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南北文化也不一样。每逢节日,各地都会举办各地的文化习俗,祝福这个吉祥的日子。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北方的节气。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气。老一辈人比较清楚。今天有什么习俗?让我们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北方小年的风俗有哪些?1、剪窗花
在北方过年,剪贴窗花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民间活动。剪出来的窗花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贴窗花意味着新年越来越好,可以给家里增添很多欢乐。
2、吃麻糖
在北方过年,吃麻糖也是传统习俗之一。糖瓜、麦芽糖、麻糖等食物逐渐演变成小孩子小时候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句俗话说,吃麻糖吃不下麻糖。
3、吃板栗
北方有吃栗子的习俗,最受欢迎的应该是糖炒栗子。栗子淀粉含量高,虽然有一定的脾肾作用,但不能多吃。吃太多炒栗子会增加脾胃负担,容易停滞,加重消化不良反应。
北方小年的寓意
听老人说,小年的传说历史很悠久。民间流传的版本大多是古人的拜火习俗。这一天,大部分人都要祭拜灶神。通过祭祀、清洁等活动,他们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消除旧的不快,为即将到来的除夕铺平道路。人们也有心理准备进入春节。新年的到来意味着新年的到来。我们应该赶走坏运气,对未来有新的希望,祈求来年丰衣足食的好运。祭拜灶神的意思是:一是通过祭拜灶神,总结上帝、神和家人过去一年的工作,二是扫除新年,辞旧迎新,三是以吉祥和饮食文化迎接新年的美好
一.简单:
北方一般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一般腊月二十四。
农历小年这天一般吃饺子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
二.详细:
过小年除祭灶习俗外,还有扫尘、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扫尘]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二.祭灶详解:
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祭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 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 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 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祭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有的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条,有的还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马、灶鸡,好让灶王爷骑马上天,一路顺风。祭祀之后,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边磕头一边烧掉旧灶王像和一匹纸马,同时老年人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这样就算把灶王爷送走了。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
辞灶后,据说是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乱岁”。古代称大寒后10日为阳宅乱岁,嫁娶无禁。现在农村还多在年底结婚。
1、吃火烧,在北方,小年这天要祭灶,除了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旧时每到这一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都非常兴隆。
2、吃糖瓜、饴糖、麻糖,在北方,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是为给灶王爷嘴上抹的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在小年必吃的零食。在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3、贴窗花,剪贴窗花是北方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图案一般有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北京小年的风俗有:
1、吃火烧在北方,小年这天要祭灶,除了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旧时每到这一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都非常兴隆。
2、吃糖瓜、饴糖、麻糖在北方,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是为给灶王爷嘴上抹的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在小年必吃的零食。 在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3、贴窗花剪贴窗花是北方盛行的民俗活动。 窗花图案一般有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
相关信息:
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导语:小年是我国比较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意味着人们准备过新年,是辞旧迎新的好日子。北方小年有许多习俗,那么,大家清楚北方小年吃什么?北方过小年的风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北方小年吃什么
1、饺子
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2、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小米、麦芽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祀神用的。
3、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4、葱油饼
葱油饼是北方的一种特色主食,主要用料是面粉和葱花,新鲜出过的葱油饼千层百叠,用手抓一把,面丝牵连,外层金黄酥脆,内层柔软白嫩,口感香酥脆咸,5、火烧
北方传统食物,一般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时都要准备火烧。
6、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7、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8、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哨。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北方过小年的风俗有哪些
祭灶
祭灶,是小年这天重要的活动。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过小年的五大禁忌
1、女不祭灶
过小年是祭拜灶王爷的习俗,按照“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只能由男人祭拜,女人是不能参与的。
因为,男人拜嫦娥,意味着拜倒在石榴裙下,有违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同理,女生祭拜灶王爷,也会扰乱灶王爷的心智。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早就没有祭灶这一说了。
2、蒸的花馍不能送人
这个应该和地区有关系,北方蒸花馍,但南方没有这个习俗。
花馍是为了祭祀用的,所以千万不能送人。
3、忌讨债、赊欠
民间认为,小年这天不能讨债,否则就意味着一年到头都会在讨债的路上。
同理,这一天也不能赊欠,不然预示着一年都会欠账。
4、忌宰杀
相传湖北某些地方,在小年这一天是不能杀生的。
但不少网友也有疑问,如果不能杀生,那么卖鸡鸭鱼肉的人,又该怎么办呢?或许都会提前一天准备好吧。
5、忌捣蒜
河南一些地区忌讳小年捣蒜,据说是会把家捣穷。
虽然都没有科学依据,但也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所以,不管信与不信,这一天都稍微注意一下。毕竟,老一辈人讲究得比较多。
都说现在的年味变淡了,说到底其实是因为仪式感没有那么强了。当人们不再纠结习俗和禁忌的时候,对年味的感受自然就淡了。
所以,如果可能,不妨和孩子讲一讲过年的习俗,并且和孩子一起大扫除、挂装饰、贴对联。这样,不仅能让家里焕然一新,还能让孩子体会到过年的仪式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fengshui/278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冬三九是好日子吗
下一篇: 北方小年传统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