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朱泥壶是什么颜色的,朱泥什么壶形好看

茶百科 2023-12-02 16:25:36

朱泥壶是什么颜色的,朱泥什么壶形好看

朱泥壶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紫泥、黄泥、红泥、黑泥、绿泥、铁观音、水仙等都是紫泥,只不过紫泥的色泽不同而已。紫泥的特点是:泥色深沉,,质地细腻,烧成温度高,不透气,有一定的吸水性,但不粘手,不滑腻,不结块,手感舒适,泡茶时茶汤清澈,香气持久,滋味醇厚,回味悠长。2、紫砂壶泡茶,可以增加茶汤的甜度,提高茶汤的口感。

一:朱泥壶是什么颜色的

1、紫泥的色泽应该是紫里泛青、泛红,红泥应红而不艳,表面不管是偏紫还是偏红,养壶不久都应有油润的感觉,而不枯、乏,显得没有活力,像枯燥皮肤一样缺乏油润感。

2、朱泥是紫砂红泥中的一种,因主要成分为红泥(含铁量极高)而呈现朱红色。朱泥一般分三种: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

3、缎泥,古称团泥,有人说黄龙山、青龙山之间有团山,产出泥料为团泥,也有人说团泥类矿烧成后多呈黄缎色,故称为缎泥。缎泥一般为共生矿,绿泥与紫泥共生矿,绿泥与红泥共生矿,烧成后有米黄色、棕黄色、赭灰色、褐紫色等。

扩展资料:

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红泥(或称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紫砂壶


. 紫泥也好红泥也好 出来的壶 给你的感觉就像 北方的泥做的花盆 毫无光泽 (新壶啊) 价格15以内。
2. 紫砂 粗点的料 肉眼可见微小颗粒(均匀的) 细点的料 也有小颗粒 (确实要买 你带把放大镜吧) 外表有光泽 也有的料是暗的 但和泥依然有光泽的区别 100-过万不等 名人的就更是天价
3. 声音 把盖子拿起来 轻扣壶口 泥的声音不同 (这个要慢慢品)
从泥质的结构中分析朱泥壶的土质与建筑工程所称的红砖的土质可以说是完全一样,除了铅、硅、钙、石英为基本组成外,最大的特色是含铁量极高,(这一点与紫砂相类似,参看拙贴《闲话紫砂》)大约可达14%-18%,这 ...从泥质的结构中分析朱泥壶的土质与建筑工程所称的红砖的土质可以说是完全一样,除了铅、硅、钙、石英为基本组成外,最大的特色是含铁量极高,(这一点与紫砂相类似,参看拙贴《闲话紫砂》)大约可达14%-18%,这也是朱泥壶会成为红色的主要成因。一般陶土如果含铁量4%左右,呈青灰色;7%左右,呈淡灰色;10%左右,呈土黄色;13%左右则成棕色或咖啡色。朱泥的蕴藏几乎遍布各地,这也是红砖成为最普遍的建材的原因。所以把红砖土淘洗筛选至100--160目便可得到最基本的朱泥了。

宜兴制壶艺人在得到最基本的朱泥后,再按一定比例加入石黄,调配炼制成做壶原料。石黄,在宜兴当地称小红泥,是从嫩泥中选出的。宜兴嫩泥矿主要分布在川埠砂山西北、伏牛山、香山等地,矿床接近地表,非常适宜开采。石黄的加入,大大的提高了朱泥的可塑性,使朱泥在加工拍制时延展性加强,泥片弯曲时不易断裂。所以很多朱泥老壶十分精巧细薄,泥片厚度大都在1mm--1.5mm之间,而未见紫砂有此表现。

所以从泥质的结构中分析,朱泥与紫砂中的红泥有着严格的区别。

从成品分析,朱泥壶的结晶度比紫砂红泥高出许多,烧成收缩率也比紫砂红泥高出80%以上(朱泥18--27%,紫砂红泥10--13%)由于收缩率大,使朱泥壶在烧成后壶体表面产生出或多或少的皱折,这些皱折在经久使用后,又只能看到而手却感觉不到,所以在玩壶高手中有“无皱不成朱”的说法。这一点在各个博物馆及壶友手中的朱泥老壶上均可印证。

