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成语故事

尊己卑人的意思,尊己卑人的反义词和近义词,尊己卑人成语接龙

国学梦 2023-06-06 15:37:49

尊己卑人的意思,尊己卑人的反义词和近义词,尊己卑人成语接龙

尊己卑人的拼音

zūn jǐ bēi rén

尊己卑人的基本释义

抬高自己,蔑视他人。形容自尊自大。

尊己卑人的详细解释

【解释】:抬高自己,蔑视他人。形容自尊自大。【出自】:柯劭忞《清史稿》卷四三九:“中国地处亚东,又为数千年文化之古国,不免挟尊己卑人之见,未尝取世界列国之变迁而比较之。”尊己卑人的成语来源

柯劭忞《清史稿》卷四三九:“中国地处亚东,又为数千年文化之古国,不免挟尊己卑人之见,未尝取世界列国之变迁而比较之。”

尊己卑人相关成语

尊俎折冲 尊古卑今 尊贤使能 锋芒逼人 鬼怕恶人

尊己卑人的相似成语

第1个字是尊的成语:尊古卑今、尊贤使能、尊俎折冲、尊无二上、尊主泽民、尊师重道

第2个字是己的成语:矜己自饰、一己之见、洁己从公、知己之遇、舍己从人、知己知彼

第3个字是卑的成语:尊古卑今、言气卑弱

第4个字是人的成语:以理服人、愧天怍人、中馈乏人、祸福惟人、不甘后人、舍己芸人

尊己卑人成语接龙

人约黄昏 昏头打脑 脑满肠肥 肥冬瘦年 年富力强 强奸民意 意料之外 外巧内嫉 嫉闲妒能 能写会算 算沙抟空 空谷足音 音容如在 在官言官 官运亨通 通前至后 后车之戒 戒备森严 严霜烈日 日已三竿 竿头一步 步人后尘 尘羹涂饭 饭囊衣架 架屋迭床 床上迭床 床笫之私 私情密语 语重心沉 沉吟不语 语焉不详 详情度理 理正词直 直言正色 色仁行违 违天悖理 理屈词穷 穷愁潦倒 倒因为果 果刑信赏 赏心悦目 目瞪心骇 骇人听闻 闻所未闻 闻宠若惊 惊喜交集 集苑集枯 枯株朽木 木朽蛀生 生死不易 易于反手 手无寸刃 刃迎缕解 解囊相助 助桀为暴 暴殄天物 物归原主 主客颠倒 倒果为因 因祸为福 福孙荫子 子曰诗云 云屯席卷 卷席而葬 葬身鱼腹 腹背受敌 敌众我寡 寡见鲜闻 闻风远扬 扬幡招魂 魂飞胆丧 丧师辱国 国而忘家 家骥人璧 璧坐玑驰 驰名中外 外圆内方 方外之人 人不聊生

尊己卑人的英文翻译

Self-respect and inferiority

贵人的反义词是什么?

贵人反义词:
卑人

贵人_百度汉语
[拼音] [guì rén]
[释义] 1.杰出人物的一员 2.地位高的人 3.夫怒,因嬉笑曰:将军贵人也,毕之!--《汉书.灌夫传》 4.古代皇帝妃子的称号。位次皇后,汉光武帝始置,历代多沿用,但位尊卑不一

