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普洱茶的起源与历史

小小茶农 2023-11-28 19:53:59

普洱茶的起源与历史

普洱茶的起源与历史,并对普洱茶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随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云南普洱茶博物馆,了解了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最后,与会人员来到云南省农业科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对普洱茶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普洱茶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为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茶的起源与传说

1、起源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

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2、传说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扩展资料:

茶的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侧脉5-7对,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8毫米,无毛。

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长4-6毫米,有时稍长;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阔卵形至圆形,长3-4毫米,无毛,宿存;花瓣5-6片,阔卵形,长1-1.6厘米,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雄蕊长8-13毫米,基部连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先端3裂,裂片长2-4毫米。

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



寻茶记丨普洱生茶:历史起源(一)

哈喽,各位茶友!上一系列的【寻茶记】,我们一同感受了信阳红茶的魅力,信阳红完篇,寻茶的步伐依旧不止,在开启新篇章前,茶在端先给各位茶友出几道题目,看看谁能全部答对!

A. 信阳红茶

B. 普洱熟茶

C. 崂山绿茶

D. 日照绿茶



参考答案:B

后发酵茶:(学名:黑茶类)普洱茶,普洱茶它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它是属于黑茶类。

A. 信阳红茶

B. 崂山绿茶

C. 冻顶乌龙

D. 普洱茶



参考答案:D

信阳红茶和崂山绿茶均属于江北产区,冻顶乌龙属于华南产区,普洱茶属于西南产区。

A. 普洱茶

B. 崂山绿茶

C. 信阳红茶

D. 新工艺白茶



参考答案:A

信阳红茶、崂山绿茶以及新工艺白茶,都是在现代社会才产制出的,但普洱茶的起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茶友们答对了几道题呢?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们今天要探寻的茶

没错,就是普洱茶(生茶)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词”不同

随着2020年步入尾声,年度热词也新鲜出炉。

“新型冠状病毒”、“凡尔赛文学”、“全民核酸检测”......每年的年度热词都真实反应出这一年的社会思潮、公共情绪以及人们最关注的事情。

喜欢上网冲浪的茶友应该略有耳闻:2007年时,“普洱茶”成为了当年中国三大年度热词之一!与之共同提名的还有“股票”和“房奴”。

不难发现,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不断深入,普洱茶的影响力也逐年提升。

乾隆帝曾在《烹雪用前韵》一诗中提到:

“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

普洱生茶究竟有何魅力,让乾隆帝都连连夸赞

今天,茶在端正式开启普洱生茶探寻之路

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普洱生茶的魅力

普洱,多产于云南省西南边陲,是镶嵌在西南边陲的一棵绿海明珠。

普洱生茶的历史悠久,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定型于明、繁荣于清。

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有言:

“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东汉末年时期,一千七百年多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武侯遗种”打开了普洱茶话史。

“武侯”指的是诸葛亮,相传他南征时,曾经种植茶树,基诺族深信此事,并且世代相传,尊称诸葛亮为“茶祖”,每年祭拜。

茶马古道,就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是民间国际贸易的通道。

唐代《蛮书》中曾记载: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

史料中的“蒙舍蛮”,是指云南最早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人,“诸山”则是指巍山,而巍山正好是茶马古道重镇。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通过史料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在唐代,西双版纳主产的普洱茶就已销往世界各地。

古人称: “茶兴於唐,盛於宋。”

宋代除了唐代已有的茶马交易外,普洱茶也逐渐深入内地,通过使臣,普洱茶被运输到了中原江南地区,在当时,上好的普洱茶被称为“紧团茶”。

宋朝时,关于普洱茶的文字记载逐渐增多,“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

元朝虽然在整体中国茶文化中算是一个相对平淡的朝代,但是在普洱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元朝曾有一地名“步日部”,翻译成汉语为“普耳”,这也是普洱首次出现在历史文字记载中。

随着贸易发展,没有被正式命名的云南茶叶就统称为“普洱茶”,这也是普洱名字的来源。

“普洱茶”这一名称在明朝被正式记录在史书中,明朝至清朝中期,普洱茶被作为贡茶送到朝廷,深受皇帝喜爱,此举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也是在这个时期,普洱茶“六大山头”的年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注:想必茶友们会好奇“六大山头”是什么?下期茶在端将重点讲解普洱茶的产地,想了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

在现代,普洱生茶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

号级茶

从上世纪初起至1938年“中国云南茶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期间的私人茶庄产制的茶品。

印级茶

从1938年中茶公司成立后,生产首批红印圆茶为开始至1967年,在这期间生产的茶品为印级茶。

七子饼茶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茶牌圆茶改名云南七子饼茶为开始,至21世纪初云南各大国营茶厂转制而告一段落。

普洱的陈香韵味,一如它丰厚的历史底蕴。从茶韵到历史,均成为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普洱生茶的主要产地有哪些?

“六大山头”又是什么?

最全、最系统的茶知识,尽在茶文库

行走的茶学百科库,让好茶有迹可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13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