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四川的茶俗文化

小小茶农 2023-11-26 14:08:38

四川的茶俗文化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人口众多,除汉族之外,还有彝、藏、羌、苗、土家等,民俗现象纷繁复杂。“天府之国”核心的四川盆地,又有悠久的种饮茶历史,是我国栽培茶树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四川人在其农耕劳动、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俗,日常交往的社会活动中,产生、流行了为人们沿习和传承的民俗茶俗。

四川民俗茶俗现象丰富多样,生动有趣,四川民间文学中的古蜀神话、各种传说、故事以及民间歌谣、谚语、《竹枝词》、方言、歇后语的洋洋大观,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并世代流传的语言艺术结晶。本文仅以四川民间口头文学文艺流传的茶俗文化,作一个横截面的实录,概述四川民间文学中茶俗文化。

一、文化起源神话──神农吃茶

都江堰(即灌县)市是四川西路茶的主产区,历史悠久。在当地民众中流传着神农时,人们在树木里啃野兽肉,弄得肚皮发胀。一天,神农睡在树脚下,吃了从天上掉下来的水水,肚皮不那么胀了,他伸手捋把叶叶来嚼很涩嘴,却可消饱胀。从此就有了神农尝百草得“涩”而解毒的神话。这个反映自然天象的神话,表达了人们对神农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都江堰青城山天师洞还存有唐代石刻神农像,祠祀至今。

二、四川名茶的传说

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茶的发祥地。峨眉山、青城山、鹤鸣山盛产名茶,并与宗教结缘,民间流传着很多名茶的传说。

1.“仙茶”的传说

相传[西汉]末年,邑人吴氏理真,在蒙顶山即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采制成茶泡饮能治百病,七株茶被人称为“仙茶”,后来取名为甘露茶,茶树历经一千多年,七株“仙茶”,在蒙顶山现存的[汉碑]和[明清]两代石碑上均有记载。

2.鹤鸣仙茶凝如鹤

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的大邑县,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称谓,丘陵山地层层茶树似海浪,棵棵青茶绿如涓滴。

据传,道家张三丰在鹤鸣教书时,听人讲鹤鸣山的茶唯白鹤停歇过的那棵才是好茶。三丰找到歇过白鹤的茶树并打上记号,第二天采下树叶制成茶,抓一点放进碗里,用开水冲泡后,看见茶叶漫漫张开,变成一只一只象在飞的白鹤。突然从茶碗中飞出一只,变成一个童颜鹤发的老头,飘然不见了。三丰就采这棵茶树籽,种遍鹤鸣山,制成茶不献官,却把茶叶分送给山民,治好了不少人的疑难怪病。后来,老翁度张三丰成了神仙。鹤鸣山茶被朝廷饮定为贡茶。

3.雾中山茶和八功德水的传说

[清代]有位皇帝,三十多岁头上长出几根白发,令御医在一年之内主其白发转青,不然,要砍头问罪。御医用尽药方,仍不见效。有天晚上,他梦见一个和尚指着西方,比着“八”字。经僧人解梦,是说西方道教圣地西蜀晋原县(今大邑县)开化寺后山上长的茶树,制出的茶叶能除病益寿,“八”字指山那股八功德泉水。泉水泡雾山茶,皇帝喝了,白发就能转青。御医照此办理,服用后,果然白发转青。皇帝册封八功德水为神水,御定雾中山茶为贡茶。[宋代]诗人陆游在蜀州作官司时品尝此茶,赋诗一首“少逢重九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中生白发,瓦炉独式雾中茶”。[明代]新都学者杨升庵赞此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的特点,因此为名。

4.抗贡茶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高僧来峨眉山,把茶籽种在山上,还教山民管理茶树的方法。从此,峨眉山上就有了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茶农摘下茶叶制成香茶,紧结纤秀取名“峨蕊”,扁直形如竹叶取名“竹叶青”,游客们喝了赞不绝口。

一年,康熙游峨眉山,喝好茶,降旨每两年向皇宫进贡一次。到时百姓们不能采摘,守着茶树哭泣。一位身穿绿衣姑娘见状,说她有办法,将手中白纱巾在茶树上一绕,茶树全变成了白枝白叶,县官司派人采摘制成,康熙一见大怒。不送贡茶时,茶树又转青,又制出香茶,康熙听说,令全部砍光。等砍树人一走,百姓就给茶树除草、培土、施肥,第二年长得茂盛青翠,百姓又喝到香茶。年复一年的砍,百姓们年年培育茶树,一连砍了九年,而且还连根挖,当挖一棵老茶树时,挖一下,长得高,象一把伞,结满很多大茶果,县令叫用刀快砍,茶果象雨点往县令头上落,这拨人逃之夭夭,从此再也不敢来砍茶树,人们就叫那棵老茶树为“抗贡茶”。

