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圆鉴大师是什么时代的

茶百科 2023-12-04 06:20:03

圆鉴大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器鉴定家之一,生活在明清时期。他以其精湛的鉴定技艺和广泛的瓷器知识,被誉为“瓷界泰斗”,为后人研究中国瓷器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圆鉴大师不仅能够准确分辨瓷器的制作年代、品质和价值,还能凭借触摸瓷器的手感判断防伪。他在瓷器收藏、研究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圆鉴大师的名字仍在瓷器界传颂不衰。

浮山有“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美誉。浮山最著名的岩洞有一百零八个,大者为岩,小者为洞,人们习惯称“三十六岩”、“七十二洞”。这些岩洞星罗棋布,数不胜数。小者,玲珑剔透、娇巧端庄;大者,博大恢宏、宽敞明亮;深者,三弯九曲,人迹罕至。

会圣岩

会圣岩在云霄峰下,为浮山中部胜景。昔远禄和尚(宋仁宗赐号园鉴大师)会欧阳修等诸圣贤于此,故名会圣;北宋祠部郎中田裴题“会圣岩”,三大字于其石台之上,今清晰可见。会圣岩两旁岩洞比连,石刻荟萃;岩前古老的银杏遮天盖日,峡中无数的绿竹凤尾写天;石壁上老藤垂花,幽谷云铺,青鸟啁啾;聚胜景于一地,故又名“会胜”;清初宰相张英游浮山有“十座处”,此为第八座处,故后人题此为“八座岩”;又曰主岩,以此岩为诸岩之首。岩高5米,面积约380平方米,后有台,高一米许,上供圆鉴大师玉雕像。

北宋祠部郎中田裴题“会圣岩”石刻及圆鉴大师玉雕像

八座岩

会圣岩口

古银杏树

千里瓢囊归叶省,一屏棋局付欧公

法远禅师 :佛教曹洞宗第七代祖师,自称柴石野人,宋仁宗赐号圆鉴大师。自幼出家,初拜三交嵩公为师。后谒汾阳昭和尚和叶县省和尚,获益良多,佛学大进。达官薛某等邀其结伴同游四川等地,后设法摆脱了薛某等,远离功名利禄,以示洁身自好,故人称远禄公。宋天禧元年(1017年),参拜太阳玄禅师。玄师以衣钵传授,命续洞宗,居浮山。

公元1045年,欧阳修因遭人诽谤,被贬滁州。听说法远禅术奇逸,名气很大,公元1046年到浮山游,据《五灯会元》第十二卷记原文:“欧阳文忠公闻师奇逸,造其室,未有以异之。与客棋,师坐其旁。文忠遽收局,请因棋说法。师即令挝鼓升座,曰:“若论此事,如两家着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闭门作活,不会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绰斡。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失粘,心粗而时时头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甚么处?!”良久曰:“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文忠加叹,从容谓同僚曰:“修初疑禅语为虚诞,今日见此老机缘,所得所造,非悟明于心地,安能有此妙旨哉!”

前述当为开局常态与夺局禁忌:既要有占据一角求立足之基点,又要有拆边进击扩展之硬功,更要有胸怀全局挺进中原直取目标的宏阙,否则,无全局矣,则全功尽弃。

看来法远禅师不仅精通诸佛妙理,也善于下棋;这次因棋说法既是高僧与文人的相遇,也是佛教和儒学一次的碰撞。大师以下围棋作比方,辨析世相,阐明佛理,令欧阳修心智大开,解了心中的困惑,心悦诚服。

此后著名文学家范仲淹、黄庭坚、王安石等也先后来浮山游历,吟诗题刻,风雅云聚,留下了字字珠玑的诗句,使浮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山,声名远播。

洞口上壁

会圣禅寺

因棋说法石刻

会圣岩也是远禄著书之地,著名的《九带集》就产生在这里。远禄坐化于此,瘗骨于左侧的栖真岩内,会圣岩前现有砖木结构的佛殿圣会古刹,后篇会专门介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609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