意蕴,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普洱茶和与之相应的不同味道,同时具有使人得到精神愉悦。我们经常说道“回甜”与“回甘”,就是这两层感觉得混合;但是普洱茶以回甘为上,回甘的一定回甜,但回甜的不一定有回甘感。也就是说,回甘的普洱茶在“甜”外,还有一些对人的味觉有益的其他成份,古人品尝美食说的“兼味”、“味外味”就是此意;更具有对味的体验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清爽滑润,醇和、甘甜、生津而千变万化。总之,就熟茶而论,好的普洱茶在“味”是大同小异的优秀,既回甜又回甘;反之,质量差的普洱茶则各有各的差劲处,不同程度的有苦、馊、酸、涩、麻、挂等特点,这有点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六:气
气是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连忘返、让人有依赖性的基础。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个”气“字上。
气原是一个哲学概念,指构成天地万物初,始的最基本的物质。气论贯串着中国传统艺术和人物品藻的始终。普洱茶品饮的较为抽象的范畴,却也是普洱茶上品下品之分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常说,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品饮普洱茶是一门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普洱茶的“气”而言。天地宇宙之间,凡有生命都必有“气”;凡中国传统艺术,举凡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甚至诗词歌赋,无不讲究个“气”字。亚圣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说人的修养境界,三国魏文帝曹丕“文与气为主”是谈艺,傅抱石题青城山古松国画“元气淋漓,真宰上诉”是说物。又譬如我们生活中,书法作品到处可见,高手所作,笔墨点画的后面,我们总是感觉到有一股充沛元气,使之看上去不死板呆滞。又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虽然貌不惊人,但眉宇之间能感到对方或城府深沉、或正直大度、或修养深厚等,就是内在的生命力通过表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是这种表达不是直接简单的而已。普洱茶之气,就是以优质原料的基础,所谓的“得天地之精、日月之华”、“百草之首、万木之花”的好茶,再经过人的用心加工,得天、地、人之灵,生普洱茶厚、正、足之气。
当然,普洱茶神奇但不神秘。所谓茶气,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在品鉴时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综合经验,我们形容茶气,往往用“茶气足不足”、“茶气正不正”、“茶气厚不厚”等词语形容,从物质基础来看,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而茶多酚,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普洱茶的原料必须要用云南大叶种,就是因为茶多酚含量比国内国外其他任何茶区茶种的含量高,生茶在悠悠岁月的陈化中茶多酚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也大幅度的减少,如果作为原料的晒青毛茶茶多酚含量低,就形成了茶品的先天不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说某一款茶“茶味淡薄”,也就是茶气不足。在普洱茶主产区之一的临沧茶,茶多酚含量最高,也就是说,该茶区的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先天条件就很好,这是普洱茶在品饮中气足韵厚的保证,也是收藏普洱茶在日后越陈越香但决不会汤清水薄的保证。最简单的例子,刚制成的新茶中,以黄片(又称黄叶)压制的青饼,口感就很甜润,但即便在昆明存上三、四年后,茶气就淡薄了,所以收藏价值就不高。黄片就是在茶叶发后采摘不及时的那部分,也是阮福在《普洱茶记》里说的“将揉时预择其内劲而不卷者,名金玉天”者(一些版本为“金月天”)。黄片茶多酚含量很低,加工时茶农一般要剔拣开来,类似于我们洗菜时丢掉的老坏的菜叶部分——也就是石昆牧在《经典普洱》一书第45页说的“分明是茶园茶的粗枝老叶,却被无良厂商冒充大叶乔木以欺骗消费者”的那种茶。只是黄片饼不止是茶园茶有,老树茶也有;并且,以此欺骗消费者的厂家不多,倒是商家居多。
但是,我们普普通通喝茶,没必要判别什么茶多酚、咖啡因等,有一个简单的感官评价——八字真言:“苦不叮嘴,涩不挂舌”。刚刚入口时有一点苦,当马上回甘;有一点涩,但马上化开,生津出韵——口腔里感觉风生水起但层次分明,变化丰富却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这也许是为什么舞蹈家杨丽萍说:普洱茶是味觉的音乐。
品鉴茶气主要从三个方面:足、厚、正。原料好如临沧茶,自然气足;加工工艺精当,使茶多酚的好处与氨基酸等其他元素和谐发挥,则如各种不同的乐器以茶多酚、咖啡因为领唱者的合唱,自然茶气显厚;茶叶采摘得时,不乱加拼配,有品饮经验的人一杯入口,则临沧茶是临沧茶、思茅茶是思茅茶、版纳茶是版纳茶,风格明显,个性突出,这就是所谓的茶气正。
以上所言,只是茶气的”外气“,更为迷人之处在于”内气“,内气者,不是以口鼻欣赏,而是以身体感知。这一点,练气功者、中医、出家人和不嗜荤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气归肺经脾经,品饮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甚至有如练气功时得气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内气;而内气,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尽一样,但对内气的深入探讨,似乎从中医理论更能解释清楚。
同时,茶若无气,韵就成了空中楼阁。
知茶气者,可谓对普洱茶已经登堂入室了。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七:韵
韵 是普洱茶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地说明的主观感受,可以先打个比方,唱歌时虽然旋律、音高、节奏准确,但无动听感,就称为“有声无韵”;在评价人物时,一个美女即便是身高、三围、五官都很好,但死板呆滞无灵气无教养,就缺少“韵”,也难给人美感。这一点甚至让李笠翁为难,在《笠翁秘书?声容部?选姿第一?态度篇》里,他说美女要让人迷恋,重要的不是身材皮肤五官,而是“媚态”,媚态又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
按照他的选美标准就是姿态第一,“选貌选姿,总不如选态第一重要”。但是说了半天,“媚态”到底是什么,他也只能打个比方说:“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但在品饮实践中的最直观体验就是“生津”,各种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连喉部都生津,所谓的喉韵就是指这一点。饮茶生津,有如听音乐的“余音绕梁”,看好风景的“山色有无”,与德高学深的长者相处的“如沐春风”之感。当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普洱茶“韵”的感觉。老茶之韵与新茶之韵不同,新茶之韵较直接,老茶则显含蓄——当然,有些品饮者把“湿仓味”当成普洱茶的韵,其实是把缺点当成了特点甚至优点了。
古人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毛主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品饮普洱茶并不神秘,并不需要先天有什么神授鬼教,只要不断的实践、比较,尤其是跟茶友多交流,慢慢就自然而然领略普洱茶的好处。重要的是,刚开始的时候,不要选择错了茶,把质次品低的茶品先入为主,作为以后品鉴的标准,好比戴了有色眼镜,要体会普洱茶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就绕弯路了。这也是现在一些茶友,把湿仓老茶作为存储良好的将来老茶的标准,是自折好茶身价的。
品鉴普洱:要让普洱茶能喝了健康,以慢喝最为适宜。如太急促或匆匆忙忙的喝,紧张的心绪,无法使茶气安然的在体内发挥功效。正如气功功法中最讲究的是“以意行气”匆忙之行为,必然心神不稳定,思想不能集中,无法以意行气。即使茶气在经络中起作用,但意识涣散,也无法将茶气纳入经络之中而运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67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鸟小鸟
下一篇: 黄山贡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