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川岩江在哪里

品茶 2023-12-01 10:11:44

川岩江在哪里,他们的目的地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岩江派出所民警立即驱车前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找到了他们的目的地。原来,这两名男男子是夫妻,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一直在争吵。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他们决定离婚。可是,离婚协议上的财产分割却出现了分歧。双方各执执己见,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法官通过调解,让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男子拿出自己的银行卡,交给妻子,让她保管。

若不是身临其境,你不会相信在湖南省会城市群中的益阳还有这么一片原生态的自然风景区。

从益阳城区往西驱车约两个小时,沿着资江南岸的小马(小淹—马迹塘)公路,观赏着如画的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安化名镇江南,从江南镇转向南,就进入了川岩江风景区,一片有着秀丽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的神奇土地。

茶马古镇洞市老街

麻溪是资水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大熊山北麓,全长40公里。千百年来,古老的麻溪静静地流淌着,孕育了两岸厚重的人文历史。

洞市,就坐落在蜿蜒曲折的麻溪河边,位于安化县东南部,距益阳城区约120公里。

洞市曾经是通往邵阳(原宝庆)、新化、溆浦的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据说,在以前的湖南地图上可以没有“安化”、“东坪”的标记,但一定会有“洞市”的地名。兴盛时期的洞市曾经商贾云集,绵延几里的青石板街巷商号林立,麻溪河的竹排蜿蜒数里。

岁月让古镇改变了模样,当年的鼎沸人声虽早已沉寂,但徜徉在残存的老街古巷中,仍能感受她那浓浓的古韵。黑里透黄的木板屋,被岁月打磨得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街面,街口矗立的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贺家祠堂……这一切,都会撩起人们对蹉跎岁月的喟叹唏嘘。在老街深处,一家老字号商铺招牌——“德胜隆粮油□□”的字迹依稀可辨。今天商铺已改作居家,但里面1米多高的大木柜台、靠墙放着的木制“秤杆架”仍装有大秤,隐约透露出往日的兴盛。

在洞市老街另一头的新集镇上,还有十几家世代相传、纯手工的“皮纸”造纸作坊。这可以算作当年的商业“余韵”吧。

从洞市溯麻溪南行,地势渐行渐高,两岸青山连绵起伏,一直融进远处的云天里,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那些横卧在溪流上的风雨桥,多少年来默默地为过往行人遮风挡雨,守望着重返乡关的游子。永锡桥是安化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风雨廊桥,为清光绪年间“九乡”百姓捐资兴建。桥长80余米,顶部覆黑瓦,重檐翘角,雕梁画栋,写意着苍古遗风。桥西有个与主桥相连的四合院,为守桥人专住,并行清扫和茶水之职。守桥人的选择非常严格,须桥会头人与巫师卜卦摇签方可确定。

在洞市附近的人文景观,还有深山宝刹钟灵寺、清代民居陈五芝花屋和经常成为影视拍摄地的贺氏宗祠。

世外桃源高城峒

大熊山是雪峰山脉的支系,民间亦称八斗米山,主峰海拔1622米,横跨新化、安化两县。在大熊山北坡一座山峰的半腰间,有一片盆地,高城就是座落在这片盆地间的一个小山村, 海拔约600米,距洞市约8公里。

高城,当地人叫“高城峒”,她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谜。一个山野小村怎么叫“城”?既然是“城”,为何还要加上一个意思为“山洞”的“峒”字?大概是因为趟过川岩江便是“上梅”新化县大熊山,高城是古梅山人连接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关隘与驿站,说是一个小城并不过分,也许还蕴涵着当地山民建设“高山之城”的美好愿望;高城并没有什么大的洞穴,之所以名“峒”,或许是因为进山有如进洞一般的感觉吧。

高城,梅山十八峒山水的精华,一个充满诗意的山村,一块仍保持原生态农耕文化的乐土。

从洞市出发,一路过桥趟水,顺着麻溪上行约7公里,到达一个叫蒋家坪的村落后,就只能沿着陡峭的山路往上爬了,一路上要经过“响雷坡”、“过根桥”。从过根桥上去就是关山,山上古木参天。据说,在安化的每一个山村,都有自己的“关山”,关山“管风水”,被当地村民视为守护神。因此,“关山树”从未被砍伐过,如今更是被人们有意识地挂牌保护起来。当地有“响雷坡,过根桥,田内一丘田,田中一口井”一说,据传是过去人们叩关进峒必知的暗语。日渐开放的高城,进入这里的外人,早已不用对暗语了,迎接人们的不再是警惕的目光,而是扑面而来的淳朴憨厚的民风。

关山之颠,峡谷之上巍然耸立.着“将军岩”, 它如同一尊门神扼守着村头。传说将军岩上曾建有“红公寨”,当年,李闯王旧部红公和黑公流落到此,依据将军岩的险峻,安营扎寨,杀富济贫,威震新化安化两县。