卑人的词语卑人的词语是什么

卑人的词语有:官卑职小,前倨后卑,卑鄙龌龊。
卑人的词语有:官卑职小,长幼尊卑,尊己卑人。2:结构是、卑(上下结构)人(独体结构)。3:拼音是、bēirén。4:注音是、ㄅㄟㄖㄣ_。
卑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地位低下的人。男子自谦之称,犹言鄙人。
二、引证解释
⒈地位低下的人。引《汉书·刘辅传》:“里语曰:‘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⒉男子自谦之称,犹言鄙人。引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_周子良_曰:‘敢不闻旨,但恐卑人居前,非礼耳。’”元本高明《琵琶记·旌表》:“人之孝者亦多,卑人何足称孝?”明屠隆《_毫记·祖饯都门》:“念卑人已服霞衣,我荆妻亦顶星冠。”欧阳予倩《抢伞》:“既不是卑人亲妹子,缘何答应两三声?”
三、国语词典
卑贱的人。
四、网络解释
卑人卑人,汉语词汇。拼音:bēirén释义:1、地位低下的人。2、男子自谦之词,同“鄙人”。
关于卑人的近义词
贵人
关于卑人的诗句
何况卑人更不易一命至卑人尽得何况卑人更不易
关于卑人的成语
卑辞厚币卑卑不足道尊古卑今官卑职小卑鄙龌龊尊己卑人卑之无甚高论天高听卑长幼尊卑降尊临卑
关于卑人的造句
1、赵云的长枪左突右刺,杀的鲜卑人豕突狼奔,无人可挡其锋。
2、贤弟误会了,鲜卑人虽然强悍,但在愚兄的眼中,也不过是些土鸡瓦狗,我们公孙家的白马骑兵可是从来也不逊于鲜卑人的。
3、他图谋恶计,用谎言毁灭谦卑人。穷乏人讲公理的时候,他也是这样行。
4、看着鲜卑人忽然一阵骚动,不要命地往自己的盾墙前冲锋过来,后方还隐隐约约有厮杀的声音传来,徐晃知道巡弋在附近的骑兵赶到了。
5、更多的鲜卑人则是待在原地相互之间抱头痛哭,哭声在营地之中连成一片。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卑人的详细信息

三岁看老的成语?

1. 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谢谢

以小见大yǐxiǎojiàndà
[释义]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专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属体。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见;不能写作“现”。
[反义] 以管窥天 从蠡测海
[用法] 常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我们通过这几件小事可以看出刘红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2. 一套200个成语接龙

两全其美,美不胜收,收回成命,命世之才,才疏学浅,浅尝辄止,止于至善,善始善终,
终天之恨,恨之入骨,骨肉相连,连绵不绝,绝世无双,双喜临门,门庭若市,市井之徒,
徒劳无功,功德无量,量体裁衣,衣冠楚楚,楚才晋用,用尽心机,机关用尽,尽力而为,
为富不仁,仁义君子,子虚乌有,有备无患,患得患失,失道寡助,助人为乐,乐极生悲,
悲欢离合,合而为一,一五一十,十指连心,心腹之交,交口称赞,赞不绝口,口是心非,
非亲非故,故剑情深,深信不疑,疑神疑鬼,鬼头鬼脑,脑满肠肥,肥头大耳,耳听八方,
方寸之地,地利人和,和盘托出,出师不利,利令智昏,昏昏沉沉,沉默寡言,言之有理,
理屈词穷,穷山恶水,水到渠成,成千上万,万念俱灰,灰心丧气,气宇轩昂,昂首阔步,
步履为艰,艰难困苦,苦口婆心,心安理得,得心应手,手急眼快,快人快语,语重心长,
长年累月,月明星稀,稀奇古怪,怪诞不经,经久不息,息事宁人,人浮于事,事在人为,
为人师表,表里如一,一叶障目,目空四海,海阔天空,空前绝后,后顾之忧,忧国忧民,
民不聊生,生离死别,别开生面,面目全非,非分之想,想方设法,法外施仁,仁至义尽,
尽心竭力,力透纸背,背信弃义,义无反顾,顾全大局,局促不安,安之若素,素面朝天,
天女散花,花好月圆,圆首方足,足食足兵,兵荒马乱,乱世凶年,年幼无知,知人善任,
任重道远,远走高飞,飞短流长,长命百岁,岁月如流,流芳百世,世风日下,下里巴人,
人才辈出,出其不意,意气风发,发愤图强,强弩之末,末节细行,行云流水,水涨船高,
高不可攀,攀龙附凤,凤鸣朝阳,阳春白雪,雪上加霜,霜露之思,思不出位,位极人臣,
臣门如市,市井小人,人才济济,济世之才,才貌双全,全心全意,意气相投,投其所好,
好大喜功,功成身退,退思补过,过目不忘,忘乎所以,以小见大,大地回春,春暖花开,
开诚布公,公正廉明,明哲保身,身外之物,物是人非,非同小可,可见一斑,斑驳陆离,
离心离德,德高望重,重于泰山,山清水秀,秀外慧中,中庸之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四海升平,平心而论,论功行赏,赏心悦目,目无全牛,牛鬼蛇神,神采飞扬,扬长避短,
祸不单行,行若无事,事出有因,因果报应,应运而生,生不逢时,时来运转,转危为安,
安内攘外,外柔内刚,刚愎自用,用武之地,地动山摇,摇身一变,变本加厉,厉兵秣马,
马空冀北,北辕适楚,楚界汉河,河东狮吼。

