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中国茶叶产业报告2020_中国茶叶产业现状

品茶 2023-12-03 01:08:18

中国茶叶产业报告2020_中国茶叶产业现状

中国茶叶产业报告2020:中国茶叶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茶叶产量预计达到260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绿茶产量预计达到180万吨,同比增增长3.5%;红茶产量预计达到100万吨,同比增长2.5%。预计2020年全国茶叶消费量达到1.27亿吨,同比增长0.8%。

云南茶叶市场发展状况

——2022年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产值效益初显【组图】

中国茶产业公司:中国茶叶、大益茶业、八马茶业、君山茶业等

本文核心数据: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类型、单价、产值等数据

健康发展:茶叶种植面积稳步上升

云南省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产业发展。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1年云茶产业各项指标仍稳中向好,呈现健康发展态势。2021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比上年增2.8%。

普洱茶之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

产量方面同样稳步增长,2021年总产量49万吨,比2020年增2.4万吨,同比增长约5.3%。

其中,全省成品茶产量37.4万吨,较2020年增5.3%。茶类品种齐全,以普洱茶、红茶、绿茶为主。2021年全省普洱茶产量16.1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红茶产量7.2万吨,呈减少趋势,比2020年减少1.6万吨,减少18%;绿茶产量14.1万吨,比去年增4万吨,增4%;其他茶类约8000多吨。

农业元素减弱 产业效益初显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云南省毛茶价格稍有提升,比上年每公斤增2.9元,平均单价每千克42.3元;成品茶价格平稳上扬,平均单价122.8元/千克,较上年每千克增18.6元,同比增17.9%。随着单价的提升,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也有所增长,2021年达到4708元,较2020年增加658元,产业效益增长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初现。

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同样体现茶产业的效益,2021年云南省茶加工产值达到7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92%,当年度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为3.4:1。由此可见云南茶产业的农业元素正在逐渐减弱,桎梏传统茶产业发展的一大痛点正在逐渐得以解决。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茶叶市场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预见2022:《2022年中国茶叶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中国茶产业公司:中国茶叶、大益茶业、八马茶业、君山茶业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茶叶行业产业链、产业全景图谱、产量、种植面积、出口、品牌价值等数据

行业概况

1、定义

茶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成分主要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根据茶叶种类、制作工艺及茶汤成色,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花茶七大类。

2、产业链剖析

分析茶叶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上游包括茶种培育、种植、采摘、粗加工以及物流运输,中游茶叶市场主要包括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下游市场包括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按照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上、线下两大市场。

分析中国茶叶产业链上代表企业/机构情况,上游茶种培育主要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高校,茶农负责茶园种植、采摘及粗加工等环节;中游企业既包括立顿、雀巢等国外企业,也包括中茶、大益茶等国内品牌;下游主要为线上线下等多主体消费客户。

行业发展历程

茶是中国传统农产品,自古茶商生意发达,文章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梳理中国茶叶现代产业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中国茶叶产业经历起步时期、低迷时期、第一黄金期、激烈竞争期、第二黄金期共五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

茶产业发展与地方资源禀赋息息相关,故现阶段出台茶叶产业政策省市主要集中在中国四大产茶区。汇总比较产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文章认为主要省市大体都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茶叶产业政策维度相似,但政策手段各有侧重,主要可归结为建设现代化营销体系、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延伸茶叶主体价值链四大侧重点。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

随着我国茶叶市场全面放开,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异常活跃,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得到了快速提升。
截至2021年底,我国茶叶产量318万吨,较上年增加24.82万吨,同比增长8.47%,首次突破300万吨。

2、茶叶种植面积稳居世界前列

茶树种植对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有特定要求,这也将茶叶主要生产地限制于若干主要国家内。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一直稳居世界前列,2021年面积达到4896万亩,同比增长3.12%。

另外,根据ITC(国际茶叶委员会)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稳居全球首位,规模约为第二名国家印度的5倍,呈断层式领先优势。

注: ITC《年度统计公报(2021)》最新数据2020年,截至文章成稿日,暂无发布2021-2022年数据。

3、中国茶叶出口量价双增

新冠疫情爆发对国际贸易带来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据中国海关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5.53万吨,出口总额109.02亿元;疫情爆发后,202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受到影响,下降至34.88万吨,但出口总额不降反升为141.64亿元;2021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6.94万吨,出口量水平恢复到了疫情爆发之前并略有提升,出口总额达到了148.53亿元。可见,尽管这两年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茶叶生产难度加大、成本提高、茶叶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我国茶叶出口的势头仍稳中有升,并达到了量价齐增。