将军岩下是关山峡,长约一公里,宽约十多米,深达百米。两岸的岩壁如刀削斧劈一般,险峻异常。谷底是涓涓细流,清澈见底。峡谷虽小,却像一个优美的盆景,把神奇险峻汇于一体。

从关山顶俯瞰高城,村庄背靠群山,依地势展开,一条当地山民叫做“沟”的溪流自村中穿过,一百多户人家大多沿溪流的两边错落排开,各家各户的走廊用石板连成一条通街,还有三三两两散落在山坡上的。靠山吃山,村里的民居多就地取材建成清一色的廊柱木屋,二层全木结构,第一层住人,第二层敞式,堆放杂物,有斜梯从屋外上去。卧室地面架空铺上木地板,显得干净而整洁。屋顶上半部盖着黑瓦,下半部盖着杉木皮。

群山环抱的高城俨然一个世外桃源,那黝黑的板屋,清亮的良田,恬静的美池和风情万种的修竹,镶嵌在万古宁静的群山之间。麻溪淙淙,犹如古筝鸣奏;鸡犬相闻,永葆天地和谐。山间若是洒下一层或厚或薄的雨丝,整个村庄便笼罩在山岚和雾气里,一派人间仙境的景象。遥想山民们,初春,采茶插秧踏歌而行;隆冬,围着火塘喝着擂茶听评书古调;清晨踏露出耕,傍晚荷锄行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稚子候门……蓦然间,你会觉得自己仿佛已身临世外桃源那宁和古朴的意境。

走在村子里,榨油坊里随风飘送的茶籽油香沁人心脾。在村民家吃一顿山野土菜,豪饮村民自制甘甜清洌的谷酒、鲜美的野菌汤,大嚼熏得金黄的安化腊肉,叫那些得了“味觉疲劳症”的城里人顿感神清气爽,胃口大开。

村子里有一个会唱安化老调的盲人陈耀云,人称“云伯”,80多岁。这是高城最后一个能够边拉边唱安化老调的人了,据说他脑袋里存的曲子唱上一夜都唱不完。他边拉二胡边唱着忧郁的《十二月想郎》,真是回肠荡气:“正月想郎正月正/我见情哥才出行/手提椅子郎请坐/二人讲话笑吟吟/二月想郎是花朝/二人起意把情交/我姐好比三百六十只盐船/下河全靠你郎扶舵/……/十二月想郎大雪飞/雪子霏霏郎不来……”。

月落乌啼,苍茫山色,陈年古调,溪边偶尔传来骏马嘶鸣……身处天地间这样一片静谧的原野,时空倒流的感觉油然而生。

山间铃响马帮来

马帮,一个叫人浮想联翩的名词,一个神秘的视觉意象。

高城峒地处偏远深山,山高路险,一直未通公路,山民自古就靠马驮进盐米百货,驮出木材山货。如今,清脆的马铃声仍在寂静的山林里回响。

高城的马是典型的南方品种,不算高大,看上去很普通,骑上这样的马翻越崇山峻岭,起初心里直犯嘀咕。骑马从高城翻山到川岩江峡谷的山道,本不能称为“道”,隔远看哪里有什么路,走近了才发现在树丛中间隐约着一条逶迤的羊肠小径,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有一个个的小石窝,那是马长期踩踏留下的痕迹。说是羊肠小径,名副其实,窄的地方连容下马的四蹄都困难。山道又窄又高,右靠山,左临峡谷,有的陡坡几近四五十度,连往峡谷底部看看一眼,都需要足够的勇气。一不小心,晕眩的感觉就令人摇摇欲坠。因为山道险峻,眼中情景就有了惊觫的意味,走一步,便有一步的惊心,留下的却绝对是难忘的印象。

就是在这样的山道上,身形俊朗的马儿驮着你时而蹿坡,时而俯冲,树枝荆棘不时划过你的身体,刺得人呲牙咧嘴。起初马主牵着马走,心还有几分着落,当马主把缰绳交到你手中时,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来了,紧张得手心都攥出汗来,恨不得立刻跳下马来步行。开始还以为这是马主偷懒,但是很快就发现,马主这样做是出于对马的信任。马儿很听话,也特别聪明,遇到陡坡或者光滑的石阶,它都会离开小径,甚至不理会马主的牵引,另辟蹊径,自信地绕上一个弯走“之”字,马蹄一次一次地稳稳落在靠峡谷的泥路边缘,一次一次地有惊无险。走马川岩江,你对“老马识途”的成语会有更真切的体会。

骑马穿行于川岩江边的茶马古驿道上,清脆的马铃声在这诗情画意的山水中宛如一支动听的歌,随着山风悠悠传开,不绝于耳,真有一番“山外车鸣声不绝,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景象。走马川岩江,在古树斜阳山风中任思绪飞扬,体验古代侠士跃马山川、笑傲江湖的豪情,别有一番情趣。

