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成语故事

惊蛇入草的意思,惊蛇入草的反义词和近义词,惊蛇入草成语接龙

国学梦 2023-06-05 20:38:56

惊蛇入草的意思,惊蛇入草的反义词和近义词,惊蛇入草成语接龙

惊蛇入草的拼音

jīng shé rù cǎo

惊蛇入草的基本释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惊蛇入草的详细解释

【解释】: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出自】:《宣和书谱·草书七》:“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示例】: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
◎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四》【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书法活泼有力惊蛇入草的成语来源

《宣和书谱·草书七》:“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惊蛇入草的例子

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四》

惊蛇入草相关成语

从容不迫 司空见惯 同舟共济 含英咀华 哗众取宠 固若金汤

惊蛇入草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惊的成语:惊喜欲狂、惊惶失措、惊涛骇浪、惊才风逸、惊弓之鸟、惊喜交加

第2个字是蛇的成语:枭蛇鬼怪、画蛇著足、龙蛇飞舞、一蛇两头、为蛇添足、春蛇秋蚓

第3个字是入的成语:登堂入室、梯愚入圣、熊罴入梦、体贴入微、随乡入乡、操矛入室

第4个字是草的成语:餐风宿草、魏颗结草、承星履草、衔环结草、探竿影草、闲花野草

惊蛇入草成语接龙

草创未就 就地取材 材茂行洁 洁浊扬清 清微淡远 远年近日 日月合璧 璧合珠联 联翩而至 至公无我 我武惟扬 扬风扢雅 雅量高致 致之度外 外合里差 差强人意 意气相投 投传而去 去本就末 末大不掉 掉臂不顾 顾盼生辉 辉光日新 新昏宴尔 尔汝之交 交口称誉 誉不绝口 口碑载道 道听途说 说白道緑 緑水青山 山阴夜雪 雪鬓霜毛 毛发悚然 然糠自照 照功行赏 赏善罚恶 恶声恶气 气壮山河 河奔海聚 聚少成多 多言繁称 称柴而爨 爨桂炊玉 玉漏犹滴 滴水不漏 漏脯充饥 饥渴交攻 攻疾防患 患得患失 失魂落魄 魄散魂飘 飘瓦虚舟 舟车劳顿 顿首再拜 拜鬼求神 神清气茂 茂林修竹 竹柏异心 心口不一 一语道破 破家荡业 业业矜矜 矜句饰字 字里行间 间不容息 息怒停瞋 瞋目切齿 齿亡舌存 存而不论 论道经邦 邦家之光 光阴似箭 箭不虚发 发隐擿伏 伏而咶天 天外有天 天长地老 老之将至

惊蛇入草的英文翻译

Write cursive characters in a vigorous and nimble style

蛇和草的成语?

A. 带草和蛇的成语

打草惊蛇_网络汉语
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
[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

B. 还有草和蛇的成语

打草惊蛇_网络汉语
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回而使乙有答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
[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

C. 草跟蛇有关的成语

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内有所警觉。后容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贬义
出 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例 句
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风吹草动 因小失大 急功近利 打草蛇惊 操之过急 顾此失彼
反义词
纹丝不动 引蛇出洞 敲山震虎 欲擒故纵
典 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D. 有草有蛇的成语大全

打草惊蛇
dǎcǎojīngshé
[释义]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回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答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语出]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正音] 蛇;不能读作“sé”。
[辨形] 惊;不能写作“警”。
[近义] 操之过急 因小失大

E. 草蛇成语有哪些

春蛇秋蚓
发音 chūn shé qiū yǐn
释义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出处 明·宋濂《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示例 无

F. 成语玩命猜蛇草

打草惊蛇:【基本解释】: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拼音读法】:dǎ cǎo jī内ng shé

【使用举例容】:大家都不同意他这种~的做法。

【近义词组】:操之过急、因小失大

【反义词组】:欲擒故纵、引蛇出洞

【使用方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G. 含有草,蛇的成语

打草惊蛇
dǎcǎojīngshé
[释义]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内以警告乙方或容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语出]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正音] 蛇;不能读作“sé”。
[辨形] 惊;不能写作“警”。
[近义] 操之过急 因小失大
[反义] 欲擒故纵 引蛇出洞
[用法] 含贬义。多表示劝阻或否定的语气。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风吹草动”;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但“风吹草动”通常指轻微的动荡和变故。
[例句] 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英译] actrashlyandalerttheenemy

H. 草( )蛇( )填一成语

没有“草(
)蛇(
)”的成语,类似成语只有2个——打草蛇惊、打草惊蛇版。
权打草蛇惊

cǎo
shé
jīng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出处】《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结构】连动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否定句
【近义词】打草惊蛇
【例句】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宋·朱熹《答黄仁卿书》
【英译】To
fright
a
bird
is
not
the
way
to
catch
her.

