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绿茶盖碗泡多少克合适

茶百科 2023-11-29 14:52:29

绿茶盖碗泡多少克合适

绿茶盖碗泡多少克合适,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就可以了。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来说,绿茶的冲泡次数是3-5次,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要喝到口感最好的绿茶,那么最好不要超过3次。因为这样的话,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就会流失,而且还会影响茶汤的口感。所以,我们在冲泡绿茶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次数,不要多次冲泡。如果我们每次都冲泡很多次的话,那么就会造成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从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喝茶的人一般是安静的,因为喝茶本身就能使人安静。

而一个人静静的泡茶,享受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心自然就渐渐平静了。

若是身旁的环境足够清幽,便能把所有烦恼事全都抛在脑后,只关注那杯中物。

说起泡茶,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

喜欢喝茶,在乎滋味的茶友经常问:为什么同样的茶叶,同样的茶具,同样的水,我泡的茶没有别人泡的好喝?

但是也有很多茶友觉得,茶不就是那样,自己喜欢怎么泡就怎么泡,没什么高深的。

身边有一位朋友,从前也是抱着“不拘小节”的心态泡茶。

但后来突然变得精致,开始讲究投茶量和水温,品饮过后,他才如梦初醒。

“之前觉得几克茶配几升水,文绉绉的泡茶方式太刻板了,尝试了才觉得自己的想法太狭义了,好茶真的不应该被随意对待。”

听完这番话,尤其是最后一句,自己心里也是举双手赞成的。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关于茶的理论都太过于刻板,过于高深了,但大部分都是宝贵的经验总结。

能够帮助我们更近距离的感受好茶的风味,享受更大的幸福感,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2》

爱茶之人,必然不舍得浪费每一泡好茶。

在过去,还未去过茶山茶场之前,这种感觉还未如此强烈。

可是,当自己真正的走进了茶区,去了太姥山高山茶园,去了桐木关,去了牛栏坑等等这些地方。

与茶农面对面交流,看到茶农们努力采摘茶青的一天。

采了5斤的鲜叶,在制成成品茶之后,也仅仅只是做成一斤茶叶。

那么到了那时候,便更加深刻地知道,每一片茶叶都来之不易,都值得我们珍惜。

对待每一泡茶叶,也不再是随意的冲泡了,而是心怀敬意,想要尽最大的可能,来将它的风味完美地呈现出来。

借此机会,想要聊一聊在冲泡时,六大茶类中的岩茶,白茶,红茶,投茶量和水温,分别是什么标准?

《3》

市面上常见的岩茶,大部分都是8克一泡,使用100-110毫升的盖碗冲泡,加以沸水冲泡,滋味最佳。

适宜的茶水比例,正确的水温,方能突出好岩茶的“岩骨花香”,不浓也不淡。

如此看来,茶农这样包装,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也是经过反复的试验,凝结成的宝贵经验。

回忆起,之前去一位朋友家喝茶。

说起这位朋友呢,也不知道该用“豪爽”还是“吝啬”形容他。

这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词语,用在他身上却毫无违和感。

豪爽,是因为他每次遇上好茶,从来不错过,大手一挥甚至于眼睛都不眨一下,确实是一位爱茶之人。

但说到喝茶,他就变得“抠门”了许多,一泡8克的牛栏坑肉桂,硬生生的分成2、3次喝,美名其曰:要细细品味。

正岩肉桂难遇且难得,好茶也的确需要慢慢感受,但在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投茶量,怎么能品出好茶的风味呢?

望着眼前的这杯天心岩肉桂,带着独特的香型,起初是兰花香伴着焦糖色,随后还有桂花香,桂圆香,桂皮香三香合一。

不仅香气个性突出,入口细滑如丝缎,稠滑如琼浆,饱满多汁,汤醇水厚,香气落水,香清甘活。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投茶量适宜,以及沸水冲泡的基础上。

若是只在意沸水,而贸然减少投茶量,也会使香气减弱,汤感变薄,难以完全的感受到好茶的风味。

不仅如此,拆封后若是没有及时喝完,岩茶还可能有受潮的风险,等到下次再喝时,滋味也就没那么好了。

这样,才的是在暴殄天物,浪费好茶啊。

《4》

白茶,同样需要用沸水冲泡,但投茶量却与岩茶不同。

一般来说,100-110毫升的盖碗,投茶5克即可。

从包装上看,白茶虽也有泡袋装,但大部分是铁罐装、密封袋装等等。

如果是非泡袋装的白茶,就很难掌握标准的投茶量,此时就需要一个克秤的帮助。

说起克秤,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喝白茶要这么麻烦,还要称重精准到0.1?

