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酒,南方的茶。豪饮与细品间,友情和商机滋生。这次到闽南,见识了南方的茶。作为一个中原人,虽说与北方的豪饮无缘,品茶却是经常的。准确地说,还谈不上品,是喝。
闽南的茶,称之为“功夫茶”。开始很疑惑,功夫与茶咋扯到一块了?瞧过品过,才悟出,像闽南人这般喝茶,的确是要“功夫”的。“功夫茶”品茗的环境讲究雅致,所用的茶具更是不凡。在朋友家秋高气爽的小院里,放置着一套古色古香的桌椅。使用的茶具,竟是一只灰褐色的瓷制南瓜,朋友在咱们惊诧的目光中娴熟地打开“南瓜”盖,里面是四只酒盅大小的茶杯和一把小茶壶。分开的“南瓜”,是一大一小两个茶盘。茶具之精妙,已让人击掌叫绝。朋友提来一壶沸水,先把小茶壶小茶杯一一烫过,然后在小茶壶放入一小包铁观音茶叶。水壶高提,手腕轻抖,沸水沏入。盖住小壶稍闷片刻,用拇指和中指轻拈小壶,沿着小茶盘外沿轻划二圈,刮去溢出的水迹。朋友说这道功夫叫“游山玩水”。然后用食指轻按壶盖,迅速把茶水倾入四只小茶杯,这个叫“关公巡城”。茶入半杯,再缓慢将沸水一点一点沏入,叫“韩信点兵”。这时淡淡茶香袭人,咱们闻之口舌生津,正欲取杯畅饮,朋友笑道:“别急,饮功夫茶可得有耐性。”他慢慢端起一杯茶,放在鼻下陶醉般一嗅,说:“先闻其香。”再放眼前细细观之,说:“再观其色。”然后慢条斯理地举至唇边,微微一啜,说:“品其味。”咱们个个正襟危坐,仿效朋友的样子,摆出一副绅士风度。端起一杯功夫茶,闻一闻,看一看,慢慢啜一口,顿觉满口生香,神清气爽。朋友告诉咱们,一壶茶叶可续冲七道。于是咱们轮番泡制,一丝不苟地学着“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冲泡过程,然后摇头晃脑地闻香,观色,品味,尽情领略功夫茶的神韵。咱们几个中原人私下里将这道过程,称之为“玩茶”。
“玩茶”正在兴头,朋友又开始“擂茶”。工具是擂钵,擂棒,五个小碟,碟里放着白芝麻,花生米,陈皮,甘草,凤尾草。擂钵是一陶瓷大钵,外表光滑,里面粗糙。擂棒是用油茶树杆制成。先将茶叶和白芝麻放入擂钵,加适量的水,开始擂。依次放入花生米,陈皮,甘草,凤尾草,擂成糊状后冲入沸水饮用。刚才清茶空肠,这时擂茶润腹,胃里顿觉充实而舒畅……闽南人会享受啊,一道功夫茶,喝了近三个小时。朋友搬出几把躺椅,让咱们小憩片刻。躺上去,看天高云淡,想一些令人惬意的事……神仙也不过如此啊!朋友笑着说:“饮酒让人糊涂,喝茶让人清醒。你们现在明白,为什么北方人做生意做不过南方人了吧。”有道理。那么,中原人既不善饮酒,也不善品茶,又该咋说呢?朋友笑道:“你们有口才呀!”众人笑倒。
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声域内。《闽小记》称:“建州贡茶,自宋蔡忠惠(按:即蔡襄)始。”(清·周亮工《闽小记》卷1《闽茶曲》)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称喝武夷茶后有“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之感。范仲淹更以“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载”的诗句赞誉武夷茶为仙品。因而古人有“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阳羡,宋人最重建州”(明·许次纾《茶疏》)之说。宋代,武夷山建立御茶园。从明代开始,泉州府所产乌龙茶也成为贡茶。明正德年间,仅南靖一地,年贡茶叶76斤。清代以来,随着茶叶转输入欧,福建茶叶更名扬海外,英国人尤嗜闽茶,在英国诗人拜伦和爱德华·扬的诗行中均出现“武夷茶”的名字。据茶叶专家考证,欧洲人的“茶”字读音与闽南方言茶的发音有直接的俗缘关系。闽南地区称茶为“TAY”,荷兰人购回福建茶时,便根据厦门音将茶译成拉丁语的“Thee”。其他欧洲国家均仿效之,如英语称茶为“Tea”,法语为“The”;德语为“Thea”丹麦、瑞典为“Te”,均为“Tay”之转音。
福建既是茶之王国,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大抵上,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
闽南茶道
