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堪称神兵的唐军,玄甲军强悍程度惊人,太宗都对他们感激万分

那些年那人那事 2023-09-17 11:56:17

在那时,李世民带领部下到达洛阳攻打王世充,把王世充的人马堵在了洛阳。一天,手下屈突通、窦轨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巧与敌军相逢。虽然这两个人都很英勇不过王世充军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没过多久屈突通、窦轨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一代明君李世民,手下玄甲军威猛无比

此时此刻,援兵赶到了。李世民全副武装带领一支部队前来支援,一顿厮杀之下王世充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唐朝军队杀死了王世充的得力干将还俘虏了敌方军队数千人,大获全胜。而王世充因战败慌忙往洛阳方向逃窜。李世民的这个救援部队,无论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都穿着黑色的钢铁铠甲,看起来黑漆漆一片。其实这种部队有一个听上去还不错名字那就是"玄甲军"!

唐军大败王世充部队,王世充仓皇逃往洛阳

玄甲军威风凛凛所向披靡,战斗力可见一斑

该怎样理解玄甲军这个称呼呢,可以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玄指黑色也有厚重的意思,甲就是指盔甲。这种铠甲为强调防御保护和实际运用能力通体铁质,所以看上去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一般都是黑色。在古时候玄甲军是属于重骑兵,队伍中的每一个士兵都穿着黑色的钢铁铠甲,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着名的兵种。

玄甲军在最早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多少人不到一千人而已,不过因为打仗的需求,玄甲军就开始不断扩充人员当然到最后也不过几千个人罢了。后来李世民把玄甲军交给四位将军领导,这四位将军都十分骁勇善战。

《资治通鉴》: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

尽管有些文献中对玄甲军记载的内容不多,但玄甲军的力量和重要性不容小觑。李世民基本上每一次战斗都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身着玄甲威风凛凛,率领着骑兵如同猛虎一样冲进敌阵,气势十分庞大而且玄甲军本来就是一支精锐部队,人人都经过专门的训练基本上是

所向无敌的。

李世民身先士卒,带领的玄甲军所向无敌

故马坊恶战李世民命悬一线,玄甲军护驾有功

620年的一天,李世民的人马聚集在洛阳城下攻击王世充的人马。两支部队在洛阳城外的故马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与敌军作战的时候李世民欲得到敌人内部的情报,于是带领手下的人杀到王世充军队的背后。若是普普通通的部队,被李世民的玄甲军从半中腰切断以后,一般都会手忙脚乱慌张无比,队伍会乱成一锅粥,士兵大败逃亡。但是,王世充的军队也是历经战争的多次洗礼,毫无畏惧,勇往直前,坚持和玄甲军战斗到最后。

故马坊恶战,李世民身陷囹圄

在一顿厮杀之后,李世民的战马被敌军士兵一箭射死。失去了战马的李世民就如同失去水源的鱼儿,状况非常不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只见玄甲军飞快杀来,拼死杀敌,这才把李世民从危难之中救了出来。

总结

堪称神兵的玄甲军在唐朝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唐朝发展贡献出了不少力量。唐太宗也是因为玄甲军才保住了一条命,试想若没有玄甲军及时救援的话怎么会有后来的什么"贞观之治"?所以说大唐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玄甲军离不开和玄甲军一样强悍的部队的守护。这也就是唐太宗为何重视对强大军队培养的原因。

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怎么指挥的?

10万大军打不过几千人,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怎么指挥的?

说起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会联想到“淝水之战”或是“赤壁之战”。不过要是论两军人数悬殊程度,唐朝初年李世民与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更是堪称经典。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当时还是唐朝秦王的李世民率军讨伐割据洛阳一带的郑国王世充势力。经过一段时间交锋,王世充的郑军节节败退,眼看洛阳难以自保。为了活下去,王世充不得不放低姿态,向自己昔日的仇家窦建德发出求救信。

窦建德是隋末唐初夏国政权建立者,他雄踞河北,拥兵数十万,其实力仅次于唐朝。所以当他收到王世充的请求后,要不要发兵施以援手的难题就摆到了他的面前。作为仇家,窦建德巴不得看到王世充趁早完蛋,可如果坐视王世充被李唐所灭,那他将来就要面对一个更强大、更可怕的对手。

