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瑞草茶叶价格查询表

小小茶农 2023-12-06 09:25:50

瑞草茶叶价格查询表是一份记录了瑞草茶叶各种品种价格的列表。在这个表格中,可以查到瑞草茶叶的不同型号、规格、产地和价格等各项信息。这个查询表格方便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瑞草茶叶,并了解市场行情,做出合理购买决策。瑞草茶叶价格查询表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渠道获取,一般有专门的瑞草茶叶销售渠道或者官网提供。

一:瑞草茶叶价格查询表

茶友,您好!
单凭礼盒是无法判断茶叶的价值的,如果是礼盒,大概就值22-30元左右!
你好、这茶叶包装不会错过20、这茶叶又是直接用的半斤包装袋、想必这茶叶不会超过150

二:瑞草茶叶价格查询官网

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不夜侯”、“清友”、“涤烦子”、“余甘氏”、“消毒臣”、“清风使”、“酪奴”、“森伯”、 "苦口师" 等。例如:

1、 “荼”(tu),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古时“荼”字是多音多义字,不专门表示茶。“荼”字,最早见于《诗经》。《诗经·邺风·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荼”是否指“茶”,后人推考说法不一。

最早明确“荼”字包含有茶的意义的是《尔雅》,晋代郭璞在注释《尔雅·释木》中“贾,苦荼”时注明:“树小如栀子,冬生(常绿的意思),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蜀人名之苦荼。”这段注释说的就是茶树的特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茶,苦茶也。”“荼”即今之“茶”字。

2、槚(jia),是从木的古“茶”字,指茶树。

3、荈(chuan),从草,是专指晚采的茶叶。

4、蔎(she),是古时四川西部茶的俗语。

5、茗(ming),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通用,为茶的雅称。

6、不夜侯: 唐代白居易诗云:“破睡见茶功。”宋代苏东坡也有诗赞茶有解除睡意之功:“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赞道:“破睡须封不夜侯。”

7、清 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8、涤烦子: 唐代的《唐国史补》载:“常鲁公(即常伯熊,唐代煮茶名士)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唐代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饮茶,可洗去心中的烦闷,历来备受赞咏。

9、余甘氏: 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也说:“沾牙旧姓余甘氏。”

10、消毒臣: 据唐代《中朝故事》记载,唐武宗时李德裕说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该茶一瓯,浇于肉食内,用银盒密封,过了一些时候打开,其肉已化为水, 因而人们称茶为消毒臣。唐代曹邺饮茶诗云:“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曹邺深知饮茶益处,他在另一首诗中还说饮茶具有“六脏睡神去,数朝诗思清”的神奇功效。

11、清风使: 据《清异录》载,五代时,有人称茶为清风使。唐代卢全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12、茶曰酪奴、水厄,又曰瑞草;米曰白粲,又曰长腰。

少数民族称茶与奶酪为奴。南北朝时,北方贵族仍然不习茶饮,甚至鄙视、抵制饮茶。南齐秘书丞王肃因父亲获罪被杀,投归北朝,任镇南将军。刚北上时,王肃不食羊肉及奶酪,常吃鲫鱼羹,喝茶。喝起茶来,一喝就是一斗,北朝士大夫称为“漏卮”。数年后,王肃参加北魏孝文帝举行的朝宴,却大吃羊肉,喝奶酪粥,孝文帝很奇怪,问道:“卿为华夏口味,以卿之见,羊肉与鱼羹,茗饮与酪桨,何者为上?”王肃回答说:“羊是陆产之最,鱼为水族之长,都是珍品。如果以味而论,羊好比齐、鲁大邦,鱼则是邾、莒小国。茗最不行,只配给酪作奴。”孝文帝大笑。

13、森伯:故事出自南朝后·汤悦的“森伯颂”。《清异录》上说:“汤悦有森伯颂,盖颂茶也。略谓:方饮而森然,严于齿牙,既久罡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谁能目之。”

14、苦口师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字文通),自幼聪慧,十岁能作诗文,颇有家风。皮光业容仪俊秀, 善谈论,气质倜傥,如神仙中人。吴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

有一天,皮光业的中表兄弟请他品赏新柑,并设宴款待。那天,朝廷显贵云集,筵席殊丰。皮光业一进门, 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到:"未 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此后,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三:瑞草茶叶价格查询网

1、鸭屎香

在凤凰单丛茶品种茶名起的眼花缭乱,弄得大家也有莫名其妙。不要嫌弃这个名字乡土气息太重,这种叫“鸭屎香”的茶可是凤凰山上等茶叶之一,鼎鼎大名的大乌叶单枞。谁还没点黑历史,没个不堪回首的小名呢!话说,这个别名是这样子来的:大乌叶单枞茶原来从乌岽山引进的,种在“鸭屎土”(其实是黄土壤)的茶园里,长着乌蓝色的茶叶,叶长了似刚亩(学名鸭屎脚木)的叶一样。乡里人喝过这种茶之后都说这个茶叶香气好,韵味浓,纷纷问是什么名枞,什么香型。茶农怕被人偷去,便谎称是鸭屎香。