3. 看图猜成语有十五图,一,财源无限,二,指日高升,三,长命百岁,四,延年益寿,五,如愿以偿,问后面十

1. 财源无限;2. 指日来高升源;3. 长命百岁;
4. 延年益寿;5. 如愿以偿;6. 自鸣得意;
7. 耳目一新;8. 血气方刚;9. 四海为家;
10.道貌岸然;11.奴颜媚骨;12.自高自大;
13.狐假虎威;14.风言风语;15. 手舞足蹈
有的自己猜的,有的借鉴的,大部分应该对

4. 一根灯心牵过河,三岁孩童看骆驼,女儿比娘大七岁,黄牯下条雌牛婆。猜成语

千奇百怪

qiān qí bǎi guài

【解释】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出处】明·回凌濛初《二刻答拍案惊奇》卷十一:“杀人竟不偿命,不杀人到要偿命,死者生者,怨气冲天,纵然官府不明,皇天自然鉴察,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机会来了此公案。”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正音】百;不能读作“bài”。

【辨形】奇;不能写作“棋”。

【近义词】稀奇古怪、奇形怪状

【反义词】千篇一律、毫无二致

【辨析】~和“五花八门”都可形容“有许多花样和奇怪之处”。但~偏重于“奇”和“怪”;指有许多奇怪之处;而“五花八门”一般形容种类繁多;花样多。

【例句】

(1)海底世界~;和陆地所见;大不一样。

(2)岩洞里的钟乳石;~;彩灯映照之下;千姿百态;非常动人

5. 儿.岁.三.友.寒.情.多.女组成成语

1.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suì hán sān yǒu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版开放,因此有权“岁寒三友”之称。

出 处

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例 句

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

2.儿女情长[ ér nǚ qíng chá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ér nǚ qíng cháng ]

指过分看重爱情。

出 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晋司张华》:“尤恨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例 句

西楚霸王与虞姬之别竟是那样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男欢女爱舐犊情深两小无猜牵肠挂肚

反义词

英雄气短冷酷无情

6. 古代少年智慧成语故事或者故事

文彦博灌水取球、诸葛恪得驴,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

谢道韫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曹冲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古代所谓神童,以语言天赋突出的居多,曹冲却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曹冲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
还有一个典故: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道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父王宽大。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这种悲悯宽厚的气质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简直催人泪下。
可恨天道难测。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予曹冲,却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突患大病而亡,据后人推断,可能是“绞肠痧”。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份遗憾的叹息。

也许上天的深远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冲死后,曹操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曹操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曹冲之字)在,我亦无天下。”可见,曹冲之死,客观上为曹丕争夺王位扫除了最大障碍。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争当曹操继承人的交锋中郁郁而终。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历史上的王戎是个很难下定义的人物,简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状。《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条款还有许多,摘列一二,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1,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王戎在其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后来数次讨还)
2,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王戎作司徒的时候富了起来,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关起门来数钱)
3,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家的李子树品种优良,卖的时候怕别人引进,先把核钻破)
4,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女儿出嫁借了他的钱,他就甩脸子看,女儿还了钱,马上眉开眼笑)

单从上面的记载来看,王戎的吝啬,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世说*俭啬第二十九》中记载了九条俭啬的故事,他一人就占了四条。但是在同一本《世说新语》里,他却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1,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译:王戎、和峤都很孝,同时死了老母。和峤规规矩矩服丧,王戎虽然不遵守规矩路数守孝,却因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干鸡了。)
2,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他作官的老爹有清官的名声,死后,下面的人送钱数百万表示怀念,王戎一概拒绝)
3,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魏明帝虐待老虎还招呼老百姓围观。老虎一声大吼,吓得众人屁滚尿流,七岁的王戎却镇定自若)
4,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他死了儿子,哭得昏天黑地,天性流露)
5,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
者无预焉。”
(阮籍有酒,给小王戎喝)
6,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本条出自《晋书》——并非无殊能,只怕是不愿表现殊能,尽到本分就成了)

这几条描写的王戎,至情至性,临危不惧,见财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吝啬的王戎统一起来。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极有可能是一种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
王戎曾经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也算文功武略齐备,从234年生到305年没,活了七十一岁,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位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的不容易,这恐怕与他自污式的韬晦之计不无关系。