就在窦建德犹豫不决之际,他手下一位叫刘彬的大臣对时局作出了一番很透彻的分析,刘彬说:“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今唐起兵攻郑,从秋到冬,唐军日渐增多,郑国地域日益缩小,唐强郑弱,势必不能支撑,郑灭亡,夏也不能单独存立了。不如放弃仇怨,发兵救郑,夏从外袭击,郑自内反攻,一定能打败唐军。唐军退兵后,再慢慢观察形势变化,如果郑可取就取郑,合并两国的兵力,趁唐军疲劳,可以夺取天下!”

在听完刘彬的建议后,窦建德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答应出兵救援王世充。

不过,窦建德答应去救是一回事,什么时候去救又是另一回事。窦建德的如意算盘是希望李世民的唐军和王世充的郑军疯狂互撕,等双方都打到精疲力尽的时候,自己再率精锐之师迅速南下,一举奠定大业。战国时期孙膑就曾用这一战术打败了庞涓率领的魏军。因此在答应出兵请求后,窦建德又按兵不动等了两个多月时间,然后才不紧不慢地率领10万大军开始南下。

然而,窦建德不是孙膑,李世民也不是庞涓。兵法上的至理名言在不同人的手中应用起来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就在窦建德缓缓向南挺进的时候,对战局变化极为敏锐的李世民已率精锐军队强攻郑军驻守的虎牢关,并赶在窦建德的夏军抵达前将其攻克。于是,窦建德和他的10万夏军就这样被挡在了虎牢关之外。

虎牢关位于今河南荥阳市区西北16公里的汜水镇,“北临黄河,崖岸峻峭,岧岧孤危,高四十余丈,势尽川陆”,这是一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当时虎牢关由李世民亲自驻守,军队是唐军中最强悍的玄甲军,不过人数方面就比较寒碜了,总共只有3500人,而关外的窦建德夏军则是10万精锐。

当时唐军中许多高级将领都认为两军人数相差太过悬殊,建议李世民暂时撤退,避敌锋芒。可李世民却斩钉截铁地对众将说道:“不必多言,吾意已决!”

李世民很清楚敌众我寡的局面,因此他下令全军坚守虎牢关,同时派小股轻骑兵部队去骚扰夏军后方,劫掠对方粮道。期间窦建德以兵力优势多次对虎牢关发动强攻,但却完全没有任何收获。

在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消耗后,原本斗志满满的夏军变得士气低落,军中许多将士都发牢骚抱怨凭什么来救援王世充。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初一,李世民让安插在夏军中的间谍给夏军高层散布了一个假情报,说唐军战马草料已吃完,现在正在黄河北岸放牧。冷兵器时代的战马就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虎牢关中的唐军没有战马在身边,那战斗力自然严重下降。窦建德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向唐军发动全面进攻。

五月初二,窦建德率10万大军列阵鸣鼓,兵威大盛。虎牢关中的唐军将士见此情景不免心中感到惊恐。李世民却对大家说:“盗匪在山东起兵,没遇过真正的强敌,眼下鼓噪喧哗,毫无纪律,不用多久就会士气衰竭,过了中午我们就能将他们击破。”众将疑惑地望着李世民,不知道这位秦王殿下葫芦里卖什么药。

农历五月的天气已经开始有点热起来了,夏军列阵敲鼓折腾了一个早上,唐军没有出战,夏军将士们自己却折腾地又累又饿,军中不少人开始松懈下来,阵地上不少人还在抢着喝水。李世民在虎牢关上一览无余,于是他认为与敌人决战的时机已到来,遂亲自率军发起总攻。

夏军因为上述假情报的缘故,都以为唐军没有骑兵,因此放松了警惕。可没想到虎牢关中的唐军骑兵鱼贯而出,向夏军中军大帐发起最猛烈地冲锋。当时窦建德正与一群高级将领在开会商议如何对付唐军,他听到外面乱糟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到属下进来禀报时候才知道唐军骑兵已近在眼前。

