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成语故事

以貌取人

佚名 2023-06-11 17:11:17

以貌取人

【拼音】yi mao qu ren de cheng yu gu shi

【拼音】以貌取人yǐmàoqǔrén
【释义】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主人公】
【近义词】
【反义词】量才录用

【成语故事】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

以貌取人的故事?

  “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释义】以:根据;貌:外貌,容貌;取:衡量。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例句:用人要以人品、能力为取舍依据;不应~。

  辨形:取;不能写作“娶”;貌;不能写作“藐”。

  示例:郭沫若《海涛集·涂家埠四》:“但也只怪我们~,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

  近义词:以名取士

  反义词:量才录用

  歇后语:刘备轻看庞统

  灯谜:皇帝选美女

  相关人物介绍:

  1、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

  史记记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宰予的故事:

  宰予,能言善辩,是孔子学生中"言语"方面的高才生。宰予有点懒,白天上课睡大觉,被老师骂得狗血喷头。宰予除了有点懒之外,还经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为难老师,因而孔子经常批评他。不过,孔子虽然经常批评宰予,但批评归批评,批评过后又谆谆告诫,喜爱如常。一次,宰予问老师一个这样的问题:"老师,一个有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井里头有仁在那里',他应不应该跳到井里去呀?"孔子一眼宰予,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作为君子,他可能被引诱,但不可能被陷害;他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愚弄。"过了一段时间,宰予又问老师:"老师,三年的居丧守孝时间,未免太长了吧。作为一个君子,三年不参加礼仪活动,对'礼'就会生疏;三年不练习音乐,对音乐就会忘记。旧的粮食吃完了,新的粮食也已收割,一年一换的打火木也已经轮了一回。守孝嘛,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并没有正面回答宰予,而是反问他:"父母去世了,没有满三年的守孝期限,就吃新粮食,穿好衣裳,你安心吗?"宰予回答说:"安心。"孔子很不高兴:"你安心,你就这样做呗。君子守孝期间,吃饭没味道,听音乐不感到快乐,起卧不安心,所以才不这样做。如今你安心,你就这样做好了。"等到宰予起身走出去后,孔子痛心地摇摇头叹口气说:"宰予这个人啊,真没有仁爱之心呀。儿女出生后,需要三年才能脱离父母亲的怀抱。父母亲去世后守孝三年,是天下所有人都应该遵行的规则,宰予就难道没有得到父母亲三年的护爱么?"

  后来,鲁哀公询问宰予用什么木料作土地神主的事,宰予回答说:"夏代用松树,殷代用柏树,周代用栗树。用栗树的意思是,使老百姓畏惧战栗。"孔子听到后,很生气,对宰予说:"已经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说了;既成的事实,是无法挽回的;既然已经过去,就不必再追究了。"最后,宰予担任临菑的大夫,参与了田常作乱的事,被砍了头、灭了族,孔子为此感到十分惋惜。

  2、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鲁国人。

  对南昌的影响。战国时,江西全境属楚,那个时期中原诸国把不尊礼仪、不从仁德的地方称为"蛮夷"。楚国为了与中原诸国融为一体,得到他们的承认,在治国、外交各方面以礼仪制度和思想作为行为准则。澹台灭明离开孔子后就南下到达楚国,"从弟子三百人,设去就,名施乎诸侯",足见澹台灭明当时弟子之众,声名之大,后来这些深入南楚腹地,对楚地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也正因为这样,那时候的南昌虽然远离中原,但是地从来没有被称为"蛮夷"。

  也就因为这样,澹台灭明在后辈的成就当中名声一次次提升,最开始澹台灭明的牌位是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到1624年明天启四年,就附祀于关阳镇"二贤祠"。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把澹台灭明由从祀曾子和子游升为主祀,从而"二贤祠"又改名"三贤祠"。

以貌取人典故_以貌取人的故事

  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那么以貌取人有什么 典故 呢?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以貌取人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以貌取人典故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以貌取人解析
  [释义] 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

  [语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辨形] 取;不能写作?娶?;貌;不能写作?藐?。

  [近义] 以名取士

  [反义] 量才录用

  [用法] 含贬义。用来指凭外貌来衡量人的优劣。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以貌取人 造句
  1、不要以貌取人,外貌可能会欺骗你;不要追逐财富,财富会消失的。

  2、人们对刚刚认识的人进行类型化的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以貌取人?。

  3、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男人以貌取人,在一秒内就可判定一个女人是否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并不是因为男人肤浅,而是由基因 决定 。

  4、虽然我们被警告绝对不要以貌取人, 面试 过程的目标是解开那个外貌。

  5、酒店业,与其他部分 旅游 业一样,在员工选择上喜欢以貌取人。

  6、为国家举才应该首重人品,其次则为学识及能力,切忌以貌取人。

  7、初次见面,我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不把他放在眼里,经过一段时日相处,才知道他是个品学俱佳的人,真的是人不可貌相啊!

  8、她择偶时只是肤浅地以貌取人,婚后才发现对方人品不佳,终以离婚收场。

  9、公司这次徵才,没有 经验 的主管纯粹以貌取人,当然选不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10、但是,又是一个但是,其他研究指出,以貌取人的女性也是为数众多。

  11、不管这么说是否合适,这个社会对女人总是以貌取人的。

  12、蝙蝠可能看起来并不可爱,还忍受着先入为主以貌取人的偏见,但我们的世界如果少了他们一定会很糟。

  13、连圣人都感叹以貌取人难免失误,何况你我都是凡夫俗子?

  14、花些时间在仪表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以貌取人。

  15、现在的选美比赛不只是以貌取人,气质和才华也是重要的评量标准。

猜你喜欢:

1. 以貌取人典故

2. 以貌取人的典故

3. 以貌取人有什么历史典故

4. 以貌取人有什么典故

5. 成语以貌取人的故事

以貌取人的典故

以貌取人的典故介绍如下:

子羽是孔子的一个弟子,他长得很难看。孔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对他的印象就很不好,心中想:“这个人长得像丑八怪,一定没有什么才气”。

因此他对子羽的态度十分冷淡,后来子羽只好退学,回去自己钻研学问。

宰予长得仪表堂堂,很有风度,加上他口才好,能说会道,因此孔子很喜欢他,认为这个学生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孔子的意料。子羽是一个热爱学问和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他离开孔子后,更加发奋努力学习钻研,称为一个很著名的学者。很多年轻的人因此慕名到他门下求学,他的名声也在诸侯之间传开了。

相反,宰予却非常懒惰。尽管孔子非常认真的教他,可是他的学习成绩却及差,孔子曾再三劝导他,但是他都不听,有的时候甚至天已经大亮了,他还在床上睡懒觉,气的孔子把他比作没有用的朽木。

后来,宰予靠着他的口才,在齐国做了官。可是没多久,就和别人一起作乱,结果被齐王处死了。

孔子听到宰予的死讯,很感慨的说:“从子羽身上我知道,不能以外貌来衡量一个人;而宰予的事也告诉我,不能凭一个人所说的话来衡量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135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