三、青城茶和花茶的故事

这些故事与传说不同,不一定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情节多属虚构,时间也不确定,是属狭义的故事。

四川有什么传统文化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四川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久远的,很多民族都在四川这一片美丽的地方繁衍生息,所以具有很多种的文化特色,下面为大家分享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1 1、麻将文化:四川人爱打麻将是全国出了名的,作为一名四川人,不会打麻将那是相当遗憾的!人生最快乐逍遥的事莫过于不受世事干扰地打一下午麻将。一个清一色带一个勾,库包头就揣起一两百了,旁边观战买你马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2、茶文化:到四川来耍,不来这儿喝茶的话,你就感受不了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很爱喝茶,尤其是喝坝坝茶,和几个老表或者邻居朋友们喝茶摆龙门阵,还有就是斗地主或者打一下长牌(我们这儿喊kao:ker)旁边都要整一杯茶,这真的巴适得板!

3、火锅文化:这个火锅啊,先不说四川人爱吃,就是外地人来这边耍的或者来四川读书的一般都爱吃火锅,真是无辣不欢,无火锅不四川。据我了解的就是,有几家火锅店那是真的味道不错,每天客人都很多!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下小天鹅荣盛和火锅和那个吴铭火锅。

4、蜀绣文化:蜀绣,四川省成都市特产,又名“川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

5、川剧文化: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6、酒文化:当提到四川比较出名的酒的时候,肯定大家都会想到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丰谷,郎酒歪嘴等。这些酒在过年的时候,经常会在团年饭饭桌上出现!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2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90、8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

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第二藏区”、“中国唯一羌族聚集区”、“中国第一彝族聚集区”。

彝族是四川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戎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语,其中约60%的人兼通汉语。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语,其中70%兼通汉语。世居的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洛带古镇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涌入的粤、赣、闽客家人后裔,他们至今仍完整地沿袭着客家风俗,说着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客家方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以来,逐步形成了以龙泉驿区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岛,客家人口总数达50万,较好保留了客家语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目前约有70万人会讲客家话。

语言文化:

四川话是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巴蜀地区)及周边省份临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四川话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

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渝话(成渝片)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3 四川民风绚丽多姿,幽默的方言,独特的'茶馆,可口的川菜和小吃.丰富的各种节庆。腔调优美的川剧;离奇的生活习俗和礼仪活动;以及广泛流传的曲艺、杂耍,和叹为观止的工艺。四川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省份,各个民族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信仰礼仪.汉族精于农耕,手工业、商业发达。旧习土葬。

有春节、端午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此外,生活在巴蜀大地的的四川人民也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的其他民族有藏族、彝族、羌族、土家族、和苗族等,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性民族风情。

盖碗茶:汉族饮食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整个茶具由茶盖、茶碗、茶托三件组成。多为瓷器,茶托也有金属制成的。茶托下中有一圆形凹坑,茶碗圈足刚好放入其中。

当茶:客在茶馆坐定后,喊一声“泡茶”,掺茶的师傅便会应声而至,一手提开水壶,一手:夹一摞茶具来到桌前。只见他一挥手,茶托子满桌开花,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把装好茶叶的茶碗一一放在茶托上,左手扣住茶盖,右手提壶嘴一翘,卤上滴水不洒。“吧嗒”一声,茶盖翻过去将碗盖住。

茶盖讲究盖而不严,既可保温,又能透气,并可用来搅动碗中茶水,调匀茶味。而且隔着茶盖品茶,可免茶叶入口,既科学又艺术。该习俗现仍十分流行。

九大碗:汉族饮食习俗。流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儿诞生、老人寿辰等喜事,都要办一顿丰盛的酒席。旧时,除猪肉外,或鸡或羊必上满九碗,故称。后来发展演变为上九道菜,依次顺序为:一、干盘菜;二、凉菜;三、炒菜;四、镶碗;五、墩子;六、膀;七、烧白;八、鸡或钱;九、汤菜。

罐罐肉:汉族人饮食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将猪蹄、猪腿洗净去毛,在微火上烧烤一下,用沙罐盛装,加大半罐水放入黄豆或白豆,加少许米。

滤米饭:汉族人饮食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将米淘洗后放入锅中,加水煮至半熟,连汤舀入筲箕中过滤。将半熟的米饭倒入铁锅中,加少许水。以微火慢慢烘熟。或将半熟的米饭倒入木甑中上盖,放入铁锅中加水蒸熟