由于泥性的不同,在预热烘干、高温、冷却这一烧制过程中,朱泥和紫砂红泥在任何一阶段中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首先,烧制温度不同,朱泥1000--1040度,紫砂红泥1100--1200度;其次,预热烘干时间必须比紫砂红泥长,因为朱泥的密度高、气孔小水分不易散发,只能用时间克服这个问题;甚至在高温带,时间也要拉长并缓慢升温,因为朱泥在烧成结晶过程中比较活跃,特别在最高温时特别剧烈,这是高结晶度泥质的特性;第三,朱泥的冷却过程也必须十分缓慢,否则极易炸裂。朱泥壶从泥料制作到烧制成型,成品率大约只有60%左右,这就是连许多制壶名家及成型老手也不愿多做朱泥壶的原因。这样的情形就为许多造假者提供了空间,估计是面上95%的朱泥壶都是以紫砂红泥冒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那样多的商家众口一词的讲:“朱泥就是紫砂红泥”的原因!

二:朱泥壶是什么颜色的图片

一是看首先看表面。由于是陶土而且不上釉,新的紫砂壶表面不可能是光亮的,而是有粗糙感。而假泥壶为了卖相好,一般会打蜡抛光。

其次,紫砂泥中含有石英、云母等微量元素,在高温烧制中会形成结晶体,因此在光亮下,整个壶身能看到很多细微的银白色亮点。第三,真正的紫砂壶壶内外颜色几乎是一致的,不会相差太大。

二是用开水试

将刚烧开的水倒进壶内并沿着壶身浇下,盖上壶盖。你会看到水不是顺着往下流,而是被慢慢吸干;壶盖上则先是慢慢湿润,而后又慢慢吸干。这是紫砂壶拥有双层气孔,透气性好的表现。

三是将泡好的茶留在茶壶内

两三天内茶不会变馊。

用壶盖敲壶身听声音的鉴别方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造型、泥料的不同,声音也会不一样。而且假泥中加入玻璃水等也可以敲出真泥类似的声音。敲击听声音的更大功效在于辨别壶身有没有隐藏的裂痕。其他识别真假紫砂壶的方法:一、泥料:在业内,所谓假紫砂壶包括两种:一是假泥,二是假款。假泥就是用化工泥替代紫砂泥。假款是有些工艺师在壶上盖自己的章却找人代工;二是作假者冒用名家的印章。如果算上假泥和假款,现在市面上90%的紫砂壶都是假的。

现在市场上存量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是一种手拉胚的假壶。紫砂泥的特性决定了它没办法手拉成型,只能是打泥片。手拉胚壶往往以全手工的面目示人,但这种壶的泥料其实是普通陶土加化工原料。

三:朱泥壶的颜色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用这句话来比喻朱泥,再恰当不过。相比紫砂的朴实内敛,朱泥更似玉女般娇美可爱,亦被称之为“未触风曰之石骨”。

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但也是最受争议的一种泥料。如何挑选一把真正的朱泥壶,你需要在买壶之前弄懂以下问题。

一、如何辨别市场上原矿朱泥的真真假假?

所谓原矿朱泥是指将朱泥矿风化后用一定目数(通常是40或60目的筛、80目已极少)筛子筛分后加水和制并陈腐而成,不加任何其它物质。

有的为了掩盖泥料中的过多杂质,会入很细的泥浆;有的为了使泥料烧成后显得红润会加入少量的铁红粉。凡是炼泥中有冲浆或加了铁红粉的朱泥就不能称之为原矿朱泥了

▲原矿朱泥壶和添加杂物的朱泥壶对比图

关于原矿朱泥的分类,行业内说法诸多,总的来说朱泥一般分三种:黄龙山朱泥、小煤窑朱泥、赵庄朱泥

1、黄龙山朱泥是山顶黄石与紫砂矿间夹着一薄层油脂泥, 烧成后朴质无光泽,呈橙红色。

2、小煤窑所在地,盛产朱泥,产量最大,烧成后颜色娇艳亮丽。

3、赵庄以出产红泥而著名,赵庄朱泥是烂黄石与红泥矿间的夹脂泥,其量亦少,烧成后色泽暗红。

(其实我们只要牢牢把握住“颗粒质感以及透气”这两特性, 就可以简单区分。)

▲朱泥的泥料对比图

二、朱泥的成型难度有多大?

