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泡到什么程度就不能泡了。一般来说,茶叶的香气越浓,泡茶的时间就越长。如果是绿茶,可以适当延长一些时间。但是,如果是红茶,就不能超过3分钟。否则,茶叶中的茶多酚会氧化,茶汤会变得苦涩。此外,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较高,喝茶时不能太快。否则,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所以,在泡茶时时,应注意控制水温,避免烫伤。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用开水冲泡,这样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降低茶叶的营养价值。
如果茶泡的时间太久,茶里面的多酚、芳香物质等会自动氧化,降低茶汤的色、香、味;茶中的维生素C、P、氨基酸等也会因氧化而迅速消失,而降低茶汤的营养价值。如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滋生细菌而引起霉变,也会对人类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老百姓说的茶叶不宜久泡,主要是因为茶叶中不仅咖啡因、鞣酸等物质会大量浸出,影响口感和茶汤品质,而且已浸出的有益成分也会因为氧化等原因而遭到破坏。茶叶在冲泡时,前几泡已经将大部分可浸出内含物质都释放得差不多了,如继续以100℃以下的热水或温水浸泡下去,意义不太大了。
扩展资料:
喝茶最佳时间——
早上9点一杯茶。人一天喝3杯茶最合适。第一杯是早茶,适合早饭后9点到10点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是3杯茶中最重要的。早茶最宜选花茶,花茶经过二次加工,混合了鲜花的浓郁和新茶的清香,能够芳香醒脑,对一天精神都有提升作用。
下午1点一杯茶。第二杯是午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其中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
晚上6点一杯茶。第三杯是晚茶,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其中红茶最适合晚上喝,因为发酵茶的咖啡因含量低,对睡眠影响小。
参考资料:人民网-卫生健康-茶叶为什么不能久泡
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喝茶有3个最佳时间
茶可以用开水泡吗
茶可以用开水泡吗,喝茶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的一件事情,而我们应该知道泡茶是很有讲究的,生活中我们喝的茶品种很多,茶叶的作用也是比较多的,以下分析茶可以用开水泡吗
茶可以用开水泡吗1 开水泡茶时注意好温度,是好的。
用沸水冲泡,注意控制温度。有些人喜欢用刚开的水冲泡茶叶,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刚烧开的水温度高,可使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
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扩展资料:
茶宜常饮而不宜多饮,应随饮随泡,不要搁置太久。茶叶泡的过久,内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被泡了出来。
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同时由于茶水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多,而影响卫生。茶泡三四杯后就没有再泡的必要了。
茶可以用开水泡吗2 茶叶泡几次就不能泡了:
1、条形茶叶冲泡次数
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浸出率不一样,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其次是咖啡碱,接着是茶多酚,可溶性糖等。
条形茶泡第一次时,这些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10%,冲泡到第四次只能浸出2%-3%,所以红茶,绿茶等条形茶类适宜冲泡2到3次。
2、细嫩茶叶冲泡次数
乌龙茶,花茶质地比较细嫩,香味浓郁,口感甘醇,茶汁容易浸出,这些类型的`茶叶注重香气,泡茶的时候应该加盖,才不会使香气散失,而且泡茶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乌龙茶经过一分钟左右,花茶经过两分钟就可以饮用,乌龙茶可以连续泡4到6次,花茶可以连续冲泡2到3次。
3、红碎茶冲泡次数
红茶中的红碎茶在加工的时候,鲜叶经充分揉捻切细,茶汁一冲几乎尽出,故只能冲泡一次。
4、银针冲泡次数
白茶中的白毫银针和黄茶中的君山银针,采摘时大多很细嫩,有的只采一个茶芽,加工时不经揉捻,而是直接烘焙而成,所以只能冲泡一次,最多两次。
5、袋泡茶冲泡次数
袋泡茶是将红茶,绿茶,花茶或普洱经切细后用袋包而成,这类茶叶一经冲泡,茶汁很易浸出,所以一般只能泡一次,最多两次。
小贴士:
茶的滋味是随冲泡时间延长而逐渐变浓。用沸水泡茶,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首先被浸润出来,到三分钟时,含量较高,这时喝起来茶汤有鲜醇香浓的感觉,随着时间延续,茶多酚等浸出物含量才会逐渐增加,因此泡茶的时候,绿茶,红茶等茶叶的头泡茶在三分钟后开始饮用,乌龙茶用量较大,第一泡1分钟就可以喝。
茶叶可以用沸水泡茶吗:
很多人习惯用刚烧开的沸水来冲泡茶叶,其实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因为用沸水泡茶会破坏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例如,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类黄酮等营养素,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大量破坏,从而大大减低了茶的滋养保健功能。而且水温过高还会使鞣酸、咖啡因等物质溶出过多,使茶带有苦涩味,并会使茶的清香味很快消失。
茶可以用开水泡吗3 正确的泡茶方法
