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成语故事

苟全性命的意思,苟全性命的反义词和近义词,苟全性命成语接龙

国学梦 2023-06-13 19:45:19

苟全性命的意思,苟全性命的反义词和近义词,苟全性命成语接龙

苟全性命的拼音

gǒu quán xìng mìng

苟全性命的基本释义

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苟全性命的详细解释

【解释】: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示例】:并建豪英,获际不冤之世;~,颇思当痛之时。
◎宋·陈亮《谢胡参政启》苟全性命的成语来源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全性命的例子

并建豪英,获际不冤之世;苟全性命,颇思当痛之时。 ★宋·陈亮《谢胡参政启》

苟全性命的近义词

苟延残喘

苟全性命相关成语

不复堪命 苟且之心 苟且偷安 苟且因循 视财如命 身家性命

苟全性命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苟的成语:苟延残息、苟且偷生、苟且之心、苟且偷安、苟合取容、苟延残喘

第2个字是全的成语:顾全大局、万全之计、两全其美、归全反真、求全之毁、十全十美

第3个字是性的成语:习与性成、身家性命、心灵性巧

第4个字是命的成语:乐天安命、听天由命、束手听命、俯首听命、文章憎命、爱财如命

苟全性命成语接龙

命途多舛 舛讹百出 出处语默 默不作声 声应气求 求亲靠友 友风子雨 雨断云销 销魂夺魄 魄散魂飘 飘洋航海 海涸石烂 烂漫天真 真独简贵 贵壮贱弱 弱本强末 末节细行 行思坐忆 忆苦思甜 甜嘴蜜舌 舌敝唇焦 焦唇干舌 舌挢不下 下愚不移 移商换羽 羽翮飞肉 肉眼凡夫 夫贵妻荣 荣华富贵 贵壮贱老 老当益壮 壮志凌云 云布雨润 润屋润身 身不由主 主客颠倒 倒悬之急 急功近利 利深祸速 速战速决 决一胜负 负任蒙劳 劳心苦思 思绪万千 千古不朽 朽株枯木 木朽蛀生 生气勃勃 勃然大怒 怒气冲天 天灾人祸 祸福同门 门堪罗雀 雀角鼠牙 牙白口清 清都紫微 微言大义 义不生财 财殚力尽 尽其在我 我行我素 素昧平生 生栋覆屋 屋下作屋 屋乌推爱 爱莫之助 助画方略 略迹原心 心服口服 服牛乘马 马不解鞍 鞍马劳倦 倦鸟知还 还年驻色 色厉胆薄 薄暮冥冥 冥漠之乡 乡壁虚造 造恶不悛

