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禅有禅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是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怡:中国茶道茶人的身心享受“怡”者和悦、愉快之意。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义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
真:中国茶道精神的终极追求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执着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增进茶友间情谊,达到互见真心的境界;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中国茶道的表现形式有哪些?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中国茶艺的四大特点:
1、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表演的。茶艺用为喝茶服务的,不是用来欣赏的。就像有人说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真的是这样的吗?
2、中国茶艺不是学品类的就可以称中国茶艺或茶艺,而是白茶、黄茶、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等;
3、中国茶艺并不是考一本证书就叫茶艺师,证明只是一纸证明,证明你参加了某个部门的鉴定达到了这个部门设定的某个级别罢了。
4、中国茶艺心不在焉,心中没有装着茶,而是装着99%的演艺成份,因为,茶没有了,剩下的只是行尸走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71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如何分辨日照绿茶真假
下一篇: 茶道之中庸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