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是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着的人物之一,辉煌之时曾创下两项奇迹,即:进宫刚满17年就担任了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一般进宫满30年才有资格),满清唯一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的太监。
但是,自1908年11月15日17时,74岁的慈禧病逝中南海仪鸾殿后,李莲英的人生瞬间发生了由阳春三月向白雪冬日的转变。
准确点说,此后李莲英还活了2年又4个月。那么,在这段时间里他又经历了哪些人和事?
参加殓葬
据传李莲英退休后,通过他的口述,由其侄子李成武执笔,完成了《爱月轩笔记》一书,该书主要记载李莲英亲自参加慈禧殓葬仪式的详细经过,而殓葬则指人去世后处理尸体(如:穿衣、妆容叫小殓,入棺叫大殓),然后下葬的整个过程。
如书中记载:“慈禧口含夜明珠,定颜防腐;尸体头顶荷叶,脚踩莲花,寓意‘步步生莲’;衣服上穿缀着大珠420颗、中珠1000颗、一分小珠4500颗,大小宝石1135块;棺内,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镶有大小珍珠12604粒、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铺着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丝褥上铺珍珠2400粒;陪葬品有:九玲珑宝塔、翠玉佛、翡翠西瓜、蝈蝈白菜、红蓝宝石、祖母绿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等。”据传,所有随葬品价值高达亿万两白银,其中:慈禧头上戴的凤冠上镶嵌一颗珍珠就价值约为1000万两白银、含在口中的夜明珠价值约为1080万两白银(蒋卜力《慈禧陵墓被盗案》)、遗体上盖的陀尼经被价值约为200万两白银。
1909年11月5日,慈禧的棺椁起行,9日到达东陵下葬。
守丧百日
据传,慈禧下葬当日,李莲英悲痛欲绝,哭的那叫一个伤心。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靠山倒了,往日权贵也将成为过眼云烟;第二方面,可能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确实有较深的主仆感情。
接着,李莲英便开始了百日守孝,或是主仆情深的举动,或是一番“忠仆形象”的作秀,或是“避难”的一种行为,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1910年2月15日,李莲英的百日守孝期满。当他返回宫中后,为了活命果断放弃人生两件大事。
保命退休
回到宫中后,李莲英果断做了两件事。一是辞掉总管大太监职务,由隆裕太后身边的亲信太监小德张接任;二是将宫中积攒的巨额钱财全部献给了隆裕太后。因此,在隆裕太后的保护下,这才免遭王公大臣们的捕杀。
接着,李莲英自知大势已去,立即向隆裕太后请求退养,而隆裕太后则准他带原薪每月60两白银退休。
也就是说,李莲英在1910年2月退休回家。但是,在《宫女谈往录·我所知道的李莲英》中记载的李莲英退休时间是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正好是慈禧刚刚死后的百日守孝期限,也正好和《爱月轩笔记》中推算的退休时间相差1年。
那么,究竟那份史料更可信呢?
毕竟,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亲信太监,而且慈禧的性格又多疑,临终遗言其监督着大臣的治丧过程是极有可能的,而《爱月轩笔记》中正好又记载李莲英参加慈禧的整个殓葬仪式。所以,《宫女谈往录·我所知道的李莲英》中记载的时间,极有可能存在笔误。
隐居生活
李莲英出宫后,非常小心谨慎,并将西城棉花胡同、东城帽儿胡同、地安门南大街东侧的黄化门四十一号等几处住宅,都分散给亲戚居住,而他则居住在中南海西苑门外北夹道的一处宅院,基本上处于隐居的状态。期间,经他口述,由其侄子李成武完成了《爱月轩笔记》一书。
1911年3月4日,李莲英死亡,清朝宫廷出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为他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只是,关于李莲英的死因,却是众所纷纭,难有结果。有说因患“烟后痢”病死,也有说被仇家所杀,还有说被土匪所杀等。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72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