苟全性命的英文翻译

Preserve one's own life at all costs

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意思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意思是什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解释: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解释: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诗词名称:《出师表/前出师表》。本名:诸葛亮。别称:卧龙、诸葛武侯、诸葛孔明。字号:孔明。所处时代:魏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出生时间:181年。去世时间:234年10月8日。主要作品:《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前出师表》。主要成就:隆中决策;协助刘备夺取荆益和建立蜀国;安定南中,五次北伐。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苟全性命于乱世”的详细介绍:
一、《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全文点此查看《出师表/前出师表》的详细内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_、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赏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第一部分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第二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表文的第一部分,由势入理,起笔峥嵘。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蝾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谅心,思之动心。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分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象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哀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最后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第一部分重在晓之以理,第二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出师表》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
三、背景
蜀汉公元223年(建兴元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四、译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内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_、允之任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_、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五、诸葛亮其他诗词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出师表/前出师表》。六、注解
先帝:这里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而:表转折。
中道:中途。
崩殂: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结构助词。
秋:时候。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内:朝廷上。
忠:忠诚。
士:将士。
忘身:奋不顾身。
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欲:想要。
报:报答。
之:代词。
于:向,对。
诚:实在,确实。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气:志气。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以:因而。塞;阻塞。
忠:忠诚。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宫中:指皇宫中。
府中:指朝廷中。
俱:全,都。
体:整体。
陟:提升,提拔。
罚:惩罚。
臧否:善恶。
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及:和。
为:做。
付:交给。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评定。
刑:罚。
以:来。
昭:彰显,显扬。
平:公平。
明:严明。
理:治。
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指宫内和丞相府内。刑赏之法不同。郭攸之、费_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简拔:选拔。
遗:给予。
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
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很多的益处。
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晓畅:谙熟,精通。
试用:任用。
能:能干,有才能。
是以:因为这,因此。
众:大家。
举:推举。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营:军营、军队。
行阵:指部队。
和睦:团结和谐。
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先汉:西汉。
兴隆:兴盛。
后汉:东汉。
倾颓:衰败。
每:常常。
叹息:感叹惋惜。
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
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亲:亲近。
信:信任。
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日子。
布衣:平民百姓。
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
苟:苟且。
全:保全。
于:在。
求:谋求。
闻达:闻名显达。
以:认为。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委屈。
顾:拜访,探望。
咨:询问。
由是:因此。
感激:感动奋激。
许:答应。
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尔来:那时以来。
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故:所以。
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
泸:水名,即金沙江。
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兵:武器。
甲:装备。
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
庶:希望。
竭:竭尽。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攘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还:回。
于:到。
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效命的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取得成效。
告:告慰,告祭。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
察纳:认识采纳。
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深追:深切追念。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
当:在时候。
临:面对。
涕:眼泪。
零:落下。
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相同朝代的诗歌
《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苦寒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冬十月》、《龟虽寿》、《步出夏门行艳》、《气出唱》、《陌上桑》。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出师表/前出师表的详细信息

苟全的意思苟全的意思是什么

苟全的词语解释是:苟全gǒuquán。(1)苟且求全。偷生的意思。
苟全的词语解释是:苟全gǒuquán。(1)苟且求全。偷生的意思。拼音是:gǒuquán。结构是:苟(上下结构)全(上下结构)。注音是:ㄍㄡˇㄑㄨㄢ_。
苟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苟且求全。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后汉书·崔_传》:“_亡秦之俗,遵先圣之风,弃苟全之政,蹈稽古之踪。”明陆采《怀香记·征吴得胜》:“时穷势窘,免不得牵羊舆衬,且含羞苟全首领。”
二、国语词典
苟且保全。
三、网络解释
苟全苟全:词语苟全:四川省遂宁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苟全(词语)苟全,指苟且求全;偷生。语出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
关于苟全的诗句
讵同奸慝苟全躯小人贵苟全苟全幸不为世用
关于苟全的成语
目不苟视全知全能全始全终全受全归全智全能忍耻苟活全能全智苟且偷安苟全性命营营苟苟
关于苟全的词语
目不苟视苟且偷安一字不苟侈纵偷苟矜持不苟苟全性命忍耻苟活
关于苟全的造句
1、不干?那就等死吧,所谓豹死留皮,你宁愿下留下全尸也不愿苟全性命,是条汉子,我佩服你!
2、伴随着在我每天日记翻过新的一页,这样让我苟全。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维亚本以为简单的一生可谈无忧无虑,可谈雪月风花,可谈乱世苟全,但在宿命面前,这终是镜花水月。
5、我,黑桐干也,一介凡人,苟全性命于日本,不求闻达于诸大神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苟全的详细信息

命可以组哪些四字成语接龙

1. 命可以组什么接龙成语 1、命世之才 -->; 才薄智浅 -->; 浅尝辄止 -->; 止暴禁非 -->; 非同寻常 -->; 常年累月 -->; 月晕而风 -->; 风风雨雨 -->; 雨打风吹 -->; 吹灰之力 -->; 力倍功半 -->; 半筹莫展 -->; 展翅高飞 -->; 飞蛾扑火 -->; 火耕流种

2、命里注定 -->;定国安邦 -->; 邦国殄瘁

命里注定

mìng lǐ zhù dìng

【解释】旧时迷信说法,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这都是命里注定的,你说灵不灵!”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宿命论

【近义词】命中注定

【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8章:“如果命里注定一辈子要当农民,那么,要这张纸片又顶什么用呢?”