据《闽杂记》载:清代“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有一两值番钱数圆者。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或谓功夫乃君谟之误,始于蔡忠惠公也……故尚此茶,取其饮不多而渴易解也。”(清·施鸿保《闽杂记》卷10《功夫茶》)喝茶既为时尚,于是“彼夸此竞,遂有斗茶之举。有其癖者,不能自已,甚有士子终岁课读,所入不足以供茶费。”(清·道光《厦门志》卷15《风俗记》)另据《龙溪县志》载:“灵山寺茶,俗贵之;进则远购武夷茶,以五月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礶,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壮之炉,扇必以琯溪之箑,盛必以长竹之筐。凡烹茗,以水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为上,惠民泉次之,龙腰石泉又次之,余泉又次之。穷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赀岁数千。”(清·乾隆《龙溪县志》卷10《风俗杂俗》)清代的这些饮茶把式一直沿续至今。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或扁,多式多款,上镂山水人物及花鸟,玲珑精致。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还有谁家“结牙”多,谁家最有礼的说法。因此,若顽童不慎摔坏“结牙壶”,老人极为心疼。水以泉水为佳,民间有“山泉泡茶碗碗甜”之说。火则以炭火为主,烧水至“三沸”再置于“盖瓯”中冲泡。总之,旧时“茶房四宝”(潮州炉、开水壶、小茶壶、小茶杯)现今仍为家家必备之物。人们喝茶“功夫”之细,与清代并无二致。
闽南一带,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口称“泡tay,泡tay。”(tay即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故同安一带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待客多用安溪铁观音、毛蟹、梅占、黄旦、水仙等乌龙茶佳茗。泡茶时,先将壶水烧沸,然后将小茶壶及口不盈寸的小茶杯烫热。冲泡时,壶口距茶壶约1尺余,斟茶时手却放得很低,称之为“高冲低斟”。这温壶、烧壶、运壶、斟茶的规程一气呵成,自成妙境。所砌之茶,水色金黄,清香扑鼻,回味甘醇。尤其是那斟茶,几个茶杯相挨,要来回斟至七八分,谓之“关公巡城”,最后几滴浓茶,也要分滴各杯,称“韩信点兵”。主人给谁添茶,谁便要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据说当年乾隆帝微服出访,为大臣斟茶。大臣诚惶诚恐,用两指三叩桌面,以示两脚跪地三叩头。相因成习,遂成了闽南及广东潮汕一带茶俗之一。这一习俗泉州最明显,惠安、晋江一带叩指次数较少。
闽南“茶道”除“饮”之外,还很讲究“品”,品茶时要眼、鼻、口并用,色、香、味同辨。一些地方待客品茗时头遍茶还要倒掉。品时,要小口相呷,形如啜酒。整个“品”、“饮”过程进退有节,出入如仪。
闽南人还有饮早茶之习。同安俗云:“清早一杯茶,赛过吃鱼虾。早上茶一杯,胜似吃雄鸡。”同安人喝早茶习惯配油条,而厦门人则以油条、炸枣、发粿、花生糕、贡糖等为“茶配”,讲究的“茶配”有龙海的“双糕润”,南靖的“米香”,平和的“枕头饼”。吃早茶一般在家中,也有上“茶桌仔”(即茶楼、茶馆)的。因早茶能醒胃健脾,近年省内大中城市部分居民也流行喝早茶。
此外,闽南及闽北一些地方还有一种以中草药与茶配制成的茶饼。闽东霞浦人称之为“草茶”,具开胃消食、健脾提神及醒目的功效。很受当地人喜爱。
闽南之外,各地区喝茶的道道也很多。福州人喜饮“明前花茶”(即以清明前的青绿茶为茶坯,与茉莉花合制的茶)。这种茶福州人几乎家家必备。茶具则不似闽南那般讲究,大杯小碗均可,喜大口喝。闽西连城一带茶俗较纯朴,客来时,一般用早已煎好的“茶婆”(一种粗茶)大碗相敬,很有气派。各地还有以“糖茶”(有红糖、白糖、冰糖之分)待客的习俗。大田、顺昌一带每遇客至,农户均要置一茶杯,放入一块大冰糖,以茶冲之,当地人称之为“冰糖茶”,为待客的较高礼遇。
