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忠华这个名字怎么样好听吗?我觉得这个名字非常好听,因为他的父亲姓李,所以他就叫李忠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家里就比较穷,但是他的父亲非常喜欢欢他,所以他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学习成绩非常好,毕业之后,他选择留在城市工作,并且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的老婆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长得很有气质,两个人结婚之后,生活过得很幸福。
景东县第二中学始办于1958年9月,地处景福乡古里街,是古里街最平缓的地方,占地面积近100亩。我是1982年9月到二中上初中,记忆中的二中是这样。
街上一条四米左右宽的古巷道通往二中,巷道用大小不一的乱石铺设,巷道左边是古里完小,街右边转角处是邮政所,二层楼房是这条街最早建的小洋楼,相邻的是二家民宅,房子有近百年历史,有些沧桑破旧。
一座大铁门里面就是二中,中心区域是运动场,有两块篮球场,二块排球场,有一个300多米长但不规则的环形跑道,跑道边种有高大的树木。用围墙单独围起的院子是学校食堂,二幢二层的土瓦房最早是建校时的教室,我们入校时改为男生宿舍,住高低床,一个宿舍需住四十多人。围着运动场,依山而建了六幢一层或是二层的土墙瓦房,或新或旧,有做学校办公楼的、有做教师宿舍的、有做女生宿舍的,很多老师一家人也就分到一间房,非常拥挤。新教学楼建在一个斜坡上,二层的土基墙木结构青瓦房,边坡比房子还高,就在边坡中间开了条一米多宽的土路作为师生去二楼上课时行走,土路与二楼之间用两座天桥连接,教学楼一层有十五间,上下共有十个教室,这已是景福乡的地标建筑了。
古里街背靠无量山的丫巴山,左右两条平行的小河一条叫老座河、一条叫丫巴山河,清澈的河水从无量山流下汇入古里河。周末学生都到河里游泳洗澡、洗衣服,河里的鱼虾很多,徒手也能抓到不少。最有趣的是晚上到河岸边的稻田里捉蚂蚱,几个同学用电筒灯照射捉上一会儿,每人用袋子能提回几百只,蚂蚱放入锅中煎熟,用力吹去翅膀和细腿,再添加些盐和油煎至黄脆,吃起来那才叫香!
那时,各乡镇都有一、二所乡中学,而成绩比较好就录取到县级中学上初中,中考成绩优秀的录取到景东一中读高中。当我们拿到二中录取通知书时,已开学几天了。从保甸街到古里街公路距离50多公里,有公路但没有车。那时都是走小路,有的地方抄近路走,要走八九个小时。我们四个同学的家长挑着行李,到保甸街等齐已是上午9点多才出发,中午2点左右到了林街,吃了一顿午饭继续前行,当到达学校已是晚上7点多。
那时景二中设有高中部两个班,一级一班,高二时再分文科、理科;初中部6个班,一级两个班,我们这一级是初22、23班。我们四个同学都分在23班,由于入学学生有60多人,超计划了,我们都没有课本,上课时只能和同学共用,下课后借其他同学的课本使用,读书就特用功,进步也很快,这才真正体会了古语“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含义。
校园生活比较单一,两块篮球场每到下午都有球赛,初中的同学参加的人很少。也没有其他活动项目,同学们玩的是最流行的“弹玻璃珠”游戏,一种带三色的小玻璃珠,找一片几平米大的地,几个人就可以玩,划一条界线,在地中央钻一个小洞就成,用大拇指来弹,当时在古里街大街小巷的孩子都在这么玩。
学校的食堂虽要求排队打饭,但经常还是靠实力去挤,学校的菜基本是南瓜加青菜之类的,汤面上飘荡着几片油花,清汤寡水的,掌勺师傅总是晃开油花才捞起几根菜倒入碗中。一个星期卖二、三次肉,要排队1个小时左右,还经常轮上自己时,肉已经卖完了。后来附近老百姓经常做一些小菜、咸菜之类的到校门口卖,因为带的油水更多,味道也更好,就经常几分钱一小勺的去买。二中的学生都使用粮本,是家里面把粮食交到粮管所,再到学校换成购粮本,每月有36斤,早点二两,永远都是面条;中午、下午各五两,三分之一吃杂粮。饭票都要计划着吃,一次快放假了,看看饭票还剩有几斤,就放开肚皮吃一次,结果打了三次,三斤的麦面饭不知不觉就吃完了,终于测试了一下自己的“肚量”。
在1986年以前二中毕业的学生最记忆犹新的可能就是“二中茶厂”。“二中茶厂”始建于1959年,也就是说,从第一届景东二中的学哥学姐们就与它有不解之缘。当时提倡勤工俭学,学校就在曼等乡地界的二无量山上找了一个地方,去开垦种植茶叶。为了更好开展大生产运动,学校还专门在茶山上建了教室,师生们轮流上山,边上课边劳动两不误,几年下来开垦种植了200多亩的茶园。二中距离茶厂的路程15公里左右,从海拔1560米的学校所在地,蜿蜒下到1200多米海拔的古里河,再从河底“直上云梯”般走到2100多米海拔的茶山上,每次上山需要3个多小时,下山只要一个多小时,都是“上山望天愁,下山跑步走”。直到1976年之后,学校以学习为主,学生才不再轮流住山上,平时请了几个工人管理茶园,但每年学生老师都要上山十来次挖茶地、砍柴、采茶等。1986年学校把茶山承包出去,才终结了“二中茶厂”的心酸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上茶山的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贯头坡”,走上几百米,歇一下,回头望望“古里街”,看着从无量山流下的老座河和丫巴山河汇入古里河,很像数学公式“π”的造型,再看看所走的茶山特像老师批改作业时打“✔”,真是去一次怕一次。记得当时我们班里有一个男同学,他父亲在他上五年级时病世了,他姐姐在22班,姐弟俩每个星期六中午都要回家,星期天帮助母亲干活,下午吃过晚饭,带上第二天的饭和一个星期要吃的酸咸菜,走两个多小时来到学校。到初二时,学习挺好的姐姐只能辍学回家劳动。也许是营养不良,这个同学当时是学校里个子长的最小者之一,所以每次上茶山他都非常吃力,但从来没有落下过,毕业之后也就再没有关于他的消息,相信一切安好。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有50多年光辉历史的景二中合并了景福乡中学,降为乡中学,有几分惋惜和怀念。这里先后走出了近万学子,像撒落在大地上的一粒粒种子,各自生根发芽。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离开景东二中的校门已经快四十年,童年的往事,虽然生活清苦,学习紧张,但不失乐趣。每每忆起校园的老师、同学、油灯、一瓦一木……还是那样的清晰。
图文来源:包忠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55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师咽喉炎吃什么药最好效果
下一篇: 红茶叶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