整个夏军指挥系统彻底崩溃,骑兵、步兵乱作一团,几乎是任由唐军骑兵宰割。窦建德自知败局已定,只好向北逃窜,可没跑出多久就被唐军俘获,一代豪强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介绍下唐朝军队

唐军是一支以汉人为主力兼有各民族士兵的混合战队,其武功极盛时曾远达里海地区。汉朝战匈奴,历经百年终告全胜。唐时的突厥其力量不弱于匈奴,而唐朝却一战定天下。李靖夜袭阴山,活捉突厥可汗,可谓千古奇功。后来唐朝军队开疆拓土,外蒙古和西域尽为中华版图。实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时代。唐军装备精良,马匹充足,以骑兵为主要作战方式,却也初步配置了火器装备。攻坚战能力和野战能力都为一流。充足的国力和繁荣的经济为这支军队的强大提供了保证。唐军的主要对手也都为当时的强大民族,突厥后来横行西方,建立土耳其帝国,阿拉伯帝国横挎欧亚大陆,与唐朝并立。吐蕃帝国则雄据青藏高原,对中原虎视眈眈。但其与唐军的交锋却基本是败多胜少。唐朝与突厥鏖战几十年,打了一连串的胜仗,并收复突骑施抵挡阿拉伯帝国。唐朝战吐蕃更是涌现出一批名将,每一次对吐蕃的胜利都几乎是对其军力的毁灭性打击。即使到了唐朝衰弱期,吐蕃虽然几次攻克长安,却依然无力进兵中原。 至于阿拉伯帝国,在天宝前期的几次中等规模的冲突里均败于唐军,后来倾其国力发动怛罗斯会战,20万阿拉伯军面对3万唐军依然难以战胜,最后只靠唐军内部的反叛才将唐军打退,而阿拉伯军的自身损失却是唐军的几倍。实在是阿拉伯人虽胜尤耻,唐军虽败尤荣。后来即使安史之乱爆发,阿拉伯也终未敢进兵西域。可惜这样强大的军队,最终还是在安史之乱的内战里被毁掉了,安史之乱后虽有唐朝神策军的辉煌,但终于难以挽狂澜. 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他开国的一大利剑就是“玄甲军”。 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有唐一代,武功强盛一时,“天可汗”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李世民依靠他天才的军事能力开创了一个时代,而玄甲军则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利剑!白居易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它的入选是因为唐朝是当时世界最强的,而玄甲军唐朝最强的军队。 唐代军人的战斗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的军制,二是豪华的装备。 首先是在士兵构成上,盛唐时代军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士兵素质极高。盛唐时期的唐主力部队士兵主要由关中良家子和归化胡人年轻贵族组成,良家子即有田地家人、品行良好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接受过儒家教育,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荣誉感;而归化胡人青年贵族们大多对强大的唐王朝有一种近乎宗教信仰般的崇拜,他们试图通过拼死作战来获得唐对他们的肯定。由这样的士兵组成的军队,怎么可能没有战斗精神?而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使也使士兵们拥有良好的体能。 其次是唐军的装备极好,富足的国库给唐军提供了充足的军费,在安史之乱前,价格昂贵而又极易损坏的横刀是士兵的标配(横刀即唐样大刀,武士刀的鼻祖,很锋利,但由于刀身窄,所以耐久度很低),制造工时为三年的强弓也是人手一把,就连步兵也会装备驮马以提高机动能力,而重骑兵们除了人马皆着铁甲外,更是装备了耗时十五年才能完成一把的马槊(为了保护骑兵的手,马槊必须要有弹性,所以马槊和弓一样都是复合的,并需要用桐油反复浸泡烘烤,一杆合格的马槊从取材到完工须耗时十四年半)。 盛唐时代安西都护府的唐军从来没有超过三万人,但却控制着西域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震慑着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并还有余力数次主动进攻阿拉伯帝国,唐军的强悍可见一斑。

10万大军败给3500人,“虎牢关之战”窦建德输在哪里?