朱泥从泥料制作到烧制成品,成品率大约只有60%左右。因为朱泥对于泥胚的掌控性干潮度要求高于其他泥料,平均从泥胚成型至干燥收缩已达4%左右,干燥后收缩18%。如此,朱泥光素器本身对线条美学,大形,要求极高,在如此大的收缩及胚体变异性下能成壶已属不易,能成一件认同度高的好作品难上加难。

基于泥胚变异性大的因素上,宜兴朱泥器在制作过程若有憾失,如憋膛,身筒干燥收身后部分缩侧均无法补救,嘴把身筒线型制作过程如不到位,越是补整成品烧成状况越下。

小编想说

当代由于紫砂产品逐渐细化,口盖的严实要求也因近二三十年来这样一个说法导向”口盖闭合纹风不动是挑选一个好壶的条件,这就误导了消费者。

在朱泥这样高收缩的泥料,口盖会明显较其他泥料系容易较为松动。

▲朱泥生胚烧制前和烧制后的对比图

由于消费者的错误认识导向,也阻碍紫砂艺人投入制作朱泥壶的信心与兴趣,口盖间隙问题,在朱泥壶上更需要被认识接受,这也是需要向消费者重新认识的一个事实概念。

小编还想说

三、朱泥的‘无朱不皱’的说法对不对?

无朱不皱’、‘无皱不朱’的说法,从某些方面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绝对的。因为朱泥原料的颗粒比含量小,并且干燥及烧成收缩率比较大,因此容易产生很多意外的毛病,如:皱纹、变形、开裂等。

但是有很多朱泥壶是不起皱的,从一些历史作品看,有皱纹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关键还是选矿和炼制的方法,矿选好,炼制方法得当,收缩比例不是很大的话,再加上制

▲顾景舟 朱泥小西施

四、红泥都被称之为朱泥吗?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玩壶界以高品质红泥称谓朱泥,普通红泥一般并不叫朱泥,(虽然广义上讲也是朱泥), 朱泥矿藏稀少,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朱泥与普通红泥有严格的区别。

1、两者的收缩比不同。普通红泥13%左右,而朱泥普遍高于红泥,有的甚至可达25%以上。

2、两者的成型难度不同。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涉及。朱泥:泥性甚娇,成型难度大,大的壶型成品率低,小壶成形后则可爱灵动。

3、两者的色泽、质感不同。红泥:柔和温润,红中略带一点橙色。朱泥:朱红略泛橘光,鲜明细腻质感极佳。

4、最根本的区别是矿源和泥性。朱泥主要产于嫩泥矿中,红泥产于黄石夹层中。朱泥泥性较高,砂性较弱,红泥则相反,砂性重泥性弱。

▲【 石瓢 】泥料:原矿红泥 编号:52778

▲【 朱泥大竹鼎 】泥料:原矿朱泥 编号:12722

五、朱泥一定是小品吗?

其实不然,朱泥从古至今是以小品居多,但是也有极少数大品,这和朱泥重砂性弱有关,干燥和烧成的收缩率都较大,整体收缩比可达25%左右,烧成收缩比例大极易变形,所以小品居多。

▲【 泉逸 】编号:38286 容量:80cc

▲【 南瓜 】编号:34915 容量:350cc

六、朱泥烧制的紫砂壶都是艳红色?

首先,矿源的不同,泥料的陈腐时间长短不同,窑温的高低不同,成品的颜色都会有所区别。有些朱泥壶红中泛黄,只是泛黄程度会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偏红。

结晶度高,外观光洁明亮 ,打碎后看其横切面接近瓷器,然而仍具有一定的透气性,经泡养后逐渐变红润。

▲【 朱泥西施 】编号:42518 容量:180cc

▲【 小莲子 】编号:43459 容量:140cc

▲【 梨形 】编号:23090 容量:150cc

七、朱泥是最适合泡铁观音的紫砂壶吗?

