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的历史悠久,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南来岭南,由于当时瘴疠流行,他得以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关于凉茶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在岭南和海外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数百年来,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凉茶铺,形成了一条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
凉茶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持久的扩张力,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饮料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历史最早的广东凉茶是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于1828年(清道光八年)始创的王老吉凉茶。后来,王老吉凉茶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流行170多年,可算是清热、解毒、美颜饮品的先驱。
凉茶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宝芝林”因黄飞鸿早就饮誉海内外;“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被称为“药侠” ,与慈禧太后、洪秀全、太平军、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及事件紧密相连;名扬中外的“李众胜堂”药店的著名产品保济丸,远销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以湿热和燥热为主的广东气候催生了凉茶这种特产,上文中描述的凉茶特别有效的现象,可能与饮用者本人很少喝凉茶有关。
凉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广泛的民间性、公认的有效性、严格的传承性及巨大的后发效应,使其成为世界饮料的一匹“黑马”。目前,凉茶产量已达200万吨(含港、澳地区),2006年,凉茶销量已超过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销量。2007年产销量达600万吨,销售范围已覆盖全国及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二十个国家。在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华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保护和发扬凉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不光是在广东居住者需要不时光顾凉茶铺,经常出外旅行者也需要凉茶的关怀。旅游途中,由于频繁地更换地点和改变生活环境,又可能需要不断奔波,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全身各系统常常处在紧张和变化之中,体内环境的协调、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因此导致各种不适的发生。如果出现心绪不宁、食欲下降、小便发黄、大便秘结甚至在嘴唇、口角、面部起疮疹,那就需要凉茶帮忙了。现在,凉茶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包装,携带、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目前凉茶产品分食品和药品两类,食品类生产批文的凉茶产品无需经过严格临床验证,性质上应视同为一般饮料,而获得药品批文的凉茶产品则经过一系列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属于保健功能饮料。而王老吉、黄振龙、采芝林、沙溪凉茶等等老字号凉茶产品历经验证,有效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广东的凉茶应该说在全国都有名,这一方面是拜广东商人在全国各地的经商所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东人最喜欢说的一个词儿" 热气"。但广东凉茶在之前的岁月里,在全国范围并没有什么代表性的角色出现,也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因为广东在地域上有粤东、粤西等大概念的划分,而在人文习惯上则有客家人、潮汕人以及传统意义上的广州人之分。正是因为这种划分影响了广东凉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致使其始终局限于一个地区性的大众消费品。同时,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凉茶代表,在广州市及其周边区域,以老广州人为代表,主要喝的是黄振龙、王老吉等具有传统中医人文特色的凉茶。而在潮汕区域,以汕头市为代表,喝的是裤头方等带有潮汕文化特色的民间凉茶。当然,还有其他的数不清的所谓民间秘方制作的凉茶,功能当然是针对广东人最头疼的" 热气"。
