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成语故事

分道扬镳

佚名 2023-06-11 17:13:47

分道扬镳

【拼音】fen dao yang biao de cheng yu gu shi

【拼音】分道扬镳fēndàoyángbiāo
【释义】“扬镳”,举鞭驱马前进。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出处】北齐·魏收《魏书·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主人公】元志
【近义词】各奔前程、风流云散
【反义词】志同道合、并驾齐驱

【成语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分道扬镳的意思是?

【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出自】:北齐 魏收《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释义】:洛阳是我的丰沛,就应该分道扬镳了。从今以后,就可以分开走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扩展资料:

【近义词】背道而驰、各走各路、南辕北撤、劳燕分飞、南辕北辙、各奔前程、风流云散、分路扬镳、一拍两散

【反义词】济济一堂、志同道合、如胶如漆、连镳并驾、步调一致、如胶似漆、白头偕老、并驾齐驱、并肩前进、道同志合、打成一片、携手合作、连镳并轸、精诚团结

背道而驰

【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出自】: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释义】:其他人各自探求一个方面,同背道而驰的人相较,差距仍要更远。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

分道扬镳意思是什么意思 分道扬镳的含义

1、含义:意思是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2、读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3、出处:《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4、译文:洛阳是我的故乡,到了这里就应该各走各的路,从今以后,就各干各的事。

5、造句:误会是一种心灵的隔阂,它与默契分道扬镳。心灵的隔阂由误会产生,它使心灵之间无法自由连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135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