由于朱泥壶密度较高,透气性相对差,对铁观音的扬香很有作用,所以朱泥壶是泡铁观音的首选。

朱泥因高收缩本质或砂浆比率而呈现之皱纹,观壶表是平整的,但侧面细察却有很多微细、紧密而天然之收缩感浮现浆面,以此壶冲泡扬香力特高、轻快而利落,茶汤紧结柔滑,回甘强、回韵悠长,好泡养,易现包浆之美,属性十分特殊,也适合冲泡台湾高山茶,及福建铁观音、普洱生茶等轻发酵重香气之佳茗。

以上因素都决定了朱泥壶的价格,一把普通工艺美术师的朱泥壶也要在1500元以上,低于这个价格,连泥料都买不到,怎么可以买到朱泥紫砂壶呢?

所以购买朱泥紫砂壶需要先了解朱泥紫砂的特点,深入了解后慎重选择,切勿盲目购买,避免买到冒充朱泥的化工壶。

紫砂壶徒大红袍,朱泥,红泥,小红泥的区分

宜兴陶土中有一种叫做嫩泥的矿料,是接近底层表面的一种黏土岩,分布在宜兴丁蜀镇周围山区。嫩泥矿层的底部,有一种坚质矿石,开采时须用硬器掘之。古文献说它是“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土乃变朱泥砂色”(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这种矿石就是红泥矿。其矿物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因含铁量多寡不等,红泥矿烧成后的色泽或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泥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

红而不艳,红得柔美,是红泥色泽特点。色泽红得过于艳丽,多数是泥料内添加了铁红粉。

窑温不足,红泥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窑温稍高,则收缩大,变形、塌陷、铁质熔点较易产生。窑温烧足,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

红泥可以分为朱泥、小红泥、大红袍泥,其区别是原矿层的不同风化程度、炼制拼制的差异。

红拼泥是红泥拼调了其他泥料,并不是在壶的外面涂上红色。

红泥烧成

什么是“朱泥”?

原矿呈金黄色或浅黄绿色的红泥,明代称“石黄泥”,清代称“朱泥”。其含氧化铁量较其他紫砂泥高,在14%~18%间。原矿深埋于宜兴丁山镇赵庄山嫩泥矿层的底部,外观呈咖啡黑色,炼制目数80~180(一般红泥目数为60目),成泥后称朱泥。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紫光游移。台湾曾热传它被用作航天太空舱中的隔热材料,称为“太空梭泥”。

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形工艺难度亦高。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高达25%~37%。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为5成。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用。市面上不少所谓的朱泥壶,实际上是红泥加添混料烧制而成的,表面无明显颗粒。

橘皮朱泥

小煤窑朱泥

说到朱泥“小煤窑朱泥”必须提一下。原矿小煤窑朱泥产于黄龙山麓红庙小煤矿1000米夹层处,是处于煤块和砂岩之间的夹脂泥块。泥层厚度仅在5公分到20公分之间。且不呈片层,只为点状分布。这就很大程度增加了开采成本和开采难度。从50年代开始便有零星朱泥矿出产,不过产量不大。原本小煤窑朱泥开采出来,极少单独制壶,由于小煤窑朱泥粘性很强,很多都是直接加到普紫泥或者清水泥里面,增加泥料的粘合性。我们今天很少能看到小煤窑朱泥的老壶,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了。

由于政府加强紫砂资源的保护,97年初小煤窑朱泥矿被封闭,采矿原址上进行了覆盖修整,再在上面种树,现在小煤窑的树都已经成林了。真正的原矿朱泥的价值不是市场上商品朱泥可相提并论! 真正朱泥矿料为嫩黄色,烧成后作品为橙红偏黄。现今随着朱泥矿料越来越希缺,假冒的化工料朱泥充斥市场。通常都用普通低档紫砂矿料添加铁红粉使之变红;添加玻璃水使之光亮且发铿锵之声。在丁蜀农村随处可见添加铁红粉的血色污水横流。但是小煤窑朱泥是不是真的就没有了呢?当然不是,有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家族手里还是屯有一定的囤货的,只不过很少拿出来用,物以稀为贵嘛!