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这同样是对好茶负责,让高山白茶在适宜的茶水比例下大放光彩。

之前有一位茶友囤了一箱秋寿眉,可没过几天便来反馈,说是滋味太淡了。

听到这句话,心里产生了深深的疑惑,按理来说,秋寿眉是最容易被喝懂的,即使是新手茶友也很喜欢,怎么会淡呢?

于是仔细询问了这位茶友的冲泡细节,茶具,水温,出汤速度等等都没问题,这原因啊,正是出在了投茶量上。

听他说,自己只是随手抓起了一把秋寿眉投入盖碗中,刚好与碗沿齐平。

要知道,“随手抓一把”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每个人的手大小不同,投茶量自然也不一样。

并且像是秋寿眉这样梗粗叶大,十分蓬松的白茶,看似已经投茶很多,其实根本还未到5克。

刚好与110毫升左右的盖碗齐平,可能仅仅只有4克,或是3克,远未达到标准投茶量,自然滋味薄弱。

所以啊,克秤真正的作用,是精准地把握好茶水比例,泡出一杯浓淡适宜,鲜香醇爽的白茶。

而还有的茶友,坚信“沸水会将白茶烫坏,一定要用温水”的泡茶理念。

眼看他们品饮着那一杯杯带有淡淡茶香和茶味的白茶,赞不绝口地说好喝时,自己真是无奈到了极点。

白毫都没被浸润,茶也没泡开,这喝的到底是什么?若真是只追求淡淡的茶味,何必买好茶,买高山白茶呢?

沸水冲泡的意义,是激发高山白茶丰富的香气层次,极易鲜爽清甜的滋味口感,那是温水冲泡以及冷泡茶所不能及的。

《5》

红茶的冲泡,相对来说更加的简单。

它不挑茶具,不管是盖碗,还是英式下午茶中的茶壶,亦或是紫砂壶,都可以用来冲泡红茶。

但这篇文章所提的投茶量,指的是用盖碗冲泡。

最常见的,一泡红茶是5克,用110毫升左右的盖碗,加以沸水冲泡,让茶香释放得更为充足。

发酵充足的红茶,在高温的作用下,桂圆香,蜜薯香,甜香分外高扬,茶汤入口清甜,精彩十足。

到了如今,天气愈发寒冷,很多人都在寻找适合这个季节喝的茶。

红茶,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夜晚,一个人坐在书房里,为自己泡一杯正山桐木小种。

将一泡5克的茶全部投入盖碗之中,注入沸水,鲜甜的果香合着清雅的花香,是正山小种香型里的天作之合。

汤水温软绵缠,花果香交织着,晶莹剔透,回甘持久而绵长。

喝一杯热茶,暖身,暖胃,也暖心。

《6》

茶叶,是一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东西。

会因为产区环境、制茶人的工艺以及等等因素,影响到茶叶的滋味。

但好茶与劣质茶,也由此被分割开。

优质的茶叶,不管是岩茶,白茶还是红茶,都需要精细的泡茶手法。

沸水冲泡,能让茶味和香气充足,一款茶的优缺点也显露无疑。

而投茶量,则需要“看茶泡茶”,在同样都是110毫升的盖上前提下,白茶与红茶为5克,岩茶为8克。

静心品茶之人,方能感受到茶叶在沸水中滋味的变化,更能泡出一杯好茶。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喝茶放多少克好?

