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李白的《清平调》
《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意思:云霞想要她的衣裳,鲜花想要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花上的露珠是那么浓盛。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即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全文如下: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诗人设想云朵想与杨贵妃的衣裳媲美,花儿想与杨贵妃的容貌比妍,这是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而“想”用得颇为巧妙而富有张力,这是用拟人、夸张和想象等艺术表现手法侧面摹写出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此外,这句诗互文见义,用笔灵动而经济。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意思是:见到云就想到她的衣裳之华艳,见到花朵就想到她的容貌之艳丽;春风拂过栏杆,牡丹上的露珠也映衬着花色,让花色看起来更加秾艳。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为杨贵妃写作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一》
李白 〔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想到她的衣裳之华艳,见到花朵就想到她的容貌之艳丽;春风拂过栏杆,牡丹上的露珠也映衬着花色,让花色看起来更加秾艳。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创作背景
《清平调·其一》大约创作于公元743年或公元744年春天的一日,李白被召进宫写新乐章,为正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的杨贵妃写下了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
前两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后两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1、《清平调·其一》
作者:唐代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2、翻译: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3、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以重字出现,这在绝句诗虽不常见,但它却是写作七言诗的一种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见出诗人举重若轻的笔力。加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该句子里的运用,更是见出诗人从侧面烘托美妇人杨玉环的技巧和功力,从而也难怪文学素养均为极高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对此都很为欣赏。宋人乐史《太真外传》就记载了玄宗高兴地亲自吹笛伴奏,而杨氏则被感动得“敛绣巾再拜”;所有这一切,当然是大诗人李白该成功诗作的魅力引导下的现场感所致!
tips: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其中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非常欢迎各位网友转载分享“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全诗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75/68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