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注意,后来以他为楷模浇铸出来的成批作品,可没法跟这个始作俑者相提并论)。
有关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仅仅停留在辩捷的层次上。而这种没有智慧作后盾的辩才,除了得罪人之外,于人于己,实在没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后,先后担任过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在职期间,除了空发议论,作一些修复城墙重建学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没干过什么足以证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说会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对于干活的人总是指手画脚一百个不顺眼,孔融也没跳出这个窠臼。他依附于曹操的翼护下,得以在盗贼蜂起的军阀割据时代作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香梦,但是对于曹操的政策却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如果说他劝阻曹操伐刘备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虽然迂腐但是还带着点为天下计的味道,那么他为讽刺曹丕纳甄氏而编造的“想当然”的故事,就纯粹属于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过把瘾就死的嬉皮士心态。
三国时代的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通常有着惊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终于还是被逼到了极限。 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满门抄斩。当时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硬骨头精神和早慧特征,慢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两个小孩一个充分表演的机会就匆匆将其扼杀,使人掩卷兮长太息。
孔融除了作政论,还能诗,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他与王粲等六人相提并论,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诸葛恪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年仅六岁,就懂得化解矛盾之道,诸葛恪可谓神童。但是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恪的聪明,也属于孔融式的小聪明,用来持节出使,游说劝谕,与人争锋于庙堂之上而不损国之威严,则绰绰有余;若用来辅佐君王,治国安邦,则嫌不足。孙权一双碧眼,有知人善用之誉,但是让诸葛恪这样一个人“辅太子”,真是大大的失策。
聪明人的身上,经常会被附会许多神奇怪异之事。《太平广记》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吴孙权时,永康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逐之。龟便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舡于大桑树。宵中,树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臞。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出?”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既至,权命煮之,焚柴百车,语犹如故。诸葛恪曰:“然以老桑方熟。”献之人仍说龟树共言,权登使伐取,煮龟立烂。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也。——这里对于诸葛恪广闻博识的描写,就有些神乎其神的味道了。

小聪明的一大特点,就是急于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
孙权病故以后,9岁的孙亮即位,遗嘱时任大将军的诸葛恪和孙弘、孙峻等辅佐。孙弘仗着自己与王室的密切关系想独掌大权,策划除掉诸葛恪,不料孙峻站在诸葛恪一边,密报诸葛恪,诸葛恪闻信将孙弘诱到将军府,一刀拿下。
陆逊死后,诸葛恪替代了陆逊的丞相职务,军政大权一手把持。他一上台,就裁撤校官,豁免债务,减除杂税,深得民心。百姓由敬生爱,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太平广记》的那个故事,大概就是彼时留下的。每当外出,都有许多人挤在道路两旁,伸长脖子,希望一睹尊容,场面之狂热,媲美追星族。

在这种热烈追捧的气氛中头脑发热,也就不难理解了。
诸葛恪掌握大权后,没有去调和矛盾控制政局稳定人心,而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建立功勋。上台第二年,他就带兵在魏吴交界的巢湖东界修城筑堤,防魏进攻。这座大堤便是有名的东兴堤(今安徽巢县东北)。说来也巧,就在万事俱备之时,司马师率兵来攻。吴军以逸待劳,甫一交锋,就击溃魏军。这本是一次小胜,不足宣扬,可在追星族的眼里,这钟近乎未卜先知的本事更加证明了诸葛恪的神奇。

被胜利和崇拜灌晕了的诸葛恪再次征集了20万大军,围攻合肥。这一次却没那么幸运了,诸葛恪那种浅层次的智慧根本不足以决胜千里。战争拖延了四个月,吴军伤亡惨重,又瘟疫流播,败局已定。诸葛恪出于虚荣心理,对将军朱异都尉蔡林等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仍然逼迫将士负病攻城,结果军心大乱,减员严重。
魏国反击,诸葛恪不敌,退至长江沿线。吴军连病带伤折损无数,幸存者也是怨声载道。诸葛恪还不服输准备再战,后来在孙亮一道接一道的退兵诏书催促下,才退兵回朝。

经过这次惨败,诸葛恪大失人心,朝野一片怨责之声,孙峻利用这个机会,杀死了诸葛恪取而代之,东吴政权从此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