鸣堂:汉族饮食习俗。是饭菜馆的一种辅餐侍席世术,分为空店鸣堂和侍席鸣堂两类。前者是在店内无顾客时,幺师站在店堂门前,对街上往来过客吆喝着介绍店内设施、技术、菜目等。后者是从顾客进店门开始,将客人视为“上帝”,自已充当个从,围绕吃喝而开展的一系列辅餐工作的鸣堂。

——彝族——

砣砣肉:彝族佤统食品。用猪、牛、羊鸡等禽畜肉砍成拳头大小的砣状,用水煮到刚断生捞起滤水,然后拌以盐、盐、蒜、辣椒、姜等佐料。按习俗,每逢客人到来,必以此肉相待。

转转酒:彝族饮食习俗。彝族饮酒不分声合。席地而坐,围成一圈,端着酒杯依次轮饮,故名。

戒酒:彝族人饮食习俗。彝族人饮酒,主张自我克制,以微醉为上,大醉为下,料醉如泥被视为有失体统。如长期酗酒闹事,屡劝不改,便须在长辈主持下举行戒酒仪式。

兰花烟:彝族人民嗜好的一种烟。每年六七月间收割回烟叶,晒干后叠齐,用草扎成小把存放。吸用时阄烟叶用手揉碎,搓成细末。

——藏族——

青稞酒:藏族传统饮料。又称藏酒。是用青稞酿成的一种低度酒。到藏家做客,主人请喝青稞酒,客人必须先喝三口,主人再给斟满,然后喝干。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主人会不高兴。

酥油茶:藏族传统饮料。将砖茶用熬成浓法,渗进牛奶煮沸,倒进专用的酥油桶内,放入酥油和食盐,搅拌至水乳交融即成。是藏族日常的饮料,也是待客的佳品。

糌粑:藏族传统食品。藏语音译,意为炒面。将青稞烫洗后,炒熟磨成面即成。食用时,将面倒入盛着奶茶、酥油的木碗中,再加入盐末、奶酪等一起拌和,拌成面团食用。

——羌族——

猪膘:羌族传统食品。流行于茂县、汶川、北川等地。将猪勒死,把肉分割成条块,用盐渍三至七天后,吊在屋梁上风干即成。

金裹银:羌族传统食品。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区。以黄色的玉米为主拌和少量白色的大米蒸熟而成,故名。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的称银裹金。

玉米蒸蒸:羌族传统食品。流行于汶川县等地。用水将玉米布拌匀,拌成颗粒状蒸熟即成

成都的茶馆有哪些茶文化?拜托各位大神

成都茶馆是成都文化的象征,茶馆文化造就了成都舒适,宜生的一种生活状态 成都人活在茶馆。生意在茶馆谈,机遇从茶馆觅,朋友在茶馆交,对象在茶馆找,矛盾纠纷在茶馆解决,悲情愁绪在茶馆消除……茶馆,已经和成都人全部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成都印象中一幅最鲜明的就是在那林立的茶馆,“三花”茶与龙门阵和麻将声的有机融合。“三花”其实就是就是成都人最喜欢的茉莉花茶,盖碗一掀,茶香与花香融为一体的美妙滋味、茶汤中漂浮着的洁白茉莉花,给人以视觉和味觉的双重感受,故谓之“啖三花”,也成为成都民俗文化元素不可磨灭的经典元素。 成都人自己的段子里会说:泡三花,倒瓜子,都来把壳子冲起!~成都茶馆的消费不高, 便宜到让人不敢相信的平民茶馆多的是,比如到处都有的坝坝茶馆,5元钱买一碗花茶,你尽可以听那些有趣的成都人大摆龙门阵,直到把茶喝到淡得没有颜色。 今天在成都有不下五千家茶馆。或者说,是成都人为自己构建了五千个不大不小的精神家园。今天的成都人泡茶馆,一不为解渴,二不为提神,更不能简单地视之为什么休闲消遣。时光固然是在茶馆里消磨了,而情怀在茶馆抒发,见识从茶馆扩充,学问自茶馆增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皆从茶馆熟习而得之 资料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四川是一个拥有着“天府之国”美称的城市,它的历史非常的悠久,所以到现在积累了许多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当地居民的手中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那么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1    茶文化

  来四川不喝茶,你就感受不到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点一杯茶打个盹儿或者看闲书、要么就凑在一块儿斗地主...这就是我们的“坝坝茶文化”。

  四川人爱喝茶,在公园里喝盖碗茶、住酒店,房间里也要泡个功夫茶,还有哪儿比四川人更爱茶?