饮早茶是广东人独特的喝茶习俗。清晨起床以后,在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名茶美点(早点),一盅两件,既解决了早餐,也是一种绝妙享受。 茶点,即是茶水与点心。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元堡茶等种类,点心的种类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各种包子,诸如叉烧包、水晶包、水笼肉包、虾仁小笼包、蟹粉小笼包,以及其他各类干蒸烧卖,各种酥饼,还有鸡粥、牛肉粥、鱼生粥、猪肠粉、虾仁粉、云吞等等。 饮茶是广东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里,紧张的人们开始松弛下来,清闲地谈着人生,谈着故人,讲着故事;在这里,人们挥洒自如地在淡淡的茶香中,把心情晾得清清淡淡。人们在茶楼里沏上一壶好茶,点上几道美味点心,有的自斟自饮,有的与朋友海阔天空地大侃一阵,岂不悠哉! 茶楼也是人们谋生的重要场所。各种各样的人们在茶楼里谈论着股票、楼市,谈论着日本的电器、美国的汽车。在这里,人们交流着各种经济、商品信息。没有"泡"茶楼的本事,发财的机会也少很多。在生意场上,不进茶楼,是不会融入广东的商业社会的。清闲、舒适的茶楼,变成了商业谈判的地点,使得茶楼不再只是人们闲谈,打发时光的悠静场所。旧时广州的"妙奇香"茶楼有一幅对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这正是人在茶楼饮茶的心理写照。 当然茶楼并不仅仅是为早茶才开的。茶客从早到夜总是不断,茶楼多是早上5点多钟开门迎客,直到午夜才收市,"三茶两饭直落"。 在广东,饮茶有"礼节"。服务员倒茶时,客人一般以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表示谢意。传说这一风俗源出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一次扮作仆从的皇帝给扮作主子的随从斟茶,随从感恩戴德、惊恐万状,本应下跪叩拜,但又怕暴露了皇室身份,于是灵机一动,遂以两指微屈,轻扣桌面代之叩礼,并一直传袭至今。 在茶楼里,当客人需要续水时,只要把壶盖打开,服务员便会意而来。关于这一礼仪的由来,相传是过去有一富商到茶楼饮茶,叫堂倌给他加水,堂倌刚把壶盖打开,他"呵嗬"大叫一声,赖称壶中有只价值千金的画眉给堂倌放飞了,定要茶楼赔偿。老板无奈之下,从此规定,茶客凡要加水者,自己打开壶盖,以防有诈。时至今日,这习惯动作已成为茶客要加水的示意信号,无须叫唤服务员了。 广东凉茶,是广东特有的一种茶,具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效,起到保健止渴作用。 广东地属岭南,多雨潮湿,冬暖夏热,先民们为了除湿去热,便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配制成各式各样的凉茶,制售凉茶的药店、摊档、作坊,也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得到发展。每到夏天,凉茶是广东人必不可少的饮料。 卖凉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药店,出售制造凉茶的大小包或干品,顾客买回后煎服,或用开水冲服。第二类是凉茶店,除了销售干品的大茶包以外,为了方便群众,他们还在通衢大道设肆贩售已经煲好的现成凉茶,供应过客和街坊饮用。第三类是凉茶档,多为个体摊档,一般多是向药店购回凉茶包,也有自购草药来配制的,经过加工煎制,以瓷碗或水杯出售。 广东凉茶,主要成份是夏枯草、冬桑叶、野菊花、绵因陈、崩大碗、岗梅、车前草、地胆头、水翁花、金银花、紫苏、薄荷、布渣叶、半边莲等等。也有标榜"十八味凉茶"或"廿四味凉茶"的,五花八门,但是实际上多属大同小异。 广东的另一特色饮茶方式是潮汕功夫茶,这种饮法源于清代。 饮功夫茶,要配有一套相应的茶具,俗称"烹茶四宝"。功夫茶的冲泡别具一格,先取水洗涤茶具,放入茶盘,待水开时,将茶具一一烫过。再在罐中放入茶叶,冲入滚沸的开水。讲究一点的,还将头道水迅即倒掉,以作洗茶。当水冲满至罐口,人们用罐盖拨去表层白沫,当即加盖,以保全香气。略等片刻便转圈轮番注入几个小茶盅中,以保证每只茶盅的茶水浓度一致。这种转着淋分开法俗称"关公巡城"。淋到最后,还要轮流着一滴一滴平均地往4个小茶盅里滴,又称"韩信点兵"。 茶虽入盅,但别急着捧杯喝茶。按这功夫茶的规矩,应先举杯置于鼻端,品闻一下扑鼻的清香,接着才呷茶入口。这样边饮边冲,可以连饮三五杯,最多的喝到第五道,便将茶根倒掉,换上新茶叶如此周而复始。饮功夫茶,重在品鉴,堪称艺术品茶。功夫茶往往挺费功夫,没有功夫就很难品味功夫茶。 凉茶并不是茶,而是中草药熬出来的药汤;凉茶也不一定凉,热着喝效果更好。 夏天偏热多湿的气候容易使人肠胃失调,再加上有的人嗜食辛辣、味重食物,难免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食欲不佳等症状。凉茶本是广东人的最爱,自古以来,广东人喝凉茶就喝出了名。其实,凉茶是去暑败火气最有效直接的方法。甚至有专家预测,凉茶有望在3年内成为国内唯一可与可口可乐相抗衡的民族饮料。 【一 定义】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吃火锅、吃小龙虾、吃辣子鱼、吃烧烤,凡是遭遇可能让人内火上升的食物,很多人总会在同一时刻将目光投向凉茶。凉茶总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清肺润燥解暑,凉茶对于广东人,可以说是“生命源于水,健康源于凉茶”。制作凉茶所使用的草药能有效去除人体的毒素,起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御细菌、病毒的感染,平衡阴阳、柔润肌肤的作用。除了清热解毒外,凉茶还可去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还可治目赤头痛、头晕耳鸣、疔疮肿毒和高血压,夏天完全可以当清凉饮料饮用。 另有一说位,凉茶,广东广西地区对煮好的中药的液体部分的通称。与某些针对特点疾病的中药茶,凉茶又一般指具有清热、下火功效的,一般人都可以喝的中药。 “上火”不可随意喝凉茶 有些人由于出现了牙疼肿痛的现象,就开始买一些凉茶来喝,而养生专家却指出,凉茶不适合所有人,喝不对反而会影响人体健康。下列人群不适宜喝凉茶。 1.阳虚体质的人:现代人阳虚体质居多。现在许多人终日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体力劳动强度减小和户外活动减少,阳气的推动功能得不到锻炼;此外,空调的使用使人体的季节性变化不如过去那么明显,造成了体内阳气随季节的升发而乏力。因此,许多人的体质在向阳虚过度,已经不能再承受寒凉物质的大量刺激。经常有一些办公室白领出现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大便稀、小便清长的现象,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凉茶喝得过多了。 2.苦夏的人:苦夏的人脾胃阳气的推动运化功能较弱,食物摄入的少,因而抵抗力也相对较低。夏季里汗液分泌较多,而中医认为,汗为人体的“阳液”,出汗过多,阳气会随着汗液外泄,如果此时再服用苦寒的凉茶,就会伤到脾胃,使本来就虚弱的脾胃更加虚弱,正气受损,不但加重苦夏的症状,也会因为免疫力降低导致许多其他疾病。 3.儿童和老年人:儿童是纯阳之体,所以特别容易“上火”。但喝凉茶并不是预防孩子“上火”的好办法。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广州的饮茶文化的内容,一起来看看。
广州的饮茶文化的内容
一、?饮茶?与?饮早茶?