4、中国茶叶品牌建设稳步发展

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多方助力中国茶产业公用品牌建设。比较近3年品牌评估数据,近3年来,有效评估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在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年下降,2022年平均品牌价值与增长率分别为23.15亿元和4.37%。可见,表明近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增速在减慢。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江南产区最为密集

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有品牌分布于四大产茶区,其中江南产区分布最为密集,数量达到69个;西南产区数量达到26个,位列第二;华南、江北产区分列第三、四位,分别达到18个、13个。

2、企业竞争:暂未形成龙头企业

由于中国茶叶市场格局分散,业内代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小,除天福茗茶成功于港交所上市外,业内尚未出现上市企业。故文章汇总代表企业茶叶业务发展概况,结合企业注册资本、经营市场等指标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价如下:

注:星级评价1-5,☆为半星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种植面积突破4000万亩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定最宜区,坚持适区适种,引导非优势区退出茶叶种植。加快品种选育和老茶园改造,集成组装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效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十四五”因地制宜,巩固、提升、振兴三大产茶区

区域规划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结合各大产茶区具体情况,分别提出巩固、提升、振兴三大发展策略: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茶叶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茶叶产量巨大
  二十世纪90年代 以来,中国茶叶产量所占份额一直超过世界总产量的20%,茶叶出口量超过世界出口总量的15%,是世界茶叶生产、出口、消费大国。2006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产茶大国。
  二、广泛的消费基础
  茶叶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农产品,在中国拥有其广泛的消费基础。据统计数据,中国人均年茶叶消费0.36公斤,将这个数据乘以13亿,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容量。
  三、市场分散,无大企业
  中国大部分的茶企,自身的生产模式尚不能很快与市场经济接轨。一家一户小作坊的生产模式,难以形成生产规模,更无法形成品牌。中国茶企行业中流传一句话:“中国7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
  四、白茶系成为茶品消费中的绝对主力迹象明显
  近五年来,白茶产值持续增加。在各主产区中,2014年福鼎白茶产值为12.8亿元,比2009年增长149%;政和县2014年全县白茶产值达到35130万元,分别为白牡丹茶产值15370万元,银针茶产值19760万元,比2009年增长了150%;从2009年至2014年,建阳白茶产值从700万增长至1800余万元,产值增长近160%。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怎样看待中国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9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略增,西南茶区保持我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地位。茶叶上游产业的良好发展为中游、下游及后市场的前景提供了坚固的后盾。

1、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已超4500万亩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我国共有18个主要产茶省(直辖市,地区),由于我国主要茶叶种植地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气候因素、行业景气度以及规模经济效应等因素均会对茶园面积产生影响。2018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为23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趋势,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下降到4396万亩。

2019年国茶园种植面积恢复增长态势,并增长至4598万亩,较2018年同比增长4.6%。预计2020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将增长到4754万亩。

2、西南地区是我国茶叶种植主要区域

从经纬度上来看中国茶叶种植区域,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岸到东经94度的西藏自治区米林,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省榆林到北纬38度的山东蓬莱的区域,都有茶树种植栽培,南北纬度跨越20度达到2100千米,东西经度跨度28度,纵横2600千米的广大区域。

从种植的具体省份来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云南、甘肃、西藏、新疆和台湾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市县种茶。这里面既有海拔达到2600米的高山茶园,也有平均在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和平地茶园。

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了4597.87万亩,其中最大的是云南省,达到了699.9万亩,前一年排名第1位的贵州省退居次席,但是种植面积也达到了698.7万亩,与云南相差不大,而排名第3位的是四川省,种植面积达到了575万亩。云南、贵州茶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5%,四川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

3、各品种茶叶种植区域分布

我国的许多的省份都出产茶叶,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各省。基本分布在东经94--122度、北纬18--37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苏、闽、湘、鄂、皖、川、渝、贵、滇、藏、粤、桂、赣、琼、台、陕、豫、鲁、甘等省区的上千个县市。

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形成了一定的、颇为丰富的茶类结构。

(1)红茶生产区域分布

从产量方面来看,由于各种茶类的对种植环境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茶种的主要产地不同。对于红茶生产来说,产量比较靠前的是云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三者红茶产量分别占全国红茶产量的22.86%、21.01%和14.32%。

(2)绿茶生产区域分布

对于绿茶来说,我国生产绿茶数量最多的是云南省、四川省和湖北省,这三省绿茶产量分别占全国绿茶总产量的15.9%、14.37%和13.57%。

(3)其他茶类生产区域分布

对于除红茶、绿茶外的其他茶种来说,其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福建省、湖南省和云南省,三者的其他茶产量分别为37.84%、15.07%和14.68%。

4、中国茶叶种植发展趋势

我国茶叶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种植生产领域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未来我国茶叶种植领域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增大、单产增多;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体系日益完善;组织化程度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587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