I. 草和蛇组成的成语

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专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属有所戒备。
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蛇的成语及解释

成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蛇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欢迎阅读。

(1) 【蛇心佛口】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2) 【蛇行鳞潜】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3) 【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

(4) 【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5) 【蛇蝎心肠】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6) 【蛇影杯弓】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7) 【蛇蚓蟠结】蛇蚓:蛇和蚯蚓;蟠结:盘曲纠结的样子。比喻草书笔划曲屈。

(8)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9) 【岁在龙蛇】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10) 【蛇珠雀环】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同“蛇雀之报”。

(11) 【螳螂捕蛇】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以弱制强。

(12) 【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13) 【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14) 【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15) 【为蛇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同“为蛇画足”。

(16) 【枭蛇鬼怪】比喻丑恶之徒。

(17) 【虚为委蛇】祥见:虚与委蛇

(18) 【膝语蛇行】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19) 【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20) 【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21) 【一龙一蛇】忽而像龙的出现,忽而像蛇的蜇伏变化多端。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22) 【引蛇出洞】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23) 【一蛇二首】首:头。一条蛇长了两个脑袋。比喻朝廷两个人掌权,政令不一,权力分散。也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24) 【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25) 【一蛇吞象】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26) 【长虺成蛇】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27) 【斩蛇逐鹿】斩杀蛇,追逐鹿。比喻群雄角逐,争权夺势。

(28) 【走蚓惊蛇】蚓:蚯蚓。跑着的蚯蚓,惊走的蛇。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29) 【不辨龙蛇】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30)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31) 【拔草寻蛇】祥见:拨草寻蛇

(32) 【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33)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34) 【壁间蛇影】犹“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35) 【杯蛇鬼车】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36) 【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37) 【巴蛇吞象】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得无厌。

(38) 【杯影蛇弓】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39)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40) 【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41) 【长蛇封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42) 【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43) 【春蛇秋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44) 【蝉蜕蛇解】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45)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46) 【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47) 【打草蛇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48)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49)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50) 【佛口蛇心】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51)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52)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53) 【佛心蛇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54) 【封豨修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55) 【弓影杯蛇】见“弓影浮杯”。犹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56) 【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57) 【骇龙走蛇】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58)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59) 【画蛇着足】见“画蛇添足”。

(60) 【画蛇著足】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61)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62) 【涸泽之蛇】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

(63) 【举笏击蛇】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用手板将蛇打死。比喻有胆识。

(64)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65) 【鲸吞蛇噬】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66) 【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67) 【龙鬼蛇神】比喻奇诡怪僻。

(68)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69) 【龙屈蛇伸】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70) 【龙蛇不辨】比喻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71) 【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72) 【龙蛇飞舞】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73)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74) 【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75) 【蛇杯弓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同“蛇影杯弓”。

(76) 【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

(77) 【蛇灰蚓线】比喻有相应的线索可循。

(78) 【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79) 【蛇毛马角】蛇生毛,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的事物。因以指有名无实。

(80) 【蛇眉鼠眼】形容人的长相丑恶,心术不正。

(81) 【蛇盘鬼附】比喻相互色结。

(82) 【蛇蟠蚓结】比喻相互勾结。

(83) 【蛇雀之报】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后以之为报恩的典故。

(84) 【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

(85) 【蛇螫断腕】比喻小害能坏大事。

(86) 【蛇鼠横行】比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

(87) 【三蛇九鼠】比喻为害庄稼的东西很多。

(88) 【蛇食鲸吞】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89) 【蛇神牛鬼】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90)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91) 【蛇头鼠眼】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92) 【蛇头蝎尾】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93) 【蛇行斗折】斗:北斗星。像蛇那样蜿蜒爬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蛇的成语与解释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那么关于蛇的成语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蛇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蛇的成语大全

拨草寻蛇 笔底龙蛇 杯弓蛇影 壁间蛇影 杯蛇鬼车 杯蛇幻影 杯影蛇弓

笔走龙蛇 杯中蛇影 长蛇封豕 草蛇灰线 春蛇秋蚓 春蚓秋蛇 打草惊蛇

打草蛇惊 打蛇打七寸 毒蛇猛兽 斗折蛇行 佛口蛇心 飞鸟惊蛇 封豕长蛇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佛心蛇口 封豨修蛇 弓影杯蛇 行行蛇蚓 骇龙走蛇

画蛇添足 画蛇著足 虎头蛇尾 惊蛇入草 鲸吞蛇噬 龙鬼蛇神 龙屈蛇伸

龙蛇飞动 龙蛇飞舞 龙蛇混杂 灵蛇之珠 龙头蛇尾 牛鬼蛇神 强龙不压地头蛇

人心不足蛇吞象 豕分蛇断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蛇口蜂针 蛇食鲸吞 三蛇七鼠

蛇头鼠眼 蛇心佛口 蛇蝎为心 蛇蝎心肠 蛇影杯弓 蛇欲吞象 岁在龙蛇

贪蛇忘尾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为蛇画足 握蛇骑虎 为蛇添足 枭蛇鬼怪

膝语蛇行 虚与委蛇 养虺成蛇 一龙一蛇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蛇两头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字长蛇阵 长虺成蛇

