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迈山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5℃,最高气温在20-22℃之间,最低气温在10℃以下,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茶树生长长的理想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达到0.8%以上。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是一个值得旅游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不一样的民俗风情,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云南景迈山气候特点
二:云南景迈山气候怎么样
景迈属于茶区,冰岛气候低不适合茶叶生长
三:云南景迈山气候特征
自2010年6月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来,历时11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于202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如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2022年,国家文物局相关专家两次来到景迈山常驻指导申遗工作。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迎检工作完成,景迈山接受了国际专家团队的考察与评估。
△迎检工作现场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遗产区包含了景迈山古茶园、古村落最为集中的区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面积177平方公里,涉及15个村落。景迈山茶文化为何能成为外界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一扇窗口。
茶文化的千年传承
傣历600年(公元1139年)前,景迈大平掌就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嘎轰,景迈茶早已是皇室贡品。
澜沧江的江风穿林打叶,一路来到这高大杂木树冠呵护下的古茶林里。风温和起来,林间万物忽然在景迈山这独异成片的古茶林中共生共荣。
△景迈山申遗核心区大平掌
景迈山先民用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方式,创造了林茶共生的森林景观,延续千年并保存至今。
这里的世居民族以茶林管理、土地利用和村落建设为代表的传统知识体系,塑造了景迈山以古茶林、村落、森林为核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空间合理分布,功能有机融合的茶文化景观遗产。
△景迈山翁基古寨2500多岁的古柏树
在当今世界工业化种植茶园为主的产业发展背景下,景迈山是世居民族保护并合理利用山地环境和森林资源的典范,是全球茶文化景观的珍惜独特遗产。
景迈人的世代耕耘
人在草木间即为茶,大地高山生出草木,草木合为森林,森林涵养了茶,茶滋养了人,人依恋上茶,自然而然的与景迈山结下亲密关系。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了启示,明白顺应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人与万物方能共生共荣,质朴的理念流淌在他们的血脉中。
△景迈山古茶树
景迈人辛勤耕耘、世代守护,才得以为人类保留下茶树最原初的宏阔样本区域。达到生产、生活与自然生态融合平衡,他们在景迈山这般卓越的生态观和非凡的智慧中,佐证了景迈山的人文厚度和精神高度。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景迈,傣语的注释里面是新的城邦之意。千年古茶林、干栏式木楼、斑斓的民族服饰、庄严的茶祖庙、恢弘的金塔,这就是景迈。
△山与林、林与人、人与茶和谐共处的景迈山
景迈山的人们与周边葱郁生长的茶树犹如亲人一般,相互见证,相互成就。
从时间的顺延到空间的跨度,从物种的多样性到规模的跨度来看。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完好、年代久远、连片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就在景迈山。
茶马古窖落笔与此
在世界茶源、茶树诞生的地方,茶马古窖逐步搭建起“普洱茶⁺”产业生态圈。
茶马古窖,是以原产地窖藏为载体,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工业智能化技术赋能普洱茶全生命周期,全新定义普洱茶窖藏。
△景迈山
原产地存原茶,将茶叶贮藏在它生长的故乡。洁净的空气、干湿适宜的气候都利于微生物菌群落生长,从而很好地促进普洱茶的自然发酵和转化。
△茶马古窖一期效果图全景鸟瞰
尊重普洱茶生命规律的活化,运用AI、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为普洱茶的自然仓储保驾护航。让有灵魂的普洱茶不断增值,让源于山林时光的收藏在未来回甘弥香。
文旅头条融媒体
茶马古窖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
ID:jrtt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60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粮集团白茶白牡丹
下一篇: 一亩地种多少棵茶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