1、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2、温杯:用烫壶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3、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正确的泡茶方法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5、刮沫: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之后盖上壶盖静置稍许。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这样不会起泡沫,也不会溅出。
7、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8、品饮:正确的泡茶方法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少许茶汤入口,含汤在舌尖回旋细品,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泡茶的误区
误区一:用沸水泡茶
并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用沸水冲泡的,比如用沸腾的开水冲泡绿茶或是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就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P等。另外,如果水温过高,绿茶叶或茶芽容易泡熟,变成红茶,失去原有的茶香和口感;而且还会溶出过多的鞣酸等物质,使茶汤带有苦涩味。
因此冲泡绿茶或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水温应控制在85至90℃左右,茶叶越嫩、越绿,冲泡水温要越低。黄茶的冲泡水温也最好在90℃左右。
当然,像红茶、黑茶、乌龙茶(青茶)、白茶中的贡眉和寿眉,都是可以用沸水冲泡的。
误区二:用保温杯泡茶
用保温杯泡茶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减少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有苦涩味,因而也损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正确的方法是沏茶时使用陶瓷壶、杯,这样才能使茶叶的茶香和口感保持最佳状态。
误区三:习惯泡浓茶
泡一杯浓度适中的茶水,一般只需要3-6克左右的茶叶(大红袍约需8克),但是有的人喜欢泡浓茶,实际上这样喝茶并不健康。
因为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性太大,普通茶叶(除红、绿碎茶和速溶茶外)以冲泡三次左右为例。
误区四:长时间浸泡茶叶
一般而言长时间泡茶(叫做“坐杯”),茶水会有苦涩味,放在暖水瓶或炉灶上长时间煮的茶水,还易发生化学变化。因此茶叶应适当浸泡,一般而言浸泡1分钟以内饮用最佳,前几冲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出水,因为此时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
误区五:扔掉泡过的茶叶
大多数人泡过茶后,喜欢把用过的茶叶扔掉,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经济,有专家称,可以对茶叶进行适当咀嚼,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以及其它营养物质。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沸水冲泡,注意控制温度
刚烧开的水温度高,可使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2、第一次茶要过滤
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污染,茶叶表面总残留一些农药,相应的头遍茶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所以应让头遍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3、同一茶叶不要泡多次
茶宜常饮而不宜多饮,应随饮随泡,不要搁置太久。茶叶泡的过久,内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被泡了出来。
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同时由于茶水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多,而影响卫生。茶泡三四杯后就没有再泡的必要了。
4、合适的茶水比
茶叶和水的比例因茶叶的种类及喝茶者的浓淡喜好有所不同。绿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一般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
红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与绿茶相当。黑茶的茶叶用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即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25。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
5、选择茶具
选对茶具是泡茶、赏茶、品茶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冲泡绿茶时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选杯子,品相好、细嫩名贵的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可以使用透明玻璃杯,以便欣赏“茶舞”。一般品质的茶叶可以用瓷杯,泡绿茶不要盖杯盖,否则茶汤容易变黄。
红茶为了观色,也可用玻璃杯或是用白色瓷器衬托其红色茶汤,但不同的是,使用盖碗杯冲泡更能发挥红茶的浓郁香气。乌龙茶也适合用盖碗杯冲泡,方便闻香和赏叶底,还可以用紫砂壶来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普洱茶一般用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茶的8个常见误区,你喝对了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好茶不如会喝茶 正确泡茶要注意以下几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54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普洱茶生普还是熟普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