擂茶
在闽北及闽西北山区还有一种古朴奇特、热闹有趣的“茶道”——擂茶,它足以和功夫独到的闽南“茶道”分庭抗礼。喝擂茶,盛行于将乐、邵武、泰宁、建宁、光泽、宁化、顺昌、明溪、武平等地,其中以将乐擂茶最具代表性。
擂茶,俗称“客茶”,因为它是客家人的饮茶习俗。原名叫“三生汤”(主料为茶叶、生米、生姜)。在各地还有种种别称,宁化称“米茶”,将乐称“揉揉茶”,泰宁人称“泡茶”(遇婚喜时请喝的擂茶称“喜茶”)。这些地区民众自古视擂茶为家珍,凡走亲串戚,朋友聚首,婚丧喜庆或邻里龃龉释嫌都要喝擂茶,沿袭经年,成了当地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擂茶的制法是将茶叶(或茶梗)、生姜、芝麻、爆米、猪油和盐等混合,经水浸后放在陶制的“擂钵”内(擂钵形如瓷碗,重而厚实,钵内壁斜刻着道道齿痕,以增强摩擦力),用油茶树做的“擂棒”反复擂成糊状,即成“擂茶脚子”。将“脚子”放在茶碗里搅匀,再冲入沸水,就成了一碗集香甜苦辣于一炉的擂茶了。盛夏酷暑,饮上一碗,顿觉口舌生津,香溢齿龈。有些地方还加入些中药,使能清热解毒。将乐民谣曰:“白芍甘草和麻仁,元参石斛合黄芪”。加了这些药物,就成“药食兼俱,味中有味”的饮料。喝擂茶与闽南人吃早茶一样往往也有“茶配”。光泽人喝擂茶时要配花生、瓜子、炒黄豆、米花及腌菜、笋干等食品。闽北流传的一句口头禅“喝擂茶,吃粑粑;壮体格,乐哈哈”。反映喝擂茶配茶食的好处。
喝擂茶可作为乡人联络感情的一种活动。农闲期间,从村头到村尾,挨户叫茶,妇女们三五成群地来喝茶。茶兴浓时,苦恼伤心事全抖光。如有客人路过,农家主妇总会客气地招呼:“喝碗擂茶走啰!”过路客欣然入门,喝毕擂茶,道声谢再扬长上路。好客的客家人见人擂茶喝得越多、心中越高兴。常逢人便说:“我今天擂过三遍茶了”。
一些地方,喝擂茶还是喜庆的象征。光泽的止马、李坊等乡,人家凡生男育女、孩子过周岁以及遇第一次接岳母娘、接姐夫、接新妇、女儿订婚等日子都要请全村人喝擂茶。有时专请妇女(除姑娘外)大喝擂茶。今天东家、明天西家,家家叫吃擂茶。且无分昼夜,边吃边聊,其乐融融。有吃上几天者,也有吃上一个月的(如小孩出生时)。当地农家户户都有擂茶工具,每户一年要准备十几斤茶叶。
闽南人小杯细啜品“功夫茶”,闽北人用大碗饮擂茶,一南一北,一个精雕细琢,一个古朴粗旷,风格迥异,却又相映成趣。
lim dea。语调大致为一声,三声。
喝茶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喝茶的好处非常多,经常喝茶能给身体带来很多有益的变化,比方说延缓衰老、消食以及改善记忆力等,但最好是每天喝1~2次,一次3~5克最佳。
饮茶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据英国的一次调查表明,儿童经常饮茶龋齿可减少60%,茶叶含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茶叶的抗老化作用是维生素E 的18倍以上。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不要喝浓茶:有的人为了提神,常常选择喝浓茶。这其实并不好。因为浓茶会影响胃部对食物的消化。特别是胃不好的人更不能喝浓茶。
2、泡茶不宜用滚开水:泡茶的时候不要用滚开水,因为会把茶叶里面的维生素C等有益的物质破坏掉。
3、睡前不宜喝浓茶:睡前也要喝浓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多量的咖啡碱、茶碱,会使大脑处于兴奋转态,从而影响睡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喝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闽南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74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金鸡茶的传说
下一篇: 海瑞身上大红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