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两叶一芽的茶叶一斤多少钱?

品茶 2023-11-28 09:04:14

两叶一芽的茶叶一斤多少钱?答:根据我们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普洱茶大多是散茶,价格相对便宜,一般在20元左右一斤。而且,散茶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只需要要将茶叶摊放在竹席上,然后用手轻轻揉捻,最后用清水冲泡即可。这样的茶叶,保存时间较长,不易变质。如果您购买的是袋装茶,那么就需需要将茶叶装入密封袋中,然后放入冰箱冷藏,这样可以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肉桂这个品种,在圈内依旧很红。

市面上,不同价位的岩茶肉桂,应有尽有。

百元级、千元级、万元级,各不相同。

按排除法,几百元就能买到的“马肉”,山场不真。

而标价不到万元的“牛肉”,真实山场亦不保真。

一分钱,一分货。

自己花了真金白银买到手的茶,究竟买得值不值?

这个茶圈内的永恒问题,说到底,还得回归到茶香、茶味、韵味等基础指标。

不过,也有茶友从表象进行切入。

譬如,元旦之前刚收到的这个提问。

“斤价三千元的正岩肉桂,叶底该不该有茶梗?”

对于此问,并不需要犹豫。

答案很肯定,不应该。

《2》

别说斤价3000元的肉桂,不应该出现茶梗。

就算价格再便宜一点的岩茶,也不能大量保留茶梗。

这与武夷岩茶的制茶加工工艺,息息相关。

岩茶的采摘标准是开面采。

不采芽头,不取嫩叶。

而是要选有一定发育程度的成熟叶片。

春季里,等到枝梢间新生的茶芽,彻底展开成好几片叶子。

顶端之间,看不到芽头。

此时,以茶树嫰梢为采收主体,连梗带叶采下3-4叶。

这就是武夷岩茶的标准茶青。

具有一定成熟度的叶片,能经得起揉捻、焙火等一系列复杂工序考验。

同时,这些嫰梢发育成熟的叶片,类似茶树的中坚力量,光合作用高效。

叶片内部大量蓄积着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

舍弃嫩芽细叶,只取成熟开面的青叶,能确保最终成品茶味多元,滋味饱满,汤感醇厚,符合武夷岩茶重水求香的风味特色。

《3》

回到正题,虽然岩茶在采茶时,连叶片带茶梗一同采下。

但做青初制后,茶梗的使命已经结束,需要功成身退。

在初制结束,焙火之前,要剔除茶梗、老叶片等。

只留下条索状的毛茶,放进焙笼里焙茶。

这与岩茶的做青要求有关。

如果像瓜片茶那样,只采叶片,不要茶梗。

那么摊晾期间,不利于青叶走水。

类似晾衣服那样,湿哒哒的湿衣服若是没有保持物理间隔,而是紧贴在一起,哪能顺利晾干?

有了茶梗,才能保持合理叶片间距,促进水分及时散失。

另外做青期间,茶梗内部的养分物质,也能输送在叶片内部。

茶树的嫩梗,脆生生的,采茶时轻轻一掐就断。

从断口处,甚至能流出汁液。

可想而知,作为连接主干和叶片的通道,在上传下达之间,茶梗作为养分运输中转站,会留驻部分养分风味物质。

摊晾初制环节,茶青鲜叶快速失水。

此时,凭借水分蒸发为契机,茶梗内部的风味物质,会输送到叶片内。

大量水汽顺着叶片表面的气孔,蒸发到空气里。

而茶梗内部的养分风味,却截留在叶片当中。

所以,在做青结束后,茶梗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

为了不影响焙茶效果,需要剔除茶梗,只留揉捻成条索状的毛茶进行炭焙。

《4》

从岩茶毛茶里,将老叶片、茶梗挑出来。

这些挑出来的茶梗,仅是岩茶制作的边角料。

不应该保留在成品茶里面。

挑梗后再焙茶,是岩茶基础制茶流程。

当你在买岩茶时,要是发现自己花了大几千买到手的肉桂、水仙、大红袍,里面有不少茶梗。

刚剪开泡袋,倒出干茶。

就能眼尖地看出几根颜色偏褐偏黄的茶梗。

等到多次冲泡,进入看叶底环节。

藏在一泡岩茶里面的粗老茶梗,更是与周围的条索状成品,格格不入。

随便一瞥,就能将其看清。

当你发现一泡岩茶内,藏有好几根茶梗时,说明它的做工太粗糙。

是挑拣不精,制茶不精的产物。

从制茶加工流程来讲,连茶梗都舍不得挑干净,又算哪门子好茶?

《5》

粗老茶梗的保留,会对岩茶风味造成影响。

最明显的弱点,就是茶味薄。

木质化的粗糙茶梗,可浸出物含量少。

除了木质纤维外,再无其它。

内在空洞,很难泡出滋味。

这些泡不出茶味的粗老茶梗,掺杂进入成品岩茶后,势必会拉低整体茶汤的厚度。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茶汤带粗老味,缺乏香滑细腻感。

汤感不醇,茶味偏薄。

连整体耐泡次数,也相应被削减。

达不到优质岩茶七冲、八冲不易淡的基础门槛!

按照开篇的说法,平均下来,斤价3000元的正岩肉桂,若是保留大量茶梗。

那么,按这个价位去买岩茶,未免太亏了!

《6》

以岩茶的采茶标准来看。

青叶采太嫩,采太老,都不是好事。

早四、五年,嫩采肉桂一说,颇为流行。

这种故意将叶片采嫩的肉桂,优缺点很鲜明。

优点是,能突出茶味霸气感,汤水苦涩滋味更强。

对外宣传时,能符合当时“肉桂就是要喝霸气”的说法。

但缺点同样很明显,嫩采肉桂是岩茶圈内的早产儿,内质不足,茶味刺激苦涩。

苦涩有余,但茶味的甘醇、饱满、柔滑程度,却明显拖了后腿。

整体上,这种畸形审美下的嫩采肉桂,肯定不如标准采摘的青叶制茶来得好。

另一边,岩茶的茶青鲜叶如果采老了,情况更糟糕。

春茶季时,当一片山场的肉桂、水仙、铁罗汉、梅占等茶树品种进入适采期后,关键的采茶黄金期也就那么短短几天。

如果没有合理安排人手,又或者自家茶厂摊晾场地不足,顾不过来。

导致一批岩茶茶青原料的黄金年华被耽误了。

采茶采太老,会面临养分风味流失的问题。

哪怕后期做茶水平再好,做出来的茶汤依旧会寡淡、味薄、不耐泡。

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难以避免!

《7》

讲一句车轱辘话。

武夷岩茶的茶梗,其实很有“梗”。

从制茶边角料看,茶梗的用途其实很广。

能做成茶梗枕头,能卖给制药厂提取茶多酚、茶皂素等。

更有甚者,对于牛栏坑肉桂的茶梗,圈内还有这样的调侃。

称其为“牛骨头”。

喝不起正儿八经的“牛肉”,喝一喝“牛骨头”,也能满足一番好奇心。

另外,由于后期需要挑除茶梗、老叶片再去焙茶。

从制茶角度看,视具体茶树品种的不同,七八斤茶青鲜叶才能出一斤精茶的情况不足为奇。

但不管怎么看,茶梗始终是岩茶制作的边角料。

是制茶副产品,登不上台面。

在成品岩茶里出现大量茶梗,如此挑拣不精的岩茶,没有可信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05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