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有茶叶吗?韩国人喜欢喝茶吗?这些问题在中国游客眼里都是不可思议的。其实,韩国人也是非常喜欢喝茶的,只不过他们的茶文化不像中国那么浓厚,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罢了。那么,韩国人是如何喝茶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人在喝茶的时候,都是用紫砂壶来泡茶的。因为紫砂壶不仅可以保温,而且还可以隔绝茶叶中的水分,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茶叶受潮了。
前段时间,微博有个热搜话题,就是某些韩国网友称江疏影是韩国名字姜素英的音译,且脑洞大开地声称她是朝鲜时代被抓到清朝的韩民族后裔。
针对这一抢血脉的闹剧,江疏影只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暗示自己的名字其实是取自宋朝的一首诗,与韩国毫无关系。
其实,韩国不止一次这么做了,比如之前就有韩国史学家称孔子出生于韩国,且称是韩国人首先发明了汉字,并要为汉字申遗。
再这么下去,真怕哪天喝茶的时候,突然有韩国茶友说,茶是源自韩国的。。。
其实,关于韩国茶是如何起源并发展的,史书上有明确记载。
早在新罗时代,新罗为求佛法,派遣大批僧人来中国学习,他们在唐朝接触到了饮茶,并于回国时将茶叶和茶籽带回了新罗。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兴徳王三年(828年)》载:冬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贡,文宗召对于地理(亦称智异)山。茶自善德王有之,至此盛焉。”
善德王在位时间为公元632至647年(相当于中国唐太宗贞观六年至二十一年),也就是说,茶叶在唐朝初期或之前,就已经传入朝鲜。
朝鲜史书《东国通鉴》中也有记载:“新罗兴德王之时,遣唐大使金氏,蒙唐文宗赐予茶籽,始种于金罗道之智异山。”
这里的史料明确指出,新罗于唐朝时从我国引进茶籽并开始种植。
虽然新罗兴徳王时已经开始种植茶树,不过受限于生产水平,所以当时产的茶叶其实品质并不高,而且味道非常苦涩。所以,从唐朝到宋朝,当时的上流社会仍然喜欢来自中国的茶叶。
比如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徐兢奉命出使高丽时就写到:“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惟贵中国腊茶并龙凤赐团。自锡赉之外,商贾亦通贩。故迩来颇喜饮茶。益治茶具,金花乌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
这里提到的腊茶与龙凤团茶都是末茶,需要碾成粉末再品饮,由此可见,宋代的点茶方式也已经传播到了朝鲜。
另外,其中提到的金花乌盏(黑釉茶盏)、翡色小瓯(青瓷茶杯)都是宋代点茶的代表器具。由此可见,韩国时期的泡茶法与茶具,基本都是仿效中国的。
元末明初时,我国开始流行叶茶冲泡方式,这一方式也传入了朝鲜。高丽末期李穑的诗集《牧隐集》中有《煎茶即事》及《茶后小咏》等诗,后者有“小瓶汲泉破铛烹,露芽耳根顿清静”的诗句,应该是将茶叶放到锅里煎煮之意。
而朝鲜《李朝实录》太宗二年(1402年)五月壬寅条下记载赠茶给明朝使臣,赠的茶为“雀舌茶”,雀舌历来是一芽二叶之芽茶的称谓,可见叶茶已在当时占据主流。
从抹茶到煎茶的转变,可以说同步反映了我国从宋代到明代饮茶风气的转变。
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朝鲜形成了一套有规范程序的茶会制度,称为茶礼,比如接待明朝使者时就很讲究茶礼,从持瓶、泡茶、敬茶到饮茶,都有一定的规范。
随着茶礼器具的完备以及泡茶技艺的发展,茶礼越来越规范,逐渐演变为茶道。
韩国茶道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以“和、敬、俭、真”为宗旨,和即心怀善意,敬即彼此敬重,俭即不事奢华,真即以诚相待。韩国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包括接宾茶礼,佛门茶礼,君子茶礼,闺房茶礼等诸多形式。
所以说,韩国的茶与茶道,与日本一样,都是源自中国的。
参考资料:1、《第一次品绿茶就上手图解版》,王岳飞、周继红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2、《韩国茶文化简史》,陈文华,农业考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77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