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在中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四枚“中国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中,紫砂壶名家顾景洲、周桂珍、潘持平、施小马四人制作的四把紫砂壶跃然于上,引起海内外紫砂壶收藏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今年仲夏,我前往宜兴丁山特地拜会
制壶名家施小马今年53岁,他18岁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算起已有35年的“紫龄”。生长在陶艺世家里的施小马已是第三代传人,是我在紫砂界见到的少有的处事极为低调的制壶名家。其父是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一,乃紫砂“花货”流派佼佼者
宜兴紫陶工艺主要有“花货”、“光货”、“方货”和“塑器”四大类。施小马崇尚“方货”和“塑器”等工艺,他自幼受家学熏陶,随父研习紫砂陶艺,作品屡屡在国内外玩家手中传递,深受收藏者的喜爱。
有许多人认为现代紫砂壶工艺的发展应在求“新”上做文章,该超越传统。施小马却坚定地认为,紫泥工艺属于朴实无华、内敛而不张扬的艺术品。施小马说:“明代家具设计上非常简练,但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有味道。同样一把好的紫砂壶有的在造型上并不抢眼,但耐人把玩。”施小马认为,明代家具和壶艺是一致的:和谐即是大美。
施小马的优秀作品甚多,如“玉璧紫韵”、“传炉”、“珏提”、“红与黑”、“垒”、“构成”、“凌云”等。其实顶着“陶艺世家”和“紫砂世家”的光环,只要施小马信手传捏之壶,足以让他在自己的工坊里安享晚年。但他却坚持灵感出好壶。在施小马看来,紫砂壶的创作全靠心声的共鸣。他把自己的理解和审美情趣融进了他的作品中。他以正反两组曲线组合而成的“五头菱花”作品,线条柔和,繁而不乱,细细品之,宛如水中菱花绽放。“红与黑”是施小马借鉴现代建筑的结构穿插手法,结合紫砂泥的特点,创作了造型简洁、明快、立体感强、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垒”壶则以三角形的几何图形为造型,壶身由三个梯形堆积构成,加以三角形的壶嘴、壶把作衬托,使传统手法和工业时代元素结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68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代紫砂壶名家师承列表
下一篇: 龙文堂山城铁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