小煤窑朱泥的烧结温度较低,窑温约1080度,但收缩比高达30%左右,非常容易扭曲、变形、破裂。在制壶中对于工艺师的技艺要求很高。朱泥壶不要偏面的求精致,要在泥料纯正的基础上谈做工。

小煤窑朱泥是紫砂朱泥中的珍贵品种,因收缩比高和含浆量高的原因,高目数的矿土烧结之后会呈现皱纹,粗看壶的表面是平整的,但细看侧面却有许多微细紧密自然收缩的流淌纹理。

朱泥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1,洁净度高——泥的断面接近瓷质,将壶盖从壶口提出,可闻铿锵之金属声,以指弹扣,声脆,音有共振。

2,泥色如橘——泥料未烧制前为橘黄色,烧成后红色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离。泡养包浆后红色沉稳。

3,含砂量低——和本山绿泥一样,烧制后几乎看不到颗粒。

4,收缩率高——成型较难,收缩率高达30%以上,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生坯烧成率仅为5成。从古至今多制小品。

5,含铁量高——烧成温度稍高,即可析出铁质,出现火疵点。

那小煤窑朱泥有特点呢?

1.烧成后颜色温润橙红,热水冲淋立现娇嫩鲜红特色,神秘迷人。如荷花池间玉立、若冬梅雪中含苞,卓尔不群,风韵令爱壶人神醉。泡养日久,温润而富深度、层次变化,美不胜收。

1. 泡茶水色好,泡养速度立竿见影。一般两三泡茶后就能感觉到水色的明显变化,最终养成玉一般的质感.

2. 烧制难度高,小品成品率高时也仅在60%,中大品紫砂艺人极少制作。本人曾在以朱泥作品闻名的崔龙君老师处亲见一窑3把朱新洪老师精美刻绘的260CC石瓢全部烧裂,令人扼腕痛惜。

3. 资源性特质,封矿已十余年,矿料存世稀少。加之具有的特殊的褶皱及纹理感,一把品相完整的原矿壶品具有像和田美玉一样良好的收藏及观玩价值。

小煤窑朱泥

说到这,有些新手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的问,那“朱泥”与“红泥”区别在哪?

在原矿颜色上,朱泥鲜黄色,有油脂感;红泥土黄色,较干涩。

在烧成颜色上,朱泥鲜红,表面偶有波纹皱;红泥暗红,表面绝无波纹皱。

在敲击声音上,朱泥烧结度高,发声尖啸有金属感;红泥烧结度低,发声沉稳有陶土感。

在制作难易上,朱泥可塑性强,易成型但难烧成,收缩率大,成品率低;红泥可塑性弱,难成型,但易烧成,收缩率小,成品率高。

“十朱九皱”的说法正确吗?

尽管朱泥壶垂直收缩大于横向收缩,但不能用“无朱不皱”去概括,传世的众多朱泥的作品都是不起皱的。精心选泥,掌握泥性,炼制得当,朱泥壶可不起皱。

有些紫砂壶表起皱,成因是“冲浆”。原矿料制粉通常为60目,冲浆用粉通常在200目以上(肉眼无法分辨200目以上的杂质)。在高温下,泥浆会流动填补砂砾之间的空隙,形成皱纹或者凹砂现象。如果原矿泥料纯度高,砂砾间无断层,自然就不会有皱纹和凸砂现象了。

什么是“小红泥”?

“小红泥”是不加其他泥料的嫩泥,含大量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泥质细、砂粒微密度大、结晶高。窑温约为1080℃,收缩比约在15%~25%之间。

小红泥烧成

“红泥壶”用料为什么要拼制?

常见的红泥壶,用料多是70%红泥,20%红金底板(一种天然泥矿,可补充因加入紫泥后的失色)拼制而成。在1180℃左右烧成后,呈色与纯红泥无大差别,但收缩率大大降低,透气性增强,泡养后隐含的紫泥颗粒晶莹圆润。

拼制红泥,与加入色料拼制的嫩泥料有很大区别。地摊廉价所谓“朱泥壶”,甚至是用制作日用陶的白泥添加大量的铁红粉、玻璃水制成,收缩比仅为10%左右,已不是真正的紫砂壶了。

“嫩泥红泥”和“红泥如何区别”?