不同的茶有适合的冲泡方法,根据投茶量和不同器具的搭配,达到更好的茶汤表现。

适合杯泡的茶类

如:绿茶、红茶、黄茶。多是散茶形式,茶叶等级嫩度高,以品饮茶汤的鲜爽细腻度为主。器具选择玻璃直身杯,一般为200ml-300ml容量。

投茶建议:3~5克

适合功夫泡法的茶类

? ? ?如:黑茶、青茶、白茶。外形为紧压方式为主,也有条索卷曲的散茶。需要通过多次冲泡的方式来品饮一整泡茶汤。器具选择可以是常见的盖碗,或是壶(紫砂、瓷、窑均可)。

? ? ?投茶建议:1:16

? ? ?这里要注意的是,功夫泡法的器具选择不同,容积变量大,所以在冲泡前要先确定所使用器具的容积是多少,然后根据容积按比例计算出适合的投茶量,在冲泡时,根据茶叶的溶解情况,分多次冲泡出茶汤进行品饮。

陶瓷盖碗适合泡什么茶

陶瓷盖碗适合泡什么茶

  陶瓷盖碗适合泡什么茶,盖碗又称三才碗,具有简便、容易出汤等特性,其次盖碗不吸收茶叶的滋味,也不掩盖其缺点,可真实还原茶叶的滋味、香气,下面看看陶瓷盖碗适合泡什么茶.

  陶瓷盖碗适合泡什么茶1    盖碗适合泡什么茶

   1、铁观音

  盖碗特别适合用来冲泡铁观音,它是青茶的一种,味道清香回甘明显,口感醇厚,冲泡以后的茶汤色泽碧绿,它特别适合那些白瓷材质或者青瓷材质的盖碗来冲泡,这些茶具能更好的突出,铁观音的特点。

   2、红茶

  红茶也特别适合用盖碗来冲泡,特别是红茶家族中的大红袍和祁门红茶,都适合用盖碗茶具来冲泡,在冲泡时可以选择自杀的盖碗儿或者陶瓷盖板,冲破以前,把盖完先用热水温热一下,然后把红茶放到盖板中,再冲入开水,这样能让人们品味到红茶的诱人滋味。

   盖碗茶怎么喝

  1、平时也用盖碗儿茶时茶杯的杯身和杯托以及杯盖儿,三者不能分开,否则就是不礼貌和不美观的行为,而且在品饮盖碗茶时,揭开碗盖,要先闻其盖香,随后才能闻茶香,这些都是盖碗茶正确的品饮步骤。

  2、在喝盖碗茶时要用手托着晚托,然后另外一个手打开盖碗的盖,并拿在手里,轻轻撩拨浮在茶汤表面的茶叶与浮沫,然后再引用下面的茶汤。另外在国内不同地区,对盖碗茶的喝法也不相同,在中国南方地区,盖碗茶泡好以后要翻查引用,而在中国北方地区盖碗茶泡好以后,则会直接饮用。

  陶瓷盖碗适合泡什么茶2    乌龙茶——适合

  乌龙茶是我国具有鲜明特色的茶类,其发酵程度在绿茶和红茶之间,为中发酵茶(也叫半发酵)。自古以来,冲泡乌龙茶就特别讲究。除了铁观音适合盖碗茶具冲泡之外,还有闽北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牛肉等名种),广东的凤凰单丛、以及台湾的洞顶乌龙等茶类,不过相对而言,这些茶叶与铁观音有一些差异。

  铁观音发酵程度比它们低,更注重茶叶的'清香,惧怕“闷黄”。其他的这些乌龙茶,发酵程度一般比较高,现在较为流行的是中发酵(40%)左右的。因此,这类茶更注重的是茶叶的“醇”甘、甜,对于口感要求比较高。因此,它们虽然也适合盖碗茶具,但如果使用紫砂壶冲泡的话效果会更好,大家冲泡时两者可以通用。

  实际上,历史上品饮乌龙茶的茶具最为考究,备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称为“茶房四宝”,而这“茶房四宝”指的是紫砂壶茶具而非盖碗。

  即潮汕炉--广东潮州、汕头出产的陶磁风炉或白铁皮风炉;玉书碨--扁形薄磁的开水壶,容水量约250毫升;孟臣罐--江苏宜兴产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壶,容水量约50毫升;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约5毫升。

  当今泡饮乌龙茶的茶具仍然脱离不了这“茶房四宝”,只是有所变化,更趋实用化、方便化。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宝”有小电炉、钢质开水壶(也有电炉与开水壶配套称为“随手泡”)、钢质茶盘(或塑料茶盘),“白瓷盖碗”(钟形,高5.5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4.5厘米;这种盖碗放茶叶、嗅香气、冲开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这样才具备泡饮乌龙茶的条件。