在高城经营马帮的大多是本地村民,也有来自江浙的外地人。大家养马养出了经验,马儿有点什么病痛村民自己都会看;养马也养出了感情,村民对马匹爱护有加。眼下,通到高城的公路路基已经铺好,通公路只是时间的问题。高城村的人也非常盼望村里通公路,但说到马帮,他们又有一种很复杂的心情,“通了路,马帮也许就没用处了,可能就会将马卖到更远的山里吧。不过,要是有人来这里玩,还可以骑呢。”

最后的原始森林

川岩江峡谷位于大熊山北麓,是麻溪的源头。地理的阻隔,极其不便的交通条件,使得大熊山北麓、安化境内的川岩江峡谷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真正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在人类对原生态自然无限向往的今天,寻找原始森林是何等的艰难。前两年,国家林业部一位森林专家在来川岩江峡谷考察之前,不相信在湘中城市圈里还会有原始森林。他认为,除了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独龙江河谷,在云南、四川以及东北很边远的地区还残存着真正的原始森林外,整个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已经与原始森林绝缘。还有一些著名的地方,如神农架、张家界等基本上只是保留了一些原始次森林。然而来过之后,他被川岩江景区的原始森林所震撼、所折服,称这里是“中国南方最后的原始森林”。

川岩江峡谷位于北纬28度,属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茂密的植被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小气候,温暖湿润,有着亚热带和热带交替区的景观,棕榈树和芭蕉树在这里尽情地生长。走在川岩江峡谷的原始森林走廊里,你会看到一个壮观奇妙的植物世界:林内林中阴暗潮湿,密密麻麻的树木挤在一起,附生植物布满乔木的树干,藤蔓缠绕,细枝阔叶交错连理,腐叶没脚,朽木横陈,苔藓地衣无孔不入,典型的原始森林景致。可以说,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是百分之百,抬头望去,满眼的绿,如涛、如屏、如云、如烟。峡谷中空气清新宜人,负离子含量极高,是一个天然氧吧。

川岩江峡谷蕴藏着极为丰富和珍贵的物种资源。根据专家考证,在川岩江峡谷,已经发现的有乔灌树木81科197属407种,药用植物56科116种,野生经济植物20科35属74种。这里生长着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如红豆杉、水杉、银杏、香果树、伯乐树、连香树、银鹊、亮叶青冈、红翅漆等,冠盖如云的千年古樟古枫更是随处可见。还有高达30米的巨大野梨树,每当果子成熟的季节,树下都会掉满熟透的野梨。密林中、山溪中栖息着金钱豹、云豹、麂子、穿山甲、锦鸡、蛙娃鱼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水因山而刚毅,山因水而灵性,水是大山中的精灵,千山无语,只有水流在低声吟唱无人能懂的玄歌。川岩江峡谷汇集了大熊山脉的山泉之水,清澈而灵动,顺着山谷欢快地向东流淌。平缓处,溪水清澈见底,雅致脱俗,温情脉脉;陡峭处,则如白色蛟龙,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水流过处,在川岩江十多里长的峡谷中留下了多处瀑布和深潭,如一根银线串着无数大小不一的珍珠。川岩江的瀑布别致而秀气,水流在峡谷间倏忽飘荡,姿态万千,透出一股深山的灵气。川岩江的深潭似镜,巨岩树影倒映潭中;川岩江的潭又似一个个聚宝盆,把周围的风景都聚拢在一起,幽深宁静。

川岩江大桥是川岩江峡谷的标志地段,说是大桥,其实它是一座长约30米、高约20米的石拱桥,是高城硐农民自力更生于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地处茶马古道要津。桥的两头住着几户人家,几栋木屋傍水而建。桥的下游,河床开阔,桥的上游河床狭窄,多急湾、巨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川岩江千姿百态的石板河床。一块块巨石静静地躺在起伏的河床上,大的有几米见方,圆的,方的,平滑的,凹凸不平的,造型各异,流水的千年细磨使它们圆润玲珑。

川岩江的美,是一种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的原生态的美。春天,新枝吐绿,漫山遍野花团锦簇,春水涨满小溪;夏日,树木苍翠欲滴,林阴蔽日,凉风习习;.秋天,满山红叶,野果挂满枝头;冬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在城里生活得太久了,开始遗忘某些感性的事物。若背上户外行装,呼朋唤友走进川岩江的十里画廊,一路抚绝壁,赏山花,品清泉;或溯溪,或漂流,或走或憩,自由放任,随心所欲,用脚步丈量风景,让风景融化自我,那是何等惬意!

清风拂面的夜晚,或留宿川岩江的山寨民居,或露营麻溪的卵石滩头,于寂静的山野中听淙淙流水,看繁星晶亮地点缀夜空,那城里难得一见的灿烂星空,会是你惟一长久凝视的地方,仿佛能感觉到星球的生命,和它们相互之间闪烁的交流,会令寂静空灵的心间,忽而空若无物,忽而天地都在,让人既感受到万物的虚幻与轻灵,又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和从容。

生命是一段旅程,不妨来川岩江浪漫地邂逅动人心魄的风情

来源:益阳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60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