有关于蛇的成语解释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春蚓秋蛇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草惊蛇 :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飞鸟惊蛇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佛口蛇心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惊蛇入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灵蛇之珠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蛇混杂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牛鬼蛇神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一龙一蛇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蛇(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

蛇(学名:Serpentiformes)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体细长,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四肢或在低等蛇类横裂的泄殖孔两侧有爪状的后肢遗迹;周身披鳞;头部形状各异,鼻孔位于吻侧,但终生海栖的海蛇科(Hydrophidae)种类则居于吻背;眼球外有保护性的透明皮肤,瞳孔圆形、垂直椭圆形或水平椭圆形,无活动性眼睑,晶体几呈圆球形;舌细长分叉;前颌骨(仅蟒科蛇类具齿)、上颌骨、腭骨、翼骨和齿骨上附生着齿尖后弯的牙齿,然而齿的大小、数目及其结构则随不同蛇种而异;尾部明显地短于头体长。

蛇的栖息环境因种类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栖息的环境多种多样,有的生活于穴洞,有的生活在地面,有的生活在树上,又有生活在水中。蛇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因为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蛇是肉食性动物,所吃的动物种类很多,从无脊椎动物到各类脊椎动物。分布于地球上除南北极以外的所有地方。

蛇是历经1.3亿年的漫长进化发展而成的一个特殊生物类群,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蛇属于变温动物,进化程度较低,其分布和生存受气候影响较大,是一稳定性较为脆弱的生物类群 。

根据《The Reotile Database》的收录,全世界有蛇3425种,中国有241种。据赵尔宓《中国蛇类》记载,中国有蛇类205种。随着野外调查的深入,中国蛇类新种和新记录不断增多。

蛇的生活习性

蛇是变温动物。它们的活动与自然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讲,蛇类主活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 一30度之间,气温过高或过低,蛇的活动量减少,进食量也相应的减小。

在自然环境下,每年的夏初到冬初,是蛇的主要活动时期,夏季的7、8,9三个月,是蛇最活跃的时期,这段时间,蛇四处游动,到处觅食和繁殖,同时,还经常到水边饮水和洗澡,但是,当气温高于40度时,蛇便会寻 找树荫、草丛等阴凉处躲避高温。 气温降低,蛇便会转入干燥洞穴,草堆或树洞,不再进食,准备冬眠。初冬季节,气温下降到10度以下,蛇便停止活动;降到6度以下,蛇进入冬眠状态。一般来讲,雌蛇最先进入冬眠,然后是雄蛇、幼蛇。 冬眠时,蛇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状态,经常可以看到同种或不同种的蛇几十条或成百条地群居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温度升高几度,并且能减少蛇休中的水分散失。 由于蛇在冬眠时不进食,但又消耗着自身的营养,所以死亡率较高,会达到35%一60%。

蛇是卵生或卵胎生,卵是白色或白褐色,卵壳柔韧。常粘成团,一般一次产卵十几枚。卵胎生的本质也是卵生。不同的是卵在受精后,并没有从母体中排出,而是在母体内发育成幼蛇后才产出。

蛇主要以活的动机为食。从蚯蚓、昆虫、鱼、蛙、鼠、鸟,到小型兽类等。蛇的食性,也就是吃哪些食物,或以哪些食物为主,往往受到它栖息环境的限制。蛇忍耐饥饿的能力很强,常常可以几个月、甚至一年不进食,仍然可以生存。在饲养的条件下,依据饲养目的的差异,可在1一3周喂食一次。

蛇眼位于蛇头部的两侧。蛇类的眼没有能活动的上下眼睑,所以说蛇的眼睛永远是张开着的。蛇的视力较差,对静止的物体反应迟钝。只是在观察运动的物体时,才有比较敏锐的反应。这也是蛇类一般只吃活食的原因。

蛇类从身体外形上看,是没有耳朵的。但蛇体内部有内耳和听骨。因此,蛇虽然不能接受空气中传来的声音,但通过紧贴地面活动的身体,声音的波动经过听骨传进内耳,蛇可以敏锐地感受到地面震动传来的各种活动信息,从而产生听觉。

蛇的嗅觉器官主要是犁鼻器和舌。蛇的舌头有细而分叉的舌尖,舌尖经常从口中伸出,搜寻空气中各种物体的气味,当舌尖缩回口腔后,通过梨鼻器的嗅觉反应,从而使蛇产生嗅觉。

惊蛇入草成语故事

惊蛇入草
jīng shé rù cǎo
[释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语出] 唐·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书法活泼有力
[例句] 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3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