说起中国 历史 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会联想到“淝水之战”或是“赤壁之战”。不过要是论两军人数悬殊程度,唐朝初年李世民与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更是堪称经典。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当时还是唐朝秦王的李世民率军讨伐割据洛阳一带的郑国王世充势力。经过一段时间交锋,王世充的郑军节节败退,眼看洛阳难以自保。为了活下去,王世充不得不放低姿态,向自己昔日的仇家窦建德发出求救信。

窦建德是隋末唐初夏国政权建立者,他雄踞河北,拥兵数十万,其实力仅次于唐朝。所以当他收到王世充的请求后,要不要发兵施以援手的难题就摆到了他的面前。作为仇家,窦建德巴不得看到王世充趁早完蛋,可如果坐视王世充被李唐所灭,那他将来就要面对一个更强大、更可怕的对手。

就在窦建德犹豫不决之际,他手下一位叫刘彬的大臣对时局作出了一番很透彻的分析,刘彬说:“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今唐起兵攻郑,从秋到冬,唐军日渐增多,郑国地域日益缩小,唐强郑弱,势必不能支撑,郑灭亡,夏也不能单独存立了。不如放弃仇怨,发兵救郑,夏从外袭击,郑自内反攻,一定能打败唐军。唐军退兵后,再慢慢观察形势变化,如果郑可取就取郑,合并两国的兵力,趁唐军疲劳,可以夺取天下!”

在听完刘彬的建议后,窦建德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答应出兵救援王世充。

不过,窦建德答应去救是一回事,什么时候去救又是另一回事。窦建德的如意算盘是希望李世民的唐军和王世充的郑军疯狂互撕,等双方都打到精疲力尽的时候,自己再率精锐之师迅速南下,一举奠定大业。战国时期孙膑就曾用这一战术打败了庞涓率领的魏军。因此在答应出兵请求后,窦建德又按兵不动等了两个多月时间,然后才不紧不慢地率领10万大军开始南下。

然而,窦建德不是孙膑,李世民也不是庞涓。兵法上的至理名言在不同人的手中应用起来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就在窦建德缓缓向南挺进的时候,对战局变化极为敏锐的李世民已率精锐军队强攻郑军驻守的虎牢关,并赶在窦建德的夏军抵达前将其攻克。于是,窦建德和他的10万夏军就这样被挡在了虎牢关之外。

虎牢关位于今河南荥阳市区西北16公里的汜水镇,“北临黄河,崖岸峻峭,岧岧孤危,高四十余丈,势尽川陆”,这是一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当时虎牢关由李世民亲自驻守,军队是唐军中最强悍的玄甲军,不过人数方面就比较寒碜了,总共只有3500人,而关外的窦建德夏军则是10万精锐。

当时唐军中许多高级将领都认为两军人数相差太过悬殊,建议李世民暂时撤退,避敌锋芒。可李世民却斩钉截铁地对众将说道:“不必多言,吾意已决!”

李世民很清楚敌众我寡的局面,因此他下令全军坚守虎牢关,同时派小股轻骑兵部队去骚扰夏军后方,劫掠对方粮道。期间窦建德以兵力优势多次对虎牢关发动强攻,但却完全没有任何收获。

在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消耗后,原本斗志满满的夏军变得士气低落,军中许多将士都发牢骚抱怨凭什么来救援王世充。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初一,李世民让安插在夏军中的间谍给夏军高层散布了一个假情报,说唐军战马草料已吃完,现在正在黄河北岸放牧。冷兵器时代的战马就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虎牢关中的唐军没有战马在身边,那战斗力自然严重下降。窦建德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向唐军发动全面进攻。

五月初二,窦建德率10万大军列阵鸣鼓,兵威大盛。虎牢关中的唐军将士见此情景不免心中感到惊恐。李世民却对大家说:“盗匪在山东起兵,没遇过真正的强敌,眼下鼓噪喧哗,毫无纪律,不用多久就会士气衰竭,过了中午我们就能将他们击破。”众将疑惑地望着李世民,不知道这位秦王殿下葫芦里卖什么药。

农历五月的天气已经开始有点热起来了,夏军列阵敲鼓折腾了一个早上,唐军没有出战,夏军将士们自己却折腾地又累又饿,军中不少人开始松懈下来,阵地上不少人还在抢着喝水。李世民在虎牢关上一览无余,于是他认为与敌人决战的时机已到来,遂亲自率军发起总攻。