   绿茶类——不大适合

  在六大茶类中,绿茶恐怕是最不适合盖碗茶具冲泡的茶叶了。绿茶属于不发酵茶,采摘的又是较为细嫩的细芽,并且以芽越细越好,例如上等的碧螺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冲泡是观赏性是冲泡茶的主要考量指标之一,其次,绿茶由于较为细嫩,它的投茶量要比乌龙茶更少才合适。打个比方,铁观音一般一泡7-8克的投茶量,而盖碗茶具的容量设计也大部分适合7-8克茶叶冲泡。

  如果绿茶一次放入7-8克冲泡,投茶量很显然偏高了,这就直接影响了品饮口感。另外,漂亮的绿茶茶底,如果放在玻璃杯里面,随着茶水的飘动,那视觉效果不言而喻,感觉杠杠滴。因此,现在大部分冲泡绿茶者还是以玻璃茶具为主。

  当然,如果你非要用盖碗茶具冲泡的话也可以。冲泡时可将开水对着茶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呈螺旋状冲泡,让茶叶充分翻滚,口感更加丰富。使用盖碗冲泡的绿茶,一般像成都盖碗茶那样单人手持盖碗直接品饮居多,也可通过公道杯分杯给多人品饮。

   黑茶——不大适合

  一般来说,黑茶的发酵程度很高,且还有一部分是后发酵茶品,例如熟普洱,这类茶最主要的是茶水,香气类型属于陈化香,有的茶类还需要闷久一些才更有味道。黑茶如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浓度都比较高,适合使用腹大的紫砂茶壶冲泡,紫砂壶能够很好地保留住黑茶的香气,而且还不容易散热,不至于茶汤过早冷却。

  此外,黑茶如果拿来蒸茶或者煮茶的话,也是比较合适的一种茶类。不过使用盖碗冲泡亦可,盖碗冲泡黑茶时,可使用画圈注水法,不过由于黑茶制作方式特殊,因而洗茶时最好洗2次,以便去除各种杂质。

   白茶——适合

  白茶的发酵程度略高于绿茶,低于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乌龙茶的一种茶类,是属于较轻的发酵茶,因此其冲泡方式个人觉得可选择玻璃杯。当然,白茶用盖碗茶具冲泡相对于绿茶就合适多了。现在越来越多茶友冲泡白茶时均采用盖碗冲泡。在白茶中,除了老白茶适合煮茶外,其余的几乎适合盖碗茶具。

  冲泡白茶,和铁观音一样最好是使用白瓷盖碗来冲泡,白瓷盖碗不吸香、不吸味的特质,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白茶的香气与滋味。冲泡白毫银针及白牡丹时,可使用画圈注水法;冲泡贡眉及寿眉时,可使用螺旋式注水法,白茶的鲜叶相对细嫩,因而要注意投茶量,冲泡用茶量控制在5克左右即可,不能过多,这样泡出的白茶口感更好。

   黄茶——都可以

  冲泡黄茶适合用玻璃杯或盖碗,尤以玻璃杯泡君山银针为最佳,可欣赏茶叶似群笋破土,缓缓升降,堆绿叠翠,有“三起三落”的妙趣奇观。黄茶的投茶量按泡茶具容量置入四分之一茶叶。水温以85度为佳。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黄茶中比较知名的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都比较细嫩,

  不宜使用沸水冲泡,像君山银针使用70°左右的水温冲泡即可。黄茶普遍使用透明玻璃杯冲泡,但使用盖碗冲泡亦可,冲泡时可像绿茶一样将水冲在茶叶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呈螺旋式冲泡,让茶叶充分浸润,使得口感更加甘醇鲜爽。

  陶瓷盖碗适合泡什么茶3    一、盖碗的构造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是在民间盖碗也指一种齐刘海发型,因这种发型的刘海像只碗盖在头上而得此名。“茶托”又称“茶船”。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

   二、盖碗的使用

  1.用盖碗品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2.品饮时,揭开碗盖,先嗅其盖香,再闻茶香。

  3.饮用时,手拿碗盖撩拨漂浮在茶汤中的茶叶,再饮用。

  4.在闽南一些地区常以盖碗泡茶后再分茶,在北方地区通常用盖碗泡茶后就直接饮用。

  我国的盖碗品牌分为汝窑盖碗,青花瓷盖碗,青瓷盖碗等。不同的品牌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绿茶的冲泡方法和手法盖碗

