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安化黑茶执行标准

茶百科 2023-12-01 23:30:31

安化黑茶执行标准,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片茶叶都是安化黑茶。同时,公司还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通过欧盟rohs环保认证,并获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著名茶学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施兆鹏

报告文学

黑茶王国的元勋(连载三)

黑茶的国家标准是这样炼成的

文 / 燕飞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商品的国家标准?

相关文献对商品国家标准的定义是: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由国家标准总局审批和公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商品标准是技术标准的一种,主要是对商品的品质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它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约束力的产品技术准则,是商品生产、检验、验收、监督、使用、维护和贸易洽谈的技术依据。

长期以来,标准作为国际交往的技术语言和国际贸易的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任度、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标准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标准竞争成为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纷纷将标准化工作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实施。

边销茶的原料为黑毛茶、老青茶、红茶等,成品为茯砖、康砖、青砖、金尖、花砖、黑砖和米砖等。在我国,黑茶主要产区在南方,消费在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政府对砖茶一直实行直接控制,封建时代也像食盐一样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专卖,历代统治者都把砖茶作为压榨少数民族群众的工具。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边销茶的产与销,将其提高到稳定边疆、促进民族团结的高度,称之为民族茶、团结茶、政治茶。

茯砖茶是湖南黑茶品类中的一宗主导产品,也是边销茶中一个重要类别。国家对这类边销茶的生产有着严格的要求,实行定点生产,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供应。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茶叶生产的标准制定严重滞后,黑茶标准的制定亦处于空白。由于标准缺失,茯砖茶产品的水分、总灰分、茶梗、水浸出物、冠突散囊菌等理化及生物指标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产区与销区常常因为茯砖茶的质量问题而争吵不休,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茯砖茶的“失重”,一块四斤重的茯砖茶到达销区后,只有三斤八、九两了,这引起销区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强烈不满,甚至还将这个事情闹到了国务院,产区与销区之间的矛盾一度相当尖锐。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1984年,国家商业部授权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负责三种砖茶(黑砖、花砖、茯砖)国家标准的研究制订,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委托湖南农学院施兆鹏团队担任拟订任务。

△白沙溪茶文化博物馆“安化黑茶边销主题展区”

当时,国家定点的湖南生产边销茶的企业是三家,即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湖南益阳茶厂、湖南临湘茶厂。施兆鹏接受任务后,决定以湖南农学院为主,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和三家边销茶定点生产厂参与,组建茯砖茶国家标准制订课题组,施兆鹏亲自担任组长,湖南农学院温琼英、孙红、徐仲溪等为课题组成员。刘仲华当时是在读研究生,亦进入课题组参加该项研究,负责课题的数据处理及和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何彬、林睦华、曾秋霞以及湖南三家砖茶厂的技术人员参与,由湖南农学院进行黑茶生化成分分析检测培训。

每月一日,三家砖茶厂的技术人员带着本厂的样品到湖南农学院实验室接受技术指导,然后回到厂里继续实验。临湘茶厂的毛新国,益阳茶厂的周铁安、王孟英,白沙溪茶厂的刘洁辉等人自始至终参与了茯砖茶国家标准制定研究项目的所有试验工作,耳濡目染了施兆鹏教授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对他的一言一行都记忆犹新。施兆鹏自己做试验一丝不苟,生化成分测试时的试验台面上总是那么干净,试验样品与仪器总是摆放得那么整齐有序,实验室里总是显得既紧张有序,又生动活泼。

制定茯砖茶国家标准的每一项指标与数据都来得十分艰辛,参与人员从工厂到学校,又从学校到工厂,这样持续了一年有余,获取了大量实验数据,取得了制订茯茶标准的第一手资料。

茯砖“失重”的问题一直在施兆鹏的心目中久久挥之不去。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湖南几家茯砖茶茶厂做茶做事的风格,一贯诚信为本,绝对不会犯“短斤少两”这样的低级错误。

