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成都盖碗茶具市场

小小茶农 2023-12-04 13:11:34

成都盖碗茶具市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茶具市场。这里汇聚了各种传统和现代风格的茶具,包括盖碗、茶壶、茶杯等,以及兼容多款花纹和材质。市场内的茶具商家悉心维护着它们的“茶器艺术”,致力于让消费者选到最适合自己的茶具,为广大茶友提供贴心的服务。在这个市场里,你不仅可以购买到美丽实用的茶具,还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成都盖碗茶具市场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探索茶道之旅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方瑰宝的魅力吧!

俗语说的好:“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世人用这句话来描述川中蜀地的地势险要与交通不便,然而现在,人们却常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川渝地区悠闲安逸的生活节奏,让人不愿离开。

提起喝茶,可能没有哪一座城市可以和成都相比,都说成都最多的只有两个场所,一个是麻将馆,另外一个就是茶馆。体验成都的茶文化,感受成都的慢生活节奏,是每个到成都的游客不可错过的旅行体验。位于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只有六公里的彭镇观音阁老茶馆,是成都当地最地道的能够感受当年老成都氛围的百年茶馆。

抵达彭镇时正值晌午,炙热的阳光照在身上,瞬间激发了一丝困意,把车停在了彭镇老街的街口,刚下车便听见不远处茶馆的人声鼎沸不绝于耳。

彭镇老街,不到两公里长,是彭镇最早兴建的道路之一。从清初到民国三十年,这里一直是彭镇最重要的街区,街道两旁的餐馆飘出烟火的味道,老板们正吆喝着招揽来往的过客,浓郁的市井气息充斥在彭镇街巷里的每一个角落。

在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四川,观音阁这样的老茶馆曾经遍布街头巷尾,对于“家家铺板、前商后店”且习惯于“小户即安”生活方式的当地人而言,一杯盖碗茶、一把旧竹椅、闲坐屋檐下虚度时光才是真正的生活。“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是川渝地区人们生活的最好写照,也道出了川蜀人民与茶馆的紧密联系,饭后小憩也好,商务会面也罢,这些都可以在茶馆进行。品茗谈天地,也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生活乐趣。

观音阁老茶馆据说是因为供奉着一座观音像而得名。观音阁老茶馆的前身,其实是一座寺庙。在清朝,庙前车水马龙,各地商人常常汇聚于此,遂在民国初年改为茶铺,尔后才渐渐发展成为茶馆。

现在的观音阁老茶馆依然保留着早期川西民居的建筑风格。跟老街的其他建筑一样,茶馆是木梁青瓦的老平房,泥土地被踩的十分紧实,墙壁上斑驳的毛主席头像和标语口号昭示着那段有关红色年代的回忆。茶馆内的采光其实并不好,然而恰逢盆地里不可多得的晴天,光线从天井投落在雾气蒸腾的老虎灶上,却也看起来格外带感。

迈进茶馆,脚下是敦实的泥土,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凹凸不平中却更显苍劲有力的姿态。径自寻了个空位坐下,这里不太像寻常的茶楼,没有热切似火的招呼,也没有谄媚的迎来送往,兴许是老虎灶的热气所致,只看得一中年男子兜围着一件似围裙一样的着装,正站在摆放着无数水壶的老虎灶旁,时而摆弄一下水壶,时而抛耍一下竹塞物件。

彭镇的老人们每日清晨起床后便来到老茶馆,要上一杯最便宜的花茶,抽几口叶子烟,三五好友摆起龙门阵,悠哉悠哉的半日时光一晃而逝。

“老板,来壶茶。”

“要得,马上来!”

靠着竹制的靠椅坐在小方桌旁,打量四周,正中间立着老虎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干净的盖碗茶具和烧水的紫铜壶。灶台下的煤不断燃烧,散发的温度传递给铜壶,铜壶内的井水不断沸腾,在空中腾出万千水汽。然后倒入早已放好茶叶的盖碗内,滚烫的水与茶叶翻腾碰撞,茶香瞬间蔓延来开,香气四溢。

置身于江湖市井气息浓郁的老茶馆里,仿佛穿越到了一百年前的成都。

历史印记残留在这里的每件物品里,每一处物件都历经了时光的雕刻,卷边的对联,陈旧的木门,古老的堂柱,斑驳的墙面,这些历史的见证者仍然顽强的抵挡着茶馆外市井的喧嚣,为这里保留了最初的那段时光。