   火锅文化

  麻辣火锅起源于重庆。火锅,是四川人的家常便饭,也是外地人来四川必吃的美食,无辣不欢,无火锅不四川。

   熊猫文化

  中国国宝大熊猫是四川的符号之一,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宝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深受世界各国的喜爱。

   麻将文化

  四川人爱麻将全国第一!对四川人来说,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于在府南河边,不受世事烦扰地打一下午麻将,连杠三次最后再来个“杠上花”,才两三个小时包包头就揣了五六百。

  无论是职业玩家还是业余爱好者,四川人对于麻将的热情就如同德国人热爱啤酒,英国人热爱足球。就算不吃不喝,四川人照样能奋战一个通宵。

   选秀文化

  李宇春、张靓颖、郁可唯、谭维维、江映蓉、张杰、李易峰、吉克隽逸...咱川籍艺人们世界展示了四川人的美丽与勇敢,四川人,想唱就唱,唱得响亮!

   道教文化

  道教创教地点在四川成都的鹤鸣山,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成都以其道教文化丰厚底蕴和分布众多的道教文化景观~青城山和青羊宫,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酒文化

  四川名酒众多,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作坊,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作为中国白酒的源头,其史学价值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坊间数百年来酒坊与技艺流传并存至今,是活着的文物,被誉为“中国白酒的'一部无字史书”。

   三国文化

  要说在中国什么文化传播覆盖了全世界,让外国人也津津乐道的话。三国文化那是当仁不让的。不仅仅在国内,在国外那也是众多的粉丝追捧的文化之一。刘备、关羽、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

  剑门关、武侯祠、张飞庙、蜀门栈道...三国文化让人们了解中国,了解四川。

   蜀绣文化

  蜀绣又称“川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羊年春晚,蜀绣文化传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轮美奂的《蜀绣》至今余音绕梁。

   川剧文化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最著名的当属“变脸”,变脸绝技源自传统戏《归正楼》,表现义盗贝戎劫富济贫,遭到官兵追捕,以变脸巧妙脱身。最初,演员脸罩用纸壳面具,后来改用草纸绘制脸谱,依次粘贴脸上,临场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

  “变脸”蜚声国内外,刘德华还专程为学习变脸到四川拜师学艺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2    1、吃坝坝宴:

  四川民间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喜事或丧事。办喜事或丧事的人,会摆上几天流水席。受邀的人会带上伴礼,去吃上一顿。因为是在场坝里进行,所以俗称吃吃坝坝宴。

   2、走人户:

  四川民间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

  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蹄、很多自己舍不得买的礼物、好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3、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4、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5、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6、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7、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

   8、隔代同姓: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乡镇。这一带张姓和吴姓中,保留着隔代同姓的习俗。为了使香火不断,便采取了隔代同姓的办法。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3    1、祭杜主

  相传,蜀国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归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杜鹃为提醒人们不忘农时而号鸣,直至“啼血”。人们感今他教民务农有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县城南有他和丛帝的陵墓,称望丛祠。每到祭之日,人们便纷纷赶来开展祭祀活动,同时,赛歌跳舞,演戏娱乐,十分热闹。在川西平原等地,当杜鹃鸣叫时,人们便认为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误农时。

   2、祭蚕虫

  相传,蜀中开国国王蚕丛教民养蚕,每年做金蚕数千头,送给百姓,凡得到金蚕的人家,养蚕一定获得丰收。他死后,人们因感恩而祭祀他。

   3、药王菩萨

  药王是民间对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尊称。孙思邈本是京兆华原人。精通医药,医德高尚。所著《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论5300首,被喻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之一。孙思邈两次入川行医并采药炼丹,其影响遍及全川。故四川民间供祀药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国颇为著名。许多著名中药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药王塑像。

   4、宝光寺数罗汉

  位于县城的宝光寺罗汉堂内有各种塑像577尊。来此上香和浏览的人们,都习惯要去数罗汉。踏进门槛第一步若为左脚,便从左数起,如为右脚,便从右脚数起。数到与自己年龄数字相同的那尊罗汉,以它的善恶美丑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福。

   5、贿耳目神

  耳目神即灶神。民间以为灶神是玉皇大帝的耳目,其职责是专门观察人间发生的事情,然后上奏天庭。为使其不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给人间带来祸殃,人们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晚便燃香点烛,贿以酒肉,计好于他。

   6、除夕祭树

  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树。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77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