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桃花茶确实有助于瘦身,但并不能完全仰仗它的功效来减肥。桃花茶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垃圾、以及提高人体的脂肪燃烧速度,与健康的饮食和适量运动一起,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人减肥。然而,如果仅仅依靠喝桃花茶来减肥,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还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过度饮用会引起腹泻等消化问题,因此一定要适量饮用。
茶传媒——中国茶领域第一原创媒体
2017年最受欢迎的故事——茶传媒专访
采访地安排在北京马连道茶城。
这里每天人流穿梭,运货的、买茶的…
这一切是中国茶市场本来的模样。
韩劲松安然坐着,说到开心就眯缝起双眼。
历经世事,他把自己掩藏于这份闹世。
他有一种把“过往”笑进心坎儿的能力。
而他体会的开心似乎比常人体会的更深、更浓。
论茶过招。
韩劲松掌管着北京最“古老”的”北京茶友会”。
他是茶圈大名鼎鼎的北京茶友会会长。
从2004年至今,“北京茶友会”总计开展200多期线下茶会。
直接辐射影响上万茶人。
鲜有人知。他本职工作和茶没有关系。
茶只是他的爱好,为此他投入20多年的最强注意力。
而今天,他要打开能量场,讲述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中国茶圈…
喝“京华10号”长大
韩劲松,北京人,西城区大院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四、五岁时,韩劲松和很多北京孩子一样,他和家人只喝茉莉花茶。
“夏天防暑降温,玩回来就喝(茉莉花)茶解渴。”
韩劲松依稀记得那个年代,家里最经常买的是一款“京华10号”的茉莉花茶。
其虽是陈茶,但性价比高。
待客剩下的茶底通常也不急着扔,还会续水再泡。
小时候的韩劲松羡慕大人拿着一大杯子喝浓茶的样子。
而追溯老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的源头,现今四十多岁的韩劲松眉头一抖,绘声绘色如同说书人。
“茉莉花茶,规模化生产是在清朝,花茶追溯到唐朝龙团凤饼,花茶的流行与嫔妃的喜好有一定关系…北方人,口味较重,花茶可去腥膻,生津。”
周游全国迷恋上茶
“对茶有了真正的认识要从工作后开始,那时候人生观已经形成,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尤其是茶。”
1989年,韩劲松从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的财会金融专业毕业。
第一年工作,他下到基层,到工地开推土机修路。
“北京安定门到安贞桥这段路,就是我修的。”
韩劲松笑着说。
当时,国家给工人们统一发放花茶。
一次一斤,一个月一次。
1990年,韩劲松在北京机械施工公司(北京建筑机械联合融资租赁公司)财务部工作,他主要负责发放贷款。
他常出差考察项目,也由此接触到了各种茶。
渐渐的,韩劲松对茶的兴趣浓了。
他恋上了茶,也经常在家门口的福丽特茶城买茶喝。
他尤其钟爱安徽的黄山毛峰,当时好的黄山毛峰一斤100多。
“那份口感清雅柔和,没有很强的收敛性,我特别喜欢。”
“三醉斋”上,茶客西门诞生
2017年6月,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茶友会亮相
2017年6月16日,北京国际茶业展媒体展厅区A252号,一个叫“三醉斋”的网站再次进入大众茶友视野。
负责人安安认真布展,大家齐心协力把三张桌子拼成一个精美敞亮的茶席。
这里迎来送往,一波又一波,茶友们络绎不绝。
而这个聚焦茶友的神奇组织叫做“北京茶友会”。
它是知名茶行业网站三醉斋线下活动最大的一站——北京站。
三醉斋(以下简称三醉),这个令无数老茶人魂牵梦绕的名字。
它起于2003年,2007-2008年达到顶峰。
有人评价,它的出现,至少推动中国茶行业发展10年。
据韩劲松回忆,三醉最开始是个文学BBS,而茶只是一个板块,后来发展才做出了站。
2004年的国内茶市场,正是铁观音盛行的年代。
茶叶市场相对混乱,喝茶的人都去大型茶叶市场或是老字号买茶。
有次和茶友喝茶闲聊,韩劲松无意听到一个叫做“三醉斋”的论坛。
他回到家,打开台式机,搜索到论坛。
他敲下键盘,迅速注册了“茶客西门”的ID…….