前者的原矿是普通的嫩泥料,后者的原矿是红泥。

前者的收缩比是14%左右,后者的收缩比在25%以上。

前者烧成温度是1100℃左右,后者的烧成温度是1180℃左右。

前者是红中略带一点光洁明亮的橙色,后者是红中略泛温润透明的橘光。

前者成型较易,大小壶型都可制作,后者成型较难,大壶少见,小壶较多。

前者含砂量低,壶表面颗粒不明显;后者含砂量高,壶表面有较明显颗粒。

什么是“大红袍”泥?

加入石黄(石黄非石黄泥,是有壳、幔、核的蛋状结构天然矿物,可溶于水。其内核形色如蛋黄,外壳色黑褐、硬如铁。顾老称其为“烟瘪只”。石黄含铁量很高,陶制产品装饰花鸟的红色)的红泥,即所谓的“大红袍”泥,可塑性大增,延展性加强,泥片弯曲时不易断裂,烧成温度约为1040℃,收缩比约为30%~40%。质感和润感都会增强。抗日战争前,宜兴县长钟竟成,就用特制“大红袍”泥聘余国良老师制作一批茶壶送人,壶铃“钟竟成赠”方章。

现在所谓的“大红袍”泥,是在练泥过程中,把适量的天然铁红粉加入到含氧化铁成分较高的夹层嫩泥中,成型后经过窑烧,壶体泥质细,砂砾小、密度大、结晶高,色泽大红。泡养后艳红热烈。

大红袍烧成

为什么有些红泥壶的颜色会是紫色?

在红泥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氧化锰,烧成后便会呈现不同的紫色,精巧细腻,视觉其妙。

红泥壶本身密度高,因此最适合泡轻发酵的铁观音等高香茶,逼香快,扬香高。红泥壶内的水不宜收干不是泥料的问题,与泥性有关。相比其他泥料,密度高,残水不易吸收。红泥含铁量高,烧成中会有铁质析出,形成熔点,结晶效果特殊,色泽独特,带有“油性”。纯正的红泥壶,价格是紫泥价格的50倍有余,甚至还在上涨中,是按两计价出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矿源有限,少于其他大部分泥料;采掘难度大,矿在嫩泥矿的底层,多零星状分布,需矿工手工“抠”出。所以一把真正的红泥壶价格相比于其他泥料制成的紫砂壶是要高的多!

紫泥与朱泥怎样区分附上图片

朱泥紫砂壶

紫泥紫砂壶

朱泥与紫泥是宜兴紫砂壶里常见的两种泥料,一红一紫。在紫砂泥中有不可替换的地位

?

朱泥与紫泥的区别就用途而言:朱泥属非主流派,深藏于泥矿底层,矿形琐碎,须经手工挑拣,古谓“未触风日之石骨”。不利独自成陶,通常用作器表化妆土;紫泥是宜兴茶具的主流派,蕴于甲泥之中,又称“岩中岩”,其胎骨坚致,可独自成大器。


朱泥与紫泥的区别就光彩而言:朱泥光彩红艳活泼,娇妍多姿,如同柳叶软剑;紫泥色相沉郁稳重,庄重凝练,宛如玄铁重刀。


朱泥与紫泥的区别就泥性而言:朱泥成型工艺难度较高,成品率约仅七成,泥性甚娇甚挑;紫泥成型较易,坯体烧成率较高,窑温宽容度亦大。


朱泥与紫泥的区别就触感而言:朱泥颗粒细腻,器表透明度佳,触感平滑;紫泥胎身气孔结构较松散,器表触感较显著。


朱泥与紫泥的区别就声音而言:朱泥音频相对较高,共振性佳,犹似女声;弹指扣之,紫泥音频较沉郁,共振性稍低,彷若男音。


朱泥与紫泥的区别就式度而言:朱泥器形制较少,多为光素几何形,造型趋于纤秀,容量较小;紫泥器形貌多变,或方或圆,或光或花,体多大方,容量较大。


朱泥与紫泥的区别就地域而言:朱泥虽根柢深植宜兴,但个性活跃,每于域外带动风潮,如十七世纪中叶起,外销欧洲的“红色瓷器”。再如清同治以后,轰动东瀛茶陶两界的“朱泥烧”;以及从明末至民初,在闽南沿海,乃至南洋一带,所掀起的“水平壶”红色风潮;紫泥素为江南主流,一脉传承五百年,不绝如缕,近代更于港台汇成波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81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