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王二先生普洱

小小茶农 2023-12-01 15:34:29

王二先生普洱茶的故事。王二先生是云南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资深的普洱茶爱好者,他的家乡在西双版纳勐海县,那里有很多茶山,也有很多好茶。但是是由于交通不便,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有一个叫做普洱茶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一个叫做勐海的地方,于是他就决定去看看。他说,这里的茶很好喝,而且价格便宜,所以他就来了。

一、

“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说法,我在混进茶圈之前就有所耳闻。

混入茶圈之后,这个说法听见的次数是越来越多,而且每个人和你讲完之后,都会送你一个配套的都市传说,“你看那谁谁谁,前几年把藏的茶买了,买了辆什么车”。

人名倒是每次都换,从张三李四到王二麻子,车倒是比较集中,奔驰宝马和路虎,目前还没听见过辉腾或者捷豹的版本。

这就很吸引人。我打算满足一下我自己的好奇心,找几饼老茶试试水。然后我望着网页上虽然真假不知,但至少是7开头的、四位数的价格,流下了贫穷的泪水。

网上再贵都不怕,贴吧才是我的家,我开始辗转于各大论坛和贴吧。

但是在面对过十几个、用九十年带初在街上卖毛片的语气问我“兄弟要老茶不,绝对老,不骗人”的大哥后,我觉得压抑一下自己的好奇心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

转机出现在一次茶局上。有个老哥拿出来的一饼老茶得到了其他人的一致好评。我有心问问,就加了微信,后来唠着唠着,就说起来藏茶的事情。

按照老哥的说法,他喝茶早,刚开始的时候也和我差不多,对老茶充满了好奇,但他们那个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渠道,就只能靠在茶局上或者朋友之间互相交流的时候,才能偶尔喝到几回。

老茶你喝着好,人家也喝着好,死皮赖脸的要肯定是不行的,要是买,大家还都是朋友,钱多了少了都不合适,老哥咬咬牙一狠心,决定自己存茶。

每年买一提零一饼存着,单独那一饼就做个测量,随时看看茶的状态。后来老哥结婚生子,一儿一女,每年除了给自己存茶,还给儿女各存一提。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三、

前几年老哥的儿子谈了个女朋友,说是要见见家长,不知道带什么。老哥把儿子出生那年存下的一提老茶拎了出来,擦了擦灰,给儿子带走了。

晚上老哥他儿子回来之后屁颠儿屁颠儿和老哥汇报战果,说本来刚开始进门,老丈人脸色有点冷,看了那提茶之后,就开始热络起来了。老哥笑了笑没说话。

老哥说现在存茶已经成了个习惯,每年买一提,像个仪式。其实自己之前存的茶已经够自己喝了,但每年到了那时候就还是想买一提存着。

把新茶放进去的时候,就会看到之前自己存的,和替孩子们存的茶,一年一年,上面都是老哥自己手写的标签。

老哥说看着这些茶,就像是一个一个路标,看见写的标签就能想来,存这提茶的那年,自己都干了啥,当时周围都有谁。

其实人生很长,到后来往往就不记得自己为啥走到今天了,也想不起来怎么就走过来了,有这些茶在这,一年一年的,不至于迷路,好些事也都还能想起来。

他还说等儿女成家了,自己就不替他们存茶了,还会把之前替他们存的茶都给他们,算是个交接仪式:之前的日子我都替你们收着,往后的日子,就全靠你们自己啦。



四、

我问他想没想过孩子万一不喜欢喝茶怎么办。

老哥一乐,“他们要是喜欢喝最好,不喜欢喝也挺好,我就是想给他们存下点东西,当时想了很多,后来觉得还是茶最好,存着存着,就越来越好喝;就像人,活着活着,就越来越通透,越来越明白,寓意也挺好。”

“再说,小时候存着,到大了再给他们,也没多少东西能保持这么长的时间,金银倒是可以,可那会儿没什么钱,也买不起。

但是再怎么样,一提茶的钱我还是有的。我倒是也希望他们能保持这个习惯,但人家讲儿孙自有孙福,不管了,随他们去吧。”

我喝完茶从老哥那出来,想了想,也买了提茶。

其实说到买茶,我也有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64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