喝茶?在广州话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具有较浓的商品经济的特色。广州较早出现人们聚集饮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馆、茶寮、茶居、茶楼等,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至清代,广州的茶市渐趋兴旺,出现一批颇具特色的茶楼。民国时期,广州茶市的兴旺势头有增无减,经久不衰。
?饮早茶?是广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州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早茶?突出体现岭南文化?早?的特色。岭南,春早;岭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广州人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与之相应的有?趁早墟?(赶早集)、?饮早茶?的习惯。广州人?饮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点来钟起床,步行到茶馆,?一盅两件?(一壶茶、两件点心),慢慢?叹?(好好地享受)。饮茶配以点心或炒粉、面,这是广州早茶的特点,也是广州茶系异于其他茶系的突出之处。中国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没有佐食,而广州人却不然,饮茶总配以点心。其原因不知是由于光喝茶太单调,还是由于气候炎热不喝茶吃点心难以下咽,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广州人开始有了这种习惯,是否受到西方饮食的影响,也无从考究。
明清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更为普遍,茶市兴旺。商品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首先是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能否节省时间;虽然广州人并不能在理性上认识 ?时间就是金钱?,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加快生活节奏,传统的时间观念开始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观念被动摇,人们处处珍惜时间,饮食中?饮早茶?正是合乎?惜时?的原则。?饮早茶?是利用未开始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肠胃;吃点心,喂饱肚子;聊天,沟通信息,联络感情;大清早漫步至茶居(茶楼)吸收了新鲜空气,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而多得,精明的广州人何乐而不为。
二、茶、茶点、茶楼
广州人饮早茶,注重好茶,也注重配茶的点心与茶楼的环境。清代的茶楼,茶台上摆有茶盅、茶盅盖和茶杯,点心糖果放在茶台旁的小窗橱里,由茶客自取,吃完再结帐。广州人多爱饮龙井、水仙、普洱、寿眉、红茶等。广州茶楼所供应的点心,开始时较为简单,仅有蛋卷、薄饼、酥饼之类。近代以来,广州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广州的茶楼也接受了西方传进的点心,如各种面包,蛋糕等。民国时期,茶楼的点心出现多样化趋势,增加了各种富有岭南特色的包点,以及岭南特有的用肉类制作的?烧卖?,如豆沙包、麻容包、椰容包、叉烧包、腊肠卷,以及排骨烧卖、干蒸烧卖、虾饺烧卖等。
广州的配茶点心,由简单到丰富多彩,不仅体现广州人饮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标志着广州茶文化逐渐进入兴盛时期。二十世纪初,广州配茶点心愈来愈丰富,茶市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为适应竞争的新形势,惠如楼首创?星期美点?,每周更换一次点心品种,以吸引茶客。广州点心,兼收中西点心制作之优长,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主要特点是:选料广博,造型独特,款式新颖,制作精细,皮松屑薄。茶点,也成为广州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人饮茶,讲究环境。广州人称茶楼作?茶居?,有不同的档次。上乘茶居,门户金碧辉煌,室内字画高挂,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级点心,名伶演唱,此为达官贵人的去处;较低层的茶居、茶寮、炒粉馆,不设茶盅,用瓷茶壶,消费水平较低,薄茶足以解渴,闲聊可以沟通信息、联络感情、消遣与歇息,顾客多为?苦力?(搬运工)和?收买佬?(收破烂者)等下层劳苦民众。广州的茶市,从来就十分兴旺,大清早就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战时期也不中落,可见?饮茶?已成为广州人饮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广州老字号茶楼,多创于清代,长年陈旧的字号,始终客似云来。老茶居有市内的惠如、巧心、太昌,东关的东如,西关的太如、平香、西如等,均有令人虽一日数登而不厌的吸引力。
广州的饮茶文化的介绍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会,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依然十分流行。
广州的茶市分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收市,有的通宵营业。一般地说,早茶市最兴隆,从清晨至上午11时,往往座无虚席。特别是节假日,不少茶楼要排队候位。饮晚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在夏天,茶楼成为人们消夏的首选去处。
不过,广州人在闲暇时也以在家里饮?功夫茶?为乐事。?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据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不能满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此外,饮凉茶也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所谓饮凉茶就是把药性寒凉、能清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清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广州的凉茶历史悠久,如王老吉凉茶就形成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于它清热解毒、消炎去暑的药用功效明显,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另外,还有如石岐凉茶、健康凉茶、金银花茶、龟苓膏、生鱼葛菜汤等也都是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80年代以来,为方便饮用,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的必备饮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76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广东挽婆茶
下一篇: 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