1、烫碗,将盖碗放入茶洗中,揭开碗盖,注入沸水再盖上碗盖,用沸水浇淋盖碗;
2、洗茶,把绿茶投入盖碗中,注入开水冲泡,2~3秒后倒掉茶汤;
3、泡茶,继续往盖碗中注入开水,盖上盖碗焖泡,1~2分钟后端起盖碗品饮。
1、烫碗,将盖碗放入茶洗中,揭开碗盖,注入沸水再盖上碗盖,用沸水浇淋盖碗;
2、洗茶,把绿茶投入盖碗中,注入开水冲泡,2~3秒后倒掉茶汤;
3、泡茶,继续往盖碗中注入开水,盖上盖碗焖泡,1~2分钟后端起盖碗品饮。
绿茶的冲泡方法与手法如下:
1.准备好必要的工具:瓷茶具、茶叶、茶巾、水壶和玻璃杯。
2.清洗茶具:用温水冲洗所有的茶具,确保没有杂质和味道残留。
3.烧开水:用水壶烧开水,让水温达到75-80℃。
4.取茶叶:根据个人口味,取出适量的茶叶(一般为5-8克),放入干茶杯中。
5.预热茶具:用热开水预热瓷茶具。
6.冲泡绿茶:在茶杯里加入茶叶,然后用75°C-80°C的热水冲泡。第一泡冲泡时间约为20秒左右,等待茶汤渗透叶底后,即可饮用。
7.倒茶:每泡茶时,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用来降温,一般不需要喝这杯茶,之后再注入茶杯中。
8.第二泡:第二泡冲泡时间约为10秒左右,以后每泡时间均可逐渐延长5秒左右。
9.盖碗:将茶杯的盖子翻过来,放在桌子上或茶盘上,将茶碗逆时针旋转180度,再将茶杯的盖子轻轻盖住茶碗即可。这样既可以防止茶叶随着茶汤移动而入口,也可以保温。

泡茶放多少茶叶

问题一:泡茶到底要放多少茶叶才合适 冲泡提示: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泡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水烧开后再冷却);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透茶叶为度,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问题二:泡茶时,到底放多少茶叶才合适 你所说的范围有些广,单方面说说盖碗的泡茶放茶量吧!
1.绿茶或黄茶
盖满盖碗底部
普遍来说,绿茶和黄茶是公认为所有茶类中最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快,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过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盖上盖子,会把茶汤闷坏;二是太烫的水会伤害到绿茶和黄茶的茶叶,让茶汤变苦变涩,但又不能太低,使茶叶的香气激发不出来,一般常用的是85――90℃的水,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2.红茶
盖满盖碗底部,比绿茶稍多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像祁门红茶、四川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多。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近一半。
3.青茶
又叫“乌龙茶”。条形乌龙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盖过盖碗底部
乌龙茶的种类、类别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吞的热水冲泡简直可以称作“浪费”,一定要记得哦。
4.黑茶
紧压茶
占盖碗容量的1/5
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为了舒张茶叶,紧压茶的冲泡过程中也常常会有温润泡。
5.白茶
散茶占盖碗容量的3/4-1/2;
白茶饼占盖碗容量的1/5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应该是最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把它泡坏,实在没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场合,果断泡白茶吧!

问题三:泡茶时茶叶和水放多少才合适 泡茶方法
作者: 来自: 时间:2004-5-19
1.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 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 *** 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
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泡茶法
此法时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泡茶,发味快,而又避免渣叶入口,也是一种创造。饮休既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活动。所以茶艺亦不可墨守成规,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但无论如何变,总要不失茶的要义,即健康、友信、美韵。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导下,作些改进是应该的。当代生活节律不断变化,饮茶之法也该越变越合理。法简易行,但过简通俗读物是韵味佳趣。古法不易大众化,但对现代工业社会过于紧张的生活,却是种很好的调节。所以,发掘古代茶艺,使再现异彩,也是极重要的工作。据说福州茶艺馆已恢复斗茶法,使沫饽、重华再观,实在是一雅举。谈饮法,不仅讲如何烹制茶汤,还要讲如何“分茶”。唐代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宋代用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代。明清以后,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壶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码能斟四、五碗的茶壶。所以,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称“茶子。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民间称为“关公跑城”。技术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点一提,也是几次才均匀茶汤于各碗,引谓“韩信点兵”。
泡茶掌握茶水比例
总觉得在家喝茶与在茶馆里喝滋味不同,探究原因,我以前总归结为家中和茶馆环境、氛围不同,因而导致心情不同,从而影响口腔里、舌尖上的滋味,但最近一位专业人士相告,其实这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沏茶时不同的茶水比例所致。
泡茶有很多讲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虽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一样的。为了使茶叶的色、香、味充分地冲泡出来,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尽量地被饮茶者利用,其中应注意茶、水的比例。
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档茶用量可......>>