韩劲松掐指一算,那是十三年前的旧事。
2004年初,韩劲松正式成为三醉的第一批用户。
当时的三醉并不知名,它的注册用户不到2000人。
论坛有十多个板块,但更新率高,网友的活跃度也很高。
论坛话题由最早辩论铁观音,到谈论制茶发酵,了解制茶流程,逐渐过渡到六大茶类制茶的来龙去脉……
韩劲松一一介绍道。
仁者见仁。
因为大家关注角度不同,也因为论坛的天然属性。
刀光剑影,让人无处遁形,三醉是很多网友“打架”的地方。
这也让三醉从一开始就具有了辨别真假的能力。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说起从前,韩劲松只是笑。
2004年,三醉拥有着茶圈大批主流精英分子,成为响当当的茶界意见领袖。
很多人,也在数年后,都成了茶圈的”大咖“。
“一直持续了三年,直到2007年,三醉完成了对当时中国国内早期茶人的启蒙知识‘培训’,三醉几乎把所有茶的问题都讨论遍了。”
茶会,让“三醉”真实真切
翻开“茶客西门“的博客,它仍在更新。
从2003年开博至今,总计28页。
对博主韩劲松而言,这是一块自留地,也是一块圣地。
日日夜夜,这里记录着北京茶友会的点点滴滴,成为三醉发展轨迹最好的历史见证。
自从加入三醉,韩劲松摇身变为了茶客西门,那个在他武侠梦幻世界里的人物——西门吹雪。
他一直“注视”着三醉发生的一切。
他也琢磨着,要把三醉人的“线上人格”实打实的变成线下的老友。
他觉得这样做特别有意义。
2004年11月,韩劲松紧锣密鼓,一个月后,三醉线下第一期北京茶友会如期而至。
韩劲松说第一期讨论的主题是安徽茶。
随后他细数多年来,北京茶友会得到过许多朋友的支持。
“岩茶刘国英,陈永霖;铁观音“远古花香”;露雨名苑黄刚;新业茶业北京姜卫;潮州工夫茶叶汉钟以及北京泰元坊茶馆……“
他仔细回忆着。
自第一期活动得到热烈反馈,从此北京茶友会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韩劲松的带头组织下。
大家根据时令做最早的节气茶会;
他们去圆明园赏荷,也开过海棠茶会,桃花茶会……
他们去法门寺做茶会,所谓禅茶一味。
他们登上泰山顶,登上长城,壮志凌云,品茗会友。
他们九九重阳去敬老院开茶会,给老人泡茶,共品人生。
2008年奥运会期间,大家沿奥运火炬一路传茶漂流,更有来自台湾、香港、马来的茶友参与…
2015年,北京茶友会以非盈利性组织第一次亮相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
他们同样在汶川地震时,进行茶的赈灾拍卖,最终筹款10多万。
…
这些活动,韩劲松如数家珍。
“我捧着北京茶友会捐款来的钱,当时红十字的工作人员特别感动,也很惊诧这个神一样的组织。“
三醉虽是线上虚拟网站,但北京茶友会,链接到的却是人与人真实纯粹的情感。
茶友相见。
有的相互一笑泯恩仇,有的成了真挚的朋友,也有的结为相伴一生的恋人…
北京茶友会以弘扬中华茶文化,开展民间品鉴、评茶活动,成为当时京城数十万茶友的领军组织。
盛况:26个城市同时“开泡”
“北京茶友会每个月举办一次活动,每次茶会主题都不同。现在算起来,参与过北京茶友会活动的人数有上万人,每个年龄段都有。”
“三醉的顶峰时期,线上活跃人数达到几十万。而论线下活动,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要数26个城市联动品茶。”
韩劲松陷入沉思。
时至今日,当年活动照片依旧广泛散播于网络。
三醉作为一个非商业论坛,在当时获得9个茶叶厂家的支持。
9个厂家免费提供2005年度4-5款主力产品,总计差不多45款茶。
仅是北京茶友会这一站,参加活动的茶友就达到100多人。
”当时没有现在的直播工具,全国各地的茶友们,在茶会前后,都不约而同的在网上发现场照,那种场景在当时很壮观。”