观音阁老茶馆的老板是个有趣的中年男人,极具生意头脑且深知摄影爱好者的寻找和捕捉的“点”。他免费招呼镇上的大爷们来喝茶,还无偿提供烟叶,以此让大爷们长时间留在茶馆,给摄影爱好者们做模特,攒人气。这些大爷有的是老红军,平日里生活悠闲,也乐得有免费的茶喝烟抽。也许是见的摄影师多了,大爷们面对镜头时并不怯场,反而更加怡然自得。而老板偶尔也会对摄影爱好者们进行现场指导,他会告诉你哪里拍角度好,还会将滚烫的热水浇在老虎灶上制造烟雾效果。

茶馆内其实也是一个江湖。平日里卖报的,擦鞋的,修脚的,按摩的,掏耳的,普遍都各自摆起龙门阵,围成一桌,打牌、聊天。也有喜欢“偏安一隅”的老者,独自坐在茶馆的角落里,或半卧青竹椅,或手握叶子烟,兀自吧嗒吧嗒起来,吞云吐雾间,自成一江湖。人们在这方小天地里穿梭往来,形成了茶馆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平日里来茶馆里喝茶的很多老人,大都早年参加过抗战,时代的故事在他们脸上留下印记,那些好的或不好的过去都已被掩埋。看着我们这些突然闯入茶馆的“不速之客,与老友谈天说地,或是打开手机听听戏曲,好不悠哉。

在这份包容宽松的环境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无人追名逐利,仅为在刀光剑影的江湖,追寻一份悠闲简单的片刻安宁时光。

虽然老茶馆已有百年的历史,但老板却一直倡导着绿色消费,喝茶十元,拍照十元,喝茶+拍照十元,能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一直倔强的存留于这个小镇之上,也许正是人们热切渴求的平淡日常的生活方式。

老茶馆的盖碗茶只有一个品种,花茶。10元一壶。

无论外界的世界如何日新月异,观音阁老茶馆内的时间却一如静止,仿佛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老者。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日复一日地招待着来往的茶客。

这里没有市井的灯光霓虹,没有都市的喧嚣车马,没有尘世的鼎沸人声。只有蒸气氤氲,唯有茶香四溢。客官,何不来茶一盏,一杯清茶,一个故事,一段人生。

彭镇的老人们每日早早起床后便来到茶馆,要上一杯最便宜的花茶,抽几口叶子烟,与三五好友摆起龙门阵,半日时光一晃而逝。与成都大慈寺和府南河边的悠闲惬意不同,老茶馆里仍然维持着几十年前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气息。此情此景令我想起张籍的诗句:“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每日一盏清茶为伴,病痛也习以为常,平淡的老年生活大抵如此。

老板说,彭镇地区的当地老人们,晚年中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这片方寸之地中度过,如果哪一天哪位老人突然没来,人们都会很担心他的身体。有的老人走了,家人在出殡那天还要来给他买碗茶,送他最后一程。

听茶馆里喝茶的大爷们讲,观音阁老茶馆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奇色彩的故事:在一百多年前,彭镇曾发生大火灾,整个彭镇几乎被烧成一片废墟,唯有观音阁幸免于难。于是当地便流传,说这里是观音菩萨踩着的地方,后来老百姓将这里取名观音阁,并虔诚的供奉起观音菩萨。

如今的观音阁老茶馆已经成为了网红摄影打卡地,我在这里遇上了一波又一波前来参观猎奇的游客,“摄影师”们拿着大小各异的“长枪短炮”对着破败的老茶馆以及早已对镜头习以为常的喝茶老人们一顿狂拍,快门声中夹杂着四川话龙门阵,第一次近距离目睹了“中国式摄影团”威力所在,看的我站在一旁目瞪口呆。

如今的观音阁老茶馆仍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几十年前的模样,似乎一个小时车程外的成都天翻地覆现代化发展与它毫无干系。坐在老茶馆里,有种时光倒流回到童年的感觉,那些原本藏在记忆深处的画面被触不及防地翻落一地,令人感慨万千。然而茶馆外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正在不断扩张,也许未来必定会蚕食掉彭镇老街的最后一点历史痕迹。

不知下次来到这里,观音阁老茶馆会否还会存在,也许,我该庆幸自己至少将眼前这些珍贵的画面记录了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614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