夏军因为上述假情报的缘故,都以为唐军没有骑兵,因此放松了警惕。可没想到虎牢关中的唐军骑兵鱼贯而出,向夏军中军大帐发起最猛烈地冲锋。当时窦建德正与一群高级将领在开会商议如何对付唐军,他听到外面乱糟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到属下进来禀报时候才知道唐军骑兵已近在眼前。

整个夏军指挥系统彻底崩溃,骑兵、步兵乱作一团,几乎是任由唐军骑兵宰割。窦建德自知败局已定,只好向北逃窜,可没跑出多久就被唐军俘获,一代豪强就这样退出了 历史 舞台。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关于李世民玄甲军诗句(介绍下唐代的玄甲军)

1.介绍下唐代的玄甲军李世民的利剑——玄甲军

《资治通鉴》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他开国的一大利剑就是“玄甲军”。

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有唐一代,武功强盛一时,“天可汗”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李世民依靠他天才的军事能力开创了一个时代,而玄甲军则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利剑!白居易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它的入选是因为唐朝是当时世界最强的,而玄甲军唐朝最强的军队

2.醉玲珑玄甲军历史上有吗 唐朝李世民的玄甲军怎么穿越在《醉玲珑》中,玄甲军作为一支特种部队,集天下甲兵之精,天下战将之勇,堪称“兵中之王”,元凌作为玄甲军的统帅,理应如李世民一般,每战必身先士卒,玄甲军才能所向无敌,无坚不摧。

还有一点,元凌与李世民也很相似,那就是他们都遇到了残酷的夺嫡之争,只不过元凌在凤卿尘的帮助下化解了与七皇子的恩怨,一起诛灭奸臣,重整朝纲,而李世民则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并迫使唐高祖李渊让位而取得皇位的。

综上所述,《醉玲珑》中的男主角元凌的历史原型,其实至少有着三个人的身影,名义上他的原型是西魏恭帝拓跋廓(汉名元廓),而实质上则有着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宇文泰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的身影。

3.唐代玄甲军,汉代虎贲军,三国时期魏国虎豹骑的历史玄甲军: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

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

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玄甲军的战斗力和作用可见一斑。

李世民几乎每战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领着骑兵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声势迫人,加上玄甲军本身的精锐,几乎是无坚不摧的。 虎贲军:,汉代有虎贲中郎将、虎贲郎,历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废止.古代称宫廷禁卫军的将领为虎贲,也称勇士为虎贲.虎贲的意思是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兽. 虎豹骑 :据《后汉书》曹操的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叫“霸府”,军队分三部分:中央军(姑且这么说,不是国民党的)、地方军、屯田军。

地方军是州郡的守军,屯田军是边防军。中央军分内外两军,外军实际上是驻守在外但受曹操直接指挥的,中军称武卫营,是京城及皇宫的禁卫军,是曹操的直属部队,通常10万左右。

中军的中军就是虎豹骑,是最核心的精锐,一部分保卫曹操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宫,统领多由曹操亲属统领,称领军将军,曹仁、曹纯都当过虎豹骑的领军将军。例如《魏书九 夏侯曹传第九》说曹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其他资料也很多,这个虎豹骑的确是存在的,而且肯定是曹操最强的军队。

4.关于“戎马”的诗句有哪些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鸿雁出塞北》【魏晋】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5、《赠轻车》崔颢(唐)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忆昨戎马地,别时心草草。烽火从北来,边城闭常早。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怀抱。今日杯酒间,见君交情好。

5.李世民的军事才华有多强悍,此三次战役就能说明一切因为玄甲军是李世民的亲信部队,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因此玄甲军的战力不好评价,但是至少这三场战役玄甲军是参加了的。

第一场就是李世民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洛阳城擒两王一战。这场战役是李世民一生中最让他骄傲的战役,因为他在这一战中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人。

为了庆祝爱好音乐的李世民还创了一首乐曲《秦王破阵乐》作为唐朝的庆典国乐。那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得意呢?因为当时王世充和窦建德一共有十万兵马,而李世民却只有区区百骑,可就在这样差距悬殊的情况下,李世民领兵冲了下去。这百骑应该就是玄甲军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4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