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处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多讲究,墓葬制度亦不例外。在众多的制度中,"活人殉葬"绝对是最残忍的一项,它起源于原始社会,虽然无数人都提议将其废除,但依旧延续了数千年的时间。在那些随葬者中,大部分都是皇帝生前最宠爱的妃嫔,明明是花样年华的女子,却要无辜断送性命,实在是可怜得很。据说,在朱元璋的陵墓中,殉葬者达数十人之多,这也是朱元璋饱受世人诟病的原因之一。
殉葬品
朱元璋重启"活人殉葬"制度,后人效仿受"君主专权"模式的影响,平民百姓都将皇帝视作天下之主,无论做什么都是合理合法的。对于帝王们来说,在位的时间越久,越放不下身份权力与荣华富贵,这就是秦始皇等人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原因。为了在死后享受同等的待遇,很多帝王刚继位便会着手修建皇陵,同时准备数量繁多的陪葬品。陪葬品的选择多种多样,一般是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最特殊的便是"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随葬者都是活人,一些受皇帝优待的妃嫔、公主、皇子,都有可能葬在皇帝旁边的陵墓中。因为"活人殉葬"制度过于残忍,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制度遭到了制止废除。但朱元璋继位后,再次推行此种墓葬制度,首当其冲的便是他的妃嫔。
朱元璋手办
明城墙是南京非常有名的景点,同时也是朱元璋的杰作之一,内城门十三座、外郭门十八座,气势相当的宏伟。在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朱元璋下葬当天做了一个迷魂阵,十三座城门中都有棺椁送出,借此来迷惑大众的视线。皇帝下葬乃是一件大事,时至今日,依旧有民谣流传。关于这些故事,有人认为纯属谣传,皇陵的所在地不算秘密,朱元璋的后人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也有人认为,在这些棺椁当中,很可能是随葬的妃嫔、宫女。
皇帝下葬
为了防止盗墓者,有些皇帝会刻意隐藏陵墓所在,而"多门下葬"便是惯用的障眼法之一。但细想一下,朱元璋的情形显然不是如此,因为他的陵墓地点没有保密,也就没必要使用这些手段。既然朱元璋重启了"活人殉葬"制度,那么,那些同时被送往皇陵的棺椁中,必定是为朱元璋殉葬的人。后来,朱家的后人纷纷效仿,朱棣死后有三十多个妃嫔殉葬,甚至连藩王去世都有陪葬者。比如说,在郢靖王的陵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六口特殊的棺椁,其中全是年龄不大的女子,至于她们去世的原因,想必大家都能猜测到。
朱棣剧照
关于殉葬者,存在很多未解的谜团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下令让他的后宫妃嫔殉葬,凡是没有生育过的女子,都在"活人殉葬"的范围中,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宫女从死。按照古代人的想法,皇帝和妃嫔的身边不能没有人侍奉,所以才选了这些宫女。关于她们的真正死因,历史上一直没有确切的记载,不过,"上吊而死"是最普遍的说法。在一些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殉葬的妃子站在小床上,将脖子放入绳套,然后再由太监将垫脚物抽走,当时,朱高炽亲自去往现场送别。当然,他的任务并不是安慰那些女子,而是监督"行刑",其场景凄惨无比。
朱高炽剧照
归根究底,殉葬制度是不符合道德礼法的,即便下令者是一国之君,也不能证明它的正确性与必要性。朱祁镇执政期间,下令废除了这项制度,不但拯救了无数无辜者的性命,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好口碑。
再来看为朱元璋殉葬的那些人,其数量并没有具体记载,据传言说是三十八名妃嫔与十多名宫女。殉葬完成后,她们的家人都得到了皇帝的厚赏,以表彰其"功绩"。其实说来可笑,失去性命的是那些无辜女子,得到厚赏的却是她们的父兄,这样又有何意义?他们真的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吗?
朱元璋剧照
总结:细看朱元璋的一生,从贫苦百姓到一国之君,其中必定充满了不易与艰险。而且,朱元璋的出身是他的短板,当时有很多人都轻视于他,觉得他配不上皇帝的位置。后来,他整治贪官污吏、体恤黎民百姓,这才稍稍挽回了名声。一直以来,朱元璋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帝王,比如说前文提到的"活人殉葬"一事,也有人认为是后人杜撰。但是,殉葬制度在明朝盛行是不争的事实,她们的性命是何其无辜。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24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