至今而论,这次茶会影响深远,有三醉人评论它“空前绝口”。
2016年11月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北京茶友会合影
追忆过往,让人沉醉。
韩劲松露出喜人的微笑。
他的脸时而兴奋的发红,他坦言自己如同三醉的DNA,属性情中人。
喝茶,不唯老,不唯名
韩劲松经历丰富。
作为北京茶友会的会长,他被很多人追问为什么不考虑茶会的商业转型。
“一旦商业化,很多有趣的东西就没有趣了。而如果把利益的眼光看轻些,很多事就容易成。”
这是韩劲松的思考。
而面对三醉被淹没于微信、微博,韩劲松淡淡的说,
“人与人间关于茶的交流,依然如同当年,从未暗淡,尤其是年轻人。只是因为时代的变更,承载的交流载体也会自然做出选择,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韩劲松说自己的人生信条是“没事偷着乐”。
他感恩从前茶商、茶友的支持,他认为没有这些人,茶会不可能做起来。
做茶会十三年,他对茶会的理解是,茶永远应该是茶会的主角,茶会要给大家提供正确的认知,喝茶切忌盲目听信,不唯老,不唯名。”
”茶能修正你的心境,但主导还是要自己去努力。好好泡一款茶,泡出真味道,茶才会呈现美好的一面给你。”
风风雨雨十几年,韩劲松一头扎进茶里。
他说自己退休后,会弄个喝茶的地儿,但不是茶室。
他,要联络天下所有爱茶人。
►采访后记:
三醉已成为很多人的过去。
但至今没有任何一个茶平台能超过它。
它干净、理性、纯粹、言之有物而又真实。
它深刻并真实、真切地影响过中国茶界。
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地方。
让无数茶人日思万想。
现今茶界的许多大咖都曾在此驻足。
它几乎囊括了海内外茶行业70%的专家、学者、藏家、玩家、商家。
它完成了中国第一批茶人的早期知识启蒙。
从线上到线下,从精神链接到情感。
而韩劲松带头组织下的“北京茶友会”。
一定程度上,它几乎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茶会的雏形,而它至今还在继续。
►相关链接:
追忆【那些在三醉斋的日子】
“只要韩会长坚持做,就有凝聚力,北京茶友会就永远在。”@严少云
“其实论坛也是个社会,也有生态链,只是更虚,因为人你见不到。但是三醉斋不太一样的是,因为一些落地活动的组织,很多茶友现实中都是见过的。”@铁杆庄稼
“它在早期只是一个文人论坛、文学论坛,主要讲琴棋书画,后来慢慢地,茶变成了主导。”@熊在天涯
“我就是得益于三醉斋的,有三醉才有我的今天。现在很多人都只知道叶丛嘉,不知道叶汉钟(叶丛嘉真名)了。” @叶丛嘉
“三醉斋带来了我对茶叶的认知,帮我交了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各地很多的朋友,这些人有很多后来找我买茶,给我带来的财富是没办法估量的。” @九日山
“从推动整个产业的层面来说,三醉真的功不可没。”@十全老人
“人生有几个十年。”从三醉斋的雏形还只是个二三十人的小小BBS,就进来发言的@飞花 ,泡在这里十几年。
“三醉斋就像当年的黄埔军校,给茶界输送了无数的精英。” @粤雪飞
2004年12月18日,第一次北京茶友会现场
►受访人简介:
韩劲松,网名“茶客西门”。
三醉斋北京茶友会会长。
爱茶敬茶,多年致力于组织茶会活动。
【部分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625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2000年茶砖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