2、太平猴魁

清朝末年,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茶叶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供应市场,获得成功。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3、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新芽肥硕,芽头呈春笋状,不同于绿芽的嫩绿,紫芽茶透呈着浓郁的紫韵,不同其他茶树品种芽变后花青素合成过多产生的粉中带紫的颜色,也不像云南高紫鹃紫芽的那种浓妆艳抹,而是一种绛紫色,像是老衲的紫袈裟,又含蕴着一种诗意的变化。闻嗅茶香,芳馨清冽,茶韵深长。

4、瑞草魁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史,修贡亦仙才”。这是唐代诗人杜牧《题茶山》诗中的精粹名句,以赞誉茶之佳品——瑞草魁。

瑞草魁产于安徽南部的鸦山,又名鸦山茶,属历史名茶。瑞草魁于清明至谷雨间开采,开始采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制一等茶;中期采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基本等长,制二等茶,后期一芽三叶,制三等茶。要求不采鱼叶,不采病虫为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不符标准的芽叶。

瑞草魁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挺直略扁,肥硕饱满,大小匀齐,形状一致,色泽翠绿,白毫隐现,香气高长,清香持久,汤色淡黄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回味仪隽厚,叶底嫩绿明亮,均匀成朵。

5、牛抵茶

“牛抵茶”是湖南全省审评确定的名茶之一,因产于湖南省石门二都乡八坪峪的牛抵山而得名。既保持传统茶的特点,又具有新的风格。它的芽头肥实,外形条索紧洁,银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肉质香气高,滋味醇爽,汤色碧绿,叶底黄绿。

6、双井绿

双井绿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台下有两井,在一块石崖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双井”两字。茶园就坐落在钓鱼台畔。这里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茶树芽叶肥壮,柔嫩多毫。

五代毛文锡所著的《茶谱》记载:“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非常喜爱家乡的双井茶,常常将双井茶分赠给好友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并赋诗赞赏。欧阳修的《归田录》中还将它推崇为全国“草茶第一”。

7、化佛茶

化佛茶是云南省名茶。1982年在云南省良种名茶鉴定会上,荣获大叶种白毫型名茶的称号。化佛茶产于云南牟定县的庆丰茶场,与闻名的化佛山毗邻,山下有全县最大的庆丰水库,形成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适宜茶树生长。

条索紧结,香气鲜浓持久,热闻香气扑鼻,冷嗅仍幽香持久,滋味鲜浓醇和,叶底明亮。品饮一杯,浓醇爽甘之味久滞齿颊,顿觉心旷神怡,令人陶醉。

8、开化龙顶

开化龙顶是浙江新开发的优质名茶之一,简称龙顶。产于开化县齐溪镇的大龙村、苏庄乡的石耳山、溪口乡的白云山等地。茶区地势高峻,山峰耸叠,溪水环绕,气候温和,地力肥沃。“兰花遍地开,云雾常年润”,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该茶创制于新中国建立后的50年代,一度产制中断,从1957年开始研制,1979年恢复生产,并成为浙江名茶中一枝新秀。经过不断改进,品质逐步提高,龙顶茶壮芽显毫,形似青龙盘白云,沸水冲泡后,芽尖竖立,如幽兰绽开,汤色清澈明亮,味爽清新,齿留遗香,冲泡三次,仍有韵味。

9、新江羽绒茶

新江羽绒茶,产于江西遂川的新江乡花果山,品质十分优异,外形纤细洁白,白毫特多,满披芽间,宛如鸟、鸭羽绒,十分美丽;茶香高浓,似板栗香;汤色清澈明亮,滋味甘爽,叶底芽叶完整、嫩绿明亮。近年来,此茶连年被评为江西省吉安地区优质名茶。

羽绒茶加工全程分采摘、摊青、杀青、清风、揉捻、初干、做条、提毫、摊凉和烘干十道工序。其中做条和提毫是羽绒茶独特品质形成的主要工序。

10、遂昌银猴

“遂昌银猴”,也称银猴茶,是遂昌县近年新创制的名茶,由于外形条索粗壮弓弯似猴,满披银毫,故称银猴茶。80年代初期创制,1985年荣获农业部优质奖杯,1986年在省名茶评比会上名列前茅。

11、水仙茸勾茶

水仙茸勾茶产于湖北省,成茶品质优异,其外形色泽翠绿秀丽,条索细秀,弯曲如勾,满披银毫;内质香气嫩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亮,先后多次荣获湖北省和商业部名茶科技成果奖和优质名茶奖。

水仙茸勾茶的命名,自有一番来历。相传200多年以前,有一位土司久病不愈,百药医治无效,一次喝了一位姑娘进贡的茶叶,顿觉神清气爽,病就好了。这位土司为感谢姑娘,就将这产于水尽司的茶,取名为“仙女茶”。后人又将产茶地名水尽司与仙女茶联系起来,称此茶叫为“水仙茶”。近据考证,这里历史上曾生产“茸勾”名茶。因而就将1980年研制成功的名茶定名为“水仙茸勾茶”。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承者

中国风骨 天下情怀

中国孔子基金会战略合作伙伴 山东儒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646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