问题四:泡茶放多少茶叶最佳? 古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而冲泡一杯或一壶好茶,与朋友围桌对饮,亦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那么,茶叶究竟该如何冲泡和品饮?现作一介绍,以便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参考。
(一)泡茶“三要素”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木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开始饮用,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2.泡茶水温
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度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度),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

问题五:普及一下泡一杯茶到底放多少克茶叶合适 绿赤指口袋妖怪绿、赤坂火叶指口袋妖怪火红、叶绿还有绿宝石和红宝石

问题六:一杯茶和一壶茶应该放多少克茶叶?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据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 *** 、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即指烧开水煮茶――作者注)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培养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

问题七:茶叶该放多少才适量, 一、按比例投茶
不同品类的茶叶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冲泡时茶水比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般而言,红茶、绿茶的茶水比例是1:50;乌龙茶的茶水比例是1:22,这样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干茶。
比方说,你手上的壶能装4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8克的茶叶是比较合适的。
二、按体积投茶
普遍来说,绿茶和黄茶是公认为的最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内含物质出得块,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即可。
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
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即可。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大叶种红茶占的体积大,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更多。
乌龙茶的品类繁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
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泡茶本身是个逐渐熟练的过程,丰富的泡茶经验带来的并不是教条般的条条框框,而是更加随性自在的喝茶。

问题八:每天喝多少茶合适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缺一不可。除了吃饭满足人体正常需要外,喝茶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不少人早上一起来就沏上一杯莞香茶,开始了一天的生活。那么,每天喝多少茶才合适呢?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人皆知,喝茶有许多好处,但茶性寒凉,不可以无止境地喝,应掌握一个度。喝茶太少,作用不大。那么一天应该喝多少茶叶才合适呢? 据介绍,喝茶过量,会使体内水分增加,血液循和心跳加快,心肾负担加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并引起茶碱在胃内积聚,胃液分泌受到抑制,妨碍消化。尤其是浓茶不宜多喝,因为茶叶中的生物碱如果在人体内含量过高,就会强烈 *** 大脑神经,心跳加快,从而产生心悸、头痛、失眠、尿频等症状,还会引起肠胃道的病理变化.乃至引发溃疡。喝茶多了,茶中的鞣酸大量积聚.容易与维生素Bl结合,使维生素B1的含量降低而影响食欲,而且还会引起神经过敏.反而容易感到劳。据称,用茶来防病或治病,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按一定的量来服用。从茶叶的药效成分、营养价值等综合因素来考虑,茶不宜泡的太浓,这当然因人而异,但每天每人的茶叶用量应控制在5-15克左右。如果运动量大消耗多.或者进食偏多的人.每天的茶叶用量15-20克比较适宜。食肉量多的人,每天的茶叶用量可高达30克左右,这样有助于消化,减少脂肪的积聚,反之,体弱多病的人,心动过速、神经衰弱、缺铁性贫血患者就应该少喝、甚至不喝茶。日饮茶水应几多每天需要摄入多少茶才能达到养生健体的效果呢?保健经书:1.洋眼看中国茶:英国现在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为了健康,请每天喝4杯茶。”在一个以咖啡和可可为主要饮料的西方国家,竟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可以想象,茶在全世界是多么流行了。这些年来,饮茶的人数在全世界呈现上升的趋势,西方人通过实验证实:茶对于健康来说确实比咖啡要好得多。就连外国人都意识到了茶的重要保健功效,身为茶之故乡的人民,还有很多青少年贪图碳酸饮料和咖啡,看来茶叶的保健功效还应当大力地宣传。2.:有些报道说,要想通过喝茶达到保健的效果,每天至少要喝10杯以上的茶,茶中的有效成分才会起作用,这与英国人说的4杯有很大的出入。10杯还是4杯,区别在于是用多大的杯子,因此,用饮茶的杯数来确定数量是不准确的。茶中最重要的养生成分是茶多酚,据相关专家估算,每克茶叶大约含有200毫克茶多酚,假设每天喝6克茶叶,通过两次冲泡后,浸出的茶水中可以含有1200毫克茶多酚,如果人体对此的吸收率能达到50%,我们也可以摄取到600毫克的茶多酚,而人体每天只要能摄入达300毫克茶多茶归属食品的范畴,如同米饭、馒头。可以喝。但是,一、切忌空腹喝茶,因为茶叶中的咖啡碱会促进胃酸分泌、助消化、容易产生饥饿感、也就是会加重肠胃在空腹时的胃酸分泌,容易胃部不适。二、饭后半小时后,再饮用茶比较适合。三、少量、或者不要饮用过浓的茶汤。隔夜茶茶汤不建议饮用,茶汤中的营养物质、同样是微生物的最爱,放置6个小时以上的茶汤,就不要饮用了。容易拉肚子。