2. 用命组四字成语 一、命若悬丝

释义:比喻生命垂危。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6回:“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

译文:现在生命垂危,希望能够救治。

二、命途多舛

释义: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饯别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译文: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

三、命在旦夕

释义: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出处:唐·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译文:病得很严重,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四、亡命之徒

释义: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出处:《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译文:逃亡的人,都纳赋服役。

五、自命不凡

释义: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大洪杨先生涟;微时为楚名儒;自命不凡。”

译文:大洪的杨涟,卑贱而未显达的时候是楚国有名望的儒学者,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3. 用命组词四字词语 命的四字词语:

身家性命、

收回成命、

爱财如命、

工业革命、

技术革命、

唯命是从、

谋财害命、

苟全性命、

相依为命、

为民请命、

欣然命笔、

守分安命、

惜财如命、

大命将泛、

五桩天命、

蓝色生命、

其命维新、

命途多舛、

命丧黄泉、

红颜薄命、

大富之命、

命犯桃花、

宿命情缘、

非致命伤、

匪面命之、

民不堪命、

临危效命、

命中注定、

一发命中、

亡命鸳鸯、

恕难从命、

孤独薄命、

真命天子、

夺命颠茄、

轨道寿命、

安身立命、

不辱使命、

草菅人命、

临危受命、

自命不凡、

死于非命、

十月革命、

自命清高、

人命关天、

长命百岁

..

上一页1…131415…21下一页

4. 命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命中注定 → 定倾扶危 → 危言危行 → 行云流水 → 水落石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采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谁与归 → 归真反璞 → 璞玉浑金 → 金玉良言 → 言行不一 →一步登天 → 天壤之别 → 别有洞天 → 天翻地覆。

5. 命字开头成语接龙 命途多舛 [mìng tú duō chuǎn]

基本释义

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出 处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饯别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生不逢辰

成语接龙

舛讹百出 出丑放乖 乖嘴蜜舌 舌挢不下 下情上达 达官知命命世之才 才占八斗 斗艶争妍 妍姿艳质 质疑问难 难得糊涂涂炭生灵 灵丹圣药 药店飞龙 龙章凤彩 彩衣娱亲 亲如手足足不出门 门单户薄 薄寒中人 人心如面 面引廷争 争强好胜胜任愉快 快心遂意 意往神驰 驰名天下 下陵上替 替天行道道东说西 西除东荡 荡析离居 居之不疑 疑神疑鬼 鬼瞰其室室迩人遐 遐迩闻名 名从主人 人所共知 知人则哲 哲人其萎萎糜不振 振振有辞 辞赋风骨 骨肉至亲 亲痛仇快 快人快事事宽则圆 圆凿方枘 枘圆凿方 方骖并路 路绝人稀 稀世之宝宝刀不老 老鼠过街 街谈巷议 议论英发 发蒙解缚 缚鸡之力力不自胜 胜友如云 云飞泥沉 沉冤莫白 白齿青眉 眉南面北北鄙之声 声名鹊起 起偃为竖 竖子成名 名震一时 时异势殊殊涂同致 致之度外 外巧内嫉 嫉贤傲士 士农工商 商彝夏鼎鼎鼎大名

6. 成语接龙 动四个字可以组什么词 动人心弦

dòng rén xīn xián

[释义] 动人:感动人;心弦:指受感动而引起共鸣的思想感情。形容非常动人。

[正音] 弦;不能读作“xuán”。

[近义] 扣人心弦

[反义] 平淡无奇 索然无味

[用法] 一般作补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和“扣人心弦”意义基本相同;常可通用。

[例句] 这是一场~的比赛。

[英译] touch one's feeling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180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