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七张照片再现沧桑巨变的天安门

凤城磊宇轩 2023-09-17 23:36:06

拍摄于1900年,封建时期天安门一带最后的历史面貌。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成于永乐十八年。清朝顺治八年,更名为天安门。

华表,拍摄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炮轰正阳门,正阳门箭楼毁于战火。侵略军入城后,掠取端门楼上腰刀、撒袋、翎箭等兵器20万件,掠走乾清宫、中正殿等处书画、玉器、瓷器、玛瑙、珊瑚等1000多件。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内阅兵,摄于1900年,参加游行的有俄国兵、日本兵各800名,美国兵、英属印度兵各400名,法国兵、德国兵各200名,意大利和奥地利兵各40名,共计2920名。

大清门前的小太监,摄于1909年

民国年间的中华门(大清门),大清门在天安门前面,其位置就是现在的毛主席纪念堂。大清门是砖石结构,与明十三陵大红门、清东西陵大红门相同。明代叫大明门,清时称大清门,民国时叫中华门。

1957年,扩建前的天安门,迎面的门楼为中华门,扩建时拆除。天安门外貌始变于民国初年,1913年北洋政府拆掉门外千步廊及公生左右门,代之以砖墙。1950年拓宽长安街。金水桥前华表、石狮后移6米。1952年天安门城楼大修,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1958年建成。同年开始建造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完工,形成今天的格局。

毛主席纪念堂施工现场,1976年拍摄。纪念堂11月24日奠基,1977年9月9日落成。因为参考了故宫宫殿瓦顶下铺锡背的做法,在纪念堂的屋顶上铺设了一层焊接一体的铅板,所以纪念堂从不漏水。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9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