问题九:一次放的茶叶可以泡几次茶 装茶最好别超过三次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将茶叶反复冲泡,直到喝不出味道为止;有些人则冲泡一两次就赶紧换茶叶。这两种做法哪种正确,一杯茶究竟冲泡几次比较好?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君峰。
尹君峰告诉记者,有些人喜欢喝淡茶,有些人喜欢喝浓茶,虽然茶叶冲泡的次数和不同人的口味有很大关系,但从营养吸收上来说,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散装茶则别超过3次。 他解释,茶叶中含有具有抑癌作用的茶多酚、可以降血糖的茶多糖、使中枢神经兴奋的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析出多少,和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营养物质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与散装茶叶相比,袋装茶的茶叶在加工制造时通过切揉,充分破坏了叶细胞,颗粒形状比较小,茶叶中的营养物质经过3―5分钟的第一次浸泡,就会有80%―90%析出,第二次冲泡以后,剩余10%左右的营养物质也差不多全部析出了。因此,尹君峰建议,袋装茶最好冲泡一次,不仅在营养的吸收上没什么损失,也不会影响口感和滋味。散装茶由于颗粒比较大,第一次冲泡的时间最好长一点,应在5分钟左右,其中的营养物质会有60%―80%析出;经过第二次冲泡,会有80%―90%的营养物质析出;第三次冲泡后,营养物质的浸出率将超过95%,再冲泡下去,已经没什么营养作用了。
至于有专家指出,茶叶经多次冲泡,会使其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浸出。尹君峰指出,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过分担心。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多水溶解度极低,按每人每天饮茶10克计算,即使冲泡1毫克/千克残留的茶叶,摄入的农药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允许摄入量的几千分之一。茶叶中的重金属铅的浸出率也比较低,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茶叶,其含量就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每种茶叶的冲泡方法不同,像乌龙茶一般冲泡在六泡左右,质量好一些耐泡点的可以泡到八九泡,绿茶的一般在三泡左右口感就会淡了,普洱茶的话要看这个茶的年限品质了,好的能冲泡十好几次。

问题十:沏茶水一次放多少茶叶,泡一壶茶,加几回水 每杯放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茶壶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比例唬投入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或更多。冲泡茶叶的时间和次数相关。茶叶冲泡时间与茶叶种类、用茶量、水温和饮茶习惯都有关系。冲泡时间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一般讲,用茶量多,水温高。细嫩红绿碎茶,冲泡时间宜短,3―5分钟即可。冲泡次数1―3次为宜,随着冲 泡次数的啬,冲泡时间应适当延长。冲泡时最好先倒少量开水,浸没茶叶,再加满至七八成,便可趁热饮用,当喝至杯中剩1/3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二次冲泡,继续喝至1/3茶汤时,再冲泡第三次,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冲泡乌龙茶的次数可达5―7次,又由于其多用小型紫砂壶,冲泡时间较短,一般约2分钟左右,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从第二泡开始渐渐啬15―30秒的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28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