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大话道德经
道德经中“有德与无德”的理解。
原文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2024-10-24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有感
原文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注释“道”始终运行不止,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他是无所不为的,但其无私欲,所以它所有的作为都将视之为“无为”。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
2024-10-24
道德经中“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历史典故
原文第三十六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解释鱼是不能离开深水的,一离开深水就活不了。鱼在深水里,觉得自己自由自在,感觉不到深水的存在。而深渊,也没有必要说自己怎么变幻莫测。国家有比人家优越的武器,却不展示给别人看。一旦展示给别人看,别人一定研发出更高级的对付自己。感悟
2024-10-24
道德经中“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的例子(其二)
老子说: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本章思想贯穿着以弱胜强,以退求进的思想。在对世事深入长期的观察基础上,老子认识到,那些看起来似乎强大刚强的东西,由于显扬外露,往往蕴含着危机,不能长久;而那些看似柔弱的事物,
2024-10-24
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的例子
原文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翻译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
2024-10-24
道德经中“平安之道,无欲则刚”的感悟
原文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解释把握了天道的人,天下的有识之士就会自动去投靠他。这些投靠的人各式各样,但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能够很好、融洽的相处,没有什么坏处,能够安乐愉快、和平的在同一个规则下为共
2024-10-24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学习与感悟
原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学习大道无处不在,包容万物,支配着天地运行。万物依靠它而蓬勃生长,它从不推辞,养育万物功德何其大也,但功德已成却从不占为己有,从不标榜自己。诞育化生了
2024-10-24
道德经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小故事(三)
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个人都知道,总有许多梦不能圆,却始终无法舍弃诺言对自身的缠绕,曾几何时,在激情中定下豪言壮语,那些大多是不符合实际的,过高的追求往往不能带来成功,反而会使自己更加退步。故事七一群乌鸦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坏形象,它们梦想成为鹰。一只乌鸦前去观察鹰生养孩子,回来
2024-10-24
道德经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小故事(二)
“自知者明”出自《道德经》,是老子在阐述道的智慧时提到的。老子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他人。故事四有一天,四个盲人坐在树下乘凉。有个赶象的人走过来,大声喊着:“象来了 ,让开点儿!”一个盲人提议说:“象是什么样儿的,我们来摸一摸吧。”另外三个盲人
2024-10-24
道德经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小故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知人是一种智慧,但自知更难得且重要,体现了对自我的反思和清醒认知。故事一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即每天反复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更完美。先贤的
2024-10-24
道德经中“兵者不祥之器”的相关典故
原文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翻译
2024-10-23
道德经中适可而止的智慧
原文 《道德经》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翻译 以“道”辅佐君王的人,
2024-10-23
道德经中“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的历史故事
《老子》云:“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群雄并起,争战不休,短短73年,发生较大疫情17次之多,平均每4年一次大疫,而且多为全国性的大流行,死亡人数不可计数。曹操通过征战,迅速扫平北方,结束战争,为终止疫情创造了政治
2024-10-23
道德经中“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有哪些例子?
原文: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歔(xu:一声)或吹;或强或赢 ;或挫或隳(hui:一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翻译: 将领想要得到国家的
2024-10-23
道德经中二十八章的小故事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译文:知悉雄强之道,却能安住柔弱之位,做天下的溪谷;做天下的溪谷,恒常的德随身
2024-10-23
道德经中“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的故事。
《公孙龙子》中记载一个故事,诠释了老子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道理。昔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
2024-10-23
道德经中有关善言无瑕谪的小故事
原文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摘,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翻译善于走路的人,不留痕迹在地面上;善于言谈的人,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算的人,用不着计算工具;善于关门的人不用门栓,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感悟真正会
2024-10-23
“善行无辙迹”的解读
善行无辙迹意思是:善于驾车的人,会走在已经形成的硬车道上,这时他就不会留下自己的辙迹。换句话说,善于行走的人懂得给自己减少障碍。做大事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树大招风——当你过于招摇、过于张扬地做事时,往往会招来别人的反感,招至障碍。所以,如果别人发现你很能干,你其实就
2024-10-23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怎么理解这句话
原文: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释文: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稳重能克制轻率;内心虛静是浮躁的主宰,内心虚静可以抑制精神浮躁。因此有
2024-10-23
有关道法自然的小故事(二)
承接上篇,继续讲到道法自然。故事三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战国时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雅,燕国寿陵这个地方有人闻说后特别羡慕向往,于是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学习当地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
2024-10-23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大话道德经热门文章
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说明了什么道理。
2
王德峰教授讲解《道德经》之道家的成功境界(四)
3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礼”是大乱的罪魁祸首(下)
4
曾仕强教授解读《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5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下)
6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不理想”才能持续上进(上)
7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人生的关键:顺势而为(下)
8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感悟心得
9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走极端就是走绝路
10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大盗“掏空天下”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