应该说在三国的神童里面,诸葛恪是最有机会施展才华的一个。他自小便深受赏识,后来掌握了主宰一国的权力。但是,他的拙劣表现却令所有看好他的人大跌眼镜,最后他不但自己落得个身首异出的悲惨结局,还使东吴国力大伤朝政混乱直至灭亡,孙权泉下有知,一定要后悔得捶破棺材板。这种过早表现的聪明以及随之而生的心理扭曲,是诸葛恪人生悲剧的根源。肤浅的聪明,轻者杀身,重者误国,内中个情,发人深省。

何晏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

三国神童经常在七岁的时候不约而同开始闪光,巧合的程度令人怀疑。何晏在普通读者里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一提起他祖父何进则无人不晓。如果说黄巾之乱是三国鼎立的导火索,那么国舅兼大将军的何进就算是分割天下的操刀人了。正是他在与十常侍的争斗中引进外援——董卓的野狼部队,在本就气息奄奄的汉王朝软肋上又捅了致命的一刀。
何进是屠夫出身,但是他的后人何晏却出落得唇红齿白面如傅粉身材修长清秀儒雅(越说越象一根水灵灵的绿豆芽),而且从小聪明伶俐。曹操自己的儿子虽然个个都很出色,见了何晏仍然很喜欢,一心想把他收为义子。没想到何晏人小心大,自己在地上画了个圈,标明是“何氏之家”——这份执著来自于一个七岁孩童,真让人赞叹。
关于何晏的皮肤白皙,还曾经有过一个典故:许多人认为何晏面如傅粉是因为学女人搽粉,魏明帝曹睿也曾好奇到设了一个局来验证此事。有一日天气闷热,曹睿急召何晏进宫。何晏满头大汗地赶来,却没什么事,曹睿只是准备了一碗热汤面给他喝。何晏一边吃一边用袖子擦汗,却仍然面容皎白毫无沟壑纵横的迹象,可见乃是出自天然。

但是何晏最终还是站在了曹氏利益集团的一边。他的母亲尹氏被曹操娶为九夫人,他自己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被封为“驸马校尉”,据考证以驸马称呼公主女婿还是自他而始。这种裙带关系决定了他不可能从曹氏集团中摆脱出来,所以后来他成为曹爽属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官拜吏部尚书,在公元249年司马懿与曹爽的权利斗争中被杀。何晏的出生年代不祥,参考与他同期的曹丕曹植等人,死的时候应该已经六十上下。

7. 四十岁看起来像三十岁,用一个成语概括

答案: 成语【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释 义:有风韵的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版。 ?

发权 音: xú niáng bàn lǎo ?fēng yùn yóu cún?

出 处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 ? ? ? ? ? ?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

注释:成语“徐娘半老”是赞美年长女子风韵犹存,并非贬义词,但因隐含轻薄之意,故而不可用来形容亲人或尊称长辈。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 ?

感 *** 彩:中性成语 。 ??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中年女性

8. 形容男子长的好看的成语

形容男子长得好看的成语有:剑眉星眸、清新俊逸、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潇洒英俊、淡定优雅、飘逸宁人、气宇轩昂、仪表堂堂、掷果盈车、威风凛凛、眉清目秀、相貌堂堂、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衣冠楚楚、城北徐公等。
一、玉树临风
释义: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多指男子)。
出处: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译文: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二、英俊潇洒
释义:形容男子才智杰出,相貌不凡且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出处:唐·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译文:王羲之曾经官封右军,性情清朗天真,潇洒的风韵超脱风尘。
三、掷果盈车
释义: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出处: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译文:潘安人长得很美,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
四、城北徐公
释义: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作美男子的代称。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西汉·刘向著,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漂亮,他穿上华丽的衣服问自己的妻子,自己与城北美男徐公谁美?妻子与妾都说他最美。第二天又问家里的来客,客人也是如此说。然而城北徐公来了,邹忌照了照镜子,感到自愧弗如。
五、眉清目秀
释义:形容人的容貌清秀不俗气。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那刘安住年方三岁, 张员外见他生得眉清目秀,乖觉聪明,满心欢喜。”
译文:刘安住年纪才3岁,张员外见了他便觉得他容貌清秀不俗气,乖巧又聪明,满心欢喜。

9. 描述变化的成语

变幻莫测;风云突变;波谲云诡;白往黑来;白云苍狗;苍黄翻复;沧海桑田;此一时、彼一时;斗转星移;翻天覆地;隔世之感;日新月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gushi/64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