然而,事实却又明明摆在那里,人家不仅将事情捅了出来,而且还捅到了“天上”。

砖茶“失重”的测试也就成了施兆鹏国标制定项目中的第一项内容。

800片同批次的试验茯砖茶随大货运到了新疆、甘肃、青海三个省、自治区的二十个测试点上,每个点上四十片,每片砖茶在出厂时,测定水分,称好重量,做好标识和详细记载。

△白沙溪茶厂常务副总经理肖益平(左)陪同施兆鹏教授(右)考察白沙溪千两茶晾晒场

一年中,课题组三次奔赴大西北,往返于二十个测试点上,行程达到四万多公里,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炎夏酷暑,从未停止过测试。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施兆鹏要求出厂测试与销区测试必须使用同一计量器具。那时,没有电子秤,测试人员每次都是带着统一的杆秤前往。每到一个点上,马上称好每一块砖片的重量,做好记录,同时,还到当地气象部门查找和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如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等,还有仓库的地势和储存条件……

通过广泛布点,数据统计结果得出结论:砖片“失重”的原因找到了,主要是砖片水分减少,而水分减少的原因与当地气候、相对湿度有关,由于大西北常年降雨量少,气温低,气候干燥,导致砖片进入西北地区后水分减少,一块砖出厂水分为12%,到销区三个月后就降至9.82%,每50kg砖片即减少1kg净重。

原因找到了,茯砖茶产区与销区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更为以后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茯砖茶的品质是否优良,滋味是否醇浓,与茯砖茶含梗量、发花情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为制定茯砖含梗的标准,施兆鹏做了大量的探索。他按13.5%、16.5%、19.5%、 22.5%、25.5%的含梗量分别进行压制试验,每种含梗量压制100片,与大批量生产采用同一批原料,同一天生产,同一天进烘,采取同样的管理措施。

为保证含梗量测试的准确性,对测试样品单独拼配,单独发酵沤堆,单独司秤。在当天的大生产中,单独作好记录,严格按要求完成不同含梗量的试压工作,在砖片进烘后,将试验砖片与其他同天生产的砖片置于同一条件下,从发花的初期到发花的茂盛期,再到发花的后熟期、干燥期,直到发花工序完成,全程跟踪记录,最后将不同含梗量的砖片进行品质审评。得出的结论是:茯砖茶含梗量在16%-19%之间时,砖内金花粒大而茂盛,且量多质优。于是,施兆鹏将茯砖茶含梗量的标准确定在20%。

每一个数据都是通过这种纷繁复杂的工作得来的,工作十分扎实,数据来源非常真实。几年下来,收集茯砖茶研究数据15000余条,花砖、黑砖数据2500余条,原始资料堆积达两尺来高,这样制订出来的标准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1986年,黑茶标准化研究团队

1987年11 月,茯砖、花砖、黑砖国家标准研究课题鉴定会在长沙蓉园宾馆召开,商业部派员主持鉴定,全国产销区27个单位和53名代表出席鉴定会,对课题组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通过了全国第一批三项茶叶国家标准。其中茯砖茶国家标准研究项目获得外贸部二等奖和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与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此,黑茶标准的制定走上快车道。后来,刘仲华担任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黑茶工作组组长,主导制订了多项黑茶国家标准。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安化黑茶“三尖三砖一花卷”都有了国家标准,黑茶标准化工作跃上新台阶。一系列国家黑茶标准的发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黑茶生产与经营,对于提升黑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水平,保障黑茶质量安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准颁布以后,施兆鹏十分关心标准的实施。一次,他出差大西北,在青海的西宁,发现市面上销售的许多茯砖茶产品都不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的。他将市面上销售的茯砖茶商品全部收集样品,一共收集到36个样品,经过检验,发现仅有6个样品符合国家标准。施兆鹏觉得问题十分严重,随即在当地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大声疾呼:我是一个教书匠,这些事情本来不是我管的范畴,但我是黑茶标准制定的组织和参与者,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个事情我必须管,不能让这种状况再继续下去,要彻底扭转过来。

回到学校后,他立即向商业部茶业主管部门写信反映这一情况,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此,黑茶国家标准的实施也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施兆鹏认为,黑茶的未来关键在于生产标准化,黑茶产业蓬勃发展,最后还得在市场上统一,在标准上统一,标准上统一以后产品的质量才会有保障。这样,整个产业的发展才会有前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69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