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o he ca qiao de cheng yu gu shi
【拼音】过河拆桥guòhéchāiqiáo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关于过河拆桥歇后语
[解释]不留后路: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解释]忘恩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
拼音:
guò hé chāi qiáo
解释: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例句:
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问题描述:
怎么对付过河拆桥的人
解析:
这个成语出自《元史·彻里帖木儿传》。
元末,有个大臣叫彻里帖木儿,有功于朝廷,深得元惠宗(顺帝)的信任。
公元1335年,彻里帖木儿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提出废除有弊病的科举制度,得到顺帝和太师伯颜的支持。但有一个叫许有壬(rèn)的参政表示反对,与伯颜、彻里帖木儿发生争论。
第二天,宣读废除科举制的诏书时,特令许有壬为班首,对他进行污辱。许有壬害怕遭祸殃,只好勉强服从。同僚们产生误解,以为许有壬是支持废除科举制度的,而他本身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因此诏书侍御史普化便讥讽他说:“参政可谓过河拆桥矣。”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借以达到目的的人和事物一脚踢开。
对付这种人,你只能不给他过桥的机会,要不然他目